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過年腳步的臨近,去年火爆一時的「手機集五福」活動也重出江湖。只要用手機支付寶掃描周圍的「福」字,集齊五個「福」後就可以和網友瓜分2億現金。一張最難籌到的「敬業福」,也讓很多騙子盯上這個熱點。
在網上「福卡」售賣價格從20元到100元不等,其中「敬業福」卡最俏,這些出售「福卡」的賣家通常只願意以「先錢後卡」的方式交易,但風險往往就潛伏其中。
盤點「福卡」騙人手法
除了前文所述,現在以「福卡」騙人的手法還有哪些?一部分是採用通訊詐騙的方式:誘導受害人掃二維碼加入微信群或其他群組,當受害人掃描木馬病毒植入二維碼連結的頁面後,嫌疑人盜取受害人的銀行帳戶、密碼等個人信息,進一步實施詐騙犯罪。另一詐騙方式,則是冒充熟人向受害人發送簡訊,聲稱送受害人「五福」,並附上連結,當受害人點擊該連結後,嫌疑人就會盜取受害人的信息,從而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廣大網友,參與「集五福」活動時,不要隨意添加陌生人為好友,更不可輕易將支付寶等驗證碼信息告訴陌生人。如不慎點開不確認安全的連結,應儘快報警,並修改手機上綁定的銀行卡信息,以免遭受損失。
朋友間轉贈讓騙子鑽空子
從1月18日起,網絡支付平臺app支付寶的「集福錦囊」活動即開啟。規則中宣布,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場百貨、便利店、夜市等通過掃描實體「福」字就有機會得到「福卡」,集齊愛國福、富強福、和諧福、友善福、敬業福5張「福卡」,在1月27日22:18,所有集齊的人將瓜分2億現金。
活動開展以來,無論是門上貼的「福」,還是掛有「福」字的超市名稱,都成為市民爭先掃描的對象。截至1月22日成都商報記者發稿時,一共有46206348人集齊5張「福卡」,按照2億現金推算,每一個人平均可以分得4.3元,而名額還在不斷增加。在今年的規則中,支付寶也表示2億紅包是隨機分配。
規則中還有一條「朋友之間可以轉贈福卡,傳遞福氣」,這恰恰讓很多騙子找到了可乘之機。雖然在支付寶集福頁面下也提示「不要輕信買賣福卡的陌生人」,但記者了解到,全國多地出現網友因為購買福卡被騙。
賣家通常只願「先錢後卡」
通過某知名電商平臺搜索「支付寶五福卡」、「敬業福」等關鍵詞發現,網頁均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無法顯示相關寶貝」。而將關鍵詞改為「支付包」、「敬業付」則會出現相關商品連結。
成都商報記者發現,網上福卡售賣價格20~100元,其中「敬業福」最俏。記者聯繫了銷量較大的一家,對方表示,「敬業福99一個,購買方式淘寶下單加支付寶帳號。」記者嘗試講價,對方則表示:「信得過就轉帳,信不過就算了。」
除了直接購買,還有部分店鋪貼出微信號、qq號和支付寶群二維碼,提示網友入群可進行福卡互換,而實際上,這些群是網友相互買賣福卡的平臺。記者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名為「2017五福卡互送交流群」,由於群主設置,進此群需每人交2.88元入群費,截至1月22日,該群人數為135人,單靠此方式,群主就籌集到群經費402.03元。
記者注意到,群內不時有人發布「敬業福」的售賣信息:「敬業福65一張,120兩張,量大議價」、「敬業福55一個,要的加我」、「52一張,還有9張敬業福」……這些賣家還會在成交後,將交易截圖即時發到群裡。
記者以想要多買幾張給朋友為由詢問,一位賣家透露:「敬業福5張起58(一張),10張起55(一張)。」而當記者表示要買10張時,對方卻說「現在還沒有,馬上去收」。賣家透露,收福卡的途徑是在卡商處購買,在群裡找到買主再以較高價格賣出,以此賺取中間差價。
這些出售福卡的賣家通常只願意以「先錢後卡」(先付錢後發卡)的方式交易,而當有人對他們的信用提出疑問時,他們則會發送一張「我的福卡」頁面截圖和芝麻分連結給買主。儘管如此,在「2017五福卡互送交流群」中,一位買卡網友還是聲稱因先支付了3張「敬業福」卡費後被賣主拉黑,損失人民幣140元。
買家付款後即被賣家刪號
山東籍妹子小丸子(化名)她也遭遇到給錢後被刪號的騙局。1月20日小丸子開始參與集福卡活動,不到一天就收集到4張,只差1張「敬業福」。21日,小丸子輸入關鍵詞後加入QQ群,希望能夠買到一張「敬業福」。很快,一個群友主動加她,表示願意出售。在支付寶頁面,網友提出8.88元價格售賣,卻在領取紅包後將小丸子刪掉。
相關連結:
謹防節日網絡詐騙
如今,網絡詐騙十分常見,而在歲末年初之際,網絡詐騙更加變本加厲。
首先,最普遍的是虛假紅包陷阱。如果有諸如「附近的人」或者陌生人給你發紅包,你可得小心了。這些「紅包」看上去與微信紅包類似,實則是含有木馬病毒的圖片或連結。一些犯罪分子會以發紅包的方式外掛軟體植入惡意代碼,犯罪分子甚至可以利用假基站、軟體偽造等方式偽裝成為銀行、運營商的服務號碼發簡訊通知用戶,在簡訊中置入惡意木馬連結,一旦用戶打開該連結就會導致手機中毒,用戶的在線支付密碼等信息就會被盜取。
其次是免費「ViFi」和二維碼陷阱。據《行動支付網絡黑色產業鏈研究報告》公開數據顯示,每天大約有60萬人次連接存在安全風險的ViFi。瑞星安全專家唐威表示,不法分子通過搭建免費ViFi誘導連接,從而盜取用戶手機上的重要信息,包括各類行動支付的用戶名和密碼。此外,不法分子還經常用惡意二維碼偽裝成活動福利,在公共場所引導用戶掃描,而這些二維碼背後很可能就是手機木馬。
另外,購物、購票退款陷阱也不容小覷。不少電商網站在年末推出優惠,相應的冒充網站客服的詐騙也逐漸增多。常見的手段是犯罪分子冒充客服以不成功交易退款為由,或發送釣魚連結盜取購物者的銀行卡主要信息(包括卡號、支付密碼以及信用卡的CVV),或直接誘騙購物者前往ATM機前辦理所謂「解除分期付款手續」等。
最後,春運到來,市民也要謹防一些以「退票」為藉口的詐騙。一些不法分子以發布低票價引誘受害人上當。隨後,再以「身份信息不全」、「帳號被凍」、「訂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匯款,實施詐騙。
業內人士表示,針對節日期間高發的網絡詐騙場景和目前行動支付的普及,用戶務必做好以下兩點:一是不要輕信,不要隨意掃描二維碼、使用免費ViFi,對任何要求轉帳的電話,都要以反向撥打電話或者其他渠道確認的方式進行驗證。二是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勿點陌生連結,不在安全性未知的網址界面中填寫自己的個人信息,定期修改社交帳號密碼。
成都商報、新華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