蟈蟈、蛐蛐、螞蚱、蚱蜢、蝗蟲的區別

2021-02-25 韻涵雋格絲網製品

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最常見的有蝗蟲、蝴蝶、蜜蜂、蜻蜓、蒼蠅、草蜢、蟑螂等,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蟈蟈、蛐蛐、螞蚱、蚱蜢、蝗蟲的區別吧!

蟈蟈

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食物主要是豆類、菜葉、螞蚱等。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人們用小竹籠飼養觀賞,作為欣賞娛樂昆蟲在我國已有悠久歷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縣)就有幾百年編籠捕蟈蟈的歷史。

蛐蛐

蛐蛐學名蟋蟀,別稱夜鳴蟲、將軍蟲、地喇叭等,為直翅目蟋蟀科昆蟲的總稱,體長大約3毫米,缺少鱗片,觸角絲狀,長於身體,跗節3節,前足為步行足,脛節常具鼓膜聽器,後足為跳躍足,多數種類雄蟲前翅具發聲結構。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

螞蚱

螞蚱具咀嚼式口器,為植食性昆蟲,觸角呈短鞭狀,擁有強而有力的後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體色有綠色和褐色,口大、下巴發達,以植物葉片為食,喜食蘆葦、稗草、白茅、狗牙草蝦須草、海蓬子及蒿類植物,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

蚱蜢

蚱蜢是蚱蜢亞科昆蟲的統稱,我常見的為中華蚱蜢,雌蟲較比雄蟲大,體綠色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觸角短,基部有明顯的複眼。後足發達,善於跳躍,飛時可發出「札札」聲。如用手握住,2條後足可作上下跳動。咀嚼式口器,為典型廣棲、植食性優勢種,數量大,分布廣,常取食危害農作物及牧草。

蝗蟲

蝗蟲是直翅目蝗科動物的統稱,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在我國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3種,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布範圍最廣、為害最嚴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

總結:蟈蟈、蛐蛐、蝗蟲分布為直翅目螽斯科、蟋蟀科、蝗科昆蟲的統稱,為完全不同的三種昆蟲。蚱蜢為蝗科蚱蜢亞科昆蟲,即蚱蜢全部是蝗蟲,而蝗蟲不一定是蚱蜢。螞蚱是蝗蟲的別稱,和蝗蟲是一種昆蟲。

相關焦點

  • 蛐蛐、蟈蟈、螞蚱和蚱蜢…傻傻分不清
    夏天草地裡此起彼伏的蟲鳴吵死人了,不過小孩子就開心嘞,可以抓蛐蛐玩了呢!等等,蟈蟈也可以拿來鬥哇?螞蚱呢?
  • 自然科普:蟈蟈、蛐蛐、螞蚱,傻傻分不清
    最常見的昆蟲,除了我們最常見的蝴蝶、蟬、蜻蜓等,應該就是蛐蛐、蟈蟈、螞蚱之類的,可是,這些叫法一點兒都不專業,今天我們就來認認這些蟲子到底是誰。你能分清它們誰是蟈蟈、蛐蛐和螞蚱嗎?蜢螞蚱之三蝗蟲: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蝗蟲體型為中型或大型,全身常為綠色、灰色、褐色。
  • 每日三分鐘 蛐蛐?蟈蟈?螞蚱?油葫蘆?
    蟈蟈、螞蚱、蛐蛐這幾種你都清楚嗎?【只是覺著好吃,沒想到還可以治病】螞蚱也是蝗蟲的俗稱,沒錯就是田裡蹦的那個(沒想到好吃的螞蚱是農田害蟲),屬直翅目,包括蚱總科、蜢總科、蝗總科的種類,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
  • 青城山發現8cm巨型蟈蟈,和蝗蟲是親戚,一隻極品冬蟈蟈可賣2千元
    前言提到螞蚱、蚱蜢恐怕很多小夥伴都不會陌生,這種陪伴我們70、80、90後度過童年快樂時光的昆蟲。但要說起蟈蟈,不知道你們是否能夠分清蟈蟈和螞蚱的區別,因為它們畢竟是一個家族的兄弟,長的非常相似。,觸角細長,外形和蝗蟲相像。
  • 科學網—聽蟈蟈 鬥蛐蛐
    夏日的夜晚,如果你湊近草叢去聽一聽,就能聽到蟲鳴,而且可能不只一種蟲鳴,其中就有蟈蟈和蛐蛐。 蟈蟈屬於昆蟲綱螽斯科,是一種短翅的鳴蟲。蟈蟈的體色是綠色或褐色的,看上去有些像蝗蟲。不過二者也比較好區分,蟈蟈的翅膀比身體短,會鳴叫;蝗蟲的翅膀比身體長,不會鳴叫。蟈蟈的鳴叫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靠前翅的摩擦。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蟈蟈都會鳴叫,只有雄性的才可以。
  • 蟈蟈與蛐蛐的區別 蟈蟈是草綠色且不發亮
    喜歡蟈蟈的朋友在選購蟈蟈前或多或少都會碰到一些選購的問題,就比如很多人喜歡蟈蟈,卻選了蛐蛐,其實蟈蟈與蛐蛐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那麼他們具體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愛寵網的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蟈蟈與蛐蛐的區別。蛐蛐屬於蟋蟀科,但是僅僅是其中的一種。
  • 夏日裡常見的昆蟲,蟈蟈竟象徵著多子多福,《詩經》裡這樣解釋
    經常見到一句諺語,說:「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確實如此,螞蚱、蝗蟲等昆蟲的壽命通常只有一年,經歷了春夏的生長與喧鬧,秋天的繁殖季節過後,曾被指「生命力頑強」的螞蚱一個個都將終結生命,離開這個世界。
  • 螞蚱和蝗蟲是一種昆蟲嗎?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螞蚱和蝗蟲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兩個詞,一般情況下,大多數都認為螞蚱就是蝗蟲,蝗蟲也是螞蚱。不過,嚴格意義上說,螞蚱和蝗蟲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蝗蟲只能代表一部分螞蚱,簡單的說就是蝗蟲是螞蚱的一類。那麼,蝗蟲和螞蚱是如何區分的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上圖為棉蝗,我們這俗稱「蹬倒山」,你們那叫什麼?
  • 此次四川發現的8釐米巨型螽斯,它和普通蟈蟈相比有何不同?
    前言提到螞蚱、蚱蜢恐怕很多小夥伴都不會陌生,這種陪伴我們70、80、90後度過童年快樂時光的昆蟲。但要說起蟈蟈,不知道你們是否能夠分清蟈蟈和螞蚱的區別,因為它們畢竟是一個家族的兄弟,長得非常相似。然而就在2020年7月30日,一隻體長8釐米的巨型蟈蟈在青城山被發現。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就一隻蟈蟈嘛?有啥稀奇的!其實,不然。此次在四川發現的蟈蟈比成都地區常見的各種蟈蟈體型都要大一倍,堪稱是「蟈蟈界的」大哥大,此次發現也自然而然刷新了四川最大蟈蟈的記錄。
  •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蝗蟲怎麼樣 蚱蜢屬性資料圖鑑
    動物森友會蝗蟲價格怎麼樣 蚱蜢圖鑑資料介紹,如何找到蚱蜢,蚱蜢和蝗蟲是不是一個物種,下面一起了解下吧。 【蝗蟲】 蝗蟲資料: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包括蚱總科(Tetrigoid... 集合啦!
  • 蝗蟲成災,和田玉雕裡的這些昆蟲卻招人喜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千億隻蝗蟲也越過印度,到達中國邊境。人禍尚未解決,天災接踵而至,簡直讓人防不勝防。甚至在《中國救荒史》上統計,我國發生過796次蝗災,每一次損失都十分慘重。蝗蟲,這個俗稱螞蚱的小昆蟲,雖然因為蝗災鬧得人心惶惶,但也有它的另一面。
  • 蛐蛐、蟋蟀、蟈蟈有什麼不同?在古代為何喜歡鬥蟋蟀?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蟈蟈是綠色的,像螞蚱,但較大些。蛐蛐(即蟋蟀)黑色,頂部有長鬚,尾部有針。蟋蟀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
  • 蚱蜢、蟋蟀、螳螂你能分得清嗎?
    下面張開你的小嘴巴,跟著藍話筒小課堂一起,大聲的把《小蚱蜢》的內容讀一遍吧!藍話筒小課堂,今天要介紹三種有趣的昆蟲,分別是:螳螂、蟋蟀和蚱蜢。蟋蟀,俗名蛐蛐,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鬥的對象。後足發達,擅長跳躍,強於咬鬥。雄蟲前翅上有發音器,振動翅膀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
  • 蟋蟀蟈蟈是不是同一種昆蟲?
    也有位小讀者是來提出疑問的:「蟋蟀是不是就是蟈蟈?它不是叫得挺好聽的麼,幹嗎要把它捉出來啊?我以前還買過一隻,用小竹籠裝著的,掛在家裡。」  這個問題引起了同事們的一番討論。很顯然,根據大家的生活經驗,蟋蟀和蟈蟈並不是同一種蟲類。不過由此我們也想到,很多蟲子名氣很大,在俗語或歇後語裡經常被提起,但我們很可能對它並不了解,甚至會將它與別的蟲類搞混。
  • 盤點農村山上的野生動物和昆蟲,有螞蚱、蠍子,這也是一道道美食
    第一個就是螞蚱。螞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現在很多飯店的有一道美食就是炸螞蚱,不過那些都是人工養殖的。以前在山上逮螞蚱的時候,那些螞蚱都是在山上純野生的,螞蚱也是分很多種的,有綠色的也有灰色。這裡總結三類,第一個是「油螞蚱」,這種螞蚱是綠色的,個頭比較大,一般很難逮到,這種螞蚱炸出來也是非常香的,第二種螞蚱就是「月螞蚱」,這種也餓是綠色,一般個頭中等,但是千萬要記住這種螞蚱是不能使用的,而第三種螞蚱農村叫做「山崩子」,這種螞蚱是灰色的,腿是紅色的,這種螞蚱個頭都比較小,但是食用起來是最好吃的一種,非常有嚼勁,鮮香酥脆。
  • 蟈蟈:從《詩經》中 吟唱至今的鳴蟲
    以上是《詩經·國風·周南》之第五篇,這幾句迴環往復的羅圈話,其實就一個意思:蟈蟈張翅膀啊,嚶嚶嚶嚶響啊,你的子孫真多啊,世代綿延長啊......由此表達了我華夏先民祈求「子孫眾多,言若螽斯」的迫切心情。  將螽斯直接翻譯成蟈蟈是否準確,本文暫且不談。但我們應該知道,如今螽斯這個名詞泛指直翅目螽斯科的一大批種類,而蟈蟈只是螽斯科蟈螽屬的一個物種,優雅蟈螽。
  • 螞蚱造句和解釋_螞蚱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螞蚱(mà zha)。近義詞有:蚱蜢。蝗蟲的俗稱。也指蚱蜢。[蕭紅《馬伯樂》:「父親的眼鏡不是掛在耳朵上的,而是像螞蚱腿一樣,往兩鬢的後邊一夾。」]螞蚱在教材中的例句:1、還有一種「土螞蚱」,身體粗短,方頭,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