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野令」下濟南螞蚱養殖戶「慌了神」,能不能吃盼有說法

2020-12-05 新時報

蝗蟲,俗稱「螞蚱」,是農作物的天敵,一直被貼上「害蟲」的標籤。近年來,這一「害蟲」的營養價值被逐漸發掘,或油炸食用,或打碎成為高檔魚禽類飼料,或冷凍之後出口海外,養殖螞蚱成為一種新興產業。在濟南章丘多個村莊,不少農戶把養螞蚱當成一門「致富經」,一年忙碌五六個月,收入能有二三十萬元。然而,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集體「慌了神」,今後還能不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法。如今,大棚內新一茬的螞蚱即將出棚,數千萬隻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得」的窘境。

小螞蚱曾蹦躂出「致富路」

50歲的村民陳善亮飼養了350多萬隻「東亞飛蝗」

5月4日,在章丘區黃河鎮賈姑庵村北頭田間,數十個白色薄膜溫棚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外觀看上去跟蔬菜大棚差不多,棚裡的卻是農作物的天敵——350多萬隻螞蚱。50歲的村民陳善亮背著一大袋子草料鑽進一處棚內,即驚起成千上萬隻深褐色螞蚱撲翅飛躥,壯觀場景如同電影《極度驚蝗》上演。

陳善亮是村裡遠近聞名的螞蚱養殖大戶,他一共建了35個大棚,佔地13畝,總投資30多萬元。談起螞蚱養殖,陳善亮如數家珍。「北方人一般一年養三到四茬,一茬養殖時間在40天左右,一粒淺黃色的卵就會長成一隻五六釐米長的螞蚱。」陳善亮說,他一般從4月開始忙活扣上大棚,一直忙到國慶節以後,一個棚一茬能出400斤螞蚱,一斤約250隻,論數量的話大概有10萬隻。去年螞蚱批發價每斤15元,一個棚就是6000元的銷售額,35個棚一次能賣20多萬元,一年三茬下來,總銷售額能在60多萬元。再除去土地、草料、僱人和其他養殖成本,純利潤賺二三十萬問題不大。

5月4日,陳善亮背著一大袋子草料鑽入棚內投餵螞蚱,草料都是自己種植的小麥。

除了利潤十分可觀,螞蚱養殖的管理也相對簡便。陳善亮解釋說,螞蚱的繁殖能力很強,只要把卵放進大棚,保證草料充足且不沾農藥,螞蚱就能存活和繁殖。螞蚱養成後會自己在地裡下籽,一隻螞蚱產卵量60—120粒,飼養一批後可以循環發展,日常管理只需要割草餵養就行。當然,養螞蚱看似簡單,也得肯吃苦下力,螞蚱對棚內溫度要求高,生存環境至少要超過25攝氏度。在最熱的夏季,棚內溫度動輒高達三四十攝氏度,陳善亮夫婦要頂著烈日割草,然後進到棚裡餵養,一待就是兩三個小時,經常熱到頭暈中暑。「只要能賺錢,辛苦點也值得,養螞蚱還是門挺好的生意。」陳善亮笑著表示。

數千萬隻螞蚱如今「愁銷路」

在章丘普集街道焦家村,養螞蚱則有十幾年歷史了。早在2008年,村裡就有農戶開始養螞蚱,其他村民看到這是一條致富路子,也紛紛跟進養殖,焦家村形成了一股螞蚱熱。「現在村裡有十幾戶在養,大大小小棚加起來一兩百個,不少人靠這個發了家,也帶動了鄰近的龍華村、水坡村效仿養殖。」焦家村黨支部書記焦時同告訴新時報記者。

焦儒彬是村裡最早養殖螞蚱的一批人,他一共養了40多個大棚。焦儒彬說,北方養的螞蚱主要是「東亞飛蝗」,這個品種體態肥壯,個頭比野生的要大一些,肉質好,營養價值高,這些年根本不愁賣,一茬螞蚱養成了,不僅附近飯店搶著要,淄博、濰坊、河北等地批發商都會過來訂購,批發後製成螞蚱醬、螞蚱酒,賣到冷庫速凍後銷往日韓、歐美等地。如今,養螞蚱已經成為焦家村的重要產業,2014年村裡成立了養殖合作社,並註冊「焦家螞蚱」品牌,對外聯繫收購商,專門為螞蚱養殖服務。

陳善亮一共建了35個大棚,佔地13畝,總投資約30多萬元。再有幾天,螞蚱就要出棚了。

眼下,新一茬的螞蚱即將出棚,收購形勢卻急轉直下,愁壞了章丘眾多養殖戶。「一萬四千多斤螞蚱還有五六天就要出棚,往年批發商早就訂完了,今年幾乎都沒訂出去。」陳善亮說,春季後因為野生動物禁食令,大家都不知道螞蚱到底還能不能吃,很多飯店都不敢賣了,加工廠也都沒復工,導致今年市場行情很不好,即使敢收購的批發商也把價格壓到每斤六七元,連養殖成本都不夠。「螞蚱成蟲產卵後,一般四五天就自然死亡了,要再賣不出去就全砸手裡了。」

同樣的,焦家村的數千萬隻螞蚱也面臨銷路難題。此外,這一茬的螞蚱賣不動,不能放棚裡任由其自然死亡,會影響下一茬的生長;然而也不能輕易放生,一旦出棚又會給農作物造成隱患。「不少村民過來問我咋辦,我現在也不清楚到底咋辦。」村支書焦時同也搞不懂,養殖的螞蚱到底算不算野味,「現在就希望國家儘快出臺禁食令的相關細則,倘若螞蚱確定列入禁食範圍的話,下一步村裡也好儘快組織村民轉產。」

養殖戶盼禁食細則儘快公布

螞蚱究竟還能不能食用,不只是養殖戶的一塊「心病」,也牽動了眾多食客的心。我國食用螞蚱歷史悠久,唐代就有食用蝗蟲記錄,古代蝗區人民結合治蝗將捕到的蝗蟲作為食品,經醃製、曬乾或油炸後在集市上出賣,名為「蝗米」「旱蝦」。山東是養殖和食用螞蚱的大省,濰坊、棗莊、濟南等地都有大規模養殖,很多已經形成深加工產業,當地人也有把螞蚱作為小吃食用的傳統。「螞蚱是高蛋白昆蟲,油炸著吃,外焦裡嫩,香酥味美,要真禁了這一口,還真有點捨不得。」不少喜愛吃螞蚱的濟南市民表示。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決定,要求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按照該決定,凡是未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陸生野生動物,一律禁止食用。「禁野令」給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養殖業亮起「紅燈」,不僅竹鼠、蛇、野豬、梅花鹿、鴕鳥等被禁食,金蟬、螞蚱、蠍子等昆蟲也被列為禁食對象。決定生效後,有關部門也在制定詳細的目錄,明確哪些不能養,哪些可以養。

4月8日,中國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公眾徵求意見,至5月8日截止。記者發現,在這份目錄中,一共列入了31種動物,除了豬、牛、羊等傳統畜禽,梅花鹿、鴕鳥、鷓鴣等9種特種畜禽得以開「綠燈」,但大多數在養人工繁育野生動物仍未被列入。螞蚱屬於陸生野生動物,為此記者諮詢了山東省自然資源廳。該廳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昆蟲類具體怎麼認定,還需要等待國家層面的多部門聯合出臺具體操作細則,「省裡的禁食野生動物名單還未完全確定下來,沒有細則之前,現在沒法具體答覆。」

前不久,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已明確,合法養殖、依規停業的作為補償對象,對違規取得行政許可證件或違法從事養殖的不予補償。受訪的螞蚱養殖戶普遍盼望有關昆蟲的禁食細則儘快公布,並制定細緻完善的補償機制。

相關連結:

金蟬村村民也在等「靴子落地」

對於不少濟南人來說,不僅把螞蚱當成是一道餐桌上的美食,還有喜食金蟬的傳統。章丘區白雲湖街道辛豐村,是全國聞名的「金蟬村」,村裡336戶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金蟬,養殖面積1300多畝,一年能有500多萬元的收入。當下,正值金蟬播卵孵化期,受「禁野令」的影響,村民不敢貿然復工播卵,村民們都在焦急地等待一個明確的說法。

村支部書記董道新告訴新時報記者,2000年,辛豐村開始發展果木經濟,大規模種植「嘎啦」蘋果樹,銷售蘋果成為村民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之一。2004年,一次偶然機會,村領導接觸到金蟬養殖項目,發現蘋果樹為金蟬產卵提供了天然場所,村裡水源和土壤也非常適合金蟬生長,於是開始在村裡推廣金蟬養殖。這些年,金蟬價格水漲船高,一隻能賣到1.5元,成為村民重要的收入來源。為了進一步擴大生產,辛豐村今年還投資五六十萬元,建成了一個佔地4.5畝的標準化孵化車間,以自動化溫室替代人工保溫保溼,由此可增加200萬的年總產值,可現在說法不明,車間不敢動工。

「往年4到5月就得準備金蟬蟲卵的孵化,6月下地,7月收穫,眼看就要錯過播卵期了。」5月5日,蘋果金蟬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光森告訴記者,除了車間的投資之外,光買金蟬苗就花了100多萬元,如果不能順利孵化將損失不小,「農時不等人,希望國家早一點出個名單,充分考慮養殖戶的利益和損失。」

相關焦點

  • 「禁野令」出臺後 山東數千萬隻螞蚱「賣不了、放不下」
    郝學娟 攝山東數千萬隻螞蚱「賣不了、放不下」養殖戶渴盼出禁食昆蟲名單中新網濟南5月12日電 (郝學娟)山東省濟南市多個村莊的農戶把養螞蚱當成「致富經」,通過養螞蚱脫貧致富。然而,自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陷入兩難境地,今後是否還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明確說法。
  • 「禁野令」下螞蚱能吃嗎?專家:害蟲能否食用需等官方出細則
    5月6日,據濟南媒體新時報報導,在濟南章丘多個村莊,不少農戶把養螞蚱當成一門「致富經」, 然而今年2月野生動物「禁食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集體「慌了神」,今後還能不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法。如今,大棚內新一茬的螞蚱即將出棚,數千萬隻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得」的窘境。
  • 「禁野令」下螞蚱、蠶蛹、蜂蛹、蠍子等人工飼養的昆蟲能吃嗎?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全面禁止食用「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 國家頒布了「禁野令」有些養殖的也不能吃,注意有這些
    學校不能開學,施工現場不能動工,個體工商戶無法開業。 很多個體工商戶也因這一疫情況影響紛紛倒閉。過去以吃家禽的生活,不知何時開始追求野性味道了。 民間一直流傳著貧窮吃肉,有錢吃蝦的說法。 很多人開始喜歡野性味道,產生了捕捉自然和野性味道的人。 在不少地方的偏僻蔬菜市場,經常能看到賣野生動物的人。
  • "禁野令"來了!你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嗎?
    據淮河晨刊消息  如今,雞鴨魚肉已經是餐桌上常見的一道菜,吃慣了這些常見菜,人們的獵奇心理轉移到舌尖,想要圖個新鮮。於是,有些飯店的餐桌上出現了野豬、大雁、蝙蝠、果子狸等各種並不常見的野味。有市場就有買賣,養殖「野生動物」的養殖戶也開始多起來,餐桌上的野味也是屢見不鮮。
  • 禁野令下的蛙類養殖戶:牛蛙價格減半賣,20萬斤田雞或無害化處理
    詳情請看:「禁野令」出臺後,養蛇戶陷入困境:囤積6000條蛇不敢繁殖!3月6日,記者探訪了浙江餘姚兩家甲魚養殖場,雖然農業農村部發文通知明確了,甲魚雖然不在禁養的範圍內,但受之前疫情的影響他們的整個產業鏈已經出現斷裂。目前他們寧願池塘空著也不敢再養!
  • 金蟬、蠍子還能吃嗎?濟南臨沂等地養殖戶盼禁食細則快出臺
    市場行情一路向好 養殖戶心裡卻仍有擔憂  雖然市場行情一路向好,但不少養殖戶心裡卻仍有擔憂。辛豐村黨支部書記董道新告訴記者,金蟬的生長需要兩到三年的過程,也就是說今年出產的金蟬是前年就已經種下了的。今年三月份,他們很擔心今年的金蟬還能不能賣掉。
  • 不能吃、不能賣!禁野令下竹鼠養殖戶的無助:積蓄一夜全無,我們該...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禁野令"。並指出只有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才能適用畜牧法管理,不受此"禁野令"限制。 "禁野令"下發1個多月後,農業農村部於4月8日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在13種特種畜禽名單中沒有竹鼠。這場風暴襲來,有可能讓這些養殖戶一夜破產,雪上加霜。用養殖戶的話說:"辛苦拼打四五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實際上,如今中國的竹鼠養殖產業已經頗具規模。
  • 濟南最大螞蚱養殖戶:最貴曾賣到16一斤!濟南一村民承包60畝地養螞蚱
    「全山東不敢說,我起碼是整個濟南最大的螞蚱養殖戶,養螞蚱的利潤還可以,今年上半年的市場有點萎靡,好在螞蚱沒有被列入『禁食令』。」講起這些,陳善亮很是自豪。
  • 「禁野令」下 江西果子狸之鄉掙扎中求變
    8個月前,有著「中國果子狸養殖之鄉」稱號的江西萬安,就因「禁野令」處於尷尬兩難境地,禁養、放生、賠償、轉型……八個月過去了,有人轉型做普通家禽養殖,有人還在為重新創業發愁。曾經養狸「貧困戶能掙這麼多錢不容易」10月的清晨6點,天剛蒙蒙亮。
  • 竹鼠禁賣也禁食,養殖戶能不能自己食用或者送給親戚朋友?
    竹鼠禁賣也禁食,養殖戶沒法外銷現在竹鼠是禁賣也禁食,雖說人工養殖的竹鼠看起來不是野生動物了,應該不被保護才對。但是為了防疫如今人工養殖也不被允許了。反正養殖戶的竹鼠是沒法外銷了,廣東是主要的竹鼠消費市場,如今被一紙禁令搞得沒人敢進貨,這種情況下可苦了養殖戶。長期以來廣西就是廣東省主要的農產品供應商,不僅供應大量的蔬菜水果,還供應大量的雞鴨以及野生動物。
  • 「禁野令」下的竹鼠養殖:存欄千萬隻,檢疫標準30餘年未建立
    未來,只有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才能適用畜牧法管理,不受此「禁野令」限制。「禁野令」下發1個多月後,農業農村部於4月8日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在13種特種畜禽名單中沒有竹鼠。多位竹鼠養殖從業者介紹,由於尚未制定出關於竹鼠的檢疫標準,竹鼠在出售、運輸過程中檢疫環節長期處於缺位狀態。
  • 「禁野令」下的竹鼠養殖:禁售通知突然下發 農戶投入百萬打了水漂
    未來,只有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才能適用畜牧法管理,不受此「禁野令」限制。 「禁野令」下發1個多月後,農業農村部於4月8日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在13種特種畜禽名單中沒有竹鼠。
  • 「知了猴」「螞蚱」都不在禁食名單內!
    記者也在3月份採訪了山東省內的一些特色養殖村,如濟南的「金蟬村」,濰坊臨朐「螞蚱村」。禁食令,兩地的村民都十分不安。早前報導↓禁食令下,年入500萬的濟南「金蟬村」何去何從?禁食令下的養殖業丨一個螞蚱棚頂二十畝花生地!
  • 日媒:野生動物禁令困擾中國螞蚱養殖戶
    來源:環球網日本《東方新報》5月22日文章,原題為「野生動物禁令困擾螞蚱養殖戶」。今年2月下旬,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決定,禁止食用和非法販賣野生動物。4月,中國農業農村部公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其中除了豬、牛、羊等傳統禽畜外,其他一律被列為野生動物。
  • 「知了猴」將大量出沒,「禁野令」之下還能吃知了猴嗎?
    導讀:又到了抓「知了猴」的季節,「禁野令」來了,知了猴還能吃嗎?天氣是越來越熱了,如今地攤也放開了,很多人到了晚上都出來擺地攤了。在夜宵攤上,入侵物種小龍蝦就是最火爆的,很多人都會特意點上一份,邊喝啤酒邊吃小龍蝦,真是一種享受。
  • 「禁野令」下,東北林蛙養殖業何去何從
    「我們祖輩都抓,當副食吃。」在王憲斌記憶裡,上世紀70年代,一隻東北林蛙可以賣5毛錢,在當時是不小的數字。那時候沒有禁捕令,被瘋狂捕捉的東北林蛙,到上世紀70年代末就已瀕臨滅絕。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們開始探索東北林蛙養殖。與公眾熟知、可以圈養的牛蛙相比,東北林蛙養殖的難度很大。
  • 全面禁野後哪些動物還能食用?業界呼籲制定「白名單」
    禁野令之下,仍有一些野生動物處於「灰色地帶」,這使得一些養殖戶遭到衝擊,也讓更多公眾對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產生了疑惑。 禁食野生動物以陸生動物為主 本次《決定》全面禁食的野生動物以陸生野生動物為主。 亟待完善的「白名單」 此次「禁野令」是正式修法前的臨時決定,過渡期內存在禁食禁養範圍不夠明確等問題,很多養殖戶受到了衝擊。 農業農村部近日補充說明,中華鱉、烏龜、牛蛙等不在禁養範圍。不過,虎紋蛙(田雞)還未明確是否能夠養殖和食用。
  • 「知了猴」究竟能不能吃?明確了!
    自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出臺後,網上就對「野生動物」出現了各種解讀,不少人懷疑,是不是連「知了猴」都不能吃了
  • 竹鼠禁養了!瀘州合江養殖戶改行當羊老闆
    竹鼠每天吃玉米粉和麥麩混合的飼料,還有一小截竹子。周夢穎攝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瀘州觀察 周夢穎7月21日上午,瀘州市合江縣白沙鎮趙村村民趙強在田地裡搬玉米,準備餵養家裡的雞鴨,打算今後再養些羊或種植百香果。這是他告別竹鼠養殖生涯的第一個月。趙強此前的竹鼠養殖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