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怎樣學好初中物理這門課程,首先物理這門課,屬於自然科學課程,和生活聯繫比較緊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每天走路就是依靠摩擦力來完成的,如果沒有摩擦力那我們將吃不了飯,走不了路,可見摩擦力對我們有多重要,再比如:我們坐火車的時候,如果站臺上有火車駛過時,我們儘量不要靠近火車,因為火車「吸人了」,其實是流速的問題,當火車從我們面前駛過時,我們面前就流速大,後背一面就流速小,因為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所以就會被「吸進去」,其實物理沒有那麼難學,初二基本都是概念性的東西,比如聲音,運動學,光學,物態變化,密度,這些都是初二上要講的內容,初二下基本都是力學的內容,像重力,彈力,摩擦力,浮力,壓強,槓桿,滑輪,功等知識點,上了初三就開始學習內能,電學的知識點,其實電學貫穿了整個初三,學到力學和電學的計算就開始變得比較難學。因為物理需要的是抽象思維,不像其他科目靠背誦就能學會的,靠死記硬背往往是學不會的,有的孩子公式,定義一字不差地背下來,但是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做,這就犯了個錯誤,只是簡單的表面記會了,但是沒真正意義上的理解概念的意思,舉個例子:比如我們講的平均速度,定義就是:V=總路程/總時間,但是有的學生在計算時就把倆次的速度加起來除以2了,像這種學生就是典型的概念混淆,偷換概念。
還有一類學生就是數學基礎太差,計算能力跟不上,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學好物理是很困難的。
物理這門課本身實驗性就很強,有些知識點在教學的時候必須藉助演示實驗才能完成,但是現在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上課時根本就不做實驗了,這就導致了一部分抽象思維差的學生聽不懂了,久而久之就開始牴觸物理這門課了。
(1)上課一定要注意聽課,向課堂要效率,現在有的學生上課不聽,下去補課,其實效果不好。
(2)自己動手做一些小實驗,輔助理解,同時也培養興趣。
(3)要想學好物理必須和生活聯繫起來,生活當中的一些現象能用物理知識去解釋,有的同學學完物理了不會解釋一些生活當中的案例,或者遇到的現象,那就沒學會應用,只是簡單的會做幾個題而已,通過這幾年的考題來看物理的考試方向越來越和生活聯繫的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