查看更多知識點請關注後,在公眾號底部微菜單查詢~添加小微老師微信(edu-0315)加入同年級學習群~
>>電子課本
>>第七章課堂筆記
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定律成立條件: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
(3)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將立即保持那時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4)若物體不受外力,物體將保持運動狀態不變,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
【力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力也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5)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推理而概括出來的,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
2.慣性:
(1)定義:一切物體都有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即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我們把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做慣性。
(2)因為物體具有慣性,所以當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本身的運動狀態不會改變,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描述物體慣性的一個定律,因此也叫做慣性定律。
(3)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慣性是一切物體所固有的基本屬性。
註:慣性是物體的一個固有的性質,它不是力,也不需要與誰發生相互作用,所以不能把慣性說成「慣性力」或「受到慣性的作用」,我們只能說物體具有慣性。
(4)解釋慣性現象的步驟:
① 確定並說明研究對象原來處於什麼狀態。
② 說明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③ 由於慣性,研究對象整體或某一部分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④ 得出出現的結果。
舉例1:汽車突然剎車時人為什麼向前傾倒?
解析:本題中的研究對象為人,所以解釋本題應說四句話:
①人原來和車一起向前運動,
②汽車突然剎車時,由於摩擦力人的腳隨車一起靜止,
③由於慣性,人的上半身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向前運動,
④所以,人會向前傾倒。
舉例2:扔出去的紙飛機為什麼還能繼續向前飛行?
解析:本題中的研究對象為紙飛機,所以解釋本題應說四句話:
①紙飛機在力的作用下原來和手一起向前運動,
②當紙飛機脫手後,
③由於慣性,仍然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向前運動,
④所以,扔出去的紙飛機還能繼續向前飛行。
(5)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力的平衡
1.一個力對物體的作用與幾個力對物體的作用,如果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已知分力求合力,就叫做力的合成。
3.由於合力與分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更便於人們去研究力與物體運動變化的關係。
4.沿同一直線上兩個方向相同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其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F合=F1+F2)
5.沿同一直線上兩個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其方向跟這兩個力中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F合=│F1-F2│)
6.物體運動時所受的空氣阻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所受空氣阻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有關,物體的速度越大,受到的空氣阻力越大。
7.二力平衡
(1)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物體處於平衡狀態。
(2)物體在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即處於平衡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並把這幾個力稱為一組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條件:①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② 大小相等;③ 方向相反;④ 並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4)物體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時,由於其合力為零,所以物體的運動狀態並不會發生改變,即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5)二力平衡的其他特點:⑤兩個力的性質一般不同;⑥兩個力不同時產生,不同時消失。
(6)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1] 由物體處於平衡狀態,可判斷物體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
[2] 由物體受平衡力作用,可判斷物體一定處於平衡狀態。
8.物體的受力情況,決定了物體的運動狀態:
(1)物體不受任何力 → 滿足牛頓第一定律 → 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物體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物體受平衡力 → 合力為零 → 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物體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3)物體只受一個力→運動將狀態發生變化
(4)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這些力可等效為一個合外力→運動將狀態發生變化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秦皇島王兆斌物理工作室」
每天關注「唐山微教育」,陪伴唐山娃學習新知識,做不落伍的合格爹媽~更多知識分享添加微信:edu-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