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北及華北等地,一般生於林下、林緣、溪旁、灌叢和山谷草地。白芷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在我國北方各省人工種植供藥用,夏、秋時節葉黃時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或低溫乾燥,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赤白帶下,痛癤腫毒等症。鑑於白芷在中藥使用中的作用,白芷還給廣大的種植戶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那麼在白芷的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因素呢?一起來了解下。
白芷一般採用種子直播,那麼種植期間該如何進行田間管理呢?
間苗定苗
白芷幼苗生長緩慢,播種當年不間苗,在第二年早春返青後苗高5-10釐米時開始間苗,扔掉過密的瘦弱苗,按株距1215cm定苗以達到通風透光的效果。定苗時要將生長過旺壯苗和過於纖細的弱苗去除,以防止壯苗提早抽薹開花。間苗同時進行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
白芷需進行三次中耕除草,一是定植之後,田間一旦有雜草就立即除去,封壟前要除盡雜草,封壟後不宜再中耕除草。二是在白芷開花前兩天除草一次,並且要將土翻鬆達到白芷根莖膨脹的目的,三是在開花之後除草一次,只需將雜草輕輕拔掉即可,不要鬆動根莖以免導致白芷產量降低。
灌水排水
白芷喜歡溼潤的環境,但是怕積水,一旦雨季有積水,應該及時開溝排水,避免積水爛根導致病害發生。播種後如果遇上乾旱天氣應立即澆水保持水分充足,在幼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溼潤,這樣才利於出苗。幼苗越冬前要澆透水一次, 第二年立春後在追肥時澆水。
基肥追肥
在種植時打好基肥,一般使用腐熟農家肥以及動物糞便做底肥,並且要配合澆水,這樣種子出苗快。白芷在移栽十天後進行第一次追施農家肥;第二次追肥在苗高20cm左右追肥,不可過多,以防苗期長勢過旺,提前抽薹開花;第三次是在白芷開花時追肥;第四次是快採收的時候,每次施肥均可以採用腐熟農家肥,一般都是人糞尿水配合草木灰,尿素和磷肥一起使用。追肥次數和施肥量根據白芷的長勢決定,生長過於旺盛就不用追肥。
摘苔
在第二年的5月份,如果發現植株抽苔開花,應及時摘除花苔,以保根部質量。
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斑枯病和紫紋羽等。斑枯病又名白斑病,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症狀表現為葉子上出現褐色的斑點,然後葉子全部枯萎,最終導致植株死亡。發現這種病害時應及時清除病葉併集中燒毀;最好是通過波爾多液進行噴施1~2次,可控制病情的發展。紫紋羽可用退菌特可溼性粉劑 + 草木灰按比例混合撒在土中。
蟲害:主要有黃鳳蝶,蚜蟲,紅蜘蛛及蚜蟲等,可用敵百蟲等殺蟲劑殺滅。
以上就是白芷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因素,在種植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田間管理。如有補充說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