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救的姜戈》是「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的經典代表作之一,在2012年上映之後,榮獲了榮獲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大獎,同時,還榮獲了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攝影和最佳音效剪輯提名,在豆瓣上,至今仍然保留著8.7分的高分成績。
這部電影劇情跌宕離奇,充滿了「昆汀式」的黑色幽默和審美風格,除了呈現南北戰爭的主流意識形態之外,宣揚黑人奴隸姜戈的崛起之外,在很多細節方面,都有對傳統西部片的顛覆和思考。本文以馬匹,「牙齒」模型,以及莊園三個重要元素為例,簡述這部西部電影的精髓和美學特徵。
01,馬匹
傳統的西部片,離不開馬匹和牛仔。
從1930年開始,暢銷小說《西馬龍》橫空出世,成為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代表,隨後,《豪勇七蛟龍》《關山飛渡》、《正午》等西部片接踵而來,為傳統的西部片奠定了基本的底色和風格。
在18世紀到19世紀,美國西部土地上,有一群熱情無畏的探索者和開拓者,他們穿著墨西哥式的高頂氈帽,腳踩裝飾著刺馬釘的高筒皮靴,騎在了健壯的馬背上,映著落日熔金,構成了西部片中的底色。
西部片中,有馬匹,有牛仔,仿佛成為了西部片中獨有的識別性標誌和符號。
美國著名的電影理論家託馬斯· 沙茲曾經這樣描述經典的西部片:
"一位孤獨的西部人騎著馬匹來到了田園般的河谷中,被一名焦慮不安的農民指控為牧場主的槍手,這一位騎者在半山腰上停下來觀看鐵路工人們在他面前炸毀隧道,他的下方,則是一群匪徒在搶劫一輛驛車,遠處傳來了火車鳴笛,一條黑蛇般的火車在平原的廣闊空間裡蜿蜒而行。"
託馬斯的這一番描述,將五六十年代的經典西部片的風格融會貫通,他提到的牧場主的槍手,出自1953年的西部電影《原野奇俠》;匪徒們搶劫驛車的情節,是1954年上映的《荒漠怪客》,最後的火車蜿蜒而行,則指代的是1962年上映的《雙虎屠龍》。
在他的筆下,好萊塢的西部片元素栩栩如生,荒漠,馬匹,酒莊,牛仔,仙人掌,篷車等元素,也成為了西部片中的經典元素。
在電影《被解救的姜戈》中,德國的賞金獵人舒爾茨醫生在追捕嫌犯布裡特爾兄弟的途中,結識了黑人奴隸姜戈,為了得出布裡特爾兄弟的下落,布裡特爾兄弟替姜戈贖身,並且在姜戈的幫助下抓捕了犯人,姜戈在舒爾茨醫生的幫助之下,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賞金獵人,和舒爾茨醫生兩人相互合作,拯救其陷入到了糖果莊園的妻子。
舒爾茨醫生舉止紳士,穿著考究,行事果斷,也有著傳統西部片中典型的人物符號,如同《關山飛渡》中的警長一般,是正義和勇敢的化身。
當他拯救了姜戈之後,並沒有將姜戈當成是自己的奴隸,而是讓他騎著馬匹,和自己一樣,走在了小鎮中,從圍觀白人們驚訝和「斥責」的眼神中,我們也看出了黑人地位的低下和卑微。
「這個黑人怎麼可以大搖大擺的騎上了馬?」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對這樣的情況都表現出了不可思議的眼神。
「馬」在這部電影中的意義已經完全超脫了交通工具,超越了傳統西部片的範疇,它代表的是一種身份,一種認可,一種尊嚴。
在電影的後半段,當舒爾茨醫生和姜戈騎著馬來到加爾文·坎迪的糖果莊園時,很多的挑釁和言語上的侮辱也可以說明黑人的卑微地位。
在他們的眼中,白人高高在上,是一切人和物的統治者,而黑人更多的只是白人的努力,昆汀用「馬」這樣的西部元素來達到了側面的諷刺和烘託作用,也為後來姜戈的崛起打下了基礎。
02,搖晃的「牙齒」模型
電影中解救姜戈的醫生金·舒爾茨是一名醫生,電影中也做了交代,然而,當舒爾茨和姜戈每一次駕著大馬出現在鏡頭跟前的時候,導演給的都是大全景,並且有意無意的展現了舒爾茨醫生篷車上的可愛的「牙齒」模型。
這個牙齒造型,既是醫生的職業代表,也是對於電影主題的展現,這個搖搖晃晃的牙齒模型代表著姜戈的處境,同時,也是對於傳統的通心粉式西部片的顛覆。
所謂的「通心粉式」西部片指的是義大利式西部片,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義大利導演及監製人拍攝的西部片,這類西部片沒有了美國西部片的浪漫主義和自由主義,開始著重於展現人物內心的呈現和氛圍的渲染,代表作品則是《黃金三鏢客》。
《被解救的姜戈》的主人公雖然是一位黑人奴隸,然而,在電影中,昆汀卻沒有極力渲染姜戈的反抗精神和正義感,而是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理解。
姜戈是一位黑人,然而,在骨子裡,卻代表的是白人形象,他行事果斷,冷靜睿智,擁有著主流電影中的主角光環,於是說他是一個「黑人」,不如說他是一個披著黑人外衣的「白人』,或者是擁有著現代思想的黑人。
而影片中伴隨著舒爾茨醫生和姜戈出現的封閉篷車,則是對於主人公身份轉化的細節呈現。
同時,在篷車最上方的「牙齒」模型中,裝滿了舒爾茨醫生緝拿了罪犯之後所得到的賞金,搖搖晃晃,象徵著威嚴以及蔑視權貴,弘揚正義和平等的力量。
正逢亂世,「牙齒」模型潔白而堅硬,具有著摧毀一切的能力,這是舒爾茨醫生和姜戈的通力合作,也是他們「不可侵犯」的象徵。
03,莊園
莊園,是歐洲中世紀的基本經濟單位,因為城市被毀,很多傳統的以商業為基礎的城市凋零,傳統的奴隸制轉變為了新興的農奴制,在歐洲的莊園中,延續了日耳曼人的「平等的、卻不高效的」的制度,農莊主們通過「契約和習慣」這兩種方式對於農奴進行統治。
劇中糖果莊園,就是一個小型的「微縮社會」,糧食,馬匹,生活物資都可以進行交易,劇中舒爾茨醫生和姜戈去「拜訪」他,便是以「農奴交易」為藉口的。
這一座莊園的園主卡爾文·坎迪是一位嗜血兇殘的人,喜歡別人用法語稱呼他為「先生」,看似有著貴族們風度翩翩的紳士派頭。
然而,這樣的文雅稱呼終究掩蓋不了他嗜血自私的本性,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將這個農場主演繹的淋漓盡致。
他喜歡看奴隸決鬥,以欣賞殺人為樂,甚至用極其殘忍的方法折磨奴隸以滿足自己的精神享受。
這一座莊園,取名為「糖果」,卻暗藏殺機和不平等的交易,昆汀有了這樣既具有諷刺意義的名字來襯託農場主的虛偽和殘忍。
而在最後,姜戈將糖果莊園炸掉了之後,他興奮的騎著大馬,讓馬兒做出了優雅的探戈舞步,接走了自己的新娘,這樣幽默的情節設置,既表明了莊園主人的一去不復返,也代表了姜戈人生走向了巔峰和自由。
04,最後的話
《被解救的姜戈》用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來控訴和譴責了這個時代黑人和白人之間的衝突和不平等,在文明和野蠻,秩序與反秩序之間,探討了白人和黑人走向文化趨同的可能性,凸顯了美國西部電影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