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望遠鏡」提上日程,下一代引力波「捕手」將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2020-09-18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近日,歐洲科學家將擬議的愛因斯坦望遠鏡(ET)納入「歐洲研究基礎設施戰略論壇」(ESFRI)路線圖內。ESFRI在歐洲研究基礎設施的決策中起關鍵作用,ET的設計目前已經得到歐盟委員會及歐洲各地約40個研究機構和大學的財團支持。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5日報導,計劃中的ET是地基引力波探測器,它將能夠發現更多黑洞和中子星並和事件,從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引力波天文學變得更加精準。

除ET外,美國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正在升級;日本和印度的引力波探測器的建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ET光學聯席主席、英國思克萊德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斯圖爾特·裡德教授說:「未來的引力波天文臺,如ET等,有望幫助研究人員發現更多黑洞和中子星並和現象,使我們能更好地描繪宇宙如何膨脹,並觀察到全新的事件。」

引力波領域仍有大量未解之謎

中國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張承民對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說:「引力波是一種『時空漣漪』,類似石頭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黑洞、中子星等天體在碰撞合併過程中將產生引力波。」

「引力波像其他的波一樣,攜帶著能量和信息。電磁波(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只能讓我們看到大爆炸38萬年之後的景象,而引力波能夠讓我們回望宇宙大爆炸最初的瞬間,檢驗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否正確,是人類認識宇宙的全新窗口」,張承民進一步解釋道。

2015年9月,LIGO探測到了由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信號,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這一發現印證了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

2020年9月2日,LIGO和歐洲「處女座(Virgo)」引力波探測器攜手宣布,探測到兩個質量分別為85倍和65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級黑洞並和產生的引力波,這兩個黑洞並和形成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碰撞釋放出的8倍太陽質量的能量以引力波形式彌散於宇宙中,被上述兩大引力波「捕手」捕獲。

新發現的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迄今發現的第一個「中等質量」黑洞,此前科學家從未發現質量是太陽100到1000倍的黑洞。

該研究報告共同作者、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處女座」團隊成員米夏埃拉說:「這是處於該質量範圍的黑洞的第一項證據,可能帶來黑洞天體物理學的範式轉變。」

張承民表示:「此次探測也證明宇宙中仍然存在大量我們以前未知的」。

多款下一代探測器將上線

為進一步揭示宇宙之謎,科學家們需要新一代引力波望遠鏡。

張承民說:「ET將使科學家能探測到整個宇宙中兩個中等質量黑洞的合併,並有助了解其演化歷程」。

據張承民介紹,ET地下探測器將由6個V形幹涉儀組成,它們被排列成等邊三角形,每邊長度為10公裡,該望遠鏡將使用雷射來測量大規模和劇烈的天體物理事件對時空的拉伸和擠壓。

物理學家組織網在報導中指出,ET有望於本世紀30年代中期上崗,科學家們目前正在對兩個建設站點進行評估,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確定建設地點。

裡德說:「ET獨特的三角形形狀將通過天體物理學的信號提供更多信息;更好地定位引力波在天空中的來源,並通過在強引力場中測試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來推動科學家對物質和引力行為的理解」。

此外,其他引力波探測器的升級和建造計劃也在進行中。

據英國《自然》雜誌2019年2月中旬報導,英美兩國2月14日宣布,從2023年開始,LIGO將進行2015年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技術升級——所謂的「先進LIGO+」(ALIGO+)項目。

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肯·斯特恩表示,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LIGO將能夠發現距離地球325百萬秒差距(約10億光年)範圍內發生的中子星合併事件,相比ALIGO +升級前的設計探測精度(173百萬秒差距),這次升級幾乎將LIGO的探測精度提高了一倍。諾貝爾獎得主、LIGO前主任巴裡·巴裡什則表示,此次升級不僅會提高探測頻率,同時也將提高觀測質量。「例如,降低噪音將使研究人員能了解黑洞在合併之前是如何自旋的,這將為研究黑洞的歷史提供線索」。

張承民補充說:「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還包括歐洲的雷射幹涉儀空間天線(LISA)計劃。LISA由三個衛星雷射幹涉探測器組成,旨在探測超大質量黑洞併合的低頻引力波信號。LISA已在2015年發射關鍵技術衛星,預計2034年發射3顆衛星組成邊長為百萬公裡量級的等邊三角形星座」。

日本「神岡引力波探測器」(KAGRA)由諾貝爾獎得主梶田隆章坐鎮指揮,於2010年正式啟動,建設成本約150億日元,由兩條3公裡長的雷射幹涉臂組成。我國的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也是KAGRA的合作夥伴。無獨有偶,LIGO實驗室和印度引力波物理學界此前達成協議,計劃把LIGO的一部分實驗設備運往印度,在印度建造「LIGO-印度(LIGO-India)」引力波觀測站,其有望2025年後投入運行。

中國引力波探測如火如荼

我國的引力波探測活動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張承民說:「我國正在進行的引力波探測計劃有三個:兩個空間和一個地面項目,分別是中科院推動的『太極計劃』和中山大學主導的『天琴計劃』,以及中科院高能所牽頭的『阿里計劃』」。

張承民進一步介紹道,「太極」和「天琴」類似於LISA計劃。「太極」和「天琴」的幹涉臂分別是幾十萬公裡和17萬公裡,擬探測的引力波頻率介於LIGO和LISA之間。「太極」和「天琴」可以探測雙白矮星併合以及幾萬倍太陽質量的大黑洞併合,這擴展了LISA的低頻引力波探測頻段;而LIGO探測到的是高頻引力波,由恆星級質量黑洞和中子星彼此併合而產生。

「太極一號」和「天琴一號」衛星分別於2019年8月31日和2019年12月20日成功發射,正在進行前期技術驗證,試驗和發展空間引力波探測器的兩個精密技術,即空間慣性基準和雷射幹涉測距。

我國的地面引力波項目「阿里計劃」與美國物理學家合作進行,2016年正式啟動,在海拔51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建設,旨在進行宇宙原初引力波探測,目前進展順利,預計2022年後投入先期試驗觀測。

有望揭示更多宇宙奧秘

張承民說:「在可預見的未來,這麼多引力波探測器組團上線,將幫助科學家們進一步揭示宇宙的奧秘」。

「ET的精度將高於LIGO;而LISA將開啟認識宇宙超級大質量黑洞新時代」,張承民強調說。

對此,張承民進一步解釋道,首先,我們可以期待獲得更多黑洞-黑洞並和、黑洞-中子星並和、中子星-中子星並和事件,極大豐富人類關於宇宙的認知視野;其次,探測精度的提升可以針對黑洞自旋進行測量,這擴展了我們對黑洞的更新理解;再次,從幾百到幾百萬倍太陽質量的中等黑洞和超級大黑洞也是預想目標,這些測量可能刷新人類對全新的宇宙家園的認識;最後,新的大科學探測裝置投入也可能獲得完全預料之外的新發現。

張承民指出:「畢竟人類關於宇宙的定量探索還處於摸索階段,面對浩瀚而漫長的138億年宇宙,人類不過幾百萬年,而科學探索僅僅幾百年。我們常常無知地以為人類是宇宙最偉大的生命,然而事實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宇宙像一個無限延伸的球,我們走的越遠,遇到的問題越多」。

蓬勃發展的引力波探測裝置,即將給人們呈現出美妙的宇宙交響樂章,讓我們管窺宇宙的浩渺和神秘。

編輯:張爽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愛因斯坦望遠鏡」提上日程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今日視點  近日,歐洲科學家將擬議的愛因斯坦望遠鏡(ET)納入「歐洲研究基礎設施戰略論壇」(ESFRI)路線圖內。ESFRI在歐洲研究基礎設施的決策中起關鍵作用,ET的設計目前已經得到歐盟委員會及歐洲各地約40個研究機構和大學的財團支持。
  •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2020-09-18 07:35:00 來源:科技日報「愛因斯坦望遠鏡」提上日程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今日視點近日,歐洲科學家將擬議的愛因斯坦望遠鏡(ET)納入「歐洲研究基礎設施戰略論壇」(ESFRI
  •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5日報導,計劃中的ET是地基引力波探測器,它將能夠發現更多黑洞和中子星並和事件,從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引力波天文學變得更加精準。  除ET外,美國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正在升級;日本和印度的引力波探測器的建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 愛因斯坦預言成真!科學家為他建造望遠鏡,捕捉引力波,窺探宇宙
    據報導,在近期的物理學組織網上,來自歐洲的科學家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項最新的未來規劃,表示「愛因斯坦望遠鏡」將提上日程,這項設計目前已經得到了來自歐洲各地的大約40個科研機構和大學財團的鼎力支持,未來藉助「愛因斯坦望遠鏡」,人類或許將通過它探知宇宙的更多奧秘。
  • 愛因斯坦預言成真!科學家為他建造望遠鏡,捕捉引力波,窺探宇宙
    據報導,在近期的物理學組織網上,來自歐洲的科學家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項最新的未來規劃,表示「愛因斯坦望遠鏡」將提上日程,這項設計目前已經得到了來自歐洲各地的大約40個科研機構和大學財團的鼎力支持,未來藉助「愛因斯坦望遠鏡」,人類或許將通過它探知宇宙的更多奧秘。
  • 愛因斯坦預言中了!引力波「捕手」將出現,它能捕捉引力波
    在愛因斯坦有關引力波的預言過去了近百年之後,2015年,科學家們才第一次在宇宙中發現了引力波的存在,這個引力波來自於雙黑洞合併,此後,不斷有新的引力波被發現,科學家也通過對引力波的研究,發現了引力波對於破解宇宙密碼的重要意義。如何找到更多的引力波?
  • 為什麼要研究引力波?新一代「捕手」將出現,它將發現更多引力波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生前提出了許多科學理論推動了人類科學向前發展,其中有許多理論至今依然在發揮巨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愛因斯坦還頗有前瞻性,他根據廣義相對論先後提出了宇宙存在黑洞、引力波和蟲洞的預言。現在黑洞和引力波已經被證實了,就差蟲洞了。
  • 引力波領域仍有大量未解之謎 多款下一代探測器將上線
    引力波領域仍有大量未解之謎 多款下一代探測器將上線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09-18 15:06:25 近日,歐洲科學家將擬議的愛因斯坦望遠鏡
  • 引力波讓我們「聽」見宇宙暗處的秘密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尺子是什麼?就是雷射幹涉儀。當今最具規模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就是依靠雷射幹涉儀來探測引力波,它由兩個垂直的幹涉臂組成,臂長約為4千米。一束雷射經過分光鏡分為兩束方向垂直的光,在相同長度的真空管中來回奔跑,它們的速度都是每秒鐘30萬千米。
  • 下一代望遠鏡建在哪裡?唯有月球最完美,多個望遠鏡正在計劃中
    具體來說,幹擾分為兩類——地球大氣層:它的湍動會給觀測帶來巨大的麻煩,這在天文學上叫做視寧度;同時,它也會屏蔽掉很多波長的電磁波,為此我們不得不將望遠鏡送上太空。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月球背面建設望遠鏡,就永遠不必擔心它會轉過來重新受到地磁場的幹擾。而且,月球也並不是很遠。雖然目前並不現實,但是以人類的科技,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在月球建設望遠鏡的未來。因此,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月球都是下一代望遠鏡最完美的選址。因此,科學家們才又提出了另一個新的計劃——引力波月球宇宙學天文臺(GLOC)。
  • 愛因斯坦說宇宙存在引力波,科學家花了40年的時間,證明了引力波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牛頓、愛因斯坦以及交流電之父特斯拉。正是因為這些偉大科學家近乎執著的性格,才有了我們的今天。但是,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不得不提一個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可以書,愛因斯坦的研究對人類的文明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愛因斯坦所達成的成就,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打破或者超過愛因斯坦。
  • 愛因斯坦望遠鏡之夢
    愛因斯坦望遠鏡團隊在該項目官網上指出,該望遠鏡應當能探測到強度只有美國LIGO和義大利VIRGO探測能力十分之一的引力波。萊布尼茲大學愛因斯坦望遠鏡指導小組聯合主席哈拉德·盧克指出,這能讓我們在太空中看得更深更遠。目前,地面上的引力波觀測站探測到的信號主要來自10億光年之外。但科學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在宇宙中仍然只算「鄰近地區」,可觀測宇宙遠比這大得多。
  • 引力波天文學才剛剛起步
    還有歐洲的愛因斯坦望遠鏡(Einstein Telescope,簡稱ET),最初構想開始於2008年,目前處於設計的後期階段(圖2)。ET項目提議建造一個地下天文臺,它包含三個V型探測器,分別位於邊長10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上。美國還有「宇宙探索者」(Cosmic Explorer)項目的想法,其臂長將是LIGO的10倍(圖3)。澳大利亞的NEMO將瞄準觀測雙中子星併合後的信號。
  • 揭秘「引力波」:愛因斯坦的猜想是如何被證實的
    愛因斯坦的猜想是如何被證實的  「引力波」,聽名字給人一種曼妙舞動的韻律之美,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曾描述:「引力波以光速迅速擴散,充滿整個宇宙。」引力是由於質量所引發的時空扭曲所造成,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加速運動都會對周圍的時空產生影響,時空在伸展和壓縮的過程中,會產生振動,這些振動就是引力波。
  • 引力波揭示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碰撞
    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首次探測引力波源所揭示的前所未有的一類大災難。來自LIGO和Virgo引力波觀測站的研究人員報告了在天文學家使用的公共資料庫中檢測出的候選事件。科學家們仍在對數據進行分析,以驗證什麼產生了引力波。
  • 科學好故事|愛因斯坦望遠鏡之夢
    愛因斯坦望遠鏡團隊在該項目官網上指出,該望遠鏡應當能探測到強度只有美國LIGO和義大利VIRGO探測能力十分之一的引力波。  萊布尼茲大學愛因斯坦望遠鏡指導小組聯合主席哈拉德·盧克指出,這能讓我們在太空中看得更深更遠。目前,地面上的引力波觀測站探測到的信號主要來自10億光年之外。但科學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在宇宙中仍然只算「鄰近地區」,可觀測宇宙遠比這大得多。
  • 100多年前的預言被實現,科學家研發引力波神器,專門接收引力波
    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能夠觀察到的宇宙範圍是138億光年。換句話說,宇宙從誕生之日起,到今天已經過去了138億的時間。作為地球上唯一一個人類社會文明沒有停止過的古國,中華民族有著號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但是這偉大的一萬年時間放在宇宙的長河中,也就好比我們一天時間裡的一秒鐘而已,轉瞬即逝。
  • 引力波或將解決哈勃常數難題,甚至揭示宇宙命運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研究稱,通過分析死亡恆星在空間和時間結構中產生的漣漪——即引力波——科學家或許能很快解開宇宙膨脹速度的謎題,如果足夠幸運的話。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新研究還可能揭示宇宙的最終命運。宇宙自從138億年前誕生以來一直在膨脹。
  • 錢德拉太空望遠鏡:揭示看不見的宇宙
    它展示了人類肉眼看不到的宇宙的一面。在服役十多年後,天文臺幫助科學家們瞥見了宇宙的運行。它觀察到星系碰撞,觀察到黑洞與宇宙的颶風,還觀察到超新星在爆炸後內部翻轉。該望遠鏡與哈勃太空望遠鏡、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和康普頓伽馬射線天文臺一起被宣傳為美國宇航局的一個大型天文臺,同時也是該機構的公關工具,NASA經常在新聞稿中使用它的照片。
  • 科學家發現引力波,圓滿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它的意義非凡
    人類進入科技發展的道路之後,出現了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其中愛因斯坦就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就是相對論的提出,尤中廣義相對論是人類探索宇宙重要的指引。不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不完整,它還缺乏一個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