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螽斯是一種昆蟲就是蟈蟈我們這個地方叫做蚰子大家見過嗎

2021-01-08 重溫詩詞

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注釋

螽斯(zhong si 蟈蟈)羽,詵詵(shen 繁多的樣子)兮,宜爾子孫,振振(zhen 群飛貌)兮。

螽斯羽,薨薨(hong 成群的昆蟲一起飛的聲音)兮,宜爾子孫,繩繩(min 接連不斷 眾力)兮。

螽斯羽,揖揖(yi 群居 眾多)兮,宜爾子孫,蟄蟄(zhe 眾多的樣子)兮。

螽斯:蟈蟈有的地區叫做哥哥,蛞蛞,蚰子,是一種鳴蟲體型較大的一種,比蛐蛐大一圈。身體多為草綠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

詩人以螽斯密密麻麻,成群結隊,會聚一堆,宜爾子孫生生不息。既物寓情,表現先民的一種多子多福的觀念。也是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祝願。

相關焦點

  • 夏日裡常見的昆蟲,蟈蟈竟象徵著多子多福,《詩經》裡這樣解釋
    確實如此,螞蚱、蝗蟲等昆蟲的壽命通常只有一年,經歷了春夏的生長與喧鬧,秋天的繁殖季節過後,曾被指「生命力頑強」的螞蚱一個個都將終結生命,離開這個世界。《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載了從西周到春秋年間的從民間到帝王的各類詩歌。《螽斯》是「國風」之中比較獨特的一首詩,它描寫的是一種獨特的昆蟲,蟈蟈。全篇採用重疊的修辭,始終抓住主角「螽斯羽」,以「詵詵」、「振振」、「薨薨」、「繩繩」、「揖揖」、「蟄蟄」此六個疊詞,突顯蟈蟈數量眾多,繁殖能力強的特點,以如此多的詞語來形容「螽斯」,充分表達出對其讚美之情。
  • 詩經裡的吉祥聖物,皇宮內廷的寵兒,北方稱為蟈蟈的音樂家—螽斯
    在夏天的夜裡,總會聽到一些昆蟲的叫聲,大家有沒有見過這個傢伙呢?螽斯,是一種夏天最常見的鳴蟲,說螽斯大家可能會有些陌生,但是一說到蟈蟈,大家就明白了,在我國北方,螽斯就被稱為蟈蟈,而在我們老家,他被稱為「青噪雞子」,像蛐蛐之類的我們都稱為「噪雞子」,因為它們比較吵,而蟈蟈又是翠綠色的,所以我們給它起了一個這樣的名字。
  • 蟈蟈:從《詩經》中 吟唱至今的鳴蟲
    以上是《詩經·國風·周南》之第五篇,這幾句迴環往復的羅圈話,其實就一個意思:蟈蟈張翅膀啊,嚶嚶嚶嚶響啊,你的子孫真多啊,世代綿延長啊......由此表達了我華夏先民祈求「子孫眾多,言若螽斯」的迫切心情。  將螽斯直接翻譯成蟈蟈是否準確,本文暫且不談。但我們應該知道,如今螽斯這個名詞泛指直翅目螽斯科的一大批種類,而蟈蟈只是螽斯科蟈螽屬的一個物種,優雅蟈螽。
  • 科學網—聽蟈蟈 鬥蛐蛐
    夏日的夜晚,如果你湊近草叢去聽一聽,就能聽到蟲鳴,而且可能不只一種蟲鳴,其中就有蟈蟈和蛐蛐。 蟈蟈屬於昆蟲綱螽斯科,是一種短翅的鳴蟲。蟈蟈的體色是綠色或褐色的,看上去有些像蝗蟲。不過二者也比較好區分,蟈蟈的翅膀比身體短,會鳴叫;蝗蟲的翅膀比身體長,不會鳴叫。蟈蟈的鳴叫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靠前翅的摩擦。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蟈蟈都會鳴叫,只有雄性的才可以。
  • 身長8釐米,見過這麼大的蟈蟈沒?
    見過蟈蟈 見過這麼大的蟈蟈沒? 體長八釐米的山地亞葉螽 螽斯,即平時我們所說的「蟈蟈」。
  • 蟈蟈是害蟲還是益蟲?蟈蟈就是一種益蟲
    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寵物越來越多,一些獵奇的寵物也開始逐漸進入大家的視線,就像是蟈蟈。可能有些新手對蟈蟈還不是很了解,蟈蟈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呢?下面就讓愛寵網的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不清楚的可以進來看看。蟈蟈是益蟲,大家一起來保護!
  • 《詩經螽斯》專家解讀互相矛盾,祝福還是諷刺,蝗蟲打了誰的臉?
    這話看的小編我要大腦空白,這位書作者是怎麼得來這個結論的?一千個作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然古人已為塵土,原意誰也難再明確。可是,小編在這裡分析一下裡面的漏洞,請大家繼續看下去。《詩經》排版來看,《螽斯》是《詩經》中《國風·周南》中第五篇。
  • 雅俗共賞叫蟈蟈
    如果你有過捉蟈蟈的經歷,想必你終生不會忘記:蟈蟈感覺有人靠近,便不出聲,這時要屏息靜氣、耐心等待——等其再度發聲,看準位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背後突襲,用手掌猛撲上去,蟈蟈便乖乖成為俘虜。蟈蟈是人們喜愛的寵物,它與我們的結緣從原始社會末期大禹時代就開始了。在古文中,禹就是「蟲」,大禹是以禹蟲——蟈蟈來命名的,於是禹蟲便成了該氏族之圖騰,後世便以禹蟲的習性來崇拜、祭祀大禹。
  • 汪曾祺:夏天的昆蟲
    圖片來源於網絡蟈蟈蟈蟈我們那裡叫做「叫蚰子」。因為它長得粗壯結實,樣子也不大好看,還特別在前面加一個「侉」字,叫做「侉叫蚰子」。這東西就是會呱呱地叫。另有一種秋叫蚰子,較晚出,體小,通體碧綠,叫聲清脆。秋叫蚰子養在牛角做的圓盤中,頂面有一塊玻璃。我能自己做這種牛角盒子,要緊的是弄出一塊大小合適的圓玻璃。把玻璃放在水盒裡,用剪子剪,不碎裂。秋叫蚰子比侉叫蚰子貴得多。養好了,可以越冬。叫蚰子是可以吃的。……扔在枯樹枝火中,一會兒就熟了。味極似蝦。
  • 此次四川發現的8釐米巨型螽斯,它和普通蟈蟈相比有何不同?
    前言提到螞蚱、蚱蜢恐怕很多小夥伴都不會陌生,這種陪伴我們70、80、90後度過童年快樂時光的昆蟲。但要說起蟈蟈,不知道你們是否能夠分清蟈蟈和螞蚱的區別,因為它們畢竟是一個家族的兄弟,長得非常相似。在中國蟈蟈的分布範圍很廣,並且與蟋蟀、油葫蘆被稱為三大鳴蟲。另一方面,在封建社會時期,蟈蟈在娛樂欣賞節目中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我們時常能在歷史劇中看到,官僚們特別喜歡玩鬥蛐蛐,鬥蟈蟈等遊戲。因此鬥蟈蟈遊戲,也衍生出了非常多的民間工藝文化,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縣)就有幾百年編籠捕蟈蟈的歷史,
  • 惹不起的直翅目昆蟲——蟈蟈
    ,還是一對大長腿,不光是後足、前足和後足都很長,還長著小倒刺,從正面看,有點像鬼王螽斯。       我急急忙忙地把它拿了出來,手指剛好放在籠子的縫隙上,正看的起勁,忽然我的手指一陣刺痛,「唰」的一下把蟈蟈扔了下來,原來蟈蟈把我手指咬破了,手指在滴著血,這個蟈蟈太兇了!我吸取了教訓,不能再把手指放在籠子的縫隙上了。
  • 夏天的昆蟲
    蟈蟈我們那裡叫做 「 叫蚰子 」 。因為它長得粗壯結實,樣子也不大好看,還特別在前面加一個 「 侉 」 字,叫做 「 侉叫蚰子 」 。這東西就是會呱呱地叫。有時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籠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聲:「 呱 —— 」 停止了。它什麼都吃。據說吃了辣椒更愛叫,我就挑頂辣的辣椒餵它。早晨,掐了南瓜花(謊花)餵它,只是取其好看而已。
  • 四川發現8cm巨型蟈蟈:同種類體長最長可達12.5cm
    你見過最長的蟈蟈有多長?近日,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發現了一隻體長8cm的巨型螽(音「中」)斯,這比四川過去常見的螽斯大一倍,刷新四川最大螽斯記錄。我國最大的螽斯是西雙版納地區所產的巨擬葉螽,體長可以超過12.5cm。
  • 瓢蟲、草蛉、螽斯不見蹤影 "秋蟲唧唧"就此遠離?
    按老底子的說法,幾場雨下過,秋天就該到了,而那些秋蟲如蟋蟀、蟈蟈們發出的蟲鳴,也將漸漸取代聒噪的蟬聲,成為初秋夜裡大自然新的「主旋律」。  但是今年秋天,似有一點不一樣。杭州資深昆蟲攝影愛好者沈可說,往年這個時間點,各種各樣的秋蟲都已經出來了,9月初也是他拍攝昆蟲的大好時節。但今年,這些蟲子似乎有點「姍姍來遲」,不但遲遲聽不到蟋蟀蟈蟈的叫聲,瓢蟲、草蛉等常見昆蟲也少了不少。
  • 蟈蟈與蛐蛐的區別 蟈蟈是草綠色且不發亮
    喜歡蟈蟈的朋友在選購蟈蟈前或多或少都會碰到一些選購的問題,就比如很多人喜歡蟈蟈,卻選了蛐蛐,其實蟈蟈與蛐蛐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那麼他們具體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愛寵網的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蟈蟈與蛐蛐的區別。蛐蛐屬於蟋蟀科,但是僅僅是其中的一種。
  • 青城山發現全身通綠超大蟈蟈 專家:長8釐米,系四川最大
    見過蟈蟈,見過這麼大的蟈蟈沒?7月30日,一隻體長8釐米的巨型螽斯在青城山被發現,這比成都地區常見的各種螽(zhōng)斯大了一倍,刷新四川最大螽斯的記錄。  體長八釐米的山地亞葉螽螽斯,即平時所說的「蟈蟈」。
  • 自然科普:蟈蟈、蛐蛐、螞蚱,傻傻分不清
    最常見的昆蟲,除了我們最常見的蝴蝶、蟬、蜻蜓等,應該就是蛐蛐、蟈蟈、螞蚱之類的,可是,這些叫法一點兒都不專業,今天我們就來認認這些蟲子到底是誰。你能分清它們誰是蟈蟈、蛐蛐和螞蚱嗎?蟈蟈=螽斯螽斯它是非常有名的鳴蟲,螽斯總科是一個大家族
  • 四川發現8釐米巨型蟈蟈
    ◎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 近日,記者從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館長趙力日前在青城山發現了一隻體長8cm的巨型螽(音「中」)斯,這比四川過去常見的螽斯大一倍,刷新四川最大螽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