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脈的「西瓜雪」,是自然的奇觀,也是生態的悲哀

2020-09-03 輕旅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流浪地球》

七月初阿爾卑斯的奇觀將人們的目光拉到海那邊的西方,「西瓜雪」慢慢爬上Presena冰川,這壯觀的奇景來源於一種藻類植物生長。



Presena冰川被稱為「阿爾卑斯巨人」,海拔3069米,它是所有熱愛自然,歷史和高山運動者的天堂,這類神奇的藻也為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添上紅色調。

它不夠鮮豔,但是確實滑稽卻浪漫的粉色。

「藻類不是危險的,它是自然現象,發生在春季和夏季的中緯度地區,也發生在中緯度地區。」


而粉色的壯觀源於它們攜帶胡蘿蔔素,「西瓜雪」的名字也不是空穴來風,而它真的攜帶西瓜的香味。



這類藻類名為「極地雪藻」,這種春夏才會出現的藻類,需要適量的光照,溫暖和水才能生長。通常,藻類在雪和冰下處於不活躍的狀態,但是一旦融化季節來臨時候,通常鮮明的景觀就會突然失色。

雪地裡盛開它的花,而它的出現並不值得我們去感嘆生命之最,它的出現標誌著加速冰川的融化。


雪越白,越能將陽光反射回大氣層中,使物體保持涼爽,從而降低地球的溫度。

當冰川變成粉色後,它對陽光的反射度就會降低,導致冰川會吸收更多熱量開始融化,冰川的融合又會給藻類植物帶來更好的生長環境。

全球變暖給地區和冰川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這類生物卻得到了更好的生長的空間,它們的生長又變相加速了冰川的溶解。



這類奇觀的出現卻標誌了地球生態的現狀——持續惡化。

根據去年的研究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本世紀多達一半的阿爾卑斯的冰川可能會消失。而大家去翻閱文獻卻發現關於「西瓜雪」的文獻很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深入了解藻類對冰雪的完全影響,以及全球變暖更可能發生開花現象。

「預計冬季較少的固體降水以及春季和夏季的較高空氣溫度將有利於雪藻和冰川藻的形

成。」



今年三月,南極北部加林德茲島上的烏克蘭研究研究人員目睹了類似的事件,北極另一部分被綠藻花覆蓋,動物的排洩物成為了綠雪藻的養分,在鳥類和企鵝棲息地發現了花朵。

也許企鵝自己也沒想到自己一早起來家門口也能「百花齊放」。

而冰川雪藏著數以萬計的遠古病毒,它壯麗潔白。


這血紅色的奇觀無疑來說是生態給人們敲響的警鐘。

但是雪白的冰川也是景物上的奇觀,站在聖潔的冰川之上目觀日落星空是生活之最吧。

2016年川藏線共計接待遊客2300多萬次人,奇特的冰川壯麗吸引無數人的嚮往,挑戰未開發景點讓無數人在山頂唏噓。

我們應該感激這彩色的「奇觀」還沒步入中國境內,但是地球生態在2020的開年已經告訴大家,它是同生的。

澳洲的大火從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冰川溶解,為了繁盛藻類植物需要隨時供應水,而地球溫度升高和積雪的融化,卻讓高原冰川地區成為藻類最合適的生長的地區。

早在2008年人們早就意識到冰川的融化,他們整個夏天都用大量的土工織物覆蓋冰川,保持冰川的涼爽防止冰川融化。在巨大的努力下,冰川依舊面臨領著藻類的新威脅。


而「西瓜雪」很有可能是由於在格陵蘭島「暗區」中繁衍的一種生物引起的。這也是一個冰在悄悄融化的區域,導致冰蓋西邊普遍變黑。

在格林蘭西南部以及安第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也發現了這種藻類。在全球範圍內,冰川正在融化。

而這次發現「西瓜雪」並非偶然,過去的幾年內,南極沿海地區部分海岸綠色積雪已經開始向更遠的內陸擴散,明亮的綠色光澤改變了雪的外觀,並且在太空也可以看到綠色覆蓋。


也許綠色是意味著生機勃勃,但是這一次並不是很好的事情。

因為衛星只能拾取綠色,在保守的估計下人們又忽略了它所伴隨的紅色和橙色藻類。

科學家嘗試去追溯的來源,他指出,遠足者和滑雪纜車也可能對藻類產生影響,換而言之可能是人為的傳播。


而冰川融化的危害不只是淹沒城市,早在2016年英國《衛報》就報導過炎熱的天氣導致俄羅斯西伯利亞平原凍土層融化,冰川融化後露出一具死於75年前死於大瘟疫的馴鹿屍體,它的出現導致40多人感染病毒,25萬疑似感染馴鹿被捕殺。

如果一頭馴鹿都能造成這樣的結局,那麼不敢相信數以萬計的史前病毒席捲全球是怎麼樣的景象。

而輿論的走向並沒把這一奇觀當作爆炸性新聞,它出現在熱搜只是曇花一現。

是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冰川溶解的未來在自己生命的長河裡仿佛是遙不可及,自己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去面對這一切。


但是,澳洲大火已經加速了冰川的溶解,誰也不知道下一次大火在哪。

但是,南極的藻類也開出花來了,誰也不知道下一次南極大陸會變成什麼顏色。

但是,北極的熊已經因為找不到岸死在大海狸,誰也不知道下一次死掉的會不會是最後一個....

如果每一個人都重視生態問題,那一天會在更遙遠的未來。

相關焦點

  • 阿爾卑斯山現西瓜雪? 專家解釋: 罕見"美景"背後隱藏著不良信號
    據外媒報導,日前在義大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出現一種罕見「美景」,突然出現大面積粉紅色積雪,專家分析稱或是危險前兆。這一罕見現象被當地人稱為「西瓜雪」,這可不是炎炎夏日裡的一杯西瓜沙冰,浪漫溫馨的表面隱藏著不良信號。近年來,環境問題被提上日程,人類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
  • 地圖看世界;歐洲最著名的山脈「阿爾卑斯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呈弧形,長1200千米,寬130~260千米,平均海拔約3000米,總面積大約為22萬平方公裡。其中有82座山峰超過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於法國、義大利和瑞士的交界處。
  • 阿爾卑斯山脈:歐洲的脊梁,巨大的山嶽冰川成就了滑雪者的天堂
    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位於歐洲中南部,總體上呈東西走向,總長度約為1200千米,寬度達到130至260千米,規模巨大,佔地總面積約為22萬平方千米,與庇里牛斯山脈、亞平寧山脈、迪納拉山脈等一系列山脈組成了阿爾卑斯山系。
  • 阿爾卑斯山脈上哭泣的光影巨獸
    狼、猞猁、熊、紅狐狸、鷹、髯鷲、禿鷲.這些呈現在阿爾卑斯山脈的巨大動物頭像都是如今瀕臨滅絕的物種。Julien Nonnon把這系列作品命名為[Crying Animals(哭泣的動物)]。關於「哭泣的動物」的創作動機,Julien Nonnon表示希望通過燈光作品的短暫性,讓公眾知道這些動物在自然空間中的存在確實受到了威脅,也許有一天,它們也會如同燈光熄滅一樣消失。
  • 世界10大山脈,每一個都是奇蹟,你知道其中幾個?
    世界十大山脈分布在各個國家,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英國,新加坡,韓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德國,巴西等等國家,當然,其他國家的也有入圍前20強榜單的地標。這樣的奇觀美景,配套自然湖景景觀,非常的霸氣。
  • 跟著電影《海蒂和爺爺》去阿爾卑斯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這座重量級的山,也收藏了歐洲最重量級的美。阿爾卑斯在歐洲的勢力範圍竟是如此之大,在歐洲,幾乎處處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如果你想忽略這歐洲第一高峰,是絕對不可能的。☆名稱:阿爾卑斯山脈☆位置:歐洲位於歐洲中南部,覆蓋了義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 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
  • 白雲山阿爾卑斯山脈,烏克蘭的愛情隧道,不可思議
    而隨著我國這些的年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國內的很多景區已經被人們玩膩了,很多的人們會選擇出國遊,國外也是有著非常多的奇特景點,今天來說一下世所罕見!白雲山阿爾卑斯山脈,烏克蘭的愛情隧道,不可思議。
  • 南極下起了粉紅色「西瓜雪」,專家:危險信號
    據新晚報2月29日消息稱,近日在南極的烏克蘭科考站附近出現了粉紅色的"西瓜雪"現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據悉,這場雪呈現粉紅色,在陽光照射下顯得相當詭異。那麼,這種雪為什麼會和常見的白雪不一樣呢?對此,極地研究學者認為,南極雪之所以變為粉紅色,是因為雪裡面包含了一種叫極地雪藻的微生物,它們適合在寒冷氣候中生存,並在低溫下保持"休眠"狀態。
  • 阿爾卑斯山脈有一種人魚洞螈,是獨特四爪蛇形生物,終生保持幼態
    在歐洲山脈中,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脈,也是個巨大的分水嶺,生物種類也比較多,其中就有一種獨特的四爪蛇形生物——人魚洞螈,這種生物當初被發現,一度被認為是龍的「幼崽」。
  • 暢遊夏日勝地德國北海,感受阿爾卑斯山脈的雄偉壯觀
    歡迎來到百家號山中土著人,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景點是暢遊德國,感受阿爾卑斯山脈的雄偉壯觀。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是東西歐往來的必經通道,又是南北歐交流的陸上捷徑,獨具歐洲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素有「歐洲的心臟」之稱。
  • 《極限巔峰》圖文評測:在開放的阿爾卑斯山脈上超越自己
    【遊戲介紹】  在阿爾卑斯山脈的廣闊開放世界中,無盡遨遊飄落新鮮細雪的天地。  盡情探索全都屬於你的山脈!做好準備、穿上裝備、挑戰極限!  - 盡情遨遊 - 通過滑雪、飛鼠裝滑翔、單板滑雪及滑翔傘飛行徵服世上最宏偉的山脈。  - 與他人共享難忘時刻 - 獨自遨遊或是與其他玩家一同踏上這場激發腎上腺素的刺激旅程。  - 整座山脈任你探索 - 在廣闊開放世界開拓專屬路徑,與好友分享你找到的最佳路線。  - 測試你的技巧能耐 - 徵服各種獨特壯觀的挑戰,證明你是山中霸主。
  • 西北雪景最美山脈,全長1600公裡,可媲美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位於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斯洛維尼亞等6個國家,整個阿爾卑斯山脈綿延1200公裡,南北寬約200公裡,平均海拔3000米,還有1000多條現代冰川,成為歐洲最具氣勢的山脈。
  • 外媒:阿爾卑斯山脈一冰川出現粉紅色的雪 始作俑者是藻類?
    新華社北京7月9日新媒體專電 據法新社7月5日報導,義大利阿爾卑斯山脈一處冰川出現了粉紅色的雪。科學家們正在對此調查。報導稱,很可能是加速氣候變化效應的藻類導致這種顏色的雪出現。報導稱,藻類的來源引發爭議。不過,義大利國家研究中心成員比亞焦·迪毛羅認為,導致冰川表面出現粉紅色雪的始作俑者很有可能和格陵蘭島上發現的是同一種植物。
  • 瑞吉山:山頂俯瞰阿爾卑斯山脈全景,體驗豐富運動項目!
    在山頂的瞭望臺上可以欣賞到阿爾卑斯山脈的全景觀和延伸到德國的黑森林和法國的平原。19世紀前期,韋伯、孟德爾頌、維克多·雨果等文化名人就到訪過這裡。1864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也親臨瑞吉山。1871年這裡修建了登山鐵道,也是歐洲的第一條登山鐵道,至今仍保留有蒸汽機車。現在,遊客可以從菲茨瑙,高爾道,韋吉斯三處或坐登山列車,或乘纜車上山一覽勝景。
  • 國內登山者劉勇東壁登頂阿爾卑斯山脈主峰勃朗峰[圖]
    三人在勃朗峰頂峰的合影  義大利當地時間7月10日下午1點國內知名阿爾卑斯式登山者劉勇和來自意達利的43歲登山者MICHELE ROSSI及LUCA RADICE成功從東壁線路登頂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之前, 在義大利當地時間7月5日下午3點15分,劉勇和同伴義大利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高山教練LUCA ORTOMAN登頂阿爾卑斯地區海拔4527米的LYSKAMM峰主峰。他們是在壞天氣中從北壁線路登頂的。在二星期前劉勇還在VAL DE MELLO峽谷還完成了一條大巖壁線路。
  • 大高加索山脈:亞洲和歐洲的分界山脈,是板塊碰撞隆起的褶皺山脈
    ,通常都十分高大陡峻,比如阿爾卑斯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落基山脈和安第斯山脈等。受阿爾卑斯造山運動的影響,地質構造上屬於新生代阿爾卑斯褶皺帶,是一列年輕的山脈。在強烈的造山運動下,高加索地區不斷地隆起,最終形成了大高加索山脈,平均海拔在3000至4000米之間,屬於「高山」的範疇,還有許多山峰的海拔在5000米以上,屬於「極高山」,其中最高山峰是「厄爾布魯士峰」,海拔為5633米。大高加索山脈的厄爾布魯士峰,其海拔高度超過了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歐洲第一高峰。
  • 大高加索山脈:亞洲和歐洲的分界山脈,是板塊碰撞隆起的褶皺山脈
    ,通常都十分高大陡峻,比如阿爾卑斯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落基山脈和安第斯山脈等。,受阿爾卑斯造山運動的影響,地質構造上屬於新生代阿爾卑斯褶皺帶,是一列年輕的山脈。,地形崎嶇,是橫亙在西亞和東歐地區之間的一個天險,也是兩地的分水嶺。
  • 南極出現粉紅色「西瓜雪」雪中含有極地雪藻微生物
    南極出現「西瓜雪」 科學家:這不浪漫還可能很危險  近日,在南極的烏克蘭科考站附近出現了粉紅色的「西瓜雪」現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該地區的雪呈現粉紅色,在陽光照射下顯得神秘而美麗。
  • 南極基地出現「西瓜雪」,全球擔心的事情或將發生
    但是在近日,在南極的烏克蘭科考站出現了分紅色的「西瓜雪」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在白雪上呈現出粉紅色的「西瓜雪」,加上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神秘而美麗,看著都顯得浪漫,但是科學家表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這種雪中含有一種叫極地雪藻的微生物,它們長期生活在寒冷的氣候中,遇到低溫時保持「休眠」的狀態。
  • 讓環境科學家不安的西瓜雪,或驗證了蝦青素對抗惡劣環境的功效
    2020年一季度,就在全體國人的注意力都集中於抗擊新冠疫情的時候,在地球的南極卻出現罕見的「西瓜雪」現象。央視2月28日以《南極出現西瓜雪 科學家:不浪漫還可能很危險》為題對該現象進行了報導。南極西瓜雪 圖自網絡報導指出:在南極的烏克蘭科考站附近出現了粉紅色的西瓜雪現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該地區的雪呈現粉紅色,在陽光照射下顯得神秘而美麗。科學家表示這是因為雪中含有一種叫極地雪藻的微生物,它們適合在寒冷氣候中生存,並在低溫下保持「休眠」狀態。但當溫度升高時,就會開始迅速生長。因為其含有蝦青素(類胡蘿蔔素)防止紫外線輻射,所以呈現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