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前是我生日,半天只收到一條祝福。那是一位老哥給女兒過生日,順帶祝福我的——我和他孩子同一天生日。於我,這一天是特殊的,是開始有生命的日子,更是應該感謝父母的日子。於他人,是毫無意義的一天。
中午,兒子上完課在看抖音。我問他:知道今天什麼日子嗎?他眼睛不離手機,嘴裡開始應付著。母親節?我說:胡咧咧。他說:婦女節?我說:還好幾天呢。他開始偷翻手機上的日曆,我裝作沒看見。他忽然明白了似的大聲喊:媽媽,我知道了。我眼裡一亮,竟然有點小激動,終於想起來了:寶貝,你說,是什麼日子?「驚蜇!」
¥%¥%…………半天語塞。
我裝作很失望地嘆了一口氣,繼續做飯。我想,大概今年的生日,真的不會有人記起我了。
01現實有無奈,回憶很溫暖
看到我不再答話,兒子怕我失望,開始了「補救」,實際是「補刀」——今天不是什麼日子吧?你是在坑我嗎?看著他無心又一臉無辜的樣兒,難以想像,這還是以前那個情商極高、特別心細的孩子嗎?一個人的幸福是從裡到外的暖和,而以前的兒子是使我幸福的「暖男」,我總說他是上天給我最大、最好的禮物。
兩歲半。一個雨天,我騎車從幼兒園接他回家。中途停下買東西,我一下車子他就趕緊用小手去擦車座子上的雨滴,最後把自己的雨披角蓋在了上面,他是怕雨淋的車座一會兒弄溼我的衣服。
三歲多。一天晚上哄他睡覺,他問我愛不愛他。我說,我所有的愛都給你。快睡著的他迷迷瞪瞪地說:「不,媽媽,你要留下一些愛,給自己」。
一年級,我著急上班顧不上吃早餐,臨走前兒子將一個方便袋卷好放進我的車籃裡,我沒顧上看就走了。到單位打開那個方便袋,裡面竟然是一個帶著熱氣、夾著菜的饅頭,還有一個小紙條,上面是歪歪斜斜的鉛筆字:「媽媽,我做的肉夾饃,你到班上一定記得吃」。
現在,我的兒子被手機「奪」走了。我禁不住感嘆,孩子越長大離媽越遠了。都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和父母分離的過程,一點也不假。兒子今年13歲,卻什麼都要自己做主,我的話已經不好使了。他其實知道我的生日日期,因為那也是我的手機密碼。有次老公跟我開玩笑:「你把生日設成手機密碼,這是怕你兒子記不住你生日嗎,這下不會忘了。」想到這裡,看看仍在看手機的兒子,我臉上是大寫的「尷尬」。我的生日對他只是一串熟悉的數字,他是不會忘了那串數字,卻記不起、也不會去記那一天是哪一天。
我做好了紅燒肉、大米飯,喊兒子一起吃飯。其實,原本我就很少過生日,只是跟他開玩笑的。儘管如此,看到兒子的反應,和老公的沒反應,心裡還是有一點點小失落。這世間本沒什麼特殊日子,每一份特殊是因為人賦予了它特別的意義。記著不記著,也沒什麼。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追求和生活,作為家長不易要求太多。記不得我生日,並不代表他不再心疼我。算了,還是想些高興的事兒。
這個生日我最高興的是自己的改變。超有耐心,無論是看書、寫作,還是對兒子;對別人的要求越來越少了,很多很多事看淡了;再無非常非常牽掛之人,學會了放下,學會了淡然處之;不再懷念過去,也不憂慮將來。這不是因為我痛苦、麻木、消極看破了紅塵,而是我接受了一切,不再去格外看重什麼,或者看重誰。這也是我這最近感受到的最大的收穫。
路要一步一步去走,日子要一天一天去奔。沒有波瀾的生活,說不定是最好的生活。隨遇而安,淡然處之,也許是最好的生活態度。努力爭取,積極向上,卻不再是因為有所求。
02與「癌」擦肩過,學會了慢下來
一邊想著,半天無語。挑幾粒米放進嘴裡,慢慢地、細細地咀嚼,米的香味兒在口中蔓延,直浸入到鼻子裡、胃裡,也進入到思想裡。我很慶幸,我還能像現在一樣去嗅食物的香味兒,還能好好的坐這裡回憶過往。就在去年春天,我以為自己得了乳腺癌,心裡每天惶惶的,不知道接下來迎接我的是什麼。也正是這次經歷,讓我學會了「慢」下來。
2018年6月,單位查體時查出了我有乳腺腫塊。開始不以為然,因為這病太尋常了,多數人都有。8月份複查,腫塊在生長,而且速度挺快,醫生建議再查。去了其他醫院,結論一致。10月份,原來那個繼續在長,醫生說從形狀看不很好,最可怕的是一個變成了多個。雖然我一直不服輸,也知道現代醫術發達,這個病治癒率很高,還是感到了沉重。現在鋪天蓋地的信息都是誰誰年紀輕輕就沒了,不是這癌就是那瘤。我不能說自己不怕,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年紀輕輕成了病秧子,還談什麼未來和事業?我成功被打擊到了,一想到從此身體裡像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復發,我真沒辦法不在乎。
一陣陣酸楚湧上來,想想這些年我生活得很不易。夫妻長期分居在兩個城市,兩邊父母又都不在身邊。一個人邊工作又帶娃兒,連個周末都沒有。辛苦不說,連娃的學習都沒精力顧及。我仿佛一直在重壓、忙碌和緊張中度過。我突然發現,自己一直埋頭趕路,卻遺失了很多東西:沒有幫父母分擔過什麼、缺少了對孩子的照顧,還有這被虧待的身體。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腳下的路,思考自己為什麼活著?自己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走的都是:別人給指的路和覺得能走通的路。但都不是自己想走的路。
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可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還談什麼未來呢。德不修,行之不遠;身不修,難齊其家;齊其家,必須先從修身開始。於是,我辭去工作,準備專心調整自己、陪伴孩子。
每天早晨,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我就一個人去附近河邊散步。慢了下來才發現,很久沒認真看過藍天了,外面的每一塊地方都覺得親切。我一邊散步,一邊聽書,一邊隨手拍。和自然連接的感覺真好!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都值得讓我駐足、留戀。為了等一個鏡頭我可以整整等一上午,我像又回到了10多年前做記者的時候。眺望河對岸的綠樹紅葉,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步行過去看看那到底是什麼樹,那就真的走過去。融進大自然中,令我忘記了過去,忘記了「病」。我深深地明白,停下來,慢下來,使身心放鬆對身體是有利的。同時,那半年時間,我喝了近百副草藥。每天煮姜棗茶、做艾灸,身上永遠一股艾草味兒。同時,我愛上了誦讀經典,《道德經》200多遍,《論語》200遍,《詩經》、《易經》……等所有經典都想讀上他幾百遍。
真的慢下來,感受到的除了自然,還有親情的溫暖。那段時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寵愛」。每半個月由老公陪著,去千裡外的天津抓一次藥。兒子也不再惹我生氣。母親和哥哥隔三差五就打電話問我又複查沒有,身體怎麼樣。很多人不相信我會得乳腺病,因為我整天大大咧咧,心寬體胖。當閨蜜聽說我的情況後,非常難過,她來我所在的城市開會,湊晚上一會兒的工夫,花了100多元打的費跑過來陪了我幾小時。原來,我們送禮物都是口紅、精油兒之類,而這次她竟然從羽絨服裡口袋裡拿出一袋打成末兒的阿膠粉——心裡感到一陣難過,一直覺得自己的美好生活剛剛開始……
我的事讓朋友感到吃驚,同時也給很多人敲了警鐘——讓他們突然明白了身體的重要性。以前我真覺得自己是「鐵打的」,再累休息一下就會滿血復活。而現在,我成了「打鐵的」——天天水深火熱。
經過半年多的調整,腫塊沒再長大。去年4月份,我去醫院做了切除。做穿刺時,那個腫塊仍然硬得像塊石頭,穿了三針才「逮」著它。幸運的是病理出來是良性的。不知道是我心態的改變影響了它,還是半年的調整有了成效。體內那個不規則的、石頭一樣的結兒切掉了,也像去掉了我心裡所有的結兒,去掉了我的以前。
我開始和自己和解了。想起了《100個幸福的理由》裡的那句話:
命運不會虧欠誰
看開了
誰的頭頂都有一汪藍天
看淡了
誰的心中都有一片花海
我終於看到了藍天、花海,看到了耀眼的陽光。
03如果沒有」前福「 福澤一定在後
想著這些經歷,我的米飯已經見底了。這時,手機響起來,是老公打的。他說,昨天、前天都在想著今天是我的生日,偏偏今天給忘了。「雖然沒有禮物,但也想祝你生日快樂。」我說。「前幾天,你不剛給我買了一條鏈子嗎?我很喜歡,謝謝老公!」兒子說,要給我魔術變玫瑰花。老公說讓他多變一朵,替他送給我。兒子有些難為情,因為他只學了如何變出一朵花,不會變兩朵。但隨即又說:「好的,老爸,為了你豁出去了,兩朵就兩朵!」看著爺倆「一唱一和」,我也附合著笑。 一股暖意在我們中間流轉開來。
終於我還是被想起來了,心裡卻沒有多少波動,就像被遺忘時沒有難過一樣——我已經看淡了別人對我如何。也或許,我已經習慣了被「遺望」,然後又被想起,這似乎是我一直的命運,我總說這是我的「後福」。
世間的一切都是關聯的。就像我生病,會讓我聯想起曾經的辛苦一樣,想到我的辛苦,就少不了要說說我的成長過程對我的影響。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一直不受寵的孩子,小時候是,長大了也是。
總被不同對待。在單位上班時,我們領導總喜歡直呼我的全名。而比我來得早的、晚的同事,領導都親切地稱呼「小陳」、「小李」等。我不知道,是我有特別之處,還是我的名字有啥不同。在老公家裡也是,公公婆婆稱呼兩個兒子都喜歡在前邊加個「小」字,叫嫂子也是「小*」。只有對我例外,十多年一直直呼全名,聽著就像一種距離、一種疏遠。
曾經,我很自卑,也很要強。我一起想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但從小我都覺得自己很渺小,一直被「遺忘。自己不受歡迎、不被喜歡,也不喜歡自己。
重男輕女的陰影。小時候的農村重男輕女、男女有別的觀念還很重。儘管我是爺爺奶奶惟一的孫女兒,可家裡人都好像偏愛哥。大人們都喜歡男孩兒,已成年的哥哥們也是做什麼事都帶著哥。儘管我比哥獨立、能幹、又聽話,也不帶我。記得有次放假回來,說好的帶我一起去鎮上拍照片,我高興得又蹦又跳。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了床,還換了新衣裳。結果等了半天,哥哥們早就「溜」了——等我見到他們,他們已經回來了。我很生氣,問媽媽:「他們為什麼說話不算話,說好帶我去,五個大的一起騙我。拍一張照是一塊錢,多一個人多收錢嗎?」母親經常無言以對,又被我逗樂了。幫我抹抹眼淚說,你一個女孩子家非要跟著「禿小子」們幹什麼?你找小女孩玩兒去。這樣兒的事還發生過很多回,我經常給他們「忽悠」或「拋棄」。
母親不識字,也解釋不了「命」的事兒。而且,她覺得他們不願意帶我,很正常。其實,母親不懂我的想法,我在講道理,你們可以不帶我,但是不能「欺騙」我,次次被欺騙才是我哭的根源。
弱孩子招人疼。我說家裡人偏向哥是有依據的,因為每次都是他被照顧。比如,走親戚,帶一個孩子去,一定是我在家;如果兩個都帶,一定是哥坐車子前梁,我坐在後面當「山羊」。說起「山羊」我解釋一下,原來的自行車都是「二八大車」,個頭比較高,可以一前一後帶兩個人。如果一下帶倆孩子,再跨上車子就難了。於是,大人就讓坐後面的孩子把頭低一下,騎車的人像跳山羊一樣,把腿從後面孩子的頭上「邁」過去。大人坐上車座後,後面的孩子再及時地把頭縮回來,不然就被屁股坐到了。這也需要很好地配合呢,大人要目視前方、掌握車把方向,配合好主要得靠後邊的孩子。
清楚得記得,因為坐自行車發生了兩次險事兒。第一次,母親從我頭上方翹腿上車的時候,我怕被坐到頭髮(因為我是長頭髮,被坐到過,很疼),我把頭抬起來早了,母親的腿還沒完全從我頭上過去,結果我就從後座上給擋了下去,摔得哇哇大哭。後來就又想了一個辦法,由母親先騎上車,騎慢一點,由我追兩步跳到後座去。那年我也就七八歲,個子根本夠不著後座,於是就用左腳踩住正在轉動的車後軸,右腳再搭上後座。一直比較順利,母親還直誇我上車真利索。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有一次上車,我的腳踩得朝裡了,一下子伸進了車輪裡。瞬間,紅色的棉鞋前邊一半都絞爛了,露出了白花花的棉花,和棉花一起露出來的還有我的腳趾頭。幸虧是棉鞋,如果是夏天估計就不會「白花花」,肯定「血糊糊」了。我嚇得哇哇大哭,媽媽也跟著掉下了眼淚說:「以後我們娘仨走著去!」只有哥安然地坐在前面,與母親一起克服困難的永遠是我。
從小就知道自己保護自己,因為沒有依賴,自己就變得強勢。奶奶喜歡責怪我:俺們自個玩兒得好好的,只要你一來就鬧亂子。她嫌我和哥哥搶東西,其實是哥哥先拿走了我的東西,我只是拿回來。他搶不過就開始大哭,因為他的愛哭,每次挨數落的都是我,被冤枉的次數太多了。
上初中時學費還很高,一個學期要繳100多,那時候一年的收入也就一兩千塊錢。家裡困難供不起我們兩個學生。爺爺就多次勸說母親,別讓她再上學了,一個閨女家讀啥書?為這個,我很生他的氣。母親說,她很犟不讓上學會哭的。爺爺說,哭幾天就不哭了。幸虧母親堅持,我才沒被退學。
缺愛的「根源」。父親就更不用說了,他不是不疼我,是不會疼。他喜歡用「汙辱」我的方式逗我。家裡沒人看孩子,就把剛四周歲的我送到了一年級哥哥的班裡。晚上,他看著我們寫字,我做錯了他不教我,而是笑話我。看著哥寫的字好,他非常高興,臉笑得像開了花。輪到看我的作業,他的臉就立馬拉下來了,故意把嘴撇老長,像哭了一樣瞅著我的字,嘴裡喊我:你寫得這是啥啊,菜貨!我「哇」地一聲哭出聲來。母親一邊安慰我,一邊嗔怪父親不該傷我的自尊心。往後再寫字,我都捂得嚴嚴的,不給他看,有不會的題也不問他。母親不識字,而至今寫字我都倒插筆畫。幼時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各種傷害和忽略,讓我變得十分要強、強悍。但我知道,那只是外表,其實內心是深深的脆弱。
母親是心疼我的,我能感受到。但她更心疼哥,這又是我不能理解的。她總說,他從小就瘦弱,也因為有了我才讓他早早斷奶,母親總覺得虧欠了他。而我的強壯、不挑食,或者說優秀,都剝奪了我被愛的權利。有些孩子靠懂事讓父母心疼,有的孩子則靠搗亂引起注意,而我不幸的是成了那個越讓父母省心,越不被注意的孩子。
我無法改變我是女孩的事實,無法左右重男輕女的思想,更不能改變父親的性格、母親的愧疚,還有哥全校第一名、鎮上前三名的光環。而這一切集合在一起,就造成了我永遠的「老二」位置。於是,我也成了那個不被寵、不自信、不快樂、又缺愛的孩子。除了這些,還有學習、生活上的壓力。我四歲上一年級,同學大的九歲,最小的七歲,小時候差這兩三年我就非常吃力了;我早早離家、工作、結婚、生子,回憶裡一直是在奔跑。
雖然沒有高智商,通過奔跑也每次都趕上了末班車。我覺得我還是幸運的,我沒有成為有為青年,也沒成問題青年、不良青年。工作,家庭,雖然很累,但也都相對安穩,我覺得這就是我的「後福」。只有吃過了苦,才知道甜的美好;只有感覺不幸,才懂得珍惜幸福。原來的我,一邊反抗一切,趕超一切,想向每個人證明我行和爭取認可。一邊在不斷的爭取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績,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其實一切都沒變,被改變的只是我的節奏和個人提高而已。
生活讓我醒悟了:每人都有幸運、有不幸,要想找到幸福或改變命運,最好的改變是把目光從外界收回來,照亮自己。就像我經常說的那句話一樣:如果沒人給予陽光,那就做太陽,自己本身的閃耀才可以把自己的內心照亮。
04喜歡愛自己的樣子
不僅僅是因生了病,當我慢下來,我才有時間思考、領悟。讓我光亮的還有「不爭」的道理。「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人應該「順勢而為」,沒有貪圖,才能做成大事。不管是遭遇不幸,還是多麼想改命,只有認清形勢、選對方式、用對力氣才可以成功。
如果我不在乎別人愛不愛我,自己懂得愛自己;如果我知道喜歡不喜歡,偏心不偏心,那都是別人的事兒。在不在乎,往不往心裡去,才是自己的事。如果我知道「順勢」而為,可能我的人生會是另一種樣子。
不要被別人的目光左右,也不能讓環境左右自己。除了自己,一切都是「環境」。我喜歡現在淡然的自己。別人的喜愛收著,不驚不喜;別人的冷落不理,不怒不悲,做到寵辱不驚。而我內心明白,我不是冷漠了,只是看淡了。也不是「自大」了,而是看開了。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導,真正的幸福需要內求,是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現在的我,做什麼事都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不想做決不勉強自己,也不再去取悅任何人,哪怕以前很在乎、很在乎的人。不討好,不強求,做一個淡然的女子。不刻意,不造作,不大驚小怪,不說風是雨。表面祥和,內心平和。我喜歡和自己這樣和解,儘管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為代價,儘管我犧牲了很多,但通過不斷奔跑、反覆思索、自我剖析,我終於找到了真實的自己。
有失必有得,今年的生日雖然不熱鬧,但我覺得比往年過的都有意義。因為,我終於活回了自己,也打算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世界上最閃耀的光是什麼?一是太陽,二是你愛自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