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蚱和蝗蟲是一種昆蟲嗎?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2021-01-08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螞蚱和蝗蟲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兩個詞,一般情況下,大多數都認為螞蚱就是蝗蟲,蝗蟲也是螞蚱。不過,嚴格意義上說,螞蚱和蝗蟲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蝗蟲只能代表一部分螞蚱,簡單的說就是蝗蟲是螞蚱的一類。那麼,蝗蟲和螞蚱是如何區分的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上圖為棉蝗,我們這俗稱「蹬倒山」,你們那叫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螞蚱

大多數人認為螞蚱就是蝗蟲的俗稱,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螞蚱的學名為蚱蜢(又稱草蜢),它是整個昆蟲綱直翅目椎尾亞目下所有昆蟲的總稱。在整個的椎尾亞目下又分為4個總科:蝗總科、短角蝗總科(又稱蜢科)、菱蝗總科(又稱蚱科)、蚤螻總科。單純這麼羅列它們的分類,小夥伴們可能看著有些乏味,所有我們用各自總科下,比較常見的物種來簡單說一下。

首先,蝗總科是整個椎尾亞目下最大的一個總科,在蝗總科下有11個科,總計超過了10000種不同的昆蟲(整個椎尾亞目下約有11000種昆蟲,僅僅是蝗總科就佔了90.9%),我們常見的飛蝗、棉蝗、負蝗、稻蝗等等都是該總科下的昆蟲。

其次,並不是所有蚱蜢都會飛,像蚱科下的菱蝗就是一種背部呈菱形且沒有翅膀的昆蟲,不過它們的跳躍力比較的強。

所有的蚱蜢都有著以下特點:細長的身體、發達的後肢、主要以植物為食、根據環境而定的體色。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蝗蟲

蝗蟲的定義並沒有唯一性,一般情況下,蝗蟲有兩個不同的定義:一個是椎尾亞目蝗總科下所有昆蟲的總稱;一個是「旱極則蝗」中蝗蟲。下面我們分別來說一下這兩個定義下的蝗蟲。

蝗總科下的昆蟲

在上面我們說過,蝗總科是椎尾亞目下最大的一個總科,該總科下的昆蟲佔椎尾亞目下昆蟲總數的90.9%,有超過10000種不同的種類。在蝗總科下又分為11科,其中擁有昆蟲種類最多的就是蝗科了。蝗科下一共有25個亞科,其中我們常見的大多數的蚱蜢都是該科下的成員,比如沙漠蝗蟲、飛蝗、土蝗、短額負蝗(俗稱油螞蚱)、花脛綠紋蝗(俗稱青頭狼)等等。

記得小時候,每到了秋天,總是會拿著一個自製的「螞蚱拍」(類似於蒼蠅拍)和一個媽媽牌手工布袋去田野裡抓螞蚱,最常見的就是青頭狼和土螞蚱(土蝗),我跟弟弟一個下午基本上能夠捉滿一個布袋(至少300隻+),如果說想要找到「蹬倒山」(棉蝗),就不能在田野裡了,因為它們主要棲息在向陽的沙土坡以及山坡上低矮的小槐樹上,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在一個小槐樹上發現了一隻「蹬倒山」,那麼仔細找的話,一定能夠找到另一隻。這就是棉蝗的習性,它們喜歡成對出現。不過,這個傢伙的後腿上有鋒利的刺,而且後腿力量強勁,被它蹬一下,手就會受傷。

「旱極則蝗」

古語云「旱極則蝗生」,這都是勤勞的農村朋友通過經驗總結而來的,而且翻開歷史課本,我們輕而易舉就能找到大旱之年,蝗災肆虐的記載。據記載,僅僅是我國的清朝年間,就發生過137次蝗災,其中重型蝗災多達42次。因此,蝗蟲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泛濫成災的蚱蜢。

那麼,哪些蚱蜢容易泛濫成災呢?

一般情況下,蝗災的主角都是飛蝗,也就是椎尾亞目蝗總科斑翅蝗科飛蝗亞科下的蝗蟲,該亞科的蝗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的熱帶和溫帶地區。那麼,為什麼飛蝗容易在大旱之年成災呢?

首先,飛蝗特別喜歡在土壤溼度為25%以上的地方產卵,因為在環境溫度比較溫度且高的前提下(夏秋兩季產卵),溼度相對較高,孵化率會增加。而大旱之年,大量的河水被蒸發,使得大量的河床裸露出來,雖然從表面上看,河床也乾涸了,不過,在河床的表面下的土壤依然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溼度上。此時,大批的飛蝗就會前來產卵。

卵的孵化率升高之後,由於乾旱導致的草木比較稀疏,於是只要有草木的地方就會聚集大量的飛蝗,此時飛蝗的體色開始有青色變為土黃色,習性也油偏向獨居變為群居。

為了尋找更多的食物,大量的飛蝗聚集在一起開始飛行覓食之旅。此時,蝗災形成。

當然,並不是只有旱極才會發生蝗災,比如去年的非洲蝗災就不是由於乾旱導致的,恰恰相反,它是由於降雨較多引起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非洲蝗災的主要並不是我們常見的飛蝗,而是沙漠蝗,它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東非的沙漠地帶,由於常年的高溫、乾旱少雨,所以沙漠蝗的數量一直處於比較低的水平上(孵化率很低)。但是,從去年的10月份開始,東非多場大雨造成了沙漠地區的土壤溼度增加,這樣大大提高了沙漠蝗的孵化率。由此,一場幾十年難得一遇的特大蝗災形成了。

總結

蝗蟲、螞蚱其實都是蚱蜢的俗稱,不過,嚴格意義上說,螞蚱是所有蚱蜢總稱的俗稱,而蝗蟲則是特指蝗總科下的蚱蜢或者是蝗災中的蚱蜢,也就是飛蝗或者是沙漠蝗。

從蝗災爆發的起因看,並不是只有乾旱才會導致蝗災,而是一個區域內降水量突然的變化導致的。

相關焦點

  • 蟈蟈、蛐蛐、螞蚱、蚱蜢、蝗蟲的區別
    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最常見的有蝗蟲、蝴蝶、蜜蜂、蜻蜓、蒼蠅、草蜢、蟑螂等,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蟈蟈、蛐蛐、螞蚱、蚱蜢、蝗蟲的區別吧
  • 蝗蟲災害來了,它和螞蚱一樣嗎,能吃嗎?
    可是蝗蟲和螞蚱是兩種不同的物種,你可以把他們看成是表兄弟。而且蝗災的蝗蟲能不能吃,還沒有任何科學的肯定。估計蝗蟲聽到國人等著它們來開餐,嚇得掉頭就跑了呢。咱們還是老老實實的吃螞蚱吧。說到吃螞蚱,最瘋狂的還得數雲南地區的同胞們了。據說在雲南還有一個「吃蟲節「,民間也叫」捉螞蚱節「。但不同於平時的食用昆蟲食品,捉螞蚱節的吃蟲有很大的成分是在消除害蟲。
  • 蝗蟲和螞蚱是同一個東西嗎?為什麼東非會突然暴發沙漠蝗災呢?
    那麼,就有很多人要問了,蝗蟲和我們小時抓的那個螞蚱是一樣的嗎?它為什麼會突然爆發呢,一下子就出現了數十個蝗蟲群每個蝗群多大幾千萬的蝗蟲,鋪天蓋地的掠過,所到之處不論是莊家還是植被所有綠色消失,大地都變成了灰色。
  • 蛐蛐、蟈蟈、螞蚱和蚱蜢…傻傻分不清
    螞蚱呢?咦,蚱蜢又是什麼?話說螞蚱跟蝗蟲有點像呢…… 其實不僅我們搞不清楚,分類學上跟日常俗稱也沒法完全統一,現在大致是這樣確定的……  《聊齋志異》裡的促織看過吧?促織就是蛐蛐兒,是蟋蟀在北方的俗稱。
  • 螞蚱,安全綠色食品和可怕的蝗災集一體的昆蟲
    螞蚱,學名蝗蟲,屬直翅目,種類繁多,全世界已知的種類超過10000種;分布廣泛,主要活動於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不知為何,提起螞蚱腦海中就是小時候捉螞蚱,烤螞蚱的場景;但是一說起蝗蟲,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蝗災。
  • 螞蚱是吃什麼的?螞蚱的種類包括哪些?
    螞蚱實際上就是平時所說的蝗蟲,一般在草坪中較為常見,螞蚱不僅僅是農作物的天敵,而且也是一種營養美味,可以說螞蚱讓人又喜又恨。
  • 螞蚱造句和解釋_螞蚱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螞蚱(mà zha)。近義詞有:蚱蜢。蝗蟲的俗稱。也指蚱蜢。[蕭紅《馬伯樂》:「父親的眼鏡不是掛在耳朵上的,而是像螞蚱腿一樣,往兩鬢的後邊一夾。」]螞蚱在教材中的例句:1、還有一種「土螞蚱」,身體粗短,方頭,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
  • 自然科普:蟈蟈、蛐蛐、螞蚱,傻傻分不清
    最常見的昆蟲,除了我們最常見的蝴蝶、蟬、蜻蜓等,應該就是蛐蛐、蟈蟈、螞蚱之類的,可是,這些叫法一點兒都不專業,今天我們就來認認這些蟲子到底是誰。你能分清它們誰是蟈蟈、蛐蛐和螞蚱嗎?蜢螞蚱之三蝗蟲: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蝗蟲體型為中型或大型,全身常為綠色、灰色、褐色。
  • 蜢是什麼動物,為啥有點像螞蚱,卻怪怪的?
    上一張圖片,我們來說說蜢是一種什麼動物。 看過圖片之後,也許會有人說,什麼蜢不蜢的,這不就是一隻螞蚱嗎?不過就是長相有點特殊罷了。 如果有誰非要這麼說,也許沒錯。
  • 科普:千億蝗蟲逼近我國,說說蝗蟲那點事
    說到蝗蟲,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螞蚱,其實螞蚱是蝗蟲的一種。這兩天非洲鬧蝗災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昨天報導據說已經達到了3600億,大家可能還在想像36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我們來看幾張圖片。蝗蟲過處遮天蔽日、顆粒無收,雖然現代社會對於滅殺蝗蟲有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是當蝗蟲達到一定數量級的時候,依然讓人談「蝗」色變。
  • 蝗蟲的天敵是誰?科學家提到一種生物,很多人認為是恐龍的後代
    源自東非的蝗災從去年12月開始蔓延,如今,看起來似乎越來越嚴重了,前段時間,聯合國也發布報告,如果蝗災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控制,那麼當6月份來臨,蝗蟲的數量會增加到180萬億隻,這是什麼概念呢?全球將至少有數千萬甚至更多的人口,將因此面臨一場嚴重的饑荒,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 吃油炸螞蚱險丟命 過敏體質少吃昆蟲
    ,點了一道「油炸螞蚱」(俗稱蝗蟲),沒想到萬先生咬了一口,就發現不對勁,「咽部有異物感、口唇發麻。」同行者中有一位醫生朋友,眼看症狀危險,立刻攙扶著他驅車送往就近的醫院急診科救治。  接診的兩名醫生曹華和潘慧介紹,送到醫院急診科時,患者的血壓已下降到62/47mmHg,神志不清,情況非常危急。結合患者的主訴和症狀,以及朋友們帶來的一包螞蚱,診斷其為過敏性休克。
  • 吃油炸螞蚱險丟命 螞蚱的營養價值有多大為何如此饞人
    11月4日晚上,恰逢周末,萬先生和三五好友在上海靜安區中華新路的一家餐館聚餐,點了一道「油炸螞蚱」(俗稱蝗蟲),沒想到萬先生咬了一口,就發現不對勁,「咽部有異物感、口唇發麻。」甦醒過來的萬先生回憶說,他當場出現了嘔吐、腹瀉等症狀,全身皮膚潮紅,意識逐漸模糊。同行者中有一位醫生朋友,眼看症狀危險,立刻攙扶著他驅車送往就近的上海第十人民醫院急診科救治。
  • 蝗蟲為何成災?因為一種可怕的進化策略
    文/端宏斌這幾天蝗蟲成功的吸引了一部分疫情的關注度,因為數以千億計的蝗蟲正從非洲大陸跑來亞洲,目前已經到了印度,這麼多蝗蟲會不會跑來中國?這很不好說。現在我們正在經歷瘟疫,如果過幾個月再鬧個蝗災,那日子就太慘了。蝗蟲有很多種類,它的俗稱有蚱蜢、草蜢和螞蚱等等,這都是非常常見的昆蟲,我相信每個人都見過。
  • 螞蚱都知道是啥,農村的「山螞蚱」你未必了解,叫螞蚱又不是螞蚱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螞蚱都知道是啥,農村的「山螞蚱」你未必了解,叫螞蚱又不是螞蚱。說到螞蚱想必大家都應該知道是啥,它另外的一個稱呼叫做蝗蟲,是農業種植中的一大害蟲,是莊稼的天敵,也是農民朋友比較痛恨的昆蟲之一。但是近些年來,螞蚱還成為了人們飯桌上的美食,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常能吃到螞蚱製作的食品。因此來說,螞蚱是人們都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昆蟲類。
  • 蝗蟲外號「飛蝦」,美食地位堪比小龍蝦,你吃過嗎?
    隨著人類食品工業的發展,昆蟲的食用價值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比如黃粉蟲,蟋蟀等,都是非常有前景的健康食品。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昆蟲,是正兒八經的大害蟲,人類已經討厭了它好幾千年,但是現如今,它卻成為了真正的網紅美食,江湖地位不遜於小龍蝦,人送外號「飛蝦」。它就是螞蚱,也就是蝗蟲。
  • 忠析‖秋後的螞蚱為什麼蹦蹬不了幾天了?
    螞蚱是蝗蟲的俗稱,植食性昆蟲。具咀嚼式口器,觸角呈短鞭狀,擁有強而有力的後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體色有綠色和褐色,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
  • 「花大姐、獨角仙、掛大扁」語文書上汪曾祺喜愛的昆蟲到底長啥樣
    瓢蟲,朱紅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圓點,特別漂亮。圓點是有定數的,不能瞎點。小圓點,叫做「星」,有七星瓢蟲、十四星瓢蟲……星點不同。有的瓢蟲吃蚜蟲,是益蟲;有的瓢蟲吃馬鈴薯嫩葉,是害蟲。我說,吃馬鈴薯嫩葉的瓢蟲,你們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蟲嗎?」
  • 這種昆蟲比蝗蟲狠,在美國是場災難,在中國是盤菜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昆蟲比蝗蟲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們狠起來連自己都怕。這種昆蟲看起來有點像蟋蟀,其實是一種螽斯,叫摩門蟋蟀,也叫摩門螽斯,俗稱「蟈蟈」。Couzin)對這一群體進行了研究,實驗發現,摩門螽斯瘋狂趕路,一是為了尋找蛋白質和鹽等關鍵營養素,再是避免被後面的同伴追上吃掉。你沒有看錯。摩門螽斯的食性很雜,會吃多種植物,還會吃昆蟲,也包括它們自己,不僅是那些命喪車輪的同伴,餓起來,連活著的同伴也照樣吃。
  • 「禁野令」下螞蚱能吃嗎?專家:害蟲能否食用需等官方出細則
    5月6日,據濟南媒體新時報報導,在濟南章丘多個村莊,不少農戶把養螞蚱當成一門「致富經」, 然而今年2月野生動物「禁食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集體「慌了神」,今後還能不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法。如今,大棚內新一茬的螞蚱即將出棚,數千萬隻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得」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