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哪種鳴蟲最受人們喜愛,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蟈蟈。這種可愛的小蟲不僅叫聲響亮、鳴叫時間長,好的蟈蟈,還能發出繞梁三日的低沉蛤蟆音。今天,我們就專門講下蟈蟈的鳴叫聲。
如果將鳴叫比喻成蟈蟈的「工作」,那麼它每天工作時長几乎都在10個小時以上,而且晚上還要「加班」到深夜。除了「工作拼命」,它還特別「爭強好勝」,見不得其他蟈蟈比它叫得響、叫得長。這可不是憑空說的,有專家論文能夠印證這些觀點:
在《三種螽斯鳴唱行為的比較研究》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詳細記錄了蟈蟈的鳴叫時長與鳴叫特點:
「蟈蟈單獨存在時,一晝夜獨鳴時間累計為441.7±86min,其中白天359.7±54min,佔總量的81%;夜間鳴叫82±35min,佔總量的19%。籠中放入另一雄蟲後,兩蟲競鳴,實驗雄蟲一晝夜累積鳴叫616.1±89min,其中白天407±83min,佔總量的66.1%;夜間鳴叫209.1±75min,佔總量的33.9%。蟈蟈在獨鳴時24h的鳴叫時間在30%左右,競鳴時高達40%以上,獨鳴和競鳴時間差異顯著。」
回歸到「玩」上面,蟈蟈的這兩大特點,對於玩家而言卻是有好有壞:好的方面,人們可以利用一隻蟈蟈為另一隻「引叫」,達到共同鳴叫的目的;壞的方面,人們在夜晚熟睡後有可能會被蟈蟈的鳴叫聲吵醒。
說完了鳴叫時長,再來談談鳴叫聲的分類。從生物學角度,蟈蟈叫聲可分為三類,還是《三種螽斯鳴唱行為的比較研究》這篇論文,將蟈蟈的鳴叫聲分成了呼喚聲、求偶聲和驚叫聲。其中,求偶聲與呼喚聲相似,但脈衝強度要小,音節間隔變大;而驚叫聲則完全不同,它們強度大、頻率高、無音節之分。對於鳴叫聲之間的差異,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雄蟲周圍未出現雌蟲時,發出響亮的「呼喚聲」,可以讓遠處的雌蟲聽見;當知道雌蟲在其近旁時,音調變為低而纖弱的「求偶聲」,目的是激發雌蟲與之交配;當發現天敵後,尖利的「驚叫聲」則能起到分散敵人注意力、告示同類的目的。
人工蓄養聽叫的蟈蟈,發出的基本都是「呼喚聲」。不過在玩家們耳中,生物學上單一的聲音卻可以從「仿聲學」角度細分出更多形象、豐富的種類,比如蛤蟆鼾、蛤蟆叫、亮鼾、亮叫、本叫、撕紙等。好蟈蟈鳴叫似蛙聲,低沉渾厚、繞梁三日,低沉渾厚就是字面意思,繞梁三日則是指叫聲頻率與耳內的共振頻率相同,聲音在耳內迴蕩,久久不散。「低沉+共振」,這,就是「酣叫」。但是天生「鼾叫」的蟈蟈極其少見,於是人們發明了「點藥」的方法,使得蟈蟈叫聲儘量接近「鼾叫」。「點藥」的具體操作,大家可以翻看本號之前發布的這篇文章。
最後再談一個技術性問題,那就是如何隔音防吵。最簡便的辦法延長聲源與家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夜晚可將蟈蟈放到廚房或廁所這些地方,然後關上門,離得遠聲音自然就傳不過來了。如果這樣還不行,可以考慮將蟈蟈放到堆滿報紙的厚紙箱中,報紙與紙箱可以起到雙重隔音效果,還可使用舊衣服、保鮮盒甚至微波爐包裹或收納蟈蟈,當然蟈蟈一定要首先放入蟲具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