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此前竹鼠基地裡的竹鼠。竹鼠每天吃玉米粉和麥麩混合的飼料,還有一小截竹子。周夢穎攝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瀘州觀察 周夢穎
7月21日上午,瀘州市合江縣白沙鎮趙村村民趙強在田地裡搬玉米,準備餵養家裡的雞鴨,打算今後再養些羊或種植百香果。這是他告別竹鼠養殖生涯的第一個月。
趙強此前的竹鼠養殖基地 。趙強提供
在合江縣榕山鎮回洞橋村,合江盛源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羅軍更早行動起來。7月初,他託表哥購入了100多隻黑山羊,現正在餵養階段。打掃羊圈,每日放羊,讓羊去吃草,是羅軍的日常,他還打算「改頭換面」,將掛在養殖場門口的牌子,改名成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
今年,我國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其中就包括趙強和羅軍養殖的竹鼠。
「禁野令」剛出,不少涉及野生動物養殖的農戶損失不小。
「竹鼠不能對外賣,也沒有收入,面對每天的支出,我每天都很焦慮。」趙強經歷了一番心理掙扎,決定積極配合國家政策,主動向合江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申請無害化處理自己特別「寶貝」的400隻竹鼠。
竹鼠 趙強供圖
「竹鼠被拉走處理後,心裡很難受,以前5點多就起來幹活路了,那兩天都是睡到快中午才慢慢起床,渾身沒勁。」趙強說,按照市場價格400元/只,差不多有16萬元,加上飼料費、人工費等,大概損失近20萬元。
緩了幾天後,趙強意識到日子還得過,就先把竹鼠基地打理了一下,下半年他打算提升自己的學歷,再尋找合適的種植、養殖的新方向,初步打算養羊、種百香果。
羅軍養殖的2000隻竹鼠,也在6月份交由合江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進行無害化處理。經羅軍大概估算,竹鼠造成損失有100多萬元,為挽回損失,羅軍積極自救,找來親戚朋友借錢,又向銀行貸款,籌來20萬元從合江周邊購置100多隻黑山羊,向自己專職養羊的表哥學技術。
羅軍此前的竹鼠基地裡的竹鼠,這隻有3斤左右,生活在配種區。周夢穎 攝
羅軍表示,先把手頭上養的100多隻羊管理好,暫不擴大規模。「羊現在不愁銷路,主要賣往合江周邊的餐飲店,現在市場價格22元/斤。「羅軍說,他的羊才買回來半個月,目前還在養殖階段,尚未對外出售。但按照正常市場行情,一年少說也能賺20萬元左右。」羅軍對發展黑山養養殖充滿信心,他還打算多學習關於養羊方面的知識,抓好常規管理,防止黑山羊得病。
趙強和羅軍都希望,希望相關部門能補助竹鼠養殖戶部分資金、補貼政策能儘量往養殖戶傾斜。
為了做好養殖戶轉產工作,瀘州相關部門也有所行動。今年上半年,瀘州還編印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野生動物保護政策法規彙編》500冊,分發各區縣和各養殖戶學習了解,宣傳依法保護野生動物政策和措施,自覺加入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動;同時,瀘州市林業和竹業局相關領導也分別前往各區縣指導野生動物疫情防控工作,鼓勵養殖戶積極探索新的產業發展,同時向養殖戶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措施,宣傳了轉產轉業的相關政策,原則上做到「一個養殖戶一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