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秦始皇嬴政重責呂不韋,令其遷往蜀地,呂不韋卻服毒自盡

2021-01-09 弋塵讀史

在歷史劇《大秦賦》中,為抵抗秦國的進攻,趙國春平君去邀請呂不韋入趙為相,呂不韋明確拒絕。秦始皇嬴政聽說此事後,重責呂不韋,令其遷往蜀地。不久,呂不韋服毒自盡。嬴政得知後,悲痛大呼:寡人沒讓他死,他怎敢死?

在歷史上,呂不韋的結局確實是服毒自盡,「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史記》)。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嬴柱正式即位,三天後突然去世,太子嬴子楚繼位。

秦王嬴子楚兌現多年前的諾言,封呂不韋為文信侯,任命他為丞相,賜給他河南雒陽(今河南洛陽)十萬戶為食邑,和他共同治理秦國,「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史記》)。

從此,商人呂不韋成功轉型,開始在秦國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作用。

公元前247年,秦王嬴子楚去世,諡號莊襄王,太子嬴政即位為秦王,尊呂不韋為相邦,稱之為「仲父」。

在古代,稱父親最年長的弟弟為仲父。春秋時期,管仲被齊桓公尊稱為「仲父」。

此時嬴政只有十三歲,尚未成年,無法親自執掌朝政,只能靠呂不韋全面打理。

同時,嬴政的生母趙姬成為太后,擁有很大的權力,例如,同時加蓋秦王御璽和太后璽可以調動兵馬,「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史記》)。

不過,趙姬對朝政既不懂也毫無興趣。而趙姬本是呂不韋的姬妾,丈夫子楚死後,她耐不住寂寞,和呂不韋舊情復燃,二人常常私會。

因此,呂不韋總攬朝政,主持軍政大事,權力達到巔峰。

秦王嬴政一天天長大,太后仍然纏著呂不韋不放。呂不韋不想和太后糾纏,擔心事情暴露,給自己帶來災禍,但是又不能得罪太后,於是想了個辦法脫身,他把一個名叫嫪毐的假宦官獻給趙姬。

戰國時,養士之風盛行。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無不無不競相收養門客。呂不韋覺得秦國如此強大,自己的門客竟沒有他們多,因此以優厚的待遇招攬門客,食客人數多達三千,秦朝丞相李斯曾是呂不韋的門客。

呂不韋召集門客編寫《呂氏春秋》,內容包括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字。此書以儒家思想為主幹,以道家學說為基礎,博採諸子百家的精華,呂不韋想以此作為統一六國後的治國思想。

公元前244年,秦國發生大饑荒;次年十月,又發生嚴重的蝗災,後來又發生了瘟疫。秦國糧食減產,經濟陷入困難。"三年......歲大飢。四年......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史記》)

為解決經濟上的困境,呂不韋採取措施調動民間財力,規定百姓向官府交納一定數量的糧食可換取相應爵位,「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史記》)。

公元前242年,將軍蒙驁率軍攻打魏國,攻佔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等地,共二十座城池,在此地初建東郡。次年,秦軍擊敗韓、魏、趙、衛、楚五國合縱,奪取魏地朝歌、衛地濮陽,將東郡的治所設在濮陽。

東郡靠近齊國,從此,秦國和齊國接壤。東郡位於六國中央,切斷了楚國與其他五國的聯繫,也阻隔了燕、趙與魏、韓的聯繫,給六國的合縱抗秦以致命一擊。

公元前238年四月,二十二歲的秦王嬴政在雍城舉行冠禮,太后趙姬的男寵嫪毐發動叛亂,嬴政派兵平定,接著將太后幽禁於雍城。

公元前237年十月,嬴政罷免呂不韋的相邦職位,呂不韋回到封地洛陽。在這一年,嬴政在茅焦的力諫之下,將太后趙姬接回鹹陽。

一年多後,各諸侯國紛紛派使者到洛陽,爭相邀請呂不韋出山。嬴政聽聞後,擔心呂不韋叛亂,於是派人賜書信給他,嚴厲斥責:你有何功勞?秦國封給你河南十萬戶;你與秦國有何親緣?寡人稱你為仲父;令你與家人遷往蜀地。

呂不韋真的會叛亂嗎?當時六國的實力已被大大削弱,遠不如秦國,以呂不韋的精明,怎會去六國效力?正如在《大秦賦》中,呂不韋拒絕趙國時所說的:趙國這件貨品的成色,難入不韋眼目。

嬴政身為秦王,已經加冠親政,是秦國名正言順的最高統治者,怎會擔心已被免職的呂不韋叛亂?

首先,呂不韋能力不凡,有聲望,有影響力。在呂不韋掌權期間,秦國對外軍事行動接連勝利,設置東郡,徹底阻斷六國的合縱之路,國內政令嚴明,百姓安居樂業。

其次,呂不韋為相多年 ,勢力盤根錯節。嫪毐叛亂,呂不韋難辭其咎,嬴政為何沒有立即處置他呢?根據《史記》的記載,嬴政本想誅殺呂不韋,但考慮到他侍奉先王功勞大,而且有很多人為他說請,因而沒有處罰,「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說情的人多,恰恰說明呂不韋的勢力大。

再者,嬴政加冠親政後,呂不韋並未及時引咎辭職,歸養鄉裡,而是被嬴政免職還鄉。

最後,太后趙姬和嫪毐的私情可能給嬴政的內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使他無法相信呂不韋的忠心。

嬴政三歲時,父親便逃回鹹陽,九歲時才來到鹹陽再次見到父親,六年的時間裡,他和母親在趙國邯鄲相依為命,東躲西藏,危險重重,可以說,母親趙姬是他最信任、最親近的人。可是這一切都因為嫪毐的出現而變了,太后趙姬竟然和嫪毐這個假宦官生了兩兒子,而且嫪毐和趙姬密謀:嬴政死了,讓他們的孩子繼位,「王即薨,以子為後」(《史記》)。

也許,呂不韋深知與嬴政的關係已經無法挽回,但是除了秦國,呂不韋根本不想去別的地方,可是呆在秦國,又會引起嬴政的猜忌,於是不得不選擇自盡,既可消除嬴政的擔心,又可保全家人和門客。

公元前235年,文信侯呂不韋在洛陽服毒自盡。

呂不韋的門客將其悄悄安葬,嬴政知道後,嚴懲其門客,將他們全部流放,「其舍人臨者,晉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奪爵,遷;五百石以下不臨,遷,勿奪爵」(《史記》)。

呂不韋死後,嬴政採用李斯、韓非等人的法家理論,繼續推進統一六國的進程,而對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棄而不用。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在撒謊?嬴政逼呂不韋遷蜀,真的是保護呂不韋嗎?
    不管呂不韋是去趙國,還是魏國或其它國家,他都會成為秦國的敵人,成為秦國東出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秦國必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滅了他。為了不至於出現這種尷尬,所以秦王嬴政才把呂不韋一家遷往蜀地。這樣想的話,嬴政的確是在保護他。這樣想的話,嬴政的確是有情有意。
  • 正說《大秦賦》:呂不韋執政12年,為秦始皇統一天下鋪平了道路
    《大秦賦》中,秦王嬴政和呂不韋的兩次對話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秦王嬴政問呂不韋是不是自己生父,他說道:「你若是我生父,我願意跟你一起離開秦國,願意跟你浪跡天涯,也不願做一個……」
  • 大秦賦:贏子楚一離開!趙姬立即埋怨地怒視呂不韋?還動手動腳?
    觀【大秦賦】一集,漲一些知識,當觀看完78集?便會對秦史的了解都會更深一層! 對於趙姬和呂不韋之間的關係,身為後世的局外人和屏幕前的觀眾都非常了解,不僅了解,還非常清楚趙姬在嬴政登基之後的混亂行為以及她那悽慘和悲涼的結局。
  • 呂不韋和嫪毐先後私通太后,對此嬴政只想說「毀滅吧!朕累了!」
    秦始皇給呂不韋的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看到這短短30字的信,曾權力滔天的秦相呂不韋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為了不連累家人,他選擇了服毒自盡。呂不韋暗罵年輕人不講武德,如果他不死,那他和全家老小的下場就要步嫪毐的後塵了。
  • 大秦賦:呂不韋究竟多有錢?僕人過萬、一字千金!
    電視劇《大秦賦》儘管高開低走,但是給我們講述了秦王朝的歷史,其中呂不韋可以說是秦王朝走上興旺,為嬴政奠定統一六國基礎的相國。是呂不韋是一個富二代,本職工作是經商,因為極具投資精神所以投資了異人,最終創造無限財富和留名青史,那麼呂不韋究竟多有錢呢?
  • 《大秦賦》呂不韋死後為什麼是「竊葬」?背後事實讓人心痛、心寒
    若呂不韋答應招募,憑藉呂不韋的能力可以富強自己的國家,而若呂不韋不答應招募,那麼持續招募的這個舉動,可以放大秦王政和呂不韋的隔閡。從最後結果來看,效果非常明顯。在得知大量東方諸國使節踏破呂門的門檻後,秦始皇直接寫了封信訓斥。對於秦王政來說,他可能不擔心呂不韋造反,但呂不韋無法保證其手下會不會不甘寂寞,推著他走,此時的呂不韋已經不是他個人,而是代表整個秦國的呂不韋集團。
  • 呂不韋一個小舉動,引發了秦始皇的危機
    接下來說到歷史上發生過的蝴蝶效應,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就比較嚴重了,一個「小舉動」成為了秦始皇五十年人生中「最大的危機」,不僅秦始皇的政治危機,還是秦始皇的家庭危機,甚至影響到秦始皇的生命安全。戰國末年秦國丞相呂不韋通過一次為秦國太后趙姬進獻面首小事,最終引發的連鎖反應威脅到秦國的朝政,甚至是秦王嬴政的安全,而呂不韋也因此被罷免的相權,最終被迫自盡而亡。
  • 大秦賦:呂不韋親任主編的《呂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嗎?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為戰國末年秦相邦呂不韋召集門客所編,成書之日呂相曾高調地將全書謄抄整齊並懸掛在首都鹹陽城門(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宣告但凡「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可謂大手筆、好魄力。只是懸賞的對象乃「諸侯遊士賓客」,相當於昭告天下,而非《大秦賦》裡一臉賤兮兮地在城門口跟眾大臣顯擺。
  • 《大秦賦》重磅收官 秦風長韻 餘音嫋嫋
    為遊說齊王建歸降大秦,離秋請命隨田衝一同返回臨淄,卻被阻撓降秦的齊國大臣扣押。此時,嬴政令王賁、蒙恬率領兩路兵馬,對齊國發起進攻。齊國因多年主商未經歷過戰爭,軍事能力大打折扣,很快被打得潰不成軍。齊王建無奈之下開城投降,齊國滅亡。在「大爭之世」的戰國時期,秦從「弱秦」成長為「強秦」,從「諸侯秦」發展成「王朝秦」,而「戰國七雄」中其他六國的命運,在這場大博弈中卻是江河日下。
  • 《大秦賦》秦王趕走呂不韋時,為何要送他一塊玉佩?真是心狠手辣
    《大秦賦》秦王趕走呂不韋時,為何要送他一塊玉佩?真是心狠手辣。由段奕宏、張魯一、朱珠、葉項明等人主演的歷史劇《大秦賦》已經走到了最精彩的部分了,劇中呂不韋因為嫪毐的狂妄自大導致自己陷入泥潭,更何況呂不韋也清楚地認為秦王已經不是當初的小孩子,自己已然年邁,說再多的話秦王也未必洗耳恭聽,呂不韋對自己很有自知之明。
  • 大秦賦李斯結局是什麼揭秘 李斯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據悉,《大秦賦》的大結局中,是講到了呂不韋被貶,秦始皇嬴政拿回了所有的政權,真正的開始執掌天下,而那個時候李斯還沒死。李斯是後來被胡亥給賜死的,因為趙高想要當丞相,所以要除掉擋在自己前面的李斯,趙高妖媚惑主,胡亥完全被他欺騙。
  • 《大秦賦》播出時間一共有多少集 幾月幾日大結局具體時間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上下》)12月1日上線播出之後受到一致好評,這種歷史正劇一般集數較多,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完,而且劇情故事緊湊,契合歷史的進程,那麼大秦賦每周更新幾集?下面帶來介紹。
  • 大秦賦:羋華上線?嬴政初戀?華陽陰謀?趙姬、不韋、贏係反對?
    【大秦賦】隨著嬴政的即將弱冠之年,劇情再度開啟到一個新的篇章,正如歷史所記錄的那般,所有歷史上著名事件都在失態初顯等待時機成熟將一件件發生。本文,我們以【大秦賦】中張魯一飾演的嬴政成年後秦國形勢進一步發生變化的劇情前後做淺述分析!如果劇情不上映華陽太后重新登場的劇情,不了解歷史的人恐怕日後都不會再有她登場的機會?
  • 嬴政到底是誰的兒子?異人還是呂不韋?始皇帝身世之謎大解析!
    在之前上線的大型古裝電視劇《皓鑭傳》中,講述了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在商人呂不韋的幫助下,從一個人質到登上王位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中,主角其實是秦始皇的生母李皓鑭。這李皓鑭,就是劇中連結異人和呂不韋紐帶。
  • 呂不韋:一代商界傳奇卻做了秦王相父,被罷相革職只因他犯了大忌
    呂不韋正是抓住了時機,利用自己獨到的眼光,為自己贏得名利和權位。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秦、趙速來關係不和。時值秦昭王第二個兒子安國君被立為太子,而安國君在二十多個眾多的兒子中,選中異人被送去趙國充當質子。我們的大商人呂不韋,用自己老道的眼光,正是把寶全部壓在此人身上,才成就了後來的相國之位。
  • 《大秦賦》第一工具人,你們在罵趙姬的時候,想過她有多慘麼?
    《大秦賦》趙姬被罵慘了,觀眾每天都在期待著,嬴政什麼時候誅殺嫪毐,什麼時候摔孩子。大秦後宮的女人,都非同一般,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到了趙姬這裡,卻畫風大變。,大秦的權勢就落在了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不過,趙姬雖然有輔政太后的名頭,但是其實那時候大秦真正的掌權人,還是呂不韋。
  • 《大秦賦》3件事看出李斯的情商,無人匹敵
    在熱播歷史大劇《大秦賦》中,秦國東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出現兩位「絕代名相」,分別是呂不韋和李斯,而李斯以一個學子的身份入秦,從一個謁者門客,到官居丞相高位,他長袖善舞,遊刃有餘,足以看出其情商之高。
  • 《大秦賦》——非常好看非常燃的一部劇,細節做得很用心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自《大秦帝國之裂變》伊始,時隔14年,終於迎來了秦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亦是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之作《大秦賦》。
  • 《大秦賦》嫪毐送入五牛大陣,獨臂嬴傒演技好燃,嬴政直指蒼穹
    《大秦賦》嫪毐送入五牛大陣,這命運審判的名場面,也真是被打造得好扣人心弦,當壯士喊出行刑的時候,仿佛呼吸都快要凝滯住了。不過話說傳說中,不應該是五馬分屍的嗎?怎麼嫪毐要用牛呢?如果用馬的話,也是前後呼應了,他因為超強的騎馬技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更是一度要撼動帝位,結局用馬的話,伏筆也是可以很好地承接了。嫪毐這段宮鬥戲結束之後,也是能夠名正言順地開啟東出滅六國的大戲了,話說嫪毐這條支線,講了這麼長的時間,也是引起了粉絲的抱怨,更有甚者直呼:「改名叫《大秦父》算了!」
  •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