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倪元錦)《財經》年會2021-清華經管EMBA「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27日在北京舉辦,聚焦數位化轉型與全球經濟走勢,以及數字經濟產業變革。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陳煜波表示,數據是打通產業垂直供應鏈的根本,我國數字經濟能夠迅速發展得益於政府針對「四化同步」的發展階段推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政策,將超大規模市場和人口紅利轉化為數據紅利。
陳煜波認為,數字人才成為下一階段我國經濟全面數位化轉型的第一資源和核心驅動力。為更好挖掘數字人才紅利,彌補數字人才短板,下一階段需要以數字技能為抓手,推動勞動力市場和教育的供給側改革,加強產教融合,建立政府、教育機構、企業和勞動者四方共同參與的數字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加大力度培養既有行業技能又有數位化素養和技能的複合型人才,加速推動我國產業數位化進程和產業鏈創新。
北京北鬥星通(002151)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建輝表示,北鬥的應用已遍地開花,以農業領域為例,利用衛星導航系統使用無人機打藥,是非常典型的中國特色應用,用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升級。他說,據統計,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北鬥與新興技術的融合,正構建全新的產業生態鏈,推動生活方式的變革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成立初期只有9人的國有軍工企業內部實驗室,如何發展成員工超4000人的中小板上市企業?答案是數位化、信息化的升級。」廣州廣電計量(002967)檢測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敦鵬表示,傳統行業融入數字經濟產業鏈要關注運營環節數位化、製造過程智能化、管理流程信息化、市場環節電子商務化、自身產品數位化。
黃敦鵬認為,當下是工業化向信息化、數位化轉型升級的時代,未來世界是萬物互聯的時代,工業產品要逐步從傳統產品升級到數位化產品。
對醫療行業而言,人工智慧可將優質醫生所具備的診療能力廣泛提供給基層醫院、基層醫生,使後者的醫療能力快速提升。推想科技創始人兼CEO陳寬認為,醫療行業如何有效地將技術落地,使其產生臨床價值,最終以商業回報的方式實現閉環,是戰術層面的關鍵挑戰。
論壇專家共識認為,中國經濟形態正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轉變,數字經濟正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和社會變革的重要驅動力。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