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0後,CRT電視陪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什麼是CRT電視?為什麼叫CRT 呢?
暫時沒實物拆解,本次採用網絡配圖但不影響解說。本人是電子實力派。
CRT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屁股電視
CRT顯示器學名為「陰極射線顯像管」,是一種使用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的顯示器。主要有五部分組成:電子槍(Electron Gun)、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蔭罩(Shadow mask)、高壓石墨電極和螢光粉塗層(Phosphor)及玻璃外殼。它是應用最廣泛的顯示器之一,CRT純平顯示器具有可視角度大、無壞點、色彩還原度高、色度均勻、可調節的多解析度模式、響應時間極短等LCD顯示器難以超過的優點,而且價格更便宜。
現在我們來說電視機的工作原理
這就是電視機的工作原理框圖
這是線路板實物圖
這是標記後的樣子
也許內行的人能看出這是一塊山寨板,不是大廠的產品。但並不影響實際使用,因為單層線路板技術非常成熟了,成熟到現在已經淘汰了。
現在開始正題,信號通過高頻頭輸入,不管是001天線的,還是有線閉路。
接通交流220V電源,電源為各工作點提供電壓,主要包括115V行工作電源,5V處理器電源,還有場,伴音電路,釋放電壓。
這是高頻頭的內部結構
高頻頭輸出的中頻信號經過聲表面濾波器的的電 聲 電的轉換後送入中央處理器 產生三基色信號和音頻信號 行場同步驅動脈衝信號
音頻信號經過音頻信號的放大送到揚聲器,也就是喇叭,發出聲音。
三基色信號經過,預放和放大兩基處理送至CRT也就是顯像管的三個引腳
行場同步信號送到偏轉線圈
現在我們好好說說CRT電視的核心,CRT
這就是CRT也就是顯像管。
貌似這是LG的,在實際中三星,LG,索尼,松下,東芝,夏普,日立,飛利浦,用的很多,當年價格貴的都用這幾種,2000年以後電視機降價後能見到國產的,也不是純國產,就是合資的,國產的有彩虹的但質量很普通5年後就開始老化。咱們和島國的區別還是很大呀,以後在拆液晶電視的時候好好和大家分享我多年的心得
這是顯像管的原理圖
(1)彩色顯像管的種類和特點:彩色顯像管分蔭罩色點式三槍三束管,障板色條式單槍三束管,長方槽形障板色條式三槍三束管和單槍三束管幾種。
蔭罩色點式三槍三束彩色顯像管:裝有與顯像管管軸成1°傾斜角,並相互對稱成120°排列成等邊三角形「品」字狀的三支電子槍,分別發射紅(R)、綠(G)、藍(B)三條電子束。與黑白管不同,在三支電子槍內部都有一個與二、四陽極相連的第三陽極(會聚極),能受外部磁場影響調節會聚。螢光屏由塗有近100萬組由R、G、B三基色組成的螢光粉點(色素)的球面狀屏面和距離它15mm,上有近似1/3螢光點數量小孔的球面薄金屬鋼板(蔭罩板)組成。電子束經過會聚才能通過小孔打到相應的各自螢光點上,不會出現染色和混色現象,使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彩色圖像。
障板色條式單槍三束彩色顯像管:它與蔭罩色點式三槍三束管內部
顯像管原理
結構完全不同。裝有按R、G、B順序一字形水平排列、三組獨立的由燈絲、陰極、控制極組成的電子槍,其餘由第一陽極、第二、四陽極,第三陽極和兩對作會聚用的金屬偏轉板組成的公共的槍體。螢光屏由按R、G、B順序排列成1200~1500條螢光粉條和刻有400~500條金屬絲縫的柵欄狀鋼板組成,障板每一縫隙與螢光粉條對應,形狀相同呈柱面形,同理,電子束經過會聚在障板隙縫處交叉後射到各自對應的色條上,出現了70~80萬組色點,使螢光屏呈現一幅彩色圖像。
文中的E.G.B是紅綠藍的縮寫。工作原理夠複雜吧。這些都不用太擔心,因為顯像管並不容易輕易損壞。
咱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圖像模糊,電視機工作一會後就正常,這種問題農村比城市要多。其實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就是因為電視機受潮了,顯像管引腳距離太小產生了漏電現象。維修的師傅一會就能修好,價格也不貴30-50.城市50-80.因為我也修過電視。哈哈。。。。
關於遙控換臺下期講解
本期到此結束歡迎高手來指點。在以後的日子種我將為大家解說更多電器的原理。錘子,鋼鋸都會用上,把元器件分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