蟈蟈:從《詩經》中 吟唱至今的鳴蟲

2021-01-08 和訊科技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以上是《詩經·國風·周南》之第五篇,這幾句迴環往復的羅圈話,其實就一個意思:蟈蟈張翅膀啊,嚶嚶嚶嚶響啊,你的子孫真多啊,世代綿延長啊......由此表達了我華夏先民祈求「子孫眾多,言若螽斯」的迫切心情。

  將螽斯直接翻譯成蟈蟈是否準確,本文暫且不談。但我們應該知道,如今螽斯這個名詞泛指直翅目螽斯科的一大批種類,而蟈蟈只是螽斯科蟈螽屬的一個物種,優雅蟈螽。

  直翅目昆蟲中,除螻蛄、突灶螽等一小撮略顯邪惡外,大部分都是一副志慮忠純之相,至少看上去天庭飽滿地閣方圓,蟈蟈蝗蟲皆屬此類。但蟈蟈兒和棉蝗罕者區別也很明顯,蝗蟲類的觸角短粗僵直,而蟈蟈(以及其他螽斯)則細長飄逸。

  《瓶花齋集》中說,蟈蟈兒「似蚱蜢而身肥」,誠哉斯言,蟈蟈的體長未必比得上棉蝗,但體型壯碩,頗有威儀,雌猶勝於雄。然而其翅膀卻有「先天缺陷」,一般的直翅目昆蟲如棉蝗者,「前翅狹長、革質……後翅呈摺扇狀縱褶於前翅下」,而蟈蟈前翅退化,後翅較亦短,不能遮蔽軀體,雌性則僅有翅芽,基本上是「出入無完裙」。

  別看蟈蟈翅短,短有短的妙處,蟈蟈之所以廣受歡迎,皆是拜短翅所賜。每逢雄蟈蟈求偶之際,就會用短翅上的聲銼和刮器相互摩擦發生。正是這「薨薨」的鳴聲,使得蟈蟈入詩入畫,贏得了兩千年清譽。也許這正是「優雅蟈螽」之優雅的來源吧。

  蟈蟈鳴聲之優劣,前賢多有論述。一般來說,人們不太喜歡尖而高頻的聲音,偏愛低沉有力、憨厚舒緩的調調兒,謂之「憨叫」。眾所周知,雄蟈蟈的叫聲是用來撩妹的,並非用來取悅人類。而雌蟈蟈則依靠長腿上的聽器來辨識同類的叫聲,進而挑選自己心儀的小哥哥。確認過叫聲,它是對的蟲;之後當然就是圓房合巹,共效於飛之樂。

  這一連串繁瑣過程都是為了選取優質基因,為了「宜其子孫,振振兮」,目的性非常強。

  優雅蟈螽是普遍意義上的蟈蟈,因其翅短,也叫短翅蟈蟈或短翅鳴螽。既有短翅,焉無長翅?北方還有一種暗褐蟈螽較為常見,此蟲翅長,鳴聲不甚悅耳,一般被呼為「吱拉子」。在沒有蟈蟈的情況下,也可以李代桃僵,聊勝於無。

  市面上出售的蟈蟈,當然還是以優雅蟈螽為主。秋天已至,時不我待,如有賞玩鳴蟲的雅興,不妨入手一隻。若飼養得當,可以熬過冬季,至第二年清明尚能「薨薨」不已。切記,蟈蟈屬於雜食性昆蟲,不宜只餵果蔬,葷素搭配才好。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夏日裡常見的昆蟲,蟈蟈竟象徵著多子多福,《詩經》裡這樣解釋
    蟈蟈在商周時期被稱作「螽(zhōng)斯」,因其長相和蝗蟲相似,當時人們將它們視作一物。雖然「螽斯」對莊稼危害極大,經常會跟農民帶來災害,但當時的人民並沒有因此而深惡痛絕,反而為它們吟唱詩歌,視為美好的事物。
  • 科學網—聽蟈蟈 鬥蛐蛐
    夏季是鳴蟲的季節。夏日的夜晚,如果你湊近草叢去聽一聽,就能聽到蟲鳴,而且可能不只一種蟲鳴,其中就有蟈蟈和蛐蛐。
  • 冬話鳴蟲之蟈蟈的叫聲
    若論哪種鳴蟲這種可愛的小蟲不僅叫聲響亮、鳴叫時間長,好的蟈蟈,還能發出繞梁三日的低沉蛤蟆音。今天,我們就專門講下蟈蟈的鳴叫聲。如果將鳴叫比喻成蟈蟈的「工作」,那麼它每天工作時長几乎都在10個小時以上,而且晚上還要「加班」到深夜。除了「工作拼命」,它還特別「爭強好勝」,見不得其他蟈蟈比它叫得響、叫得長。
  • 雅俗共賞叫蟈蟈
    近前觀之,每個籠子裡都養著一隻通體碧綠、不帶絲毫雜色的蟈蟈,在裡面蹦蹦跳跳。這小小的尤物讓人一見鍾情,愛不忍釋。蟈蟈是田間常見的鳴蟲,它曾是鄉村的標誌。記得兒時,走進村莊的每個院子,幾乎都可以看見樹上掛著的蟈蟈籠子;置身村莊的每個角落,都能聽到帶著金屬音的蟈蟈叫聲,其音響亮渾厚,聲聲相接、陣陣如浪,似美妙的音樂到處迴響飄蕩。
  • 四大鳴蟲之首油葫蘆——它「悠悠」的叫聲使我們回到了少年時代
    油葫蘆由於其全身油光鋥亮,就象剛從油瓶中撈出似的,又因其鳴聲好像油從葫蘆裡傾注出來的聲音,還因為它的成蟲愛吃各種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到了」油葫蘆」之名。油葫蘆是四大鳴蟲之一,另外三個是蟈蟈、蛐蛐和金鐘(馬蛉),大多數玩家喜歡油葫蘆的叫聲,因為它的叫聲是類似「悠,悠,悠」的聲音,不生硬,很柔和。和蟈蟈相反,油葫蘆是陰蟲,不喜陽光,不喜乾燥。
  • 詩經裡的吉祥聖物,皇宮內廷的寵兒,北方稱為蟈蟈的音樂家—螽斯
    螽斯,是一種夏天最常見的鳴蟲,說螽斯大家可能會有些陌生,但是一說到蟈蟈,大家就明白了,在我國北方,螽斯就被稱為蟈蟈,而在我們老家,他被稱為「青噪雞子」,像蛐蛐之類的我們都稱為「噪雞子」,因為它們比較吵,而蟈蟈又是翠綠色的,所以我們給它起了一個這樣的名字。
  • 鳴蟲葫蘆的「五講四美」
    鳴蟲葫蘆,顧名思義就是蓄養鳴蟲的葫蘆。人們使用葫蘆蓄養鳴蟲的傳統由來已久,在此過程中,有很多經驗與做法被總結、流傳下來。深秋已來,寒冬將至,又到了蓄養冬蟲的季節,有必要再來審視、回顧一下這種鳴蟲器具了。
  • 鳴蟲記趣之二
    為了聆聽「夏之韻」,我到花鳥市場挑選了黃蛉、竹蛉、蟈蟈、天津黑蟲,以及享有「最美鳴蟲」之譽的錘須奧蟋--山仙子等五名「樂手」,組成了一支「鳴蟲樂隊」。夜幕降臨,暑熱漸漸消散,樂手們開始了精彩的表演。小提琴手黃蛉的演奏像歡樂的小溪流的歌,中提琴手竹蛉的旋律似潺潺的山澗清泉,大提琴手蟈蟈的彈撥則如瀑布飛濺的神奇回聲,仿佛穿著一身黑色燕尾服的天津黑蟲也很快融入其間,別致的曲調為樂章平添了明快的色彩。還有那位顏值最高的山仙子,不時發出「叮、叮、叮」的清脆音響,令人聯想起交響樂團中敲三角鐵的打擊樂手,看似處於舞臺上並不顯眼的位置,卻是使演奏錦上添花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 蟈蟈吃什麼 蟈蟈吃什麼食物
    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清脆響亮的聲音。  蟈蟈是雜食性動物,一般以捕食其它昆蟲為主。在飢餓時能自相殘殺,通常是雌蟲吃雄蟲較多。
  • 中華鳴蟲圖略
    ,最早文字記載始見《詩經·國風·豳風·七月》。《詩經》云: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可見華夏先民對鳴蟲早有一定的觀察和認知,並了解其一定的生活規律。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冬日人們蓄養鳴蟲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中國的鳴蟲文化已經達到了空前繁榮的時期,更多新種類鳴蟲被挖掘開發並實現了人工繁殖供應。說到鳴蟲品種就要簡略介紹下鳴蟲的分類。
  • 蟈蟈、蛐蛐、金鐘兒傻傻分不清,教你認識夏夜的「歌手」們
    ,卻是一個不能飛的主兒,它們的翅膀早已退化,「走街串巷」都靠自己健壯的腿蹦,移動能力的限制使得蟈蟈遷徙能力差,不同地域的蟈蟈體色和鳴聲都不同。在求偶時,雄性蟈蟈依靠摩擦翅膀上的發音器來吸引雌性。除了叫聲,在外形上也能很容易區別蟈蟈的雌雄,最明顯的就是它們的「尾巴」。性成熟後,雌性蟈蟈的尾部有著劍狀的產卵器,雌性產卵時,會把產卵器插入土中並產卵。
  • 蟈蟈、蛐蛐、金鐘兒傻傻分不清,教你認識夏夜的「歌手」們
    蟈蟈兒蟈蟈(兒)廣義上是對螽[zhōng]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但一般提到的時候都指兩種常見的:優雅蟈螽Gampsocleis gratiosa和暗褐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這多姿多彩的體色和鳴聲,也成為鳴蟲賞玩者津津樂道的話題。>>>>雄鳴雌不鳴蟈蟈沒有聲帶,鳴叫靠的是摩擦翅膀上的發聲器官,大多數鳴蟲都是雄性才會發出叫聲。在求偶時,雄性蟈蟈依靠摩擦翅膀上的發音器來吸引雌性。除了叫聲,在外形上也能很容易區別蟈蟈的雌雄,最明顯的就是它們的「尾巴」。
  • 詩經中的螽斯是一種昆蟲就是蟈蟈我們這個地方叫做蚰子大家見過嗎
    注釋螽斯(zhong si 蟈蟈)羽,詵詵(shen 繁多的樣子)兮,宜爾子孫,振振(zhen 群飛貌)兮。螽斯羽,薨薨(hong 成群的昆蟲一起飛的聲音)兮,宜爾子孫,繩繩(min 接連不斷 眾力)兮。螽斯羽,揖揖(yi 群居 眾多)兮,宜爾子孫,蟄蟄(zhe 眾多的樣子)兮。
  • 鳴蟲叫聲分類盤點,竟然有數十種之多!
    (2)冷墩:蟈蟈最後一次蛻皮後應先放置在溫度較低(大概20℃~23℃)的環境中,避免其在「潮膀」時過早「開叫」,這種操作就是「冷墩」。不過對於蟋蟀類鳴蟲,成熟後宜置於溫度較高的地方,可促其音質轉好。二、根據鳴蟲叫聲的頻率與音質,分為「快膀」、「慢膀」、「連膀」、「橫調」、「豎調」、「鼾兒」:連膀:「連膀」是指鳴蟲鳴叫時音節的連續構成。
  • 玩家用「酒精爐溫室」養反季鳴蟲 為配對用嘴將鳴蟲吹入盒中
    近日,在山西太原南宮收藏品市場,資深鳴蟲玩家「蟈蟈樊」用他自製的「酒精爐溫室」呵護著數十隻蟈蟈、黃蛉、油葫蘆等鳴蟲,等候買家。別看天寒地凍,不時有「玩蟲人」前來光顧。人稱「蟈蟈樊」的樊師傅養了幾十年的鳴蟲,這種夏季的蟲子他能一直養到過了農曆年。
  • Sbike動植物百科:叫聲最好聽的十大寵物鳴蟲
    除我國三大傳統鳴蟲:蟈蟈、蛐蛐、油葫蘆外,還有哪些品種最常見,最好看、叫聲最好聽、最適合家庭飼養呢?一同來看看吧!金鐘金鐘:中等偏大的常見鳴蟲中,蟲體呈梭形草綠色,象一顆綠色的棗核,又象兩頭尖的小舟。一天可鳴唱5小時,每次半分鐘至三分鐘,被視為諸多鳴蟲寵物中的佼佼者。
  • 鳴蟲巨人——巨擬葉螽
    蟈蟈稱得上鳴蟲界的「大個子」,但是在自然界有種鳴蟲體型卻比蟈蟈還要大上許多,你知道這是什麼鳴蟲嗎?它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我國目前已知最大的螽斯科昆蟲——巨擬葉螽。
  • 蟈蟈是害蟲還是益蟲?蟈蟈就是一種益蟲
    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寵物越來越多,一些獵奇的寵物也開始逐漸進入大家的視線,就像是蟈蟈。可能有些新手對蟈蟈還不是很了解,蟈蟈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呢?下面就讓愛寵網的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不清楚的可以進來看看。蟈蟈是益蟲,大家一起來保護!
  • 《詩經》中先民採採芣苢,往復迴環吟唱:興高採烈,醉心勞動快樂
    先民告別顛沛流離,安居得以生息,播種五穀消除飢餓,採集阡陌百草克民恙,使中華民族躬耕繁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誕生了輝煌的農耕文化和文明,至今中華民族皆以炎黃子孫自謂,充滿自豪。「神農嘗百草」無法查證,但中國歷史的第一部文化典籍《詩經》記載了先民勞動的情況。其中詩歌《芣苢》中人們洋溢著安居樂業,陶醉於勞動快樂,歌頌幸福的農家生活。
  • 冬天養蟈蟈,以前那是皇帝與有錢人的「遊戲」
    大冬天裡,賓朋聚會宴請之時,忽聽蟈蟈叫聲在眾人喧譁聲中脫穎而出,眾人驚訝之餘尋聲找去,目光最後落在養蟈蟈者身上,並發出嘖嘖讚嘆之聲。而養蟈蟈之人,在眾人的注目中也得到了極大的榮耀。王世襄先生在《中國葫蘆·秋山捉蟈蟈》一文中提到:古琴演奏大家管平湖曾花五塊大洋買了一隻老蟈蟈,這隻蟈蟈「肚上有傷斑,足亦有缺,明知不出五六日將死去,先生猶欣然以五元易歸(當時洋白面每袋二元五角),笑謂左右曰:『哪怕活五天。聽一天花一塊也值!』」富察頓崇《燕京歲時記》中也說:「又有油葫蘆,當秋令時,一文可買十餘枚。至十月,則一枚可值數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