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9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鐵鍁作鳥身,剪刀當鳥嘴,石頭擺成肚子,鋸子改成前肢……在寶雞人民公園的工作間裡,工作人員將廢舊的農具改造成螳螂、蟈蟈、螞蟻、禿鷲、孔雀、貓頭鷹等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動物。這些「動物」將在今年國慶期間與廣大市民見面。
小動物造型 活靈活現充滿童趣
今年3月份,寶雞人民公園工作人員收拾園藝工具時發現了一批報廢的工具。「廢舊的工具扔了覺得可惜,我們就想試著改造成工藝品。於是大家動手畫圖、焊接,經過一遍遍的嘗試,這些廢舊工具被改造成了一個個小動物造型。」 9月9日,寶雞人民公園綠化科科長李劍波撫摸著剛做好的螳螂說。
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工作人員在網上找到螳螂的圖片,等比例放大,計算好各個部位的大小,用細鐵絲焊成輕薄的雙翼,中間填充石頭表現靈活的身軀,將鋸子打磨成螳螂的「大刀」,一高一低焊接,營造出戰鬥姿態。
在工作室的庭院裡,寶雞新聞網記者看到了這組造型。眼前的兩個大螳螂瞪著大眼睛,抬起前肢,亮出鋒利的「大刀」,似乎步步緊逼。蟈蟈目視前方,還渾然不知危險的臨近。在它們身後,鶴已經抬起了腳,悄悄靠近「戰場」,準備盡享美餐。「像不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李劍波笑著指著這幾個小動物造型說。
半年來,寶雞人民公園的工作人員將平時掉齒、開裂、變形的工具改造成了21個活靈活現的小動物,下一步將噴漆美化。目前,工作人員還將繼續製作,預計將做出30餘個動物造型進行集中展出。
倡導節儉 變廢為寶點綴公園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寶雞人民公園第一次利用廢舊物品打造景觀小品。從2015年開始,寶雞人民公園就開始利用廢舊輪胎、舊花盆、塗料桶打造景觀小品,最初造型較為簡單,比如青蛙、瓢蟲、天鵝、大象曲線較為明顯的動物。經過不斷摸索、研究製作方法和打磨技藝,工作人員逐年創新,動物造型不斷推陳出新。目前,「牽著駱駝遠行的商隊」打造成功。去年,公園的工作人員還用枯枝、枯藤等材料做成小鹿等動物造型。今年再次提升難度,製作30隻「白鶴」,20隻「火烈鳥」,圍繞枯樹打造了「六合同春」的水景景觀。今年4月底,又用竹管制作了主梁高3米、飛簷高2.5米、佔地16平方米的卯榫結構竹亭。
「我們還在不斷推陳出新,之前製作籬笆、竹亭的竹管還有一些沒用完,工作人員上手雕刻鏤空的圖案,還加入了光電效果,在國慶節將推出50餘根竹管燈,搭配小動物造型與市民見面。」
沒有花錢定做,延續節儉之風。李劍波介紹,這些年來,寶雞人民公園的工作人員親力親為,雖然耗時耗力,但他們希望弘揚勤勞、節儉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市民在遊園賞景之時,能夠受到教育和影響,保持勤儉之風,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寶雞新聞網記者 張超)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