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友「魔之左手」2011年的一篇文章,現在看來也相當給力,轉過來大家共同學習。
自己覺得最經典的一對,尖七星,大家都熟悉吧。我的感受是一般的蟲子進不去,適合大功率的,如能進該筒,則叫聲中的尖噪雜音會壓掉些,使鳴聲由硬變軟,趨向「軟口」,實為玩蟈之利器也。
我的四大金剛,60的,作者不用介紹了。不挑蟲,過得去的蟲都能發音,能相對起到攏音效果,但如有不功率的「硬口」,則共振厲害,令人有聒噪難忍之感,其原因可能是其筒身材質比較脆性吧。
老頭可能自己也察覺自己筒子的不足,搞出了一個雙蒙心,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把嘈雜的高音壓制了些,也算是改良了。
再上一對貌不驚人的大家看看是誰做的?作者「老班長」,具體姓氏不詳,早些年他的筒子市場較多,後來不做了,近年來已絕跡。該筒子的特點是比較容易出音,音質較厚,音好像有橫向鼓動的感覺,有點糠胎葫蘆的意思。
都說尖筒難出叫,這兩個例外,特別是那個粉紅的小傢伙,有本叫的蟲子進去就見效,音質會略悶而圓潤,怡人心脾,我十分珍愛。
多年前聽說尖的獨眼好,興衝衝的也整了個,不過感覺並不如想像的好,音比較硬,往上竄,缺失橫向鼓音的感覺,反而不如邊上的那款黃色七星來的圓潤受用,當然這也可能是我對它期望太高或我的蟈蟈級別還不夠所致,反正是我一家之言,有不同感受的同學請指正。
再上一對50的藥蟈筒,顏色蠻好看的,而且成對,自己比較喜歡。
老爺子做的這哥倆算是顏色比較好看的,「一寸長一寸強」一定也不錯,高的那個相對矮的那個就要挑蟈蟈了,不過我喜歡把剛拿的全須全爪的新蟲頂完肚後放在高大的筒子裡把玩觀賞,就像重溫幼時得到新玩具時的心情,這時已不為聽其叫聲了。
這倆算是尖筒裡的試金石了,總高將近10mm了,筒壁5mm,在這倆筒子裡能叫出來,基本上就玩得比較有底氣了,呵呵。
再來看這倆,頭重腳重的,身高10mm以上,到現在我都沒找到能在裡面叫得遛的,只能擺著看,浪費了。
這兩個姐兒罐倒是用得蠻順手,感覺挺拔秀氣,也出叫。
其實李勇的筒子,這一款我覺得發音也是不錯的,音質還是比較寬厚明亮的。
最早接觸的是王字款的蟈蟈桶,感覺挺經濟實惠的,性價比也挺不錯。
聲明:本公眾號內文章(含圖片、視頻等)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發布目的在於記錄相關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