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社會學系哈利·迪金森教授應邀為學院師生做了題為「食品安全相關社會科學研究的結構與焦點」的專題報告,與現場百餘名師生分享了其團隊在食品安全相關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
迪金森教授對我國《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以來,2009-2015年期間食品安全類英文文獻研究的焦點問題、空白領域以及知識轉化等問題進行了闡述,並重點介紹了其研究團隊所構建的食品安全系統模型。該模型共分為兩部分,主要用於識別英文文獻的研究主題。模型第一部分為食物體系,即食物生產、分配和消費的全過程,包括初級生產者、次級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銷售商、消費者等環節。第二部分為食物控制體系,即應對食品安全風險的措施和環節,包括食物控制與管理、立法、檢查、官方食物控制實驗室、食物安全與質量信息的溝通及教育等。迪金森教授運用食品安全系統模型對185篇相關學術論文進行了分析整理,分別涉及公共衛生健康、經濟發展與貿易、社會發展與穩定和環境可持續性四大類。分析表明,一是該類學術文獻的研究視角偏重於消費者和政府兩大主體以及生產環節,消費者視角研究佔55.1%,且研究者多忽視初級生產(農業)和分配環節。二是研究視角受社會輿論的影響較大,如乳製品、非法添加等關注點與社會輿論潮流相關度高,且研究視角分散。三是研究者需更好運用知識轉化方法與政府部門合作,將學術成果實踐化。
互動環節,同學們就「食品安全問題面臨的挑戰」、 「研究者與政府部門合作」等問題與迪金森教授進行了交流。訪問期間,迪金森教授與學院就本科生「2+2」聯合培養項目、社會學學科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講座學者簡介:
哈利·迪金森1984年獲蘭卡斯特大學博士學位,現為薩斯喀徹溫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曾任該校社會學系系主任、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以及學校國際項目戰略顧問,擔任由U15大學組成的卡爾多大學聯盟(CALDO Consortium)執行主席。他曾任加拿大社會學會會長及其該學會下屬期刊《加拿大社會學評論》的主編。他的研究主要關注知識體系的形成過程以及研究成果如何轉化和應用於健康政策制定與服務提供中。目前的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知識體系,大學在研究性的知識成果的生產、傳播和應用中的角色,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本質及其對大學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功能產生的影響,以及這種變化之於區域和全球性的知識體系形成之貢獻。多年來,他承擔著社會學多門課程的教學,尤其精通社會學理論。
編輯:王學鋒
終審:薛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