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賞叫蟈蟈

2021-01-09 瀟湘晨報

宋人韓佑《螽斯綿瓞圖》

去城裡探望朋友,未及上樓,卻先聽見一陣歡愉的蟈蟈叫聲,那聲音清脆響亮、悠揚悅耳,使人頓覺精神煥發、心情大好!循聲看去,盛開的紫薇花樹上掛著幾個竹篾編成的籠子,那籠子小巧精緻、形狀不一,圓的方的六角八角的都有。近前觀之,每個籠子裡都養著一隻通體碧綠、不帶絲毫雜色的蟈蟈,在裡面蹦蹦跳跳。這小小的尤物讓人一見鍾情,愛不忍釋。

蟈蟈是田間常見的鳴蟲,它曾是鄉村的標誌。記得兒時,走進村莊的每個院子,幾乎都可以看見樹上掛著的蟈蟈籠子;置身村莊的每個角落,都能聽到帶著金屬音的蟈蟈叫聲,其音響亮渾厚,聲聲相接、陣陣如浪,似美妙的音樂到處迴響飄蕩。那籠子是用高粱梃子或麥稈編成的,有股淡淡的莊稼味,更貼近蟈蟈野外的生活環境;那蟈蟈,當然都是主人親自捕來的。夏日的原野,莊稼碧綠、芳草萋萋,一隻只蟈蟈伏在豆棵、瓜蔓、野草叢中,引吭高歌、鏗鏘有力,天氣越熱,叫得越歡。如果你有過捉蟈蟈的經歷,想必你終生不會忘記:蟈蟈感覺有人靠近,便不出聲,這時要屏息靜氣、耐心等待——等其再度發聲,看準位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背後突襲,用手掌猛撲上去,蟈蟈便乖乖成為俘虜。

蟈蟈是人們喜愛的寵物,它與我們的結緣從原始社會末期大禹時代就開始了。在古文中,禹就是「蟲」,大禹是以禹蟲——蟈蟈來命名的,於是禹蟲便成了該氏族之圖騰,後世便以禹蟲的習性來崇拜、祭祀大禹。三千年前《詩經》中有世界上最早的記載蟈蟈的文字,《螽斯》有雲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這裡所說的螽斯,就是蟈蟈。《螽斯》一詩,節奏歡快,整篇文字都在頌揚蟈蟈的種族興旺,是一首祝人多生子女的喜慶民歌,由此,就產生了一個成語 「螽斯衍慶」,用來作為喜賀子孫滿堂的吉祥祝福。宋人韓佑曾作《螽斯綿瓞圖》,描寫田間一角,花葉生長茂盛,瓜果也已熟透,引來了兩隻覓食的螽斯。該畫表達的是《詩經》「螽斯振振,瓜瓞綿綿」之意,意思是說瓜蔓綿延生長,如同蟈蟈一直振翅,蘊含有祝願子孫眾多的寓意。

蟈蟈雅俗共賞,是無論高官貴族抑或下層百姓都喜愛的一種昆蟲,既是皇家奉若珍寶的寵物,也與普通民眾結下了不解之緣。據說,自宋代開始已經有人飼養蟈蟈了,到了明代,養蟈蟈之俗已蔚然成風、遍及朝野。明太監若愚在《宮中記》一文中說:皇宮內有兩道門竟以蟈蟈的名字命名:一曰「百代」,一曰「千嬰」。另外,故宮裡也有一道門名為「螽斯」, 以此命名,既顯示了對蟈蟈的崇拜,也包含著對人丁旺盛的期盼。

清代寵愛蟈蟈之風尤盛,人皆言「夏蟲不可語冰」,但為了冬季也能賞玩蟈蟈,從康熙年間起,皇宮內就開始在溫室裡人工孵化蟈蟈。每年春節到正月十五,宮殿暖閣裡擺設火盆、燒上木炭,周圍架子上擺滿蟈蟈葫蘆,「日夜齊鳴,聲可震耳,蓋取『萬國來朝』之意」。

宮中如此,民間對蟈蟈的追捧更勝,喜愛者甚至蟈蟈不離身。滿人唐魯孫在《盤鴿子·養蟈蟈》中寫道:「冬天養蟈蟈,能揣著蟈蟈葫蘆,照樣外出辦事毫無妨礙才算個能手。」當時有人作《都門竹枝詞》說:「二哥不叫叫三哥,處處相逢把式多。忽地懷中輕作響,葫蘆裡面叫蟈蟈。」為了能聽到蟈蟈更美的聲音,人們甚至發明了一種「點藥術」,即用硃砂、松香等配製成特殊的藥膏,點在蟈蟈的翅膀上,使得叫聲更加悅耳動聽,酷似交響樂。

葫蘆是冬日蓄養蟈蟈的最佳蟲具之一,分為範制與本長兩種。範制是人工迫使葫蘆按模具的形狀長成,本長則是天然長成的。製作蟈蟈葫蘆是專門的手藝,要經過多道繁複的工序,品相好的蟈蟈葫蘆,也是收藏界的寵兒。蟈蟈養在這樣的器具裡,鳴叫時能與葫蘆發生共鳴,發出的聲音渾厚低沉,具有較強的穿透力,故廣受玩家青睞。另外,蟈蟈也是眾多藝術家喜歡表現的題材,最著名的有關藝術品當屬現存臺北故宮的翡翠玉石「蟈蟈白菜」,大畫家齊白石的「蟈蟈」畫作形神俱佳、活靈活現,流傳下來許多佳作和故事。

當今生活安定,人們有了更多的閒情逸緻蓄養蟈蟈。蘇東坡在《寶繪堂記》中說:「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飼養鳴蟲為的是娛樂,喜愛、寄託情意可也,卻不可過於執著痴迷。「玩物」而已,切勿因此喪志!

【來源:西安日報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蟈蟈與蛐蛐的區別 蟈蟈是草綠色且不發亮
    喜歡蟈蟈的朋友在選購蟈蟈前或多或少都會碰到一些選購的問題,就比如很多人喜歡蟈蟈,卻選了蛐蛐,其實蟈蟈與蛐蛐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那麼他們具體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愛寵網的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蟈蟈與蛐蛐的區別。蛐蛐屬於蟋蟀科,但是僅僅是其中的一種。
  • 冬話鳴蟲之蟈蟈的叫聲
    這種可愛的小蟲不僅叫聲響亮、鳴叫時間長,好的蟈蟈,還能發出繞梁三日的低沉蛤蟆音。今天,我們就專門講下蟈蟈的鳴叫聲。如果將鳴叫比喻成蟈蟈的「工作」,那麼它每天工作時長几乎都在10個小時以上,而且晚上還要「加班」到深夜。除了「工作拼命」,它還特別「爭強好勝」,見不得其他蟈蟈比它叫得響、叫得長。
  • 蟈蟈選購,最重要的是底板!
    蟈蟈挑選特別注意兩點:一為膀子,它能決定蟈蟈叫聲的好壞,是鼾叫、亮叫,還是撕紙,全在於此;二為底板,這關係到蟈蟈壽命的長短,有的僅活個把月,有的則能活三五個月甚至更長,蟈蟈壽命固然與餵養有關,但更大程度還是因為底板的差異。
  • 蟈蟈:從《詩經》中 吟唱至今的鳴蟲
    以上是《詩經·國風·周南》之第五篇,這幾句迴環往復的羅圈話,其實就一個意思:蟈蟈張翅膀啊,嚶嚶嚶嚶響啊,你的子孫真多啊,世代綿延長啊......由此表達了我華夏先民祈求「子孫眾多,言若螽斯」的迫切心情。  將螽斯直接翻譯成蟈蟈是否準確,本文暫且不談。但我們應該知道,如今螽斯這個名詞泛指直翅目螽斯科的一大批種類,而蟈蟈只是螽斯科蟈螽屬的一個物種,優雅蟈螽。
  • 蟋蟀蟈蟈是不是同一種昆蟲?
    也有位小讀者是來提出疑問的:「蟋蟀是不是就是蟈蟈?它不是叫得挺好聽的麼,幹嗎要把它捉出來啊?我以前還買過一隻,用小竹籠裝著的,掛在家裡。」  這個問題引起了同事們的一番討論。很顯然,根據大家的生活經驗,蟋蟀和蟈蟈並不是同一種蟲類。不過由此我們也想到,很多蟲子名氣很大,在俗語或歇後語裡經常被提起,但我們很可能對它並不了解,甚至會將它與別的蟲類搞混。
  • 蟈蟈是害蟲還是益蟲?蟈蟈就是一種益蟲
    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寵物越來越多,一些獵奇的寵物也開始逐漸進入大家的視線,就像是蟈蟈。可能有些新手對蟈蟈還不是很了解,蟈蟈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呢?下面就讓愛寵網的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不清楚的可以進來看看。蟈蟈是益蟲,大家一起來保護!
  • 蟈蟈怎麼分辨公母 母蟈蟈是沒有發聲器
    對於眾多蟈蟈迷來說如何選擇一隻喜歡的蟈蟈是非常關心的,在選購蟈蟈前首先你就要了解你要跳的的是雄的還是雌的蟈蟈,那麼蟈蟈該怎麼分辨公母呢,下面就讓愛寵網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蟈蟈怎麼分辨公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蟈蟈吃什麼 蟈蟈一般吃什麼呢
    大家都有見過蟈蟈嗎?那麼,蟈蟈吃什麼?如果你也想養蟈蟈的話,就需要跟隨著小編一起往下看哦。蟈蟈屬雜食性。食肉性強於食植性。天然蟈蟈主要以捕食昆蟲及田間害蟲為生,是田間的衛士,是捕捉害蟲的能手!蟈蟈的飲食注意事項:1、忌新蛻蟈蟈餵食無度,新蛻蟈蟈身體尚未完全硬固。內消化系統也比較虛弱。雖然需要大量的營養。但不可暴食。暴食容易積食傷蟲,同時影響美觀。
  • 蟈蟈吃什麼 蟈蟈吃什麼食物
    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清脆響亮的聲音。  蟈蟈是雜食性動物,一般以捕食其它昆蟲為主。在飢餓時能自相殘殺,通常是雌蟲吃雄蟲較多。
  • 蟈蟈和蟋蟀的區別 兩者的叫聲是不一樣的
    現在很多人在提到蟈蟈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蟋蟀,而且大多數人都認為蟈蟈就是蟋蟀,其實不然,蟈蟈並不是蟋蟀,蟈蟈和蟋蟀有本質上的區別,那麼蟈蟈和蟋蟀到底有啥區別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蟈蟈和蟋蟀的區別。
  • 幾種蟈蟈筒子的使用感受
    都說尖筒難出叫,這兩個例外,特別是那個粉紅的小傢伙,有本叫的蟲子進去就見效,音質會略悶而圓潤,怡人心脾,我十分珍愛。多年前聽說尖的獨眼好,興衝衝的也整了個,不過感覺並不如想像的好,音比較硬,往上竄,缺失橫向鼓音的感覺,反而不如邊上的那款黃色七星來的圓潤受用,當然這也可能是我對它期望太高或我的蟈蟈級別還不夠所致,反正是我一家之言,有不同感受的同學請指正
  • 詩經裡的吉祥聖物,皇宮內廷的寵兒,北方稱為蟈蟈的音樂家—螽斯
    周朝時期人們把蟈蟈和蝗蟲統稱為 "螽斯 ",宋朝人將蟈蟈與紡織娘混為一談,明朝才有了 "聒聒 "的稱呼, "聒聒 "和 "蟈蟈 "都是以聲名之,實際上 "聒聒 "和 "蟈蟈 "是一個等同的名稱。蟈蟈屬於螽斯科昆蟲,在夏天的夜裡,能發出鳴叫的是雄性蟈蟈,在蟈蟈的世界裡,能夠發出聲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啞巴」,但雌性有聽器,可以聽到雄蟲的呼喚。
  • 惹不起的直翅目昆蟲——蟈蟈
    我在淘寶網上買了一隻翠綠蟈蟈,很快就收到,我迫不及待的拿起小刀,打開快遞箱,把裡面的報紙拿出,就看到我的蟈蟈待在一個綠籠子裡,渾身顏色翠綠
  • 冬天養蟈蟈,以前那是皇帝與有錢人的「遊戲」
    現如今冬天養蟲聽叫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縱然現在屋外北風凜冽、天寒地凍,屋內鳴蟲依舊振翅高歌、一片春意盎然。然而在過去,冬蟲卻是一件「奢侈品」,非富貴人家不能負擔。冬蟲蓄養熱潮,緣何而興起?過去養冬蟈蟈的潮流,很大可能是被清代皇帝帶動起來的。
  • 上海常見昆蟲---12蟈蟈
    蟈蟈(學名:Uvarovites inflatus)別名:叫哥哥(南方地區)。直翅目昆蟲,全身鮮綠或綠褐色。頭大,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突出。前翅近膜質,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於右翅之上方,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
  • 蟈蟈好養嗎?它吃什麼?如何養更好?
    蟈蟈吃什麼?如何養更好?蟈蟈又叫蟋蟀,生性愛打鬥,喜歡鳴叫,在過去年代,是一些士大夫、文人、富豪和官僚等階層人士,當作寵物來飼養,作為小巧玲瓏的小型動物,餵養成本低,花錢非常少的一種休閒娛樂活動形式。養殖蟈蟈必須要了解生活習性後,因地制宜,製造一種能適合蟈蟈生活環境,才能養好。
  • 科學網—聽蟈蟈 鬥蛐蛐
    夏日的夜晚,如果你湊近草叢去聽一聽,就能聽到蟲鳴,而且可能不只一種蟲鳴,其中就有蟈蟈和蛐蛐。 蟈蟈屬於昆蟲綱螽斯科,是一種短翅的鳴蟲。蟈蟈的體色是綠色或褐色的,看上去有些像蝗蟲。不過二者也比較好區分,蟈蟈的翅膀比身體短,會鳴叫;蝗蟲的翅膀比身體長,不會鳴叫。蟈蟈的鳴叫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靠前翅的摩擦。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蟈蟈都會鳴叫,只有雄性的才可以。
  • 好的蟈蟈有什麼形態特徵,應該怎樣挑選呢,快來看一下
    蟈蟈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因為它的叫聲的諧音取名叫蟈蟈。蟈蟈有很多種類和個體,那麼應該怎樣才能選擇一個好的蟈蟈呢?下面就了解一下應該如何選擇蟈蟈吧。看體態。總體來說體型大,爪子完整,顏色越深的越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臉部以藍臉最好,瞳孔小。
  • 夏日裡常見的昆蟲,蟈蟈竟象徵著多子多福,《詩經》裡這樣解釋
    而蟈蟈則完全不同,蟈蟈在我國古代歷朝歷代都被當作寵物一樣,甚至有專門的飼養售賣者。在當代社會,仍然有飼養蟈蟈作為寵物的,並且開設有養殖場,一直蟈蟈的身價頗高,居然有幾元到幾千元不等。蟈蟈一直都被當作寵物對待,並且它的歷史寓意也頗為獨特,歷來都象徵著「多子多福」。
  • 自然科普:蟈蟈、蛐蛐、螞蚱,傻傻分不清
    最常見的昆蟲,除了我們最常見的蝴蝶、蟬、蜻蜓等,應該就是蛐蛐、蟈蟈、螞蚱之類的,可是,這些叫法一點兒都不專業,今天我們就來認認這些蟲子到底是誰。你能分清它們誰是蟈蟈、蛐蛐和螞蚱嗎?蟈蟈=螽斯螽斯它是非常有名的鳴蟲,螽斯總科是一個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