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園林人巧手改造 廢舊農具變身螳螂、蟈蟈、貓頭鷹……

2021-01-11 澎湃新聞
寶雞園林人巧手改造 廢舊農具變身螳螂、蟈蟈、貓頭鷹……

2020-09-09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鐵鍁作鳥身,剪刀當鳥嘴,石頭擺成肚子,鋸子改成前肢……在寶雞人民公園的工作間裡,工作人員將廢舊的農具改造成螳螂、蟈蟈、螞蟻、禿鷲、孔雀、貓頭鷹等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動物。這些「動物」將在今年國慶期間與廣大市民見面。

小動物造型 活靈活現充滿童趣

今年3月份,寶雞人民公園工作人員收拾園藝工具時發現了一批報廢的工具。「廢舊的工具扔了覺得可惜,我們就想試著改造成工藝品。於是大家動手畫圖、焊接,經過一遍遍的嘗試,這些廢舊工具被改造成了一個個小動物造型。」 9月9日,寶雞人民公園綠化科科長李劍波撫摸著剛做好的螳螂說。

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工作人員在網上找到螳螂的圖片,等比例放大,計算好各個部位的大小,用細鐵絲焊成輕薄的雙翼,中間填充石頭表現靈活的身軀,將鋸子打磨成螳螂的「大刀」,一高一低焊接,營造出戰鬥姿態。

在工作室的庭院裡,寶雞新聞網記者看到了這組造型。眼前的兩個大螳螂瞪著大眼睛,抬起前肢,亮出鋒利的「大刀」,似乎步步緊逼。蟈蟈目視前方,還渾然不知危險的臨近。在它們身後,鶴已經抬起了腳,悄悄靠近「戰場」,準備盡享美餐。「像不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李劍波笑著指著這幾個小動物造型說。

半年來,寶雞人民公園的工作人員將平時掉齒、開裂、變形的工具改造成了21個活靈活現的小動物,下一步將噴漆美化。目前,工作人員還將繼續製作,預計將做出30餘個動物造型進行集中展出。

倡導節儉 變廢為寶點綴公園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寶雞人民公園第一次利用廢舊物品打造景觀小品。從2015年開始,寶雞人民公園就開始利用廢舊輪胎、舊花盆、塗料桶打造景觀小品,最初造型較為簡單,比如青蛙、瓢蟲、天鵝、大象曲線較為明顯的動物。經過不斷摸索、研究製作方法和打磨技藝,工作人員逐年創新,動物造型不斷推陳出新。目前,「牽著駱駝遠行的商隊」打造成功。去年,公園的工作人員還用枯枝、枯藤等材料做成小鹿等動物造型。今年再次提升難度,製作30隻「白鶴」,20隻「火烈鳥」,圍繞枯樹打造了「六合同春」的水景景觀。今年4月底,又用竹管制作了主梁高3米、飛簷高2.5米、佔地16平方米的卯榫結構竹亭。

「我們還在不斷推陳出新,之前製作籬笆、竹亭的竹管還有一些沒用完,工作人員上手雕刻鏤空的圖案,還加入了光電效果,在國慶節將推出50餘根竹管燈,搭配小動物造型與市民見面。」

沒有花錢定做,延續節儉之風。李劍波介紹,這些年來,寶雞人民公園的工作人員親力親為,雖然耗時耗力,但他們希望弘揚勤勞、節儉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市民在遊園賞景之時,能夠受到教育和影響,保持勤儉之風,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寶雞新聞網記者 張超)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廢舊塑料瓶「變身」成為化纖類服裝的原料
    一個廢舊塑料瓶,有人會把它賣給廢品收購站,也有人將它變成一件小工藝品。環嘉集團投資的全國最大規模廢棄塑料瓶片加工生產線近日在我市建成投產後,卻能真正變廢為寶,廢舊塑料瓶最後可「變身」成為化纖類服裝的原料。這條生產線每年可加工10萬噸廢舊塑料瓶,創造的產值可達5億元。在環嘉集團生產車間,記者參觀了該集團去年斥資千萬元從德國購置的塑料廢品自動分揀系統。
  • 螳螂軀體長出枯葉 蝴蝶展翅像貓頭鷹(圖)
    螳螂軀體長出枯葉 蝴蝶展翅像貓頭鷹(圖)本報攝影記者昨天在拍攝枯葉叢中的寄生動物時,意外發現一枚「樹葉」突然向高處衝撞,原來這是一隻正在捕獵食物的螳螂,這隻螳螂為避免被辨認出來,在軀幹的外面竟然長出一片紋絡分明的枯葉,如果不是它做出了意外舉動,根本認不出它的真實面目。科考家在捉它來做研究時,它飛到了專家腿上,在皮膚的對比下,螳螂長長的軀體才顯得十分惹眼(見上圖)。
  • 廢棄酒瓶整容成高雅檯燈 廢舊紙張成驅蚊花朵盆景
    浙江在線06月05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 黃鶯 實習生 範雨涵)家裡不要穿的旅遊鞋,可以在冬天當拖鞋;吃過的喜糖盒子變成飯桌上的垃圾盒;不用的舊床單剪小,變身擦手布……這是部分讀者提出的家庭舊物變身的小竅門,都是舉手之勞。
  • 貓頭鷹訓練課 起飛瞬間變身「小飛象」
    貓頭鷹訓練課起飛瞬間變身「小飛象」 (3/3) "← →"翻頁
  • 改造炭黑,讓廢舊輪胎「重生」
    蘇志忠表示,自己十年前就開始帶領三明學院的研發團隊潛心研究,試圖改造廢舊輪胎裂解炭黑的性能,讓其不再只能當燃煤用,而是有更高的應用價值。「可謂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他說。「去年,中國產生了3.3億條廢舊輪胎。這些廢舊輪胎經過熱裂解,能夠生產出大量的再生炭黑,如何改造這些裂解炭黑,替代以石油為原料工業炭黑,是當務之急,也是行業亟待解決的共性技術難題。」蘇志忠告訴記者。2011年,在蘇志忠團隊的帶領下,一條年產2000噸的廢舊輪胎再生裂解炭黑生產線在三明市明溪縣拔地而起。
  • 驚嘆神奇一幕 貓頭鷹雪地捕鼠變身「空中殺手」
    雪白的貓頭鷹對雪地中一隻極小的田鼠發動「精確打擊」貓頭鷹將田鼠抓在爪中飛走         據報導,加拿大攝影愛好者哈爾·崔切伯格在冰天雪地的魁北克省聖巴泰勒米地區拍攝下了一組貓頭鷹捕捉田鼠的照片,盡顯大自然弱肉強食的「殘酷」風格。
  • 螽,螳螂的宿敵(簡介篇)
    寫了這麼多螳螂的簡介文章後,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審美疲勞,下面我來介紹一種和螳螂一樣有趣的昆蟲,螽。
  • 看廢舊手機變身跟蹤器
    廢舊手機變身跟蹤器    最近被朋友問起家裡老人走丟,有沒有個人GPS跟蹤器來跟蹤家裡的老人。久經思索之後發現,目前市面上的GPS跟蹤器其實無法滿足朋友的需求,所以今天特地再來說說GPS跟蹤的這個話題。
  • 零基礎國畫教程:分步驟講解蟈蟈創作畫法,簡單易學,快來臨摹吧
    草蟲是指各種常見的昆蟲,比如螳螂、紡織娘、蟈蟈、蟬、蜜蜂、蟋蟀、蝴蝶、蜻蜓、天牛、蚱蜢等。草蟲常與花卉、蔬果相結合,還能使作品更添田間野趣的韻味。大自然賦予它們靈活的身體美麗的顏色,以及各種各樣的特徵,這就需要我們在刻畫的時候要仔細地觀察其形態、動態,這樣才能有更傳神的描繪。1 蟈蟈蟈蟈在古時又叫「蛞蛞」、「聒聒」、「螽斯」,能繁殖眾多子孫,被視為家族興旺的吉祥物。
  • 重慶大學生利用廢舊手機改造成3D全息投影儀
    重慶大學生利用廢舊手機改造成3D全息投影儀 2018-08-12 11:43:00來源:央廣網
  • 寶雞大慶路下穿式隧道首演砸場 用於快速通行的隧道越改造越堵
    讓寶雞市民翹首以待的大慶路下穿式隧道終於通車,這條本用於改善交通秩序、加快車輛通行時間的惠民工程,通行當天首演搞砸,亂成一鍋粥的交通秩序,讓廣大市民不斷質疑隧道設計的合理性。大慶路提升改造工程,由市住建局組織實施,2018年5月開始管線施工,2019年6月道路排水、管線全部完成,9月10日交通信號系統施工完成,全線具備通行條件。整個工程歷時16個月。由於是寶雞首條下穿式隧道,至施工以來,備受寶雞市民的關注,而這條承載寶雞市民期盼的隧道,卻在中秋節前給市民心中添堵。亂成一鍋粥的交通秩序,讓市民紛紛質疑設計的合理性。今天上午,小編也去隧道現場,由東往西方向前往體驗。
  • 蟈蟈是害蟲還是益蟲?蟈蟈就是一種益蟲
    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寵物越來越多,一些獵奇的寵物也開始逐漸進入大家的視線,就像是蟈蟈。可能有些新手對蟈蟈還不是很了解,蟈蟈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呢?下面就讓愛寵網的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不清楚的可以進來看看。蟈蟈是益蟲,大家一起來保護!
  • 蟈蟈怎麼分辨公母 母蟈蟈是沒有發聲器
    對於眾多蟈蟈迷來說如何選擇一隻喜歡的蟈蟈是非常關心的,在選購蟈蟈前首先你就要了解你要跳的的是雄的還是雌的蟈蟈,那麼蟈蟈該怎麼分辨公母呢,下面就讓愛寵網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蟈蟈怎麼分辨公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蟈蟈吃什麼 蟈蟈一般吃什麼呢
    大家都有見過蟈蟈嗎?那麼,蟈蟈吃什麼?如果你也想養蟈蟈的話,就需要跟隨著小編一起往下看哦。蟈蟈屬雜食性。食肉性強於食植性。天然蟈蟈主要以捕食昆蟲及田間害蟲為生,是田間的衛士,是捕捉害蟲的能手!蟈蟈的飲食注意事項:1、忌新蛻蟈蟈餵食無度,新蛻蟈蟈身體尚未完全硬固。內消化系統也比較虛弱。雖然需要大量的營養。但不可暴食。暴食容易積食傷蟲,同時影響美觀。
  • 國內這個博物館還有一顆精美的翡翠蟈蟈白菜
    這兩隻昆蟲可不是純天然、無公害、無農藥的意思,而是寓意著多子多孫的兩種昆蟲:螽(zhōng)斯(蟈蟈)和蝗蟲。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國內的天津博物館,卻也館藏有一件可以跟臺北這件翠玉白菜相媲美的翡翠蟈蟈白菜。天津博物館所藏的翡翠蟈蟈白菜也是清代的作品,這件翡翠白菜材質上稍有不如臺灣的翠玉白菜,出了白綠二色,還多了灰黃,但是當時的工匠匠心獨具,大膽地把原本應該是缺陷的黃色進行巧雕,反而將白菜天然的感覺給寫實地表現出來。
  • 假面騎士01首播:蝗蟲螳螂上演對決大戰,令和首騎殺「螳螂」祭天
    在劇中,飛電是臨危受命,突然就變身成為假面騎士01,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飛電自身是不知道自己要成為假面騎士的。如果不是依茲拿出變身設備,這傢伙還在那裡表演搞笑藝人呢!第1集的戲份比較精彩,總體來說就是蝗蟲螳螂大戰,所以令和首騎士殺螳螂祭天。
  • 蟈蟈吃什麼 蟈蟈吃什麼食物
    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清脆響亮的聲音。  蟈蟈是雜食性動物,一般以捕食其它昆蟲為主。在飢餓時能自相殘殺,通常是雌蟲吃雄蟲較多。
  • 雅俗共賞叫蟈蟈
    近前觀之,每個籠子裡都養著一隻通體碧綠、不帶絲毫雜色的蟈蟈,在裡面蹦蹦跳跳。這小小的尤物讓人一見鍾情,愛不忍釋。蟈蟈是田間常見的鳴蟲,它曾是鄉村的標誌。記得兒時,走進村莊的每個院子,幾乎都可以看見樹上掛著的蟈蟈籠子;置身村莊的每個角落,都能聽到帶著金屬音的蟈蟈叫聲,其音響亮渾厚,聲聲相接、陣陣如浪,似美妙的音樂到處迴響飄蕩。
  • 通州|野兔、刺蝟、狍子、貓頭鷹……這裡將變身「城市荒野」等待探秘
    屆時,沿著保留的東方化工廠原有道路一路行走,可見東方化工廠遺留下來的大型水泥罐原樣保留,野兔、刺蝟、狍子、貓頭鷹等各種小動物在這片「城市荒野」中自由撒歡兒,形成工業遺蹟和自然景觀合交相融合的特色景象。 預計於明年年初,市民就能通過預約遊覽的方式到綠心公園裡探秘「城市荒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