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草果是姜科草本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實。中醫認為草果有燥溼溫中,消食化積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十一味草果丸等
別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來源產地:草果是什麼,草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實,主要產於雲南、廣西、貴州等地。
採收炮製
生用,果實採後,除去雜質,曬乾。清炒藥,取原藥置鍋內清炒至外殼焦黃,搗碎去殼取仁即成;亦可以姜拌藥炒,取草果仁加薑汁與水少許拌勻,文火微炒取出,放涼即得。臨床又常用煨草蔻,取淨草果用麵包好,置熱灰內慣至皮焦黃。清炒以散寒溼之邪為勝,多用於瘧疾、溫疫;姜炒溫中祛寒止痛力強,多用於胃脘疼痛、飲食停滯等。燎草染則偏於溫中止瀉,多用治脾胃虛寒之腹瀉。
性狀性味,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
燥溼溫中,消食化積,祛痰截瘧。主治寒溼傷中之骯腹冷痛,噁心嘔吐,胸膈痞滿,宿食不化,洩汙下痢等症以及瘧疾之痰溼偏盛者。
應用
1.草果仁配砂仁:參見「砂仁」條。
2.草果配常l山:常山、草果均有除痰截瘧之功。然常山功專除痰截瘧;草果辛溫燥烈,有化溼闢穢滌痰截瘧之功,兩藥相須配對,加強截瘧之力且常山服用有致嘔的副作用,草果能化溼和胃而止嘔,又能相制之用,可免除常山致吐之弊。主治各種瘧疾,尤宜於感受山嵐瘴氣,穢濁溼邪所致的瘴瘧.、如《慈幼心書》草果飲。
3.草果配知母:草果辛溫燥烈,具燥溼截瘧之功,能滌痰溼,振脾陽,以勝陰霾溼濁之蘊祟;知母苦寒,長於清熱瀉火,可療熱結,洩胃火,以治邪鬱於裡之煩熱。兩藥合用,相輔相助,具有調寒熱,和表裡之功。《本草綱目》雲「草果與知母同用,治瘴瘧寒熱,取其一陰一陽無偏勝之害,蓋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火也,如《瘟疫論》達原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