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龜殼最早是用來挖洞的!

2021-02-13 DeepTech深科技

DeepTech深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獨家合作


圖片來源:Andrey Atuchin

今天我們講龜兔賽跑的故事:

龜與兔同赴奧運,

遇狼,兔卒,龜存,乃得金牌,

故事終。

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比賽第二,生命第一。神龜雖慢,其殼乃堅,亂世可保平安,盛世即得安居,傲視虎狼,獨步天下。

千萬年來,龜殼久居動物兵器譜排行榜首,所有脊椎動物只能望殼興嘆。如此神器,人類科學家對其也是百般痴迷。

 「長久以來,古生物學家和進化學家對龜殼的的來源一直困惑不解,」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的古生物學家託爾斯滕·沙耶爾(Torsten Scheyer)說。科學家通過對烏龜化石與今天的龜殼對比觀察發現,龜殼很有可能是由擴大的肋骨進化而來的。這些肋骨在烏龜行動時對其身體有支撐作用,還有助於烏龜肺部通氣。肋骨過度擴大導致烏龜軀體僵硬,行動不變,呼吸也受到影響。

丹佛市自然科學博物館(Denver Museum of Nature and Science)的泰勒·萊森(Tyler Lyson)介紹說:「肋骨對行動和呼吸的重要性或許可以解釋肋骨形狀的單一性。」鯨魚、蛇、恐龍、人類和幾乎所有其他動物的肋骨看起來都比較相似。烏龜是例外,因為它的肋骨已經進化成龜殼的主體


圖片來源:Joe Flanagan

化石中的新線索

科學家通過研究正南龜(Eunotosaurus)化石樣本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南龜是生活與2.6億年前的烏龜祖先,來自南非的卡魯盆地(Karoo Basin),只有部分進化的龜殼。這些化石是由金山大學(Witwatersrand University)的羅傑·史密斯(Roger Smith)和布魯斯·魯比奇(Bruce Rubidge)發現的,其中最重要的樣本是一個叫科布斯·斯尼曼(Kobus Snyman)8歲男孩在他父親的農場上發現的。


正南龜化石。圖片來源:Digitaljournal

這個15釐米的樣本有保存完好的骨架和四隻腳。它有善於挖掘的動物所特有的鏟狀前肢,它擴展的肋骨構成的堅硬胸腔成為龜殼的原型,為其前肢提供支撐。研究人員因此得出結論:早期的龜殼並沒有保護作用。「龜利用原初龜殼在地下掘洞,這使它在惡劣的南非環境中得以生存,」沙耶爾解釋說。

龜雖慢,殼堅挺,不怕狼,不懼虎,就問兔子服不服!

參考: Current Biology.Doi:10.1016/j.cub.2016.05.020

深科技招聘自由撰稿人,要求

文筆好,懂科技,稿酬優

聯繫:deeptech@mittrchina.com

IEEE中國是DeepTech深科技的戰略合作夥伴,想要獲得最新的科技資訊和會議信息,敬請關注IEEE中國。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國唯一版權合作方,任何機構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及翻譯。

分享至朋友圈才是義舉

DeepTech深科技

     ID:mit-tr

相關焦點

  • 龜殼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嘛?龜殼原來是這麼來的
    但這就像最初鳥兒的羽毛進化來不是用來飛行的一樣。最早的龜殼也不是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而是為了在地下挖洞的。一種叫正南歸的生物,為了躲避當時嚴酷的自然環境而努力向下挖洞。為了保證前知道挖掘動作能夠有力,這南歸的身體需要一個穩定的支撐,最終其肋骨不斷增寬,進化為龜殼。而且烏龜是先有了腹甲,後進化出的背甲。龜甲就是龜的胸骨,肋骨和脊椎組成的。所以嗎烏龜不可能脫殼而出。
  • 科學家終於發現了烏龜為什麼會長龜殼
    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等組成的科學家團隊,分析了一種活於2億6000萬年前、被視為現今全部有殼動物祖先的正南龜化石,發現它們肋骨變寬和背部變硬後,可以構建一個堅固骨架,強化前肢力量,方便挖洞棲息。研究人員認為,殼狀特徵的出現是為了幫助龜的祖先潛入地下。
  • 烏龜的龜殼為何會進化出來?只是為了自我保護?其實那是肋骨!
    2008年發現龜殼「半成品」,原來是肋骨!自然界當中的不同生物,由於環境的不同而進化出了不同的能力,當然進化有一個巨大的前提,那就是可以在自然界當中生存下去,如果連生命都沒有了,那麼所有一切的能力都是空談。
  • 龜殼是怎麼進化來的?
    雖然也有其他動物進化出了覆蓋全身的盔甲,比如穿山甲,但是只有龜殼完全將脊椎骨和肋骨結合到了一起。龜殼是由一排排緊密相連的骨板組成的。背部的甲殼與它們下方的扁平胸甲通過展寬的肋骨相連。龜殼就像盒子一樣裹住烏龜的身體,只在頭、頸、前後腿以及尾等部位開放,方便烏龜在危險時縮進殼裡。這種結構在脊椎動物中是絕無僅有的。想像一下,假如你的肩膀陷進胸腔,你的手臂還能動彈麼?但烏龜的四肢卻能。
  • 《江南百景圖》龜殼適合哪個角色 龜殼適合角色介紹
    導 讀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關於江南百景圖中龜殼的使用的攻略。
  • 古代人為什麼使用龜殼進行佔卜?
    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利用佔具作為中介,以進行人與鬼神之間的意識溝通,通過某種兆象用來預測未來的吉兇禍福,由此,佔卜便應運而生了。眾所周知,古代的很多術士或者是卜卦、算命的先生都會用龜殼進行佔卜。那為什麼要用龜殼佔卜呢?
  • 龜殼對於龜的作用.
    龜殼十分堅硬,這個事實是眾所周知的。古人喜歡把巨形龜的龜殼用作於抵擋敵人利劍的盾牌,也常用作炊具,歷經火烤。
  • 小烏龜橙色龜殼猶如鮮橙引發熱議,網友曝背後可憐真相:壽命極短
    大部分的烏龜龜殼多為深色,但日前竟在網上瘋傳「水果系」烏龜的照片,罕見的亮橙色火速吸引許多人的目光,不少網友都大讚「好漂亮」。不過同時也有網友指出,這些烏龜的顏色雖然鮮豔,但卻非常可憐,因為它們患有白化病,體內缺乏黑色素,所以容易曬傷或被獵捕,壽命大多不長。
  • 高科技眼鏡助力考試,截然不同的考試幸運品,龜殼按摩椅
    導語:本次講述的故事內容是奮豆,星太奇與小桂在考試前各自準備應付考試的樣子,而奮豆卻借用高科技眼鏡來通過考試,星太奇,小桂和奮豆的考試幸運品,奮豆的幸運品是多麼與眾不同,奮豆讓古老師體驗了一下按摩椅,而星太奇則笑話這個龜殼按摩椅。
  •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螞蟻莊園小課堂12月4日每日一題的題目難住了不少朋友,現在我們常聽說只羨鴛鴦不羨仙,總覺得是用來形容情侶的,古代鴛鴦一詞是什麼含義呢?這就來了解下吧。
  • 旅遊前讓女兒照看巴西龜,回來發現龜殼少了一角,都是二哈惹的禍
    女主人說,怎麼沒有呢,原來自己家其實還養了一隻烏龜,那是自己母親他們養大的一隻巴西龜,母親和父親因為要出門去旅遊,所以就把巴西龜暫時放到了自己家裡,結果沒曾想,女主人就把巴西龜放在臉盆裡面,就被哈士奇趁著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叼出來玩,差點龜殼都被狗全咬碎了,而且,這狗還挺聰明,叼著烏龜往地上扔。
  • 這隻龜殼攀鱸總是跳出水面,還能不能認真點當條魚了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龜殼攀鱸大概是受外來物種影響比較小的原生魚了,它生命力頑強,環境惡劣點也能挺住;皮厚難吃,沒多少人願意捕撈;同時一到關鍵時刻,還能爬樹、過馬路,如果給它一雙翅膀,藍天都攔不住。
  • 烏龜為何會進化出龜殼?如果你認為是為了自我保護,那你就錯了
    烏龜為何會進化出龜殼?如果你認為這是為了自我保護,那你就錯了烏龜相較於其它動物來說寓意是非常不錯的,因為它的壽命較長一些,老人經常將其養在家中以求平安,烏龜有一個地方讓人特別的好奇,那就是它那厚重的龜殼,那烏龜為什麼會進化出龜殼呢?
  • 3D列印龜殼!受傷烏龜換新甲後看起來毫無違和感
    一隻在森林大火中失去「護甲」的烏龜日前有幸成為首位3D列印技術的動物受益者: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它獲得了一套量體定做的「人造龜殼」。   即便有3D列印技術的支持,為烏龜打造一套完全合身的龜殼也堪稱一項挑戰。工作人員從各個角度為「弗雷迪」拍攝了數十張照片、與它的同類進行反覆比對,然後才在電腦上建成3D模型。根據設計圖,3D印表機製作出4片硬塑料製成的零件。工作人員透露,製作過程所用時間遠超預料——每一片零件約耗時50小時。   工作人員把零件拼接成一個龜殼形狀的橢圓體。
  • 非洲疣豬:這是一種會挖洞的豬!!
    獨居或成群穴居,善於挖洞。喜泥浴。生存能力很強,非常適應高溫和乾旱環境,可連續數月不飲水。繁殖力很強。天敵如獅、豹、土狼等。好鬥。吻部長,形成豬鼻,嗅覺極發達,犬齒發達,雄性上犬齒外露並向上彎曲,形成獠牙,嗅覺發達。遍布非洲大陸,除了熱帶雨林和北非沙漠以外。獨居或成群穴居,善於挖洞,這樣既可以躲避掠食者,又可以防止太陽的暴曬。
  • 蠕蟲樣生物是所有動物的最早祖先
    王信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一種蠕蟲樣生物是人類及絕大多數動物的最早祖先。三維雷射掃描顯示,這是一種5.55億年前的最早雙側對稱生物,帶前身和後背,兩個對稱的側面,兩端有開口,由腸胃相連,呈圓桶狀,頭部和尾部清晰,肌肉組織帶有凹槽。蠕蟲沒有骨骼等硬組織,體積較小,長為2-7毫米,寬1-2.5毫米,最大的米粒般大小。蠕蟲通過收縮肌肉來移動。埃文斯博士透露,蠕蟲鑽到洋底含氧沙層中挖洞,尋找有機物,這表明其已具備基本的感知能力。
  • 烏龜的龜殼能夠和烏龜分開嗎?一旦分來會怎樣?很多人都想錯了!
    龜甲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烏龜還可以將自己的頭與四肢縮進龜殼之中,在一些電影中,甚至一些海龜離開了自己的殼依然活著,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烏龜真的沒有了龜殼的話,到底能不能活下去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
  • 史前遺址挖出「龜殼」,內含宇宙之謎,考古家:至今無人參透
    史前遺址挖出「龜殼」1985年,安徽含山縣某一個村莊中,一個村民的母親去世了,他的心情十分的悲傷,但逝去的人是再也無法回來了。村民帶著鋤頭,到村子北部的土崗上挖掘墓穴,沒想到一挖,第一鏟子就帶上來一些石器,再挖竟然帶上來玉器。村民也顧不上悲痛,回家就聯繫了當地的文物局,說自己可能挖到古代的東西了,叫考古人員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