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夏天的昆蟲

2021-01-07 澎湃新聞
汪曾祺:夏天的昆蟲

2020-05-26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圖片來源於網絡

蟈蟈

蟈蟈我們那裡叫做「叫蚰子」。因為它長得粗壯結實,樣子也不大好看,還特別在前面加一個「侉」字,叫做「侉叫蚰子」。這東西就是會呱呱地叫。有時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籠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聲:「呱!」——停止了。

它什麼都吃。據說吃了辣椒更愛叫,我就挑頂辣的辣椒餵它。這東西是咬人的。有時捏住籠子,它會從竹篦的洞裡咬你的指頭肚子一口。

另有一種秋叫蚰子,較晚出,體小,通體碧綠,叫聲清脆。秋叫蚰子養在牛角做的圓盤中,頂面有一塊玻璃。我能自己做這種牛角盒子,要緊的是弄出一塊大小合適的圓玻璃。把玻璃放在水盒裡,用剪子剪,不碎裂。秋叫蚰子比侉叫蚰子貴得多。養好了,可以越冬。

叫蚰子是可以吃的。……扔在枯樹枝火中,一會兒就熟了。味極似蝦。

圖片來源於網絡

蟬大別有三類。一種是「海溜」,最大,色黑,叫聲洪亮。這是蟬裡的楚霸王,生命力很強。我曾捉了一隻,養在一個斷了發條的舊座鐘裡,活了好多天。一種是「嘟溜」,體較小,綠色而有點銀光,樣子最好看,叫聲也好聽:「嘟溜——嘟溜——嘟溜」。一種叫「嘰溜」,最小,暗赭色,也是因其叫聲而得名。

蟬喜歡棲息在柳樹上。古人常畫「高柳鳴蟬」,是有道理的。

北京的孩子捉蟬用粘竿,——竹竿頭上塗了粘膠。我們小時候則用蜘蛛網。選一根結實的長蘆葦,一頭撅成三角形,用線縛住,看見有大蜘蛛網就一絞,三角裡絡滿了蜘蛛網,很粘。瞅準了一隻蟬:輕輕一捂,蟬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蜻蜓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家鄉的蜻蜓有四種。

一種極大,頭胸濃綠色,腹部有黑色的環紋,尾部兩側有革質的小圓片,叫做「綠豆綱」。這傢伙厲害得很,飛時巨大的翅膀磨得嚓嚓地響。或捉之置室內,它會對著窗玻璃猛撞。

一種常見的蜻蜓,有灰藍色和綠色的。蜻蜓的眼睛很尖,但到黃昏後眼力就有點不濟。它們棲息著不動,從後面輕輕伸手,一捏就能捏住。玩蜻蜓有一種惡作劇的玩法:掐一根狗尾巴草,把草莖插進蜻蜓的屁股,一撒手,蜻蜓就帶著狗尾巴的穗子飛了。

一種是紅蜻蜓。不知道什麼道理,說這是灶王爺的馬。

另有一種純黑的蜻蜓,身上,翅膀都是深黑色,我們叫這鬼蜻蜓,因為這有點鬼氣,也叫「寡婦」。

刀螂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刀螂即螳螂,螳螂是很好看的。螳螂的頭可以四面轉動。螳螂翅膀嫩綠,顏色和脈紋都很美。昆蟲翅膀好看的,為螳螂及紡織娘。

或問:你寫這些昆蟲什麼意思?答曰:我只是希望現在的孩子也能玩玩這些昆蟲,對自然發生興趣。現在的孩子大都只在電子玩具包圍中長大,未必是好事。

載一九八七年第九期《北京文學》

本文選自《把平凡的日子 過得有滋有味》

推薦閱讀:《把平凡的日子 過得有滋有味》

以極簡、典雅、溫愛為主題設計,搭配汪曾祺字畫真跡

本書是汪曾祺以愛為主題的散文精選集。除經典名篇《人間草木》《葡萄月令》《食道舊尋》外,還完整收錄《名優逸事》《口味·耳音·興趣》《人之所以為人》等篇目。

關鍵詞 >> 汪曾祺,夏天,昆蟲,名家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楊學民:汪曾祺小說中的禪趣
    自然山水的啟悟、家鄉文化氛圍的薰陶、隨遇而安的處事態度,使汪曾祺的思想底色上烙有深刻的禪宗印記。禪宗思想浸透到汪曾祺小說的主題意蘊和敘事藝術之中,也使其作品的字裡行間流溢出明顯的禪趣。這裡春天一片翠綠,夏天蘆荻吐穗,秋天四野枯黃,冬天白雪覆蓋。不同季節的風景變幻中迴蕩著自然的韻律。小說接著敘述了大淖周邊的一幅幅風俗畫。周邊百姓的是非觀念、道德標準與街裡穿長衣念過「子曰」的人完全不同。這裡女人和男人的心情好壞,只有一個標準,即心裡是否「情願」。《大淖記事》描繪的風景、風俗和故事都貫穿著隨緣任運、自由自在的禪意,從而呈現出澄明的意境。
  • 早在小學一年級,汪曾祺已有對詩的領悟
    第一次到「五小」,父親教導汪曾祺叫詹大胖子為「詹伯伯」,但「五小」學生都叫他詹大胖子。他的確很胖,而且很白。尤其是夏天,他穿件白夏布的背心,露出胸脯和肚子,渾身的肉一走一哆嗦,活像廟裡的彌勒佛。汪曾祺是上一年級後,才改口叫詹大胖子的,好像上一年級了,就有叫詹大胖子的資格了。
  • 汪曾祺孫女汪卉:給「汪曾祺熱」降溫,把關注留給中國文學的當下和...
    記者 | 趙蘊嫻編輯 | 黃月1這幾年市面上的汪曾祺作品選數不勝數,豆瓣上能檢索到的汪曾祺出版物就有211條,「好玩」「談吃」「味道」「人間」是書名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彙。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汪曾祺就是一個生活平淡而歡喜,吃吃喝喝,種花養草的可愛老頭。他也曾說過,自己的作品確實比較「淡」,天然如此,並非自己刻意為之。
  • 汪曾祺:全集一出,「活魚」一條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學者楊早是最早的擁有者之一,這並非只因為工作或興趣,而是有更深的淵源——第11卷《詩歌、雜著卷》中,收入汪曾祺贈楊早的祖父(楊汝綸,汪曾祺表弟)與父親(楊鼎川,當代文學研究學者)的詩;是卷「附錄」中,還有楊父1994年對汪曾祺作的訪談《關於汪曾祺40年代創作的對話》。
  • 汪曾祺是骨子裡現代的作家,而非「最後的士大夫」
    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與同歲的張愛玲一樣,他的作品至今依然在聚光燈下,被讀者自發地反覆閱讀。提起汪曾祺,人們也許會想到美食、美文,想到他身上的標籤「最後的士大夫」,想到他的創作理念「人間送小溫」。慣常浮現在讀者心中的汪曾祺,是一個隨和的、熱愛生活的作家。是什麼樣的經歷塑造了汪曾祺?他性格中更深的部分又是什麼?
  • 兒童美術課程《這個夏天和昆蟲的「約會」》
    今天Vicky老師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兒童創意美術課程《這個夏天和昆蟲的「約會」》還記得小時候的夏天,捕蟲子的玻璃罐嗎?承載著我們的好奇心,那些大自然賦予我們多麼珍貴的禮物!現代都市,能與昆蟲相遇的機會太少了,那就製造一場和昆蟲們的「約會」吧!
  • 為什麼汪曾祺被人們稱為是「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
    他就是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的汪曾祺。其實關於「士大夫」的這個說法,最早來源於八十年代初。汪曾祺當時復出文壇,以《受戒》、《大淖記事》、《異秉》等作品震動文學界。他的老友林斤瀾給他張羅了個作品研討會,會上幾個北京的青年學者給汪曾祺定了個位:「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 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他到底是「士大夫」還是「現代派」?
    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他到底是「士大夫」還是「現代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今年3月5日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系列線上活動,邀請學者孫鬱、楊早等人進行線上分享,緬懷汪曾祺先生的為人為文。汪曾祺(1920-1997),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 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 斯人已逝,斯文長存
    9月29日,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楊振宇應邀主講「欣然自得——汪曾祺筆下的人間草木與花鳥精神」;月初赴浙江美術館參觀「嶺上多白雲」——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本以為是一場尋常之旅,然而越是了解,越自覺陷入了一潭深淵。 憑誰問,汪曾祺何許人也?時至今日,「汪曾祺熱」早已出圈。
  • 「花大姐、獨角仙、掛大扁」語文書上汪曾祺喜愛的昆蟲到底長啥樣
    ——汪曾祺《昆蟲備忘錄》幫孩子選擇這本《MOVE圖鑑昆蟲》是源於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汪曾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在小學三年級的課本裡,有一篇課文《昆蟲備忘錄》就是講各種各樣的昆蟲知識,汪老非常喜歡這些小東西,寫出來的文字也是頗有童趣。
  • 被昆蟲叮咬能致死?夏天謹防昆蟲傳播的這些疾病
    作者:寶寶知道 知心密友最近,在朋友圈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地區的一位女士被昆蟲咬傷,後來傷口大面積潰爛,竟然導致死亡,後來專家經驗證,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昆蟲。最後就是一張圖片,提醒大家要注意。微信朋友圈中為了獲得高點擊而進行的虛假宣傳早就已經不是秘密了,可怕的是很多人還在「非常自覺」的進行轉發,然而實際上,每年被昆蟲咬傷致死的案例本來就非常的少,而且這些昆蟲多還是攻擊性較強的蜜蜂、馬蜂類的昆蟲。其實,被昆蟲咬傷致死這個說法並不至於引起恐慌。真相目前,微信圈中常見的幾種奪命大魔王無非就是如下幾種昆蟲:蜱蟲、隱翅蟲、毛蟲。
  • 中國士大夫-汪曾祺:人生如戲中的後一個是實話
    文本蘇米汪曾祺去世。在他死前,他想要喝口茶,他向醫生點頭「撒嬌」:「皇恩浩蕩,賞我一口喝的吧。」,他打電話給小女兒,在「給我來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龍井出現之前,他離開了汪曾祺。在這樣的影響下,汪曾祺越來越喜歡茶,俗話說,人生如茶,跌宕起伏是自由的,你可以品嘗生活的滋味。汪曾祺的生活就像這杯茶,跌宕起伏,卻傾向於寧靜!在現代文學史上,汪曾祺被稱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 圓桌|文與畫背後的汪曾祺,何止是「人間送小溫」
    2020年是一代文學大家汪曾祺誕辰100周年。汪曾祺第一次真正的書畫展「嶺上多白雲」(9月1日-9月25日)這些天正在浙江美術館對外展出,這是汪曾祺書畫首次在國有專業美術館展出。汪曾祺生前曾經說過,「在寫作之餘有三樣愛好,寫寫字、畫畫畫、做做菜。」「我的畫,不過是一片白雲而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 日新說|從汪曾祺、王安憶的市井書寫說開去
    本次微沙龍想和大家談談汪曾祺、王安憶的小說,我選取了他們在八十年代初期的兩個作品,在當時他們和其他一些作家開啟了新的「市井寫作」的潮流。什麼是市井,用汪曾祺的話說就是「坑坑窪窪的人生」,而這就是我標題裡的「人世間」。
  • 線上「溪山書會」|楊早推薦您讀讀汪曾祺:好看的應該長遠存在
    (《汪曾祺短篇小說選·自序》「這樣寫」還含有對題材、人物、情節的驚詫,現實主義敘事普遍追求「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汪曾祺這樣的寫法算什麼呢?連他的老友楊毓珉,最初向人推薦《受戒》時,也是評價說「味道十分迷人,可是回頭一尋思,又覺得毫無意義」。寫小說寫到「毫無意義」,還能讓人覺得「味道十分迷人」,這是老汪獨一份。汪曾祺也知道自己不主流,不偉大。
  • 夏天這些常見的昆蟲,你最討厭哪種?
    蚊子隨處可見,吸血長包,而且還瘙癢,討厭等級:★★★★★知了在夏天也是到處可見,最怕的是一群知了一直在叫,想午休都難,討厭等級:★★★★★蒼蠅是夏天常見的昆蟲,這傢伙大家看到就噁心,討厭等級:★★★★★蝗蟲,在農村,很多小孩都喜歡捕捉過來玩玩,甚至有的地方都可以烤著吃
  • 昆蟲中的猛獸,一個夏天吃掉數十萬隻昆蟲
    比如,某些種類的雌性蜻蜓常常會使用一種非常極端的策略來拒絕自己不喜歡的求愛者,它們不會「發好人卡」,它們會直接從空中摔下來假裝死亡……它們除了捕食其他昆蟲,甚至還會吃自己的同類。它們的腳和口器都非常發達,能夠讓它們在30分鐘內吃光與自己體重相當的食物。最近芬蘭圖爾庫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個池塘裡的蜻蜓,能在一個夏天裡吃掉數十萬隻昆蟲。
  • 被遺忘的汪曾祺文稿:喜愛書畫的他曾為三位書畫家寫序
    大概是因為三位書畫家的書發行量所限以及「隔行跨界」的緣故吧,文化界對汪老這三篇序文,亦不僅所知甚少,至今幾乎無人提及,連一些研究汪曾祺的專家也不全知情,這無疑是令人遺憾的。《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刊發金實秋的這篇鉤沉文章。汪曾祺手札上世紀九十年代,汪曾祺曾為書法家成漢飆、國畫家杜月濤和漫畫家高馬得分別寫過序。
  • 中國知網等被訴侵權,汪曾祺的《受戒》只是被侵權的典型代表
    中國知網等被訴侵權,汪曾祺的《受戒》只是被侵權的典型代表 澎湃新聞記者 阮玄墨 2017-08-01 17:48 來源:澎湃新聞
  • 夏天的昆蟲
    昆蟲翅膀好看的,為螳螂,為紡織娘。……或問:你寫這些昆蟲什麼意思?答曰:我只是希望現在的孩子也能玩玩這些昆蟲,對自然發生興趣。現在的孩子大都只在電子玩具包圍中長大,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