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圈子裡有一個說法,《端腦》是國漫界的《三體》。儘管這個說法一定帶有誇張成分,但體現著國漫界讀者和漫畫家對這部以燒腦為主的漫畫的認可。
漫畫《端腦》書封
《端腦》是漫畫家壁水羽於2011年開始連載的科幻解密類漫畫,被稱為國內漫畫平臺有妖氣的「三大IP」之一。從字面意義說,「端腦」是脊椎動物腦的高級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及實現高級腦功能的高級神經中樞。但在這部漫畫中,壁水羽將端腦描述為一個龐大的智能系統。故事則從普通男生夏馳和他女友因一樁謀殺案無意中進入端腦所設置的解密遊戲開始,最終牽扯出銀河系戰爭、背叛和犧牲的主題。
網絡劇《端腦》劇照
由於《端腦》是國漫中極為特殊的解謎題材,並且其謎題的複雜程度並非小打小鬧,每一關卡的題難度至少看起來不亞於一些競賽題,這部漫畫使得作者壁水羽一躍成為當紅國漫作者,《端腦》的電影版權、劇版版權、動畫版權也隨即在幾年內就被預定完。
如同書迷對《三體》影視化的期待,科幻意味濃厚的《端腦》真人化讓不少粉絲期待,並早早將真人版列為今年最期待的漫改劇前幾名。
「真人版的現場感還是要比動畫版強很多,你這一比肯定還是真人版的過癮,比較有代入感」,在看過網劇版後,作者壁水羽也這樣看待。
壁水羽
壁水羽在從事漫畫行業前,是個拿鐵飯碗的公務員。他是性格穩妥的人,做公務員的時候雖然覺得「工作很無聊」,但還是堅持到畫漫畫的收入足夠支撐生活了才辭職,過程大約是兩三年。《端腦》是他當時畫的第三部作品,一經連載,粉絲無數,讀者拜服於壁水羽設計謎題的腦洞和對科幻世界的想像。
知乎網友提到其中很多題像數學、物理的競賽題,壁水羽不怎麼在意,「每個謎題都有參考的東西,找的話其實是能套上的。世界這麼大,必然有近似性。而且其實找原型挺難找的,絕大部分很難符合故事要求。它一定有原始創意點,不存在憑空想出來的東西。」
由一水兒的新演員主演的《端腦》網劇版12月6日起在搜狐視頻上線,壁水羽提前看了一部分,他自己覺得還不錯,大致滿足了他對這部漫畫的場景期待。從紀錄小片看,《端腦》真人版的重中之重就是對解謎場景的還原,劇中每一個關卡都花了數百萬,第一季特效鏡頭有3752個,場景搭建將近10000平米。儘管這部漫畫有男女主角,但從某種角度說,人類角色的作用更多是功能性的,讓觀眾感同身受何為處於「端腦宇宙」。
網絡劇《端腦》花絮照
「最難影視化的部分還在後面,銀河系艦隊出來怎麼辦?外星人出來怎麼辦?其實就是成本性問題。」壁水羽對國產科幻影視化問題的態度聽起來不怎麼樂觀。他也知道,《端腦》中有大量科幻場景,是不少原本讀者最期待,也最擔心的部分。「你不可能拿美劇那種單集一千萬美元的程度去實現,但是你拍的確實是一個科幻,還要儘可能打造一個好視覺效果。」
此外,在看了看幾集後,壁水羽覺得,男主角在畫面上,用畫外音來講述自己的心理活動,次數太多,會產生極強的漫畫感,但不是影視表現手法。這也是他覺得漫改劇和電影面臨的最難問題之一。
《端腦》網劇發布會後,澎湃新聞記者和壁水羽聊了聊這部先於電影上映的網劇,以及他對自己,對國漫的看法。
已經名利雙收的國漫作者壁水羽有點兒迷茫,「沒錢的時候,可能通過努力付出,自己越來越有名,見到回報,你會有及時的反饋。你說我現在還能獲得什麼反饋?電影也在搞,網劇也上了,書也出版了,你還能上月球嗎?你下一步再努力,你能獲得的回報還能有什麼?暫時找不到出口了。」
也許其中一個體現是,他收藏的一千多套漫畫書現在都被賣了。
「佔地方,全都扔了。你知道一平方米多貴麼,你讓它佔著。」他知道自己是個商業漫畫家,但他也記得最初熱愛漫畫的那顆「純粹的心」,這種衝突讓他「有點心灰意冷」。
除了對自己的道路有點迷茫,壁水羽對未來國漫的道路也挺消極。提到感動了很多人的日劇《重版出來》,壁水羽說看過,隨即就說,「嗨,根本不是那樣,多少人都被這個劇誤導了。投資啊開發啊,好像現在國漫很厲害,但是我心裡覺得,暫時國漫看不到希望。我們還沒有培養出一代大師級的作者,就過早地搞這些商業上的東西,現在很畸形。」
網絡劇《端腦》海報
【對話】
澎湃新聞
:《端腦》由一樁殺人案開始,男主角也是推理強人,你是很喜歡自己做推理的人嗎?
壁水羽
:漫畫裡大部分都是分析,臨場的反應,真正推理的內容只佔遊戲裡很小的一部分。跟傳統推理也完全不一樣。解謎和推理看似是一碼事,其實不是一碼事。
解謎帶有一定的探險性和娛樂性,推理的片子是很無聊的一類片子,導演用拍攝手段,讓你覺得驚心動魄,但當他告訴你答案的時候,你會想,不過如此,那個人就在那擺著呢,你怎麼沒看到,我都看出來了。
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套路了。我也看,但看多了就沒意思了。而且往往那些推理非常精彩的,都不是純推理的,會加入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嫌疑人X的獻身》,一開始就告訴你,兇手就是他,讓你看警察怎麼抓住他。你要僅僅在追究犯人是誰,那就和其他推理片淪為一樣平庸了。
網絡劇《端腦》劇照
澎湃新聞
:你覺得《端腦》最難影視化的部分是什麼?
壁水羽
:最難影視化的是在後面,後面銀河系艦隊出來怎麼辦,外星人你怎麼辦?其實就是成本性的問題,但你不可能拿美劇那種單集一千萬美元的程度去實現,但是你拍的確實是一個科幻,你還要儘可能打造一個好視覺效果,怎麼演都好演,只要編劇寫好了,導演把握得住。
《端腦》裡大量很炫的東西,同樣的投資,動畫版肯定要比真人版要好一點,因為都是畫嘛。但現有成本之下,肯定是真人版比較有代入感。
澎湃新聞
:看了幾集,有什麼不滿意嗎?
壁水羽
:這個東西就是用另一種手段去表現,我有的遺憾它也彌補不了。你看真人劇裡,夏馳有大量心理描述,其實作為劇,一個人站那,出畫外音(顯得比較怪),但是沒辦法,漫畫的特徵就是大量心理描寫,這個就是改編的一個巨大問題,漫畫畫面裡經常一個人站那,旁邊一個框是心理描述,你拍真人劇能這樣嗎?真人劇是要用劇情表現出來的,不是用一個回聲一直說話就行的。但推理劇必須說出來,不說出來觀眾看不明白。要讓一個演員用眼神就把信息傳達出來,難,非常難。
網絡劇《端腦》中的謎題
澎湃新聞
:《端腦》中謎題的尺度怎麼把握的?
壁水羽
:首先最基礎的,謎題的原理不能複雜。如果是數理關係的謎題,一定只能是加減乘除,不能出現微積分,關鍵是式子怎麼列。一個謎題是一個圈,當你設計第二個謎題,兩個套在一起,複雜就翻倍。就是讀者能看懂,但不能輕易看懂。如果你再加一個圈,再翻一倍,那就太過於複雜了。你給我時間,我能給你設計出來,但你讓讀者短時間內理解這個東西就太難了。
我是一個商業的漫畫家,我要你舒舒服服看完,不是要給你製造難題,讓你感覺不快。我希望最後你付出一點點努力,就破解了,你達到成就感和滿足感,然後付錢買我的畫,而不是看了以後覺得,這什麼鬼東西!
澎湃新聞
:你這個類型的設計特別容易和奧數有關係,有人會去找。
壁水羽
:每個謎題都有參考的東西,找的話其實是能套上的。世界這麼大,必然有近似性,所以你該抄就抄。
澎湃新聞
:那不能這麼直白吧……
壁水羽
: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必然有參考,我們的知識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積累起來的,誰敢說自己是完全原創的東西。其實找原型挺難找的,絕大部分很難符合故事要求。它一定有原始創意點,不存在憑空想出來的東西。它甚至可能是你走在馬路邊上,你突然覺得好像這個形狀我可以設計成什麼樣,這就是靈感了。
網絡劇《端腦》中的謎題
澎湃新聞
:沒有靈感的時候壓力大嗎?實在沒有靈感怎麼辦?
壁水羽
:非常著急,有時候一憋一兩個月動不了筆。當然你要準備足量存稿,至少讓你三個月不幹活,也能堅持連載啊。實在沒有,就等著。一定會想到的。還沒有一次說,這個東西我就是想不到。
澎湃新聞
:2014年的時候看到你想找合作者,參與到你的漫畫工作裡,把你的故事更多得呈現出來,現在有找到嗎?
壁水羽
:沒有。我已經放棄希望了,沒有這樣的人。我是很討厭編劇這個工作的。很無聊啊,很難受。其實是文字轉變為畫面的過程更享受。但我不喜歡畫,我就是喜歡一下子變成畫面的過程。轉化完了我就很討厭它了。呈現出來之後那個東西我並不喜歡,我只是喜歡這個過程。
澎湃新聞
:你連自己畫的,畫完之後都不想看了嗎?
壁水羽
:你自己做的飯自己是不愛吃的,吃膩了已經,這個想法在腦子裡轉了好幾百遍了。就像歌手,你問他喜歡自己的歌不?他說我天天唱都快唱吐了。
你讓我單純寫字,或者單純畫畫,我都不怎麼喜歡。漫畫這個行業是非常費力不討好,以至於漫畫家這個群體的生活狀態一直都不太好。要編劇,又要畫分鏡,出作品速度又特別慢,一個禮拜就畫十幾頁,讀者也跟得很辛苦。為什麼要好幾年一個作品?因為好幾年才能積累出那麼大的量,使讀者一次看得爽一點。這是個很尷尬的職業。
漫畫《端腦》
澎湃新聞
:很尷尬你還喜歡做?
壁水羽
:你享受的不就是這個過程嗎,結果很尷尬。你要是一旦計較回報了,你的狀態就會很快消失。
澎湃新聞
:我看《重版出來》,裡面對漫畫家這個職業的描述是很感人的。
壁水羽
:其實日本很多東西害了國內漫畫家,傳達了一個很不好的狀態。有人確實看了很感動,因為他信日本那個東西,我不信那一套。日本一個漫畫一畫十年二十年,因為他們有一個成熟體系,能在過程中一直不斷地賺,出版,影視化,中國沒有這套體系,那你為什麼要畫二十年。而且那麼了不起的作家,20年忙一部作品,你這輩子還能創作出第二部第三部?日本很多漫畫家十幾二十年扔出去之後,你發現他做不出第二部作品了。廢了。
澎湃新聞
:你覺得成熟的體系不好?
壁水羽
:對,你只要做出作品就行了,不要關注它到底是(多長)。現在很多人想著,我要做個十年大連載,其實你只要有個好想法,沒有必要為了長度,不斷地去加戲。像《端腦》我畫了五年,我就有這麼多腦洞,我全部講完了,就結束了。當然你讓我編,我可以繼續編五年,但有什麼意義呢?你沒有為它增加新的生命,你只是在不斷續命。
日本那種連載,是必須進行下去,不是說我想結束就能結束。當他停的那一天,一定是編輯說:你結束了,你賺不了錢了,沒有那麼多讀者了。
澎湃新聞
:那你是不希望我們發展成日本那樣?
壁水羽
:你沒辦法走那個路,路是走不通的,只能耗費你的青春。在國內,暫時我看不到希望。我們還沒有培養出一代大師級的作者,就過早地搞這些商業上的東西,就為了賺錢拼命趕。現在很畸形,是沒有發育好的狀態。大家現在都在談,有沒有利潤,增長快不快,誰能說,我給你十年時間,你做個好作品出來?等得了你嗎?
漫畫《端腦》
澎湃新聞
:你覺得自己和日本漫畫家有什麼差別?
壁水羽
:這個要從好幾個角度講。在不同的國家,好像你幹的都是畫漫畫這件事,其實你幹的不是一件事。日本就那麼點地方,一旦你連載了,你可能就搬到東京去,編輯把你看住,住房都給你解決,你創作就行了。但中國不行,這麼大老遠的,只能是一個很孤獨的創作狀態。
日本就那麼點人,能掏錢的就幾百萬人,那東西就得賣得貴,貴就要精益求精。中國不需要啊,一人掏一塊錢就多少錢了?很多人想我只要傳播,質量差一點無所謂。但從這個行業來講,還是要有質量去撐,不能全都求數量。
澎湃新聞
:所以你是糾結的嗎?你其實是個商業漫畫家,在質量和數量有過掙扎嗎?
壁水羽
:找這個契合點挺難的,我儘量在找。要質量上儘可能得高,但得滿足我連載的數量,不能為了質量說,這集我就空著,這個絕對不行。一定要先保證穩定的東西,讀者等著,我一定給你東西,哪怕沒做好。這就是對讀者的態度問題了。
網絡劇《端腦》劇照
澎湃新聞
:畫畫之前,是做公務員?
壁水羽
:我畫了兩三年才辭職的。上班的時候寫寫想法,下班之後還原之後畫出來。現在想那個時候的狀態,一定特別累,但當時不覺得怎麼累。當時沒把自己當漫畫家。想拿這個東西掙錢,你就畫不出來了,你的心不純。
澎湃新聞
:一開始有信心嗎?
壁水羽
:沒有,當時國漫一塌糊塗。對自己,是到現在都沒有自信。你在山底的會覺得山頂挺近的,但當你走上去,會發現好遠啊,怎麼也走不到。你越走越慢,你就越來越覺得,這輩子可能走不到山頂了。剛開始是年少無知啊,覺得這個我也可以搞。但那個時候其實很開心,雖然錢掙得不多。可是當這種回報變成理所當然,就沒有激情了。
澎湃新聞
:如果經濟基礎夠了,會不會想為自己畫了,不為商業,不為讀者畫了?
壁水羽
:這個東西,是有契合點的。是你內心的東西,讀者也會覺得好看,你做不到,那是你的水平問題,還不夠水平。既是為自己畫,又能讓讀者喜歡,這兩者不是對立的,只是在於水平夠不夠。
澎湃新聞
:有沒有實在不想畫的時候?
壁水羽
:天天想。當你發現往前走,走不動的時候,越往前,你的體力越不支。你會發現,如何前進?有點心灰意冷。雖然生活上基本很滿意,但在藝術追求上,你會發現你很難繼續走下去。
澎湃新聞
:你覺得自己很難再超越《端腦》了?
壁水羽
:暫時找不到路。你是繼續像別人一樣,開漫畫公司,融資掙錢,其實一百萬和二百萬有什麼區別, 都買不起北京的房。只能是你繼續創作,繼續往前走,邊走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