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養竹鼠的損失,不能讓養殖戶自己扛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疫情之後,食用野生動物的危險性,引發了全社會的反思。為了回應這種關切,今年2月,全國人大出臺了關于禁食野生動物的相關決定。隨後,農業農村部4月8日發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5月8日徵求意見截止。這個目錄通過後,進入這個目錄的,才可進行以商業為目的的養殖和食用。

根據該意見稿顯示,該目錄包括豬、兔、雞、鴨等18種傳統畜禽和梅花鹿、羊駝等13種特種畜禽。但竹鼠不在其列。

這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產業群與從業農民。

此前,作為具有重要的科研、經濟和社會價值的動物(簡稱「三有動物」)的竹鼠,的確是被允許養殖的。廣西、湖南、貴州、雲南等地的政府也把其作為扶貧項目加以扶持。

2014年,原農業部等七部門發布的一份特色產業增收工作實施方案中,竹鼠就被列為滇西邊境片區可因地制宜發展的特種養殖。經過多年的發展,圍繞竹鼠的養殖,已發展出龐大的產業。

應該看到的是,雖然如此,竹鼠仍然處於灰色地帶。根據我國相關法規,養殖動物在出售或者運輸前,需要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而據媒體報導,「竹鼠至今沒有檢疫標準,近期也無法具備完整的檢疫規範,這就意味著它的公共健康風險仍然是存疑的。」

公共衛生政策,是基於科學的,而科學的顯著特徵,就是一個認識不斷提高的過程。所以,公共衛生政策隨著時間變化出現變動,也是很正常的。那麼,竹鼠開始不違規,疫情之後如果加以禁止,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

但是,即便禁養勢在必行,也希望相關部門能給出合理補償和轉產方案,避免產生次生問題。

公共衛生安全,是全體中國人的公共利益,高於少數人的利益,這一點毫無疑問。然而,誰獲益誰承擔成本,這也是樸素的道理。竹鼠養殖戶並未違規違法,不應該僅僅是他們來承擔政策改變的後果。

這就像上遊居民因水源保護、防護林種植面對的損失,應該由整個河流沿途的所有地區一起分擔一樣。這與「武漢戰疫全國支援」並無區別,體現的都是同胞相濟,一個國家作為一個團結的整體,發揮出來的巨大力量。

抗疫是一件科學的事,公共政策,也是科學的事。在竹鼠去留這件事上,應該講公平,講權衡,講溫情。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竹鼠禁養了!瀘州合江養殖戶改行當羊老闆
    羅軍此前竹鼠基地裡的竹鼠。竹鼠每天吃玉米粉和麥麩混合的飼料,還有一小截竹子。周夢穎攝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瀘州觀察 周夢穎7月21日上午,瀘州市合江縣白沙鎮趙村村民趙強在田地裡搬玉米,準備餵養家裡的雞鴨,打算今後再養些羊或種植百香果。
  • 竹鼠禁賣也禁食,養殖戶能不能自己食用或者送給親戚朋友?
    最近由於疫情的影響,野生動物被推到風口浪尖處,為了防控疫情現在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不僅禁賣了,上個月又出臺規定禁食了。像竹鼠就屬于禁食的行列,對於養殖戶來說無疑是一個災難。竹鼠禁賣也禁食,養殖戶沒法外銷現在竹鼠是禁賣也禁食,雖說人工養殖的竹鼠看起來不是野生動物了,應該不被保護才對。但是為了防疫如今人工養殖也不被允許了。反正養殖戶的竹鼠是沒法外銷了,廣東是主要的竹鼠消費市場,如今被一紙禁令搞得沒人敢進貨,這種情況下可苦了養殖戶。長期以來廣西就是廣東省主要的農產品供應商,不僅供應大量的蔬菜水果,還供應大量的雞鴨以及野生動物。
  • 竹鼠養殖戶現狀如何?養殖戶:已經將竹鼠餓死,如今積極轉型
    今年對於養殖戶來說是不太友好的一年,尤其是養殖野生動物的人,今年損失挺嚴重的。自從疫情出現之後大家對於野生動物就不太友好,都堅決抵制食用野生動物,而竹鼠就是目前養殖效益高規模也比較大的一類,後面被加入禁食的目錄,基本上處於無法銷售的境地了。
  • 最嚴禁食令發布,竹鼠養殖戶:養不得,吃不得,放不得,殺不得
    今年對於野生動物養殖戶來說是不幸的一年,因為一場疫情讓大家都非常關注野生動物,如今一紙禁令讓很多野生動物都不能夠再養了。竹鼠就屬于禁養的行列之中,不少養殖戶就說以前靠此致富,今年卻因它返貧了。竹鼠現狀:養不得,吃不得,放不得,殺不得現在一紙禁令下,竹鼠的銷路基本上就是斷了,不能夠買也不能夠賣。就有養殖戶表示現在竹鼠就是養不得,吃不得,放不得,殺不得、1、養不得以前竹鼠大家搶著養殖,因為誰養誰發財。不過現在竹鼠是沒法養殖了,因為已經禁止養殖禁止銷售了。
  • 不能吃、不能賣!禁野令下竹鼠養殖戶的無助:積蓄一夜全無,我們該...
    "禁野令"下發1個多月後,農業農村部於4月8日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在13種特種畜禽名單中沒有竹鼠。這場風暴襲來,有可能讓這些養殖戶一夜破產,雪上加霜。用養殖戶的話說:"辛苦拼打四五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實際上,如今中國的竹鼠養殖產業已經頗具規模。
  • 小時調查│養的竹鼠和藍孔雀,如今成了燙手山芋……「禁野令」後...
    他也不願意減少飼料以降低成本,都是自己養大的,「誰願意看它們挨餓呢?」躊躇:正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去年,王長青的竹鼠產業剛剛步入正軌。近兩年來,竹鼠成了野生動物養殖業裡的「明星」。 借著視頻直播的風口,來自贛南地區的兩名竹鼠養殖戶「華農兄弟」火了,捎帶著有軟萌外表的竹鼠,也成了網紅。
  • 被禁養的竹鼠:廣東一縣已「消殺」兩萬隻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被禁養的竹鼠
  • 禁養令來了,年底前45種野生動物停養!農民不要養,附禁養名單
    隨著野生動物保護規定實施,養殖戶開始嘗試人工養殖野生動物,比如竹鼠和野豬等動物。野生動物人工養殖在我國經歷了很長的發展時期,相關的程序基本能符合相關要求,流入市場的動物符合食用要求。因此,這些動物的養殖給當地經濟帶來了推動作用,幫助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如果能一直養殖,農民經濟收入會有大幅度提高,但理想和現實差距很大。
  • 等待出路的養殖戶們
    華農兄弟或許沒有想過,自己花式烹飪的竹鼠有一天會成為「燙手山芋」。如今,他們再也沒有更新過有關竹鼠的視頻,而是畫風巨變,開始直播挖竹筍、採蘑菇。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發布(以下簡稱「《決定》」),被稱為史上最嚴「禁野令」。
  • 「禁野令」下濟南螞蚱養殖戶「慌了神」,能不能吃盼有說法
    在濟南章丘多個村莊,不少農戶把養螞蚱當成一門「致富經」,一年忙碌五六個月,收入能有二三十萬元。然而,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集體「慌了神」,今後還能不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法。如今,大棚內新一茬的螞蚱即將出棚,數千萬隻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得」的窘境。
  • 150天可以欄,一隻不足一斤,禁養後價格又暴跌,養殖戶損失慘重
    近年來,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和加大對食品的監管,我國因此對養殖戶們也進行了一次大洗牌,對於髒、亂、差以及不環保的養殖場一律實施了一刀切,實施禁養的到來,對於幹實務的養殖戶來說無疑是一次嚴重的打擊,之前像很多還沒來得及養殖的農民們,一旦被實施禁養令就要面臨被拆掉的局面,緊接著一波又一波養殖限制養殖消息,也讓很多養殖戶感到措不及防,關閉的關閉
  • 竹鼠養殖乾貨:了解竹鼠養殖過程中的七個問題,助你養出健康竹鼠
    3.配種配種決定著你的竹鼠規模,配種有些問題需要注意,比如說竹鼠對自己配偶的依賴性。竹鼠在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由於竹鼠具有很強的記憶力,如果配種的時候發現不是其原來的配偶,則往往需要在一起生活2到3個月後才能相互熟悉、適應,才能進行交配。在一般情況下竹鼠飼養6個月之後便能夠發育成熟進行配種。
  • 竹鼠禁止食用,對養殖戶影響有多大?養殖戶:因它返貧
    近幾年竹鼠養殖很火熱,一斤上百塊錢,一隻竹鼠就能夠賣幾百塊錢,一戶家庭養殖幾十對竹鼠,年收入就可以達到幾萬塊錢。正是由於養殖效率高,很多農村都推動竹鼠扶貧,不少地方更是直接送一些給貧困戶,指導他們養殖,一旦養大後銷售,貧困戶就基本達到脫貧的標準了,可以說很多農民都是靠養殖竹鼠脫貧了。
  • 賀州竹鼠養殖業何去何從?最新消息來了!
    市民鄧先生:「我在八步區蓮塘鎮蓮塘村開了家養殖場,專門飼養了500多隻竹鼠,由於疫情期間不能售賣,導致竹鼠滯銷沒有收入,生活已無經濟來源,不清楚現在是否還能養殖和售賣竹鼠?如果不能養殖,是否會有補償?市民鄧先生飼養的竹鼠「現在還處於疫情期間,自己養殖的這些動物該怎麼辦,難道我們養殖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竹鼠這樣死去嗎?」
  • 「禁野令」下的竹鼠養殖:存欄千萬隻,檢疫標準30餘年未建立
    未來,只有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才能適用畜牧法管理,不受此「禁野令」限制。「禁野令」下發1個多月後,農業農村部於4月8日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在13種特種畜禽名單中沒有竹鼠。多位竹鼠養殖從業者介紹,由於尚未制定出關於竹鼠的檢疫標準,竹鼠在出售、運輸過程中檢疫環節長期處於缺位狀態。
  • 「禁野令」下的竹鼠養殖:禁售通知突然下發 農戶投入百萬打了水漂
    「禁野令」下發1個多月後,農業農村部於4月8日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在13種特種畜禽名單中沒有竹鼠。 多位竹鼠養殖從業者介紹,由於尚未制定出關於竹鼠的檢疫標準,竹鼠在出售、運輸過程中檢疫環節長期處於缺位狀態。業內專家推測,「檢疫標準」的缺失可能是竹鼠不能進入目錄的原因之一。
  • 45種野生動物禁養,會不會有人盜獵?
    仔細看了一下名單:竹鼠、山斑鳩、草兔、王錦蛇、狍子、白腹巨鼠這幾個野味菜單上出現率比較高、並且捕獵極為容易的動物在名單之上,所以禁養是一定會衍生出盜獵的,因為在已經有養殖的情況下,這些品種的盜獵都沒有停止過。
  • 養了又不能賣 九江野生動物養殖戶遭遇尷尬境地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洪永林文/攝核心提示受疫情影響,我市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上市、交易,在相關政策細則未出臺之前,無論是持有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還是馴養繁殖許可證的養殖戶,都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不能賣到市場上去,又不能讓它們活活餓死,到底該怎麼辦?
  • 上千萬特養戶如何尋找出路?行業...
    肇慶市廣寧縣橫山鎮下白石村鷓鴣養殖戶範秀全表示。3月10日上午,向當地林地部門報備後他才把餓死的鷓鴣做填埋處理。這是因為野生動物禁售後,當地林業部門清點了鷓鴣養殖場數量,並要求不能出售。  他養的第一批鷓鴣就是保溫沒做好才損失較大。他試驗過,鷓鴣養殖溫度低於18℃就不能生存。另外養殖疾病少,只養兩個月即可出售,收購價8元/只(每隻有半斤以上),也很大眾化,此前他對鷓鴣養殖前景很看好。  都是名字惹得禍,養殖戶養的是美國鷓鴣,本名石雞。「美國鷓鴣(石雞)是家禽,它和我們所說的「三有」保護動物的中華鷓鴣不是一個品種。」肇慶甘記禽畜養殖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溫振飛表示。
  • 黑斑蛙虎紋蛙禁養禁食 相關養殖戶轉行轉產
    黑斑蛙虎紋蛙禁養禁食  相關養殖戶轉行轉產本報記者  凌澤英 文/圖今年3月1日,蛙類養殖戶、衛星湖街道大竹溪村的唐勇曾焦急地打電話詢問:到底黑斑蛙、虎紋蛙等還能不能養?為此,本報記者持續跟蹤採訪,從等待政策,到現在政策的明晰,終於有了定論:黑斑蛙、虎紋蛙都在禁養禁食名錄裡。源起:新冠病毒疫情今年1月,有專家表示,此次新冠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