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鳥險些喪命!深圳一女子患上罕見「鸚鵡熱」

2020-11-25 騰訊網

文、圖/羊城派記者 王俊

都說玩物喪志,可有人玩鳥險些喪命!日前,深圳一女子出國旅行回來竟然由120直接送到了醫院,一度病情危重住進了ICU。原來,她患上了罕見的「鸚鵡熱」,好在醫生準確判斷,及時救治才逐漸穩定。

今年37歲的李女士本想趁著空閒到法國開啟一段浪漫之旅,沒想到旅途期間出現發熱、咳嗽、流涕、腹瀉等症狀,在國外就醫吃藥後不見緩解,還越來越嚴重。8日晚上,她回到深圳,立即由120救護車送到了中大八院。

急診接診後發現患者呼吸衰竭,肺部CT檢查更不容樂觀。抽血結果提示嚴重低鉀血症、低蛋白血症,流感抗原(A+B)檢測陰性。因流感發病高峰期,病情進展迅速,李女士很快被收入ICU(重症監護室)。

法國是著名的浪漫之都,廣場上白鴿滿天飛,餵鴿子成了一道風景,是不是鴿子惹的禍?李女士說,旅遊期間並未接觸、餵養鴿子,但症狀確與人流感、禽流感很像,醫生初步考慮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中大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李浩介紹,入院後立即採集了李小姐的樣本進行病原體監測,然而對於首先考慮的甲型、乙型流感抗原檢測,2次皆為陰性,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輪狀病毒、軍團菌、立克次體等多種呼吸道常見病毒和細菌也均呈陰性。也就是說,這可能不是「常規病」。

中大八院副院長兼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彤教授查看患者後,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再次詢問發現患者家中飼養了鸚鵡。王彤教授立即指示予纖支鏡治療行肺泡灌洗以進行高通量基因檢測,進一步明確病原體。11日晚基因檢測結果果然與王彤教授推測相符:呼吸道分泌物內找到鸚鵡熱病原體基因。找到「元兇」後,開展針對性藥物治療,患者病情逐漸穩定。

何為「鸚鵡熱」?

王彤教授介紹,「鸚鵡熱」是一種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並由鸚鵡等鳥類傳播的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這種鸚鵡熱衣原體存在於鸚鵡、金絲雀等鳥類的羽毛與糞便中,人如果吸入這些鳥類的羽毛或糞便的塵埃,就容易發病。

「鸚鵡熱」的潛伏期一般為7至14天。感染了鸚鵡熱後,患者會全身不適,疲憊無力,體溫會高達39至40℃,伴有劇烈頭痛、咽喉痛及全身肌痛、胸痛並有咳嗽等症狀。

王彤提醒,家中養了小鳥的人士必須小心,一旦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經常感冒、咳嗽、低燒、胸悶、氣促,又反覆遷延不愈,那麼就要考慮是否患上了「養鳥病」。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文俏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梁曉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深圳女子家中養鸚鵡,患上「鸚鵡熱」住進ICU險喪命
    南都訊 記者李榕 深圳一女子出國旅行回來竟然由120直接送到了醫院,一度病情危重住進了ICU。原來,她患上了罕見的「鸚鵡熱」,好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以下簡稱中大八院)準確判斷,及時救治才逐漸穩定。
  • 深圳市三醫院確診鸚鵡熱罕見病例
    記者今日從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市三醫院」)獲悉,該院11月27日確診吳先生得的是罕見的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病例。這是迄今深圳市三醫院第二例確診鸚鵡熱的患者。目前,吳先生身體情況明顯好轉,正在該院感染三科住院治療。
  •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確診第二例鸚鵡熱患者 來自平湖 職業為廚師
    見圳客戶端 深圳新聞網2019年12月4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深三院)吳先生(化名)是平湖一家工廠的廚師。前一陣,他突然發病、高燒不退、有肺炎表現、發病後呼吸急促,還接觸過禽類!在冬季,有這樣的表現,第一想到的就是人感染禽流感。但沒想到,醫生們竟然在他的體內檢測不出相關病毒。
  • 宿遷老人患「鸚鵡熱」 呼吸衰竭差點上了ECMO
    年過八旬的李大爺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在鬼門關上轉了一圈,驚心動魄的背後,竟然與鳥類親密接觸有關。老人呼吸衰竭差點上了ECMO家住宿遷泗洪的李大爺今年81歲,平素身體硬朗。4月底,突然高燒不退,咳嗽、咳痰。起初,以為不小心感冒了,自行服用了一些退燒藥,但效果不明顯,於是在家附近的診所治療。
  • 邯鄲一女子多次販賣鸚鵡被抓…
    一些鸚鵡就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日,邯鄲市永年區一女子因為販賣鸚鵡觸犯法律,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 玄鳳鸚鵡 " 共 10 只。 有哪些鳥國家允許飼養 鸚鵡類 虎皮鸚鵡、雞尾鸚鵡、桃臉牡丹鸚鵡、紅嶺綠鸚鵡這幾種鸚鵡是我國允許在家籠裝飼養的鸚鵡類寵物鳥,這幾種鸚鵡也是很多鳥友喜歡養的寵物鳥。
  • 鸚鵡也患自閉症 主人冷落竟啄光身上羽毛(圖)
    ,原本羽毛長得很漂亮,一年多來因女童功課繁重,沒有時間陪它玩,鸚鵡竟開始用嘴啄光自己的羽毛,變成一隻無毛鸚鵡。,臺中縣一名國小五年級學生黃奕禎養了一隻鸚鵡,一年多來可能因忙於功課,而忽略這隻名為「雅腳」的鸚鵡,「雅腳」竟逐漸啄光身上羽毛,成為一隻無毛鳥,讓黃奕禎非常心疼,正想辦法治癒它,並擔心它冬天會著涼,正計劃幫它織件鳥衣保暖。
  • 廈門小夫妻深海潛水嬉戲患上減壓病險些喪命
    潛水,可以讓人體驗到陸地上所沒有的樂趣,那種新鮮與刺激使得這項運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數日前,一對廈門新婚夫婦就因在潛水時嬉戲追逐貿然上浮,結果速度過快,而雙雙呼吸困難,險些喪命。  深海嬉戲,上來後全身酸痛  今年27歲的彭先生是一家咖啡廳的老闆,平常就喜歡嘗試一些新鮮事物,今年5月結婚後,他與妻子小許商量著要去國外度蜜月,順便學習潛水。
  • 鸚鵡體味大,學會這一招,立即變香鳥!
    鸚鵡體味大,學會這一招,立即變香鳥! 家養鸚鵡不管是常見的虎皮、牡丹、凱克、小太陽、玄鳳鸚鵡,還是中大型的鸚鵡,金剛、葵花、吸蜜鸚鵡,它們都會有體味的,也就是鳥味,並不難聞,但是絕不是臭味。
  • 吳彥祖盲腸潰爛險些喪命,曬暴瘦13斤照片,呼籲生病了不要拖延
    12月30日晚,據香港媒體報導,藝人吳彥祖今年3月份曾因為盲腸潰爛險些喪命。經歷過生死的他,有所感悟,踩著2019年的尾巴曬照給自己的粉絲一些忠告。 今天是2019年的最後一天了,很多藝人都在社交網絡中發文總結2019年、展望2020年。
  • 菲律賓漁工控訴遭臺灣船員施暴:險些被丟海裡喪命
    菲律賓漁工指控在海上作業時,遭到臺灣船員霸凌,險些喪命。(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海外網6月21日電 日前,臺灣宜蘭驚傳有外籍漁工在海上作業時,遭臺灣船員施暴,險些墜海喪命。
  • 鳥中二哈之葵花鸚鵡
    就因為這一點,偷獵者大量捕捉並販賣野生葵花鸚鵡以謀取巨額利潤,我國市場上出售的葵花鸚鵡很多都是從東南亞一些國家偷運進來的。澳大利亞政府已經嚴禁出口野生動物。其實,購買野生的葵花鸚鵡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因為野生捕獵的成年鸚鵡和人工養大的鸚鵡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區別,野生的葵花鸚鵡的性格暴烈,攻擊性很強,很難適應和接近人類。因此無論從保護葵花鸚鵡還是個人的角度,人工養大的葵花鸚鵡都是更適合作為寵物飼養的。
  • 海鮮姿造如慢性毒藥 女子吃上癮患肝炎全身發黃差點死亡
    海鮮姿造如慢性毒藥 女子吃上癮患肝炎全身發黃差點死亡    海鮮姿造如毒藥,女子吃上癮患 肝炎 險些死於非命。早前就有新聞報導一名男子因為天天吃麻辣燙,導致患上癌症,最後一命嗚呼,哭死家裡人。而日前,福州有一名妙齡女子因為喜歡 吃海鮮 姿造,一周三頓,結果患上了一種怪病,全身發黃,看起來好恐怖,急急去求醫,醫生說她患上了嚴重的 肝炎 ,再遲點來求診,只恐怕死於非命。    楊玲(化名)只有20歲出頭,因為家裡是開公司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對於海鮮姿造這種對普通人來說算貴品的食物,楊玲吃起來可是完全不擔心付不起。
  • 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愛情鳥!
    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愛情鳥。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9個品種,均產於非洲。 牡丹鸚鵡在我國飼養共有3個類型:即黑頭牡丹鸚鵡、紅牡丹鸚鵡和黃頭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屬Agapornis,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
  • 為什麼所有觀賞鳥中,鸚鵡的配件是最多的?了解一下鸚鵡行為特點
    在老年間的民間鳥文化裡,和籠養鳥相關的配件真的可以用「琳琅滿目」來形容,尤其是繡眼飼養時候的配套用品,簡直就是精緻的典範,門頭、跳槓、五件套、蟲叉果衩、籠鉤、籠蓋、指環等等,任何配件一應俱全,也不得不佩服古人在玩鳥這件事上下的功夫。而到了現代的家庭養鳥,鸚鵡已經取代了傳統鳥在家庭中的地位。
  • 鸚鵡品種總體概述
    我國原產的鸚鵡只有7種,分別是大緋胸鸚鵡、緋胸鸚鵡、灰頭鸚鵡、花頭鸚鵡、紅領綠鸚鵡、長尾鸚鵡、短尾鸚鵡,這些品種全部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4.生活環境鳥的耐熱程度遠遠比人要高,它們雖然可以耐熱,但不能耐潮,愛鳥的朋友們很多人在家中養著鸚鵡。這種鳥類並不像貓犬那樣怕熱,但是它們最怕的就是潮溼。
  • 不可思議的罕見怪病(組圖)
    【英國一女子對水過敏 不能洗澡流淚親吻】  英國一名女子患有一種非常罕見的水過敏症,她不能遊泳、洗澡,不能出汗、流淚,甚至不能與未婚夫接吻。 這名女子名叫雷切爾·普林斯(Rachel Prince),現年24歲,來自英國德貝郡裡普利(Ripley)。
  • 一隻鸚鵡能讓你住進ICU,就問你信不信!
    果不其然,經基因檢測, 醫生在其呼吸道分泌物內找到了 鸚鵡熱病原體基因, 李女士患上了罕見的「鸚鵡熱」! 鸚鵡熱?!究竟什麼是「鸚鵡熱」?
  • 深圳梧桐山上野豬豹貓罕見現身
    原標題:梧桐山上野豬豹貓罕見現身   梧桐山的野豬   梧桐山不僅是深圳最大的自然「氧吧」,也是深圳重要的物種基因庫。6月18日,深圳梧桐山國家風景名勝區首次公布32個紅外相機監測點的觀測數據:現有野豬約有50頭,廣東省鳥白鷳以及野生豹貓等深圳罕見的野生動物也在鏡頭中現身。   2019年起,梧桐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布設了32個紅外相機監測點。對於野豬、豹貓等動物進行了專項觀測。調查期間,監測點共記錄到分屬4目8科13種獸類。
  • 女子6天跨越3大洲藏鸚鵡蛋 走私過程中鸚鵡破殼而出
    海關查獲禽蛋所孵化出的緋紅金剛鸚鵡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19年8月14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潘潤華 實習生 肖煌)8月14日,據深圳海關通報6天跨越三大洲女性行李藏122枚鸚鵡蛋今年3月19日上午,一名女性旅客從西九龍站口岸入境,經過X光機檢查,現場關員在其攜帶的行李包內發現用紙張和衣服包裹的鸚鵡蛋122枚,蛋殼上標註了不同顏色、不同符號的標識,包裡還有一套特製的保溫設備。在查驗過程中,陸續有雛鳥孵化,雛鳥形狀明顯不像一般家禽。
  • 鸚鵡巧學舌
    這種仿效行為在科學上也叫效鳴。具體來說就是鸚鵡這種鳥的口腔比較大,舌頭矩圓且肉多。特別不同的是,它們的兩條支氣管交叉處的鳴管與其他鳥不同,這個地方的管壁非常薄,成為薄膜狀。 鸚鵡學說話能力排行 1 非洲灰鸚鵡 ★★★★★ 非洲灰鸚鵡說話能力強,是能記住單詞最多的鸚鵡,發聲也不錯。可以說是學說話能力第一的鸚鵡,在深圳野生動物園的鸚鵡小徑、雨林鳥谷可以看得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