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王嬌莉)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陝西省財政廳主辦,西安音樂學院承辦的陝西省2019年度傳播交流推廣項目《絲路長歌》合唱作品音樂會11月7日晚在寶雞文理學院隆重舉行。寶雞文理學院黨委書記趙健,西安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寶傑,項目主持人、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吳延攜項目成員出席本場音樂會。青年指揮家李強與西安音樂學院校友合唱團的藝術家們為到場的800名觀眾精彩演繹著《絲路長歌》中每一首動人的篇章。
據悉,合唱組曲《絲路長歌》以「絲綢之路」沿線的民族民間音樂為創作基礎,專為混聲合唱團而創作的合唱組曲。該項目成功獲批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陝西省財政廳2019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作曲家們採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創作技術手法和音響觀念,來表現千百年來流傳於民間的古老歌謠,使絲綢之路上傳統樸素的民歌煥發出新的活力,以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文化精神內涵,帶人們踏上一條絢爛多姿的絲路文化之旅。
《絲路長歌》合唱組曲由十首合唱歌曲組成,皆是以「絲路文化」為創作原點,選取絲綢之路沿線上不同的「絲路元素」。由著名作曲家韓蘭魁作曲、李三原作詞的《絲路追夢》,是作者有感於「絲綢茶汗血馬,一路芬芳走天涯,牡丹花沃丹花,林花漫漫追風雅」而創作的。作品大氣磅礴,體現了絲路的精神和文化內涵。
由作曲家劉陽作曲,段路晨作詞的為混聲合唱與小樂隊而作《絲路故事》通過東西方文化交流,行走在絲路古道。歌頌我們民族堅韌、執著和包容的民族精神,倡導「共建和諧世界」的理念。
由曹軒賓作曲、婁雲青改編的《別君嘆》以秦腔創作元素,在原曲的曲式與保留了「秦音」的基礎上,做了多聲部的詮釋。創作手法上採用西方藝術的方式來表達中華文明的內在氣質。用唐朝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詞,以借其中飽含的離別之情,換用一種含情脈脈的方式來表達陝西文化,會讓更多人看到陝西人除豪爽之外,婉約而細水長流的內在力量。
項目藝術顧問、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先生筆下的《陝北風情——情歌》,講述了上世紀陝北人民走西口的故事,伴隨著起伏跌宕的音樂旋律,穿越了時空,聞之令人動容。將男女至愛、離情別緒與人生苦情一併抒發,以悽婉的歌聲,揭開了移民史上波瀾壯闊的一頁,飽含著時代的滄桑!
作品《擺歌臺》是作曲家鄭飛以流傳於西北地區的多民族民歌花兒曲調為素材創作而成。根據演唱內容可分為情歌、生活歌和本子歌。花兒音樂高亢、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反映生活、愛情、勞動等內容,用比、興、賦的藝術手法即興演出。
作品《絲路敦煌》是作曲家任意提取漢族和藏族音樂的典型音調,採用傳統與現代交疊的作曲技法,表現絲路大背景下多元交融的敦煌文化。
《絲路•尋音》的作曲家白超藉此題目表現出絲路上人們的不易與堅持,從而更加烘託出先人們為了民族的盛世用自己的精神走出了一條不可思議之路的可貴。
作品《絲路上的月光》是作曲家雒鵬翔取材於兩首溫婉動人的哈薩克族民歌,意在表達情人之間的思念和愛情。在引子部分中,運用襯詞描繪出了朦朧清柔、如水般的月光,並在間奏部分運用了拼貼手法,以德彪西的《月光》來強化唯美如詩的月光在作曲家心目留下的美好的印象。
作曲家吳延的《將進酒》以「長安古樂」為素材,隨著打擊樂氣勢磅礴的音響,喚起了人們對李白詩作《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湧跌宕,勢不可擋的無限遐想。《長安行》 這首作品是由李強、子玄改編自陝西本土歌手馬飛的作品《長安縣》和關中民謠結合而成。民謠式的旋律,依字行腔的質樸語言,生活化的態度,以西安韻訴長安情,聲聲未盡,鄉韻已來。
兩首帶有「長安烙印」的作品將整場音樂會推至高潮。一篇篇,訴說著絲路之上的人和事;一首首,歌唱著沿線人們的情和想。在指揮家生動且極具表演張力的解說下,在藝術家優美動聽的歌聲裡,席下觀眾仿佛置身於絲綢之路的駝隊中,伴著駝鈴聲,尋著絲綢之路的足跡,踏上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
伴隨著「一帶一路」的倡議和建設,新絲綢之路又以多元文化互融互鑑和多領域廣泛合作的姿態煥發著勃勃生機,用新時代開拓和發展的精神,編織著人類文明互動與交往的全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