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運動和力
標準評價卷
(考查內容:第八章 時間:60分鐘 分值:70分)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4分)
1.典力學的先驅,伽利略在實驗的基礎上運用科學推理的方法,正確地揭示了:力不是________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________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為了防止校園踩踏事故分發生,同學們下樓時不能走得太快。如果走得太快,當前面的同學意外停下來時,後面的同學由於________,會繼續向前運動,這樣容易擁擠而發生踩踏事故。
3.圖2中的水平桌面足夠長,不計託盤質量和滑輪與繩的摩擦。物體A重10N,當物體B重為2N時,物體A保持靜止,這時A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__N;當物體B重為3N時,物體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一段時間託盤著地,此後物體A做________運動,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4.如圖2所示,在玻璃杯裡裝上大半杯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間,將米壓緊並使筷子直立,再往杯內加少許水,過一會兒拿起筷子,可以看到筷子把裝米的玻璃杯提起來。這是因為米吸水後發漲發澀,既增大了米對筷子和米對玻璃杯的________,又增大了它們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從而增大了摩擦力。若米重2N,玻璃杯重1N,則當筷子提著米在空中靜止時,米與筷子的摩擦力為________N。
5.天氣炎熱時多喝水有益於身體健康。圖3是某同學買瓶裝礦泉水時的情景。當該同學用手握住瓶子使瓶身豎直在空中靜止不動時(圖甲),手與瓶的摩擦力和瓶子受到的________是一對平衡力,此力的方向________;瓶蓋上有一道道條紋(圖乙),其目的是在用手擰開瓶蓋時能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少」)摩擦。
6.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已成為尋常百姓家裡的代步工具,小麗的爸爸用汽車送她上學,走到學校附近的路口,向左來了一個急轉彎.小麗頓時產生被向右甩出的感覺。請用慣性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答:________。
7.慣性是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而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在同樣的力的作用下,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的越小,我們就說這個物體的慣性越大。根據上面的簡述和你對生活的觀察,你認為物體的慣性與________有關,你的判斷理由是________。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在每個小題的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其字母代號填入題後的括號內。
8.教室的門關不緊,常被風吹開,小明在門與門框之間塞入硬紙片後,門就不易被風吹開了。下列解釋合理是( )
A.門被風吹開是因為門沒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門沒被吹開是因為風吹門的力小於摩擦力
C.塞入硬紙片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
D.塞入硬紙片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
9.長方體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塊,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木箱對木塊的支持力和木塊對木箱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C.木箱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地面對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塊對木箱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10.關於力和運動的關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不受力的作用時處於靜止狀態
B.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體運動速度越大其慣性越大
11.如圖4所示,在豎直平面內用輕質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於拉直狀態,由靜止開始釋放小球,不計摩擦,小球可在A、B兩點間來回擺動.當小球擺到B點時,細線恰好斷開,則小球將( )
A.在B點保持靜止
B.沿BE方向運動
C.沿BC方向運動
D.沿BD方向運動
12.圖5為研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下列關於這個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為減小摩擦,應選用儘量光滑的水平桌面
B.為使實驗效果明顯,應選用質量較大的小車
C.調整兩邊託盤所放鉤碼的數量,可以改變力的大小
D.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是為了改變力的作用線的位置
13.用測力計兩次拉著重為G的物體豎直向上運動,兩次運動的s﹣t圖象,如圖6所示,其對應的測力計示數分別為F↓1,F↓2,則F1和F2的關係是( )
A.F↓1>F↓2
B.F↓1=F↓2
C.F↓1<F↓2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14.物理知識滲透於我們的生活以下警示語中,與慣性知識無關的是( )
A.汽車後窗貼有「保持車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 減速慢行」
C.交通規則規定「車輛靠右行駛」
D.交通規則寫有「行車時系好安全帶」
15.科學家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建立了牛頓第一定律,下列物理規律的得出,也是運用了這種研究方法的是 ( )
A.光的反射規律
B.真空不能傳聲
C.重力與質量的關係
D.二力平衡的條件
三、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4分)
16.如圖7所示,將一個小球放在豎直放置的彈簧上,用手向下壓小球,鬆手後,小球在彈簧彈力作用下向上加速運動,不考慮空氣阻力,請畫出此時小球的受力示意圖。
17.如圖8所示,吸附在豎直磁性黑板上的鐵塊靜止不動,畫出它在豎直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圖。
四、實驗探究題(第18題4分,第19題6分,第20題8分,共18分)
18.在學習了《力與運動》的知識後,小明與同桌的小字一起討論學習後的體會。小明從講臺上拿來一支粉筆,回到座位再用小刀裁一長紙條,將粉筆壓在紙條的一端立於水平桌面上,如圖9所示,興趣十足的小宇沒等小明說話,隨手將紙條拉出,看到粉筆立即倒下,粉筆倒下的原因是________。而小明用一手拉住紙條的一端,用另一手手指快速打擊紙條,這樣拉出了紙條而粉筆沒有倒下,這是因為________。
19.小明同學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時,利用如圖10甲所示的裝置,實驗中該同學先後三次將同一小車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後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車,使其沿斜面向下運動,先後在水平桌面上鋪上毛巾、棉布、木板,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來越小,觀察小車移動的距離,從而得出阻力和運動的關係。
(1)在實驗操作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是(不必解釋錯誤的原因)________。
(2)小明用正確方法做了三次實驗,小車分別停在如圖10乙、丙、丁所示的位置上。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是:在初速度相同的條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小車運動的距離越________。
(3)實驗結束後,小明和小華進行了交流,為什麼在實驗中不可能觀察到小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情形呢?是因為________。
20.用圖11所示的裝置探究摩擦力跟壓力大小的關係。
(1)實驗時,拉動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等於摩擦力的大小,因為這時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________力。
(2)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11所示,它的示數是________N。
實驗次數 1 2 3 4 5
壓力F/N 3 4 5 6 7
摩擦力/N 0.6 0.8 1.0 1.2 1.4
(3)改變木塊上所加鉤碼的個數進行多次實驗,記錄的數據如上表所示,請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圖12中畫出摩擦力隨壓力大小變化的關係圖象。
(4)分析圖象可知: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摩擦力跟壓力的大小成________。
(5)實驗結束後,小麗同學想探究摩擦力是否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她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摩擦力,然後將木塊沿豎直方向鋸掉一半,測得摩擦力的大小也變為原來的一半。她由此得出: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認為她的結論正確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五、綜合應用題(第21題4分,第22題14分,共18分)
21.今年「五一」旅遊高峰期間,在貴州某市某道路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兩輛同向行駛的汽車發生「追尾」,雖B車駕駛員緊急剎車,仍撞擊了A車(如圖13所示)。
(1)請根據物理知識解釋「追尾」原因。
(2)「追尾」後,A車駕駛員受到________(選答:「安全氣囊」、「安全帶」、「汽車頭枕」)保護未嚴重受傷,作出相應的解釋。
22.現代社會汽車已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汽車追尾常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時汽車不能立即停止。死機從看到情況到他肌肉動作操作制動器來剎車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汽車需保持元素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如圖14所示)
下表是一位司機駕駛一輛保養的很好的汽車分別在乾燥和潮溼的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時,測得的反應距離、制動距離和停車距離。
速度/km·h↑(-1) 反應距離/m 制動距離/m 停車距離/m
乾燥 潮溼 乾燥 潮溼 乾燥 潮溼
40 7 7 8 10 15 17
50 9 9 13 15 22 24
60 11 11 19 23 30 34
80 15 15 33 43 48 58
100 19 19 52 65 71 84
(1)研究上表中的數據可知汽車速度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就越大;
(2)影響汽車制動距離的兩個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請你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對司機提出兩條有利於安全行駛的建議:
駕駛騎車時,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