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又不能賣 九江野生動物養殖戶遭遇尷尬境地

2020-12-04 中國江西網

養殖戶養殖的雁鴨(上)和梅花鹿目前不知道該如何處置。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洪永林文/攝

核心提示

受疫情影響,我市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上市、交易,在相關政策細則未出臺之前,無論是持有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還是馴養繁殖許可證的養殖戶,都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不能賣到市場上去,又不能讓它們活活餓死,到底該怎麼辦?記者採訪永修縣和湖口縣兩位野生動物養殖戶時,他們個個愁眉苦臉,不曉得該怎麼辦。

發愁:轉產轉不了等又等不起

近年來,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社會上對於候鳥保護的呼聲逐年高漲,林業主管部門加強了對非法盜獵的打擊力度,同時,為改善猖獗的盜獵現象,林業部門也在積極探索「以養促保護」的形式,因此,一部分人瞄準商機,開始辦起雁鴨(屬於雜交品種)養殖場,永修縣吳城鎮河溪村的葉久怡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雁鴨養殖戶。

葉久怡從小生活在鄱陽湖邊,也是一名普通的農民護鳥員,而他在鄱陽湖保護區大汊湖內有個雁鴨養殖場,除了散養大雁、野鴨,還放養山羊。11年前,他就取得了江西省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贛林野訓繁字2009第005號。

葉久怡養殖場養的雁鴨,已經是人工繁殖的第N代了,現在養的這些雁鴨,外形與野生大雁差別較大,生活習性也完全與野生大雁大相逕庭,說它是大雁,又不是純種的野生大雁,說它是鵝又不像普通的家鵝。本來,正常情況下,這些養殖的雁鴨春節後就要銷售出去一批,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接到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的通知,不準養,也不能將雁鴨賣到市場上去。葉久怡說:「國家的政策,我們養殖戶無條件支持,不允許賣,幾千隻雁鴨怎麼處理,是政府回收還是把它們『埋』掉,雁鴨下的蛋又怎麼辦?叫我們扔掉,真的有點捨不得。」據悉,在大雁鴨沒處理掉的情況下,又有一批小的雁鴨孵化出殼。葉久怡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呱呱叫的大小雁鴨活活餓死,每天都要餵稻穀給它們吃。

不能賣,每天又要不停地投資。看著養殖的雁鴨,葉久怡全家一籌莫展。他說:「現在進退兩難,巴不得政府早一天出臺政策,不準養殖,又該怎樣把雁鴨收購處理掉,我們也希望儘快轉產謀別的生活,這樣耗下去,我們真的耗不起。」

觀望:時間越拖延損失越大

和葉久怡相比,湖口縣武山鎮五星村的梅花鹿養殖戶沈建勇更是愁得吃不下飯。今年1月20日,他剛拿到野生動物人工繁殖許可證,註冊了梅花鹿繁殖基地,一場疫情,一紙禁令,讓他的養殖夢化為了泡影。

沈建勇在東北學習了梅花鹿養殖技術,花錢購買人工繁殖的10頭梅花鹿,在老家為它們修建了棚舍,修了通往養殖場的路,先後投入了幾十萬元,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不準養殖的禁令來得如此之快。沈建勇說:「別人養得早的還賺了一點錢,我是剛投入,一分錢沒賺到就面臨禁養。現在我也是在觀望,既然不準養殖、不能私下交易,不能自己處理,我希望相關政策儘快出臺,把鹿收走按規定給點補償,我好養牛或養山羊。」

據了解,沈建勇本來計劃2月份將鹿場旁邊的山林圍住,把鹿放到樹林裡放養,這樣能解決了夏天炎熱的問題,可現在這種情況,他不敢再投資,鹿仍然在用鐵皮圍的院子裡圈養,溫度一高,鹿就生病,目前已經有兩隻鹿生病了。

沈建勇說:「越往後拖,我的損失越大,我現在每天都在觀望,期盼政策早日出臺。」

記者從市野保站了解到,野生動物養殖戶轉產是一件較為複雜的工作,目前各地對野生動物養殖戶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相關政策文件尚未出臺。

延伸閱讀

為了幫助養殖戶,江西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受影響的個人和企業,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扶助個人和企業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並在就業培訓、社會保障、信貸、稅收等方面依法按照有關規定予以支持。

贛州市近日印發《關於支持陸生野生動物養殖戶轉產的若干措施》,派出工作組對轄區內野生動物人工養殖現狀進行摸底,對以食用為目的從事陸生野生動物養殖、經營利用的,撤回並註銷所核發的人工繁育、經營利用許可證書或文書;結合實際情況,對各類養殖企業、養殖大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戶,分類制定轉產方案,落實「一企一策」「一戶一法」的有效幫扶措施。

養殖戶轉產種植水稻、花生等作物的,除享受市、縣既有產業獎補政策外,由縣財政給予每畝300元補助;對養殖戶轉產領種拋荒地種植水稻的,當年由縣財政給予100%租金補助。

相關焦點

  • 日媒:野生動物禁令困擾中國螞蚱養殖戶
    來源:環球網日本《東方新報》5月22日文章,原題為「野生動物禁令困擾螞蚱養殖戶」。今年2月下旬,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決定,禁止食用和非法販賣野生動物。4月,中國農業農村部公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其中除了豬、牛、羊等傳統禽畜外,其他一律被列為野生動物。
  • 探訪野生動物養殖場:因為隔離,一個「養蛙聯盟」1700噸存欄蛙不能賣
    連日來,記者調查採訪了數十家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直擊它們的生存現狀,記錄養殖戶們的真實心聲。目前,全國各地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被封控隔離,養殖戶們一邊期待疫情儘快過去,一邊又很擔憂:「現在被封控隔離的動物不能銷售,如果以後不能養殖了又該怎麼辦?」
  • 海口1000多家野生動物養殖戶 多數沒辦馴養證
    近年來,海口市人工養殖野生動物產業的年產值已超過5億元,但多數養殖戶沒有許可證,和養家禽一樣在房前屋後散養,什麼行情好養什麼,缺少防疫措施,也沒有市場引導。  從技術上看,無法分清野生動物是人工養殖還是非法捕獲,因此無證養殖、販賣,都以物種來源不清予以處罰。但目前多數養殖戶很難滿足許可養殖的基本條件。
  • 竹鼠養殖戶現狀如何?養殖戶:已經將竹鼠餓死,如今積極轉型
    今年對於養殖戶來說是不太友好的一年,尤其是養殖野生動物的人,今年損失挺嚴重的。自從疫情出現之後大家對於野生動物就不太友好,都堅決抵制食用野生動物,而竹鼠就是目前養殖效益高規模也比較大的一類,後面被加入禁食的目錄,基本上處於無法銷售的境地了。
  • @江西養殖戶,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如何處置?省裡明確了!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王琴紅報導:公開數據顯示,經摸底發現,江西全省已辦理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的養殖企業2344家,其中2289家以養殖食用野生動物為主,現有存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價值16億元。這批動物是放生、繼續飼養還是宰殺?
  • 溫州野生動物養殖戶超過100家 飼養品種多達46個
    ◎我市現有野生動物養殖戶超100家,獲批飼養的國家和省級野生動物46種  ◎該產業成為新的致富風景線,卻也令少數人坑害純正野生動物找到藉口  溫州網訊 前不久,溫州一批工商企業熱衷跨界務農的新聞成了大家議論紛紛的話題。
  • 受疫情影響,北海人工繁殖養野生動物不能銷售的養殖戶全部獲政府...
    12月22日,記者從北海市自然資源局獲悉,根據全國人大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關於做好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補償處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北海市按照依法依規、綜合利用、生態安全、適當補償、分級承擔、屬地管理原則,對北海市符合處置補償條件的124戶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養殖戶進行了補償。目前已兌付補償資金和處置資金共2952.5萬元,補償資金和處置資金兌現率為100%。
  • 山東省確定13種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濰坊市為主要集中區域
    近日,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全省需要按照規定進行處置的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近29萬頭(只),包括虎紋蛙、王錦蛇、藍孔雀、鴻雁、刺蝟等13種,濰坊是主要集中區域之一。對此,養殖戶幾家歡喜幾家愁。
  • 竹鼠禁賣也禁食,養殖戶能不能自己食用或者送給親戚朋友?
    最近由於疫情的影響,野生動物被推到風口浪尖處,為了防控疫情現在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不僅禁賣了,上個月又出臺規定禁食了。像竹鼠就屬于禁食的行列,對於養殖戶來說無疑是一個災難。竹鼠禁賣也禁食,養殖戶沒法外銷現在竹鼠是禁賣也禁食,雖說人工養殖的竹鼠看起來不是野生動物了,應該不被保護才對。但是為了防疫如今人工養殖也不被允許了。反正養殖戶的竹鼠是沒法外銷了,廣東是主要的竹鼠消費市場,如今被一紙禁令搞得沒人敢進貨,這種情況下可苦了養殖戶。長期以來廣西就是廣東省主要的農產品供應商,不僅供應大量的蔬菜水果,還供應大量的雞鴨以及野生動物。
  • 最嚴禁食令發布,竹鼠養殖戶:養不得,吃不得,放不得,殺不得
    今年對於野生動物養殖戶來說是不幸的一年,因為一場疫情讓大家都非常關注野生動物,如今一紙禁令讓很多野生動物都不能夠再養了。竹鼠就屬于禁養的行列之中,不少養殖戶就說以前靠此致富,今年卻因它返貧了。竹鼠現狀:養不得,吃不得,放不得,殺不得現在一紙禁令下,竹鼠的銷路基本上就是斷了,不能夠買也不能夠賣。就有養殖戶表示現在竹鼠就是養不得,吃不得,放不得,殺不得、1、養不得以前竹鼠大家搶著養殖,因為誰養誰發財。不過現在竹鼠是沒法養殖了,因為已經禁止養殖禁止銷售了。
  • 去年還賣上千元1克,今年被拉入禁養黑名單,養殖戶:虧得底朝天
    像上個世紀80年代到2000年之間,就有大量的野生動物瀕危。不得已,很多野生動物被列入了保護動物之列。但是很多野生動物不僅能夠食用,它本身還有著更高的價值,市場需求也很大,於是便發展起了人工養殖,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特種養殖。
  • 禁野令下的蛙類養殖戶:牛蛙價格減半賣,20萬斤田雞或無害化處理
    自疫情發生後,非法撲殺和食用野生動物事件再次進入我們的視線。2月24日,全國禁食野生動物決定通過,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自此決定施行以來,很多相關養殖戶都是膽戰心驚,曾一度懷疑還能不能繼續飼養和銷售。3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文通知明確了,中華鱉,烏龜,甲魚、牛蛙等可以繼續食用。
  • 竹鼠禁養了!瀘州合江養殖戶改行當羊老闆
    周夢穎攝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瀘州觀察 周夢穎7月21日上午,瀘州市合江縣白沙鎮趙村村民趙強在田地裡搬玉米,準備餵養家裡的雞鴨,打算今後再養些羊或種植百香果。這是他告別竹鼠養殖生涯的第一個月。趙強此前的竹鼠養殖基地 。趙強提供在合江縣榕山鎮回洞橋村,合江盛源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羅軍更早行動起來。
  • 禁養令來了,年底前45種野生動物停養!農民不要養,附禁養名單
    由於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受到人的捕捉,數量明顯降低。隨著野生動物保護規定實施,養殖戶開始嘗試人工養殖野生動物,比如竹鼠和野豬等動物。野生動物人工養殖在我國經歷了很長的發展時期,相關的程序基本能符合相關要求,流入市場的動物符合食用要求。因此,這些動物的養殖給當地經濟帶來了推動作用,幫助當地百姓脫貧致富。
  • 2月份禁食野生動物以來,64種在養野生動物,12月底前停止養殖
    但是野生動物到底包括哪些品種,哪些可以養殖,哪些不能養殖,界限一直爭論不休。也是在2月,國家林草局宣布,要全面整頓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以及經營利用野生動物的從業機構,要求以食用為目的而從事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的,撤回並註銷掉核發的人工繁育許可證以及文書,一律停止以食用為目的的出售和運輸野生動物的活動。
  • 湖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發展調查
    然而,它們可不能隨意獵取,尤其是那些屬於國家或省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如果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獵殺受保護的野生動物,不僅會受到輿論譴責,而且必須接受法律制裁。面對客觀存在的消費需求,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應運而生。該產業自誕生以來,就被形容為「戴著鐐銬跳舞」——既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又得尊重社會公序良俗。從業者拼的是勇氣,更是智慧。
  • 關注野生動物產業轉產轉型 健全補償制度明確補償標準
    常委會委員高度關注野生動物產業轉產轉型問題 建議儘快健全補償制度明確補償標準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寧寧  8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和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分組審議
  • 蛇還能不能養?清遠蛇類養殖戶盼望能延續特種養殖產業的脫貧路
    2月26日一早,在廣東清遠清新區白鶴頭村羅興偉一家的蛇場來了林業局的人,一張「疫情期間 封控隔離」的標示貼在了家旁邊蛇場鐵閘門旁邊,明確寫著「嚴禁外來人員和任何野生動物及製品進出」。這正是2月24日全國人大通過《決定》後,職能部門直接對養殖戶落實法規的舉動。3月中旬,正是今年第一批蛇蛋陸續誕下的時候,南都記者來到羅興偉家中。
  • 「禁野令」下濟南螞蚱養殖戶「慌了神」,能不能吃盼有說法
    在濟南章丘多個村莊,不少農戶把養螞蚱當成一門「致富經」,一年忙碌五六個月,收入能有二三十萬元。然而,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集體「慌了神」,今後還能不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法。如今,大棚內新一茬的螞蚱即將出棚,數千萬隻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得」的窘境。
  • 國家林草局:沒有群眾因為禁養野生動物而返貧、致貧
    針對記者關心的野生動物禁養禁食是否導致從業群眾返貧問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表示,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頒發以來,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國務院的統一安排,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因禁食影響的養殖戶後續處置工作作了詳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