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
標準評價卷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不一定必須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
解析:磁鐵吸引鐵塊時,二者並未接觸,磁鐵對鐵塊吸引作用,產生了磁力作用。兩個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並接觸的木塊間沒有推、拉、擠、壓等作用,沒有發生力的作用。
2.10N;冰熔化後質量沒有變化,由G=mg和g不變知它的重力也不變
3.A;力的作用點
4.彈力;橡皮條的彈力和它的伸長有關
解析:橡皮條被拉伸後放手時,要恢復原狀,就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施加力,這個力就是彈力;「子彈」運動得遠,說明它的運動狀態改變得大,因此,它受到的彈力就大,所以這種現象說明橡皮條的彈力和它的伸長有關。
5.<;F↓1 解析:乙除了物體拉彈簧外,由於彈簧測力計倒掛,彈簧測力計的外殼也拉彈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把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鈎上,手提秤環,由於圖甲符合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所以F↓1為重力的大小。
6.形變;相互的 解析:用手捏空易拉罐,手對易拉罐有一個作用力,易拉罐變扁了,這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手會感到被向外頂去,這是易拉罐對手的作用力,因此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
7.力的作用一定有兩個物體,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的作用
解析: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手掌對另一個手掌施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也受到另一個手掌對它的作用力。兩個手掌一個是施力物體,一個是受力物體,所以兩個手掌相拍不但會響,而且會感到疼。「一個巴掌」不存在力的作用,因此「拍不響」。
二、選擇題
8.D 解析: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決定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單位與力的作用效果無關。
9.B 解析:彈簧伸長越長,彈簧產生的彈力越大,人對彈簧施加的拉力也越大;三個同學都把拉力器上的三根彈簧拉開,都把手臂撐直,手臂越長的人,彈簧的伸長量越大,人所用的拉力越大。
10.D 解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受到兩個力,一個是重力,方向豎直向下,施力物體是地球;還有一個是支持力,方向豎直向上,施力物體是桌面。
11.A 解析:彎道上沿曲線滑行的運動員,速度和方向時刻在變,即運動狀態發生改變,A符合題意;吊在天花板下的靜止電燈,由於處於靜止狀態,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變,即運動狀態不變,不B符合題意;路上勻速直線行駛的小車,速度和方向都不變,即運動狀態不發生改變,C不符合題意;空中勻速直線下落的降落傘,速度和方向都不變,即運動狀態不發生改變,D不符合題意。
12.D 解析:質量是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只取決於物體本身所含物質的多少;而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是力。重力的大小和質量成正比,但質量和重力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只能說質量是10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而不能比較它們的大小,故A、B、C都錯誤。
13.A 解析:使用彈簧測力計前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指在0.4N處,沒有調零去測力,就相當幹從0.4N處開始測起,彈簧測力計最後的示數為2.5N,所測力的大小就等幹2.5N-0.4N=2.1N。
14.A 解析: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不是物體本身具有的特性,A符合題意;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沒有物體也就沒有力的作用,B不合題意;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C不合題意;D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不合題意。
15.D 解析:對於實驗方案的最優判斷,應從實驗過程嚴密、可行的角度來思考,即選出最便於操作,最有利於實驗結論的得出的方案,所以該題從是否控制變量的角度出發分析即可。用手分別按壓足球,不容易控制壓力大小相等,此種方法不嚴格,故A錯誤;用腳分別踢足球,沒有控制腳對足球力的大小相等,無法通過比較它們飛出去的距離大小判斷彈性大小,故B錯誤;把足球用力向草坪上擲去,沒有控制對足球作用力大小相等,無法通過比較它們反彈後離草坪的高度比較球的彈性大小,故C錯誤;把足球置於同一草坪上方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比較它們反彈後離草坪的高度,應用了控制變量法,可以比較球的彈性大小,故D正確。
三、作圖題
16.解析:忽略空氣阻力,小明同學跳遠運動中助跑騰空後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過重心畫一條帶箭頭的豎直向下的線段,用G表示,如答案圖1所示。
17.如答案圖2所示
四、(第18題4分,第9題6分,第20題9分,共19分)
18.桌子會發生形變;刻度尺上的光斑亮點會移動
解析: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很多的物體受力時都會發生微小的形變,我們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可以使用轉化法,將物體的形變變大,讓我們可以看得見。
桌子受到了力的作用,就會發生形變,因為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用力壓桌面,桌面發生形變,平面鏡N或M的高度就會發生變化,從而使刻度尺上的光斑移動。
19.(1)鋼尺的形變(彎曲)程度;(2)①;③;(3)力的大小和作用點;(4)不能;因為沒有控制變量
解析:(1)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即力的三要素。而力的作用效果主要體現在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上,因此可通過鋼尺的形變程度反映力的作用效果。
(2)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應控制力的大小和作用點不變,結合圖文可知,①和③力的大小和作用點相同而力的方向不同;
(3)由於(2)研究的是力的方向與力的作用效果的關係,因為力的三要素都與力的作用效果有關,所以剩下的就是力的大小和作用點。
(4)由於②和④中力多大小不同,作用點不同,只是方向相同,即沒有控制變量,所以不能得出有關結論。
20.(1)(2分)彈簧測力計;(2)(4分)
質量m/kg
重力G/N
重力與質量的比/[N·kg↑(-1)]
(3)(2分)作出G-m圖像,若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二者成正比;或算出重力G與質量m的比值,若為一定值,則說明二者成正比。
(4)(2分)A
說明:第(2)問表格中若沒有第三項的不扣分;實驗次數少於三次的扣1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重力的測量。(1)在月球上物體同樣受到重力,所以測量器材仍然可以用彈簧測力計。(2)表格應體現重力、質量和重力和質量的比值,而且實驗次數不能低於三次。(3)作出G-m圖像,若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二者成正比;或算出 重力G與質量m的比值,若為一定值,則說明二者成正比。(4)在物理實驗中,很多時候都需要對相關物理量進行多次測量,其中有的是為了通過多次測量尋找規律,有的是為了通過多次測量減小誤差,提高精度。本實驗多次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結論的普遍性,減小偶然性,B、C都是減小誤差。
五、(第21題7分,第22題8分,共15分)
21.已知:G=4.9×10↑4N,m↓1=400kg,n′=20
求:m總
解:(1)由G=mg得,m=G/g=
=5000kg。
卡車和貨物的總質量為:m↓總=5000kg+20×400kg=13000kg=13t>10t;
所以不能安全過橋。
(2)即需要卸下貨物的箱數為:n=
=7.5,
所以需要卸下8箱貨物。
(3)由於在月球上此車的質量沒有變,所以同樣不能通過此橋。
答:不能安全通過,需要卸下8箱貨物。在月球上同樣不能通過。
22.(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形變量與它受到的拉力(或壓力)成正比;(3)1.5;(4)彈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