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領域仍有大量未解之謎 多款下一代探測器將上線

2020-12-05 硬派科技

引力波領域仍有大量未解之謎 多款下一代探測器將上線

來源:科技日報 2020-09-18 15:06:25

近日,歐洲科學家將擬議的愛因斯坦望遠鏡(ET)納入「歐洲研究基礎設施戰略論壇」(ESFRI)路線圖內。ESFRI在歐洲研究基礎設施的決策中起關鍵作用,ET的設計目前已經得到歐盟委員會及歐洲各地約40個研究機構和大學的財團支持。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5日報導,計劃中的ET是地基引力波探測器,它將能夠發現更多黑洞和中子星並和事件,從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引力波天文學變得更加精準。

除ET外,美國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正在升級;日本和印度的引力波探測器的建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ET光學聯席主席、英國思克萊德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斯圖爾特·裡德教授說:「未來的引力波天文臺,如ET等,有望幫助研究人員發現更多黑洞和中子星並和現象,使我們能更好地描繪宇宙如何膨脹,並觀察到全新的事件。」

引力波領域仍有大量未解之謎

中國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張承民對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說:「引力波是一種『時空漣漪』,類似石頭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黑洞、中子星等天體在碰撞合併過程中將產生引力波。」

「引力波像其他的波一樣,攜帶著能量和信息。電磁波(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只能讓我們看到大爆炸38萬年之後的景象,而引力波能夠讓我們回望宇宙大爆炸最初的瞬間,檢驗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否正確,是人類認識宇宙的全新窗口」,張承民進一步解釋道。

2015年9月,LIGO探測到了由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信號,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這一發現印證了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

2020年9月2日,LIGO和歐洲「處女座(Virgo)」引力波探測器攜手宣布,探測到兩個質量分別為85倍和65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級黑洞並和產生的引力波,這兩個黑洞並和形成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碰撞釋放出的8倍太陽質量的能量以引力波形式彌散於宇宙中,被上述兩大引力波「捕手」捕獲。

新發現的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迄今發現的第一個「中等質量」黑洞,此前科學家從未發現質量是太陽100到1000倍的黑洞。

該研究報告共同作者、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處女座」團隊成員米夏埃拉說:「這是處於該質量範圍的黑洞的第一項證據,可能帶來黑洞天體物理學的範式轉變。」

張承民表示:「此次探測也證明宇宙中仍然存在大量我們以前未知的」。

多款下一代探測器將上線

為進一步揭示宇宙之謎,科學家們需要新一代引力波望遠鏡。

張承民說:「ET將使科學家能探測到整個宇宙中兩個中等質量黑洞的合併,並有助了解其演化歷程」。

據張承民介紹,ET地下探測器將由6個V形幹涉儀組成,它們被排列成等邊三角形,每邊長度為10公裡,該望遠鏡將使用雷射來測量大規模和劇烈的天體物理事件對時空的拉伸和擠壓。

物理學家組織網在報導中指出,ET有望於本世紀30年代中期上崗,科學家們目前正在對兩個建設站點進行評估,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確定建設地點。

裡德說:「ET獨特的三角形形狀將通過天體物理學的信號提供更多信息;更好地定位引力波在天空中的來源,並通過在強引力場中測試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來推動科學家對物質和引力行為的理解」。

此外,其他引力波探測器的升級和建造計劃也在進行中。

據英國《自然》雜誌2019年2月中旬報導,英美兩國2月14日宣布,從2023年開始,LIGO將進行2015年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技術升級——所謂的「先進LIGO+」(ALIGO+)項目。

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肯·斯特恩表示,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LIGO將能夠發現距離地球325百萬秒差距(約10億光年)範圍內發生的中子星合併事件,相比ALIGO+升級前的設計探測精度(173百萬秒差距),這次升級幾乎將LIGO的探測精度提高了一倍。諾貝爾獎得主、LIGO前主任巴裡·巴裡什則表示,此次升級不僅會提高探測頻率,同時也將提高觀測質量。「例如,降低噪音將使研究人員能了解黑洞在合併之前是如何自旋的,這將為研究黑洞的歷史提供線索」。

張承民補充說:「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還包括歐洲的雷射幹涉儀空間天線(LISA)計劃。LISA由三個衛星雷射幹涉探測器組成,旨在探測超大質量黑洞併合的低頻引力波信號。LISA已在2015年發射關鍵技術衛星,預計2034年發射3顆衛星組成邊長為百萬公裡量級的等邊三角形星座」。

日本「神岡引力波探測器」(KAGRA)由諾貝爾獎得主梶田隆章坐鎮指揮,於2010年正式啟動,建設成本約150億日元,由兩條3公裡長的雷射幹涉臂組成。我國的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也是KAGRA的合作夥伴。無獨有偶,LIGO實驗室和印度引力波物理學界此前達成協議,計劃把LIGO的一部分實驗設備運往印度,在印度建造「LIGO-印度(LIGO-India)」引力波觀測站,其有望2025年後投入運行。

中國引力波探測如火如荼

我國的引力波探測活動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張承民說:「我國正在進行的引力波探測計劃有三個:兩個空間和一個地面項目,分別是中科院推動的『太極計劃』和中山大學主導的『天琴計劃』,以及中科院高能所牽頭的『阿里計劃』」。

張承民進一步介紹道,「太極」和「天琴」類似於LISA計劃。「太極」和「天琴」的幹涉臂分別是幾十萬公裡和17萬公裡,擬探測的引力波頻率介於LIGO和LISA之間。「太極」和「天琴」可以探測雙白矮星併合以及幾萬倍太陽質量的大黑洞併合,這擴展了LISA的低頻引力波探測頻段;而LIGO探測到的是高頻引力波,由恆星級質量黑洞和中子星彼此併合而產生。

「太極一號」和「天琴一號」衛星分別於2019年8月31日和2019年12月20日成功發射,正在進行前期技術驗證,試驗和發展空間引力波探測器的兩個精密技術,即空間慣性基準和雷射幹涉測距。

我國的地面引力波項目「阿里計劃」與美國物理學家合作進行,2016年正式啟動,在海拔51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建設,旨在進行宇宙原初引力波探測,目前進展順利,預計2022年後投入先期試驗觀測。

有望揭示更多宇宙奧秘

張承民說:「在可預見的未來,這麼多引力波探測器組團上線,將幫助科學家們進一步揭示宇宙的奧秘」。

「ET的精度將高於LIGO;而LISA將開啟認識宇宙超級大質量黑洞新時代」,張承民強調說。

對此,張承民進一步解釋道,首先,我們可以期待獲得更多黑洞-黑洞並和、黑洞-中子星並和、中子星-中子星並和事件,極大豐富人類關於宇宙的認知視野;其次,探測精度的提升可以針對黑洞自旋進行測量,這擴展了我們對黑洞的更新理解;再次,從幾百到幾百萬倍太陽質量的中等黑洞和超級大黑洞也是預想目標,這些測量可能刷新人類對全新的宇宙家園的認識;最後,新的大科學探測裝置投入也可能獲得完全預料之外的新發現。

張承民指出:「畢竟人類關於宇宙的定量探索還處於摸索階段,面對浩瀚而漫長的138億年宇宙,人類不過幾百萬年,而科學探索僅僅幾百年。我們常常無知地以為人類是宇宙最偉大的生命,然而事實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宇宙像一個無限延伸的球,我們走的越遠,遇到的問題越多」。

蓬勃發展的引力波探測裝置,即將給人們呈現出美妙的宇宙交響樂章,讓我們管窺宇宙的浩渺和神秘。

相關焦點

  •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5日報導,計劃中的ET是地基引力波探測器,它將能夠發現更多黑洞和中子星並和事件,從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引力波天文學變得更加精準。  除ET外,美國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正在升級;日本和印度的引力波探測器的建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5日報導,計劃中的ET是地基引力波探測器,它將能夠發現更多黑洞和中子星並和事件,從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引力波天文學變得更加精準。除ET外,美國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正在升級;日本和印度的引力波探測器的建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 「愛因斯坦望遠鏡」提上日程,下一代引力波「捕手」將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5日報導,計劃中的ET是地基引力波探測器,它將能夠發現更多黑洞和中子星並和事件,從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引力波天文學變得更加精準。除ET外,美國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正在升級;日本和印度的引力波探測器的建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5日報導,計劃中的ET是地基引力波探測器,它將能夠發現更多黑洞和中子星並和事件,從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引力波天文學變得更加精準。  除ET外,美國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正在升級;日本和印度的引力波探測器的建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 引力波研究存在很多未解之謎,科學家嘗試新技術,幾年內全面投入
    當我們在研究宇宙的時候遇到了很多未解之謎,其中引力波就是。最近大家關注的一個話題。很多人覺得引力波十分簡單,但實際上引力波能夠揭示宇宙最深層次的奧秘,比如為什麼星球會懸浮在空中,而不會無限的墜落。以及為什麼在我們的宇宙中存在著黑洞,這樣非常龐大的天體。同時,引力波也能夠解決一些物理方面的問題,比如時間是如何存在,以及解釋時間是向前,還是向後。
  • 新機制可測量量子輻射壓力噪聲 有助提高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靈敏度
    據英國《自然》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量子物理學最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設計了一種將會影響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噪聲測量的機制,有助於開發降低這種噪聲的技術,從而大幅提高引力波探測的靈敏度。引力波探測意味著人類在前往未知世界的路上更進了一步。
  • 引力波真的存在嗎?
    若傳聞屬實,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一項預測將得以證實,讓人類進一步揭開宇宙奧秘。  自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後,無數科學家日夜尋找,就是沒有找到。為此美國在列文斯頓和漢福德建造了兩個巨大的引力波探測器,如今十多年過去了,仍然沒有發現。這使得引力波是否真的存在成為了一個縈繞在人們心中的未解之謎。  引力波為什麼這麼難找到?
  • 宇宙有三個未解之謎,破解任何一個,人類文明都將進入新時代
    浩瀚的宇宙有無數的奧秘,人類發展科技的目標就是將這些奧秘一一破解,通過不斷破解宇宙奧秘還提升人類的文明實力。其中有三個宇宙未解之謎,破解任何一個,都會讓人類文明進入一個新時代。下面小編就和朋友一起去認知一下這三個宇宙未解之謎。
  • 《長白山天池水怪》今日上線 科考隊探秘長白山水怪未解之謎
    預告上線即獲得網友關注和討論,緊張刺激的電影節奏,懸念重重、環環相扣的劇情,高顏值的實力派演員大飆演技,種種看點讓人大飽眼福。同時,網友紛對影片特效和劇情給予肯定,並表示非常期待這部影片。科考小隊擅闖長白山天池 信號中斷集體失聯「長白山天池水怪」作為世界未解之謎之一,多年來一直被國內外科考愛好者高度關注。
  • 口袋妖怪3大未解之謎!鯉魚王水濺躍成功,進化暴鯉龍真有其事?
    直到最近開發的《精靈寶可夢Let's Go》的成功上線,讓任天堂NS和精靈寶可夢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眼中!《精靈寶可夢》也再一次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是作為一個口袋迷,我們不得不說這款遊戲其實擁有很多很多的未解之謎!首當其衝的,就是歷代遊戲作品中最弱的幾個精靈技能,水濺躍!
  • 震驚未解之謎!對人類來說,第一次「看到」重力波意味著什麼?大學科學技術''CERNET,中國教育科研計算機網
    跨國科學家16日宣布,首次, 人類已經直接檢測到了由中子雙星和伴隨的電磁信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如何檢測中子星的引力波?引力波回答什麼問題?有哪些未解之謎?《中國網絡事務》記者採訪了相關科學家。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和牛津大學提供的這張照片顯示了雙子中子星GW170817合併後的無線電波觀測圖像。
  • 《未解之謎》之金字塔的神秘之處
    神秘魔力之謎金字塔內存在一種超自然力量,20世紀初,一位法國人將貓的屍體放在一座金字塔模型下,發現貓變成了木乃伊,屍體不腐;研究人員做過這樣的試驗,鮮菜、瓜果放在塔內半個月,其水分不蒸發、不萎縮變色,新鮮如故;把一條鏽蝕的金屬幣放進塔內一個月,金屬幣光澤明亮。
  • 什麼是未解之謎?
    在下面我們試著用中國人的思維邏輯(常規思維邏輯)來看「未解之謎」是怎麼回事?1、知而且識之的我們把它稱之為科學,因為這類情況我們可以進行學術證偽,例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等,西方文化曾經為此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 「科學探索宇宙未解之謎」自媒體科技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
    「科學探索宇宙未解之謎」自媒體科技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入門?   科學探索宇宙未解之謎的簡介為科學探索世界未解之謎,擁抱宇宙的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科學探索宇宙未解之謎的粉絲數處於不變。以上就是「科學探索宇宙未解之謎」自媒體科技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入門?
  • 秘魯再添未解之謎,秘魯未解之謎詭異難解,考古學家驚嘆奇觀!
    秘魯再添未解之謎背後原因令人驚奇。秘魯神秘地畫驚現背後原因讓人疑慮,難道又是外星人的傑作?據悉,魯考古學家藉助無人機在秘魯南部沙漠發現了超過25幅大型地畫,具體地點位於著名的納斯卡地畫附近。考古學家將新發現的地畫命名為帕爾帕地畫。
  • 科學家將引力波探測器縮小了
    7月21日消息,GW150914是由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於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的引力波現象,這一發現也創造了歷史。大部分引力波來自黑洞合併形成,少數則由中子星合併形成。為了偵測到微弱的引力波信號,科學家不得不建造超巨型的L型結構,兩臂必須拉長到將近4公裡。
  • 問日本「大物理學」實驗之二:引力波探測器
    在本系列中,我將探訪日本的三項旗艦實驗,深入了解日本的大物理學。 KAGRA(神岡引力波探測器)於2012年開建,它的目標只有一個:探測引力波。 引力波就像時空的漣漪。帶質量物體移動時會產生引力波,但通常都很小很小。我們嘗試捕捉這些時空漣漪,並為此建造了探測器。
  • 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國際天文界再次被引力波刷屏。多國科學家16日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隨的電磁信號。中子星引力波怎麼探測?引力波解答了哪些疑問?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 桌面大小的引力波探測器有望用於揭示暗物質之謎
    據外媒報導,是涉及引力波方面時,可能需要巨大的設備來檢測最微小的東西。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使用4公裡長(2.5英裡)的臂能夠探測到小於質子寬度千分之一的空間畸變。但是現在, 西北大學的一個團隊的目標是建造一個小到足以安裝在桌面上的引力波探測器,它可以檢測到較大設施所遺漏的信號。
  • 未解之謎:關於21世紀的,9個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未解之謎
    雖然現在的科技水平很高,曾經很多困擾人們的謎團,都已經得到了完美的答案,不過,即使這樣還是有一些未解之謎是真實存在的,例如,2014年的馬航MH370失蹤之謎,以及2013年的藍可兒離奇死亡事件,這些謎團至今依然存在,也讓人們經常討論,當然,除了之外,在21世紀還有一些不可思議的未解之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未解之謎:關於21世紀的,9個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