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張圖片,我們來說說蜢是一種什麼動物。
看過圖片之後,也許會有人說,什麼蜢不蜢的,這不就是一隻螞蚱嗎?不過就是長相有點特殊罷了。
如果有誰非要這麼說,也許沒錯。因為,蜢本身在普通老百姓的眼裡就被看成是螞蚱。
不過,螞蚱卻是蝗蟲的俗稱,更多的歸屬在蝗總科中。而蜢就是蜢,蜢有屬於自己的蜢總科。
蜢總科和蝗總科共同列在昆蟲綱直翅目蝗次目下。除了蝗總科和蜢總科之外,蝗次目當中還包括蚱總科。
打個也許不太恰當的比方來說,蜢之所以長得非常像螞蚱,就是因為蜢總科中的昆蟲和蝗總科中的昆蟲,就好比是一個大家族中的同門兄弟一樣。
回過頭來我們單說,蜢是一種什麼動物?網上關於蜢的資料並不是很多,蜢也大都分布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也是因此,蜢這種動物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
蜢本身是一類比較罕見也較為原始的小型昆蟲,與蝗總科中的中到大型昆蟲相比,蜢的體型明顯偏小。
不僅如此,有些蜢類昆蟲還被昆蟲學家們認為是第三紀殘遺下來的倖存昆蟲種類。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知並記錄的蜢類昆蟲共有9科306屬1243種。其中有2種屬於早已經滅絕,被埋在了地下並形成了化石的化石種類。
我國昆蟲學的奠基人之一、著名昆蟲學家、教育家胡經甫1935年曾經用文字記錄過6屬6種中國蜢類,是我國最早研究和記錄蜢類昆蟲的科學家。
不過,胡經甫所記錄的大墊棒角蜢後來被同樣研究昆蟲的學者張光朔證實為定性錯誤。實際上,胡經甫當年所記錄的大墊棒角蜢不是棒角蜢屬的蜢類,而是屬於比蜢屬中的蘇州比蜢。
說起蜢的長相,雖然有些類似於我們普通人眼裡的螞蚱,但蜢的頭面部和觸角卻並不同於常見也普通的螞蚱。
蜢的頭部顏面狀似馬面。所以,在昆蟲界,蜢也素有馬面蜢之稱。
蜢的觸角有棒狀、劍狀和絲狀,短於前足腹節。因此,蜢也被叫做短角蜢。
總體上來說,蜢的體側偏扁,但看上去卻好像是圓筒形或長柱形。蜢的跗節數多為3節,無4節。左右上顎近乎不對稱,具有較粗的臼齒。後足腹節內側常具有一列音齒,腹部基節背板兩側常具有聽器。雌性蜢的產卵瓣粗短。
我國已經被發現並記錄的蜢類昆蟲目前共有脊蜢科、枕蜢科和蜢科等3科中的秦蜢屬、平蜢屬、布蜢屬、小烏蜢屬、比蜢屬、角蜢屬、棒角蜢屬、蟻蜢屬、五刺蜢屬、草蜢屬、褶蜢屬和華蜢屬等13屬中的32種,其中的秦蜢屬、小烏蜢屬、蟻蜢屬、五刺蜢屬、褶蜢屬、華蜢屬、比蜢屬、角蜢屬等8屬是我國所特有的蜢屬。
蜢類昆蟲不同於一般的蝗蟲,植食性危害性蝗蟲有群集性。全世界有蝗蟲10000多種,對農、林和牧業系統形成危害的蝗蟲有300多種。我國有蝗蟲1000種以上,約有60種可造成農、林、牧業危害。而蜢類雖然多數因植食性也危害農作物,但蜢類昆蟲卻沒有聚集性,因體型小食量也比危害性蝗蟲少很多。
秦蜢屬蜢類為我國獨有,但只有幕膛秦蜢一種,分布在江蘇、廣東和湖南3省。
比蜢屬蜢類同樣為我國獨有蜢類,其中的肛翹比蜢、異齒比蜢、鄭氏比蜢分布在河南省,鈍齒比蜢和神農架比蜢分布在湖北省,武夷山比蜢和奧兗特比蜢分布江西省,尖尾比蜢分布湖南省,尾比蜢分布浙江省,牛降比蜢分布安徽省,蘇州比蜢分布在江蘇省和浙江省,細尾比蜢分布在湖北省和陝西省,三齒比蜢分布在安徽省和湖北省。
小烏蜢屬也是我國獨有蜢類,但只有臺灣小烏蜢一種分布在臺灣省。
蟻蜢屬依然為我國獨有蜢類,不過只有一種為小墊蟻蜢,分布在西藏自治區。
五刺蜢屬照常為我國獨有蜢類,但屬中只有一種異距五刺蜢,分布在西藏自治區。
褶蜢屬還是我國獨有蜢類,其中的黑馬河褶蜢分布在青海省和甘肅省,長足褶蜢分布在青海省,中華褶蜢分布在甘肅省。
華蜢屬在國外找不到,為我國獨有蜢類,也只有長角華蜢一種,分布在青海省。
角蜢屬也只是我國獨有,在國外找不到的蜢類,屬中只有一種少刺角蜢,分布在青海省。
此外,我國還有烏蜢屬中的變色烏蜢,分布在福建省、浙江省、廣東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棒角蜢屬中的大棒角蜢,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平蜢屬中的雙枝平蜢、雙峰平蜢、雙刺平蜢和南糯山平蜢,分布在雲南省。草蜢屬中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寡刺草蜢和天山草蜢,以及分布在青海省的青海草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