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北海人工繁殖養野生動物不能銷售的養殖戶全部獲政府...

2021-01-08 北海政府網

    12月22日,記者從北海市自然資源局獲悉,根據全國人大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關於做好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補償處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北海市按照依法依規、綜合利用、生態安全、適當補償、分級承擔、屬地管理原則,對北海市符合處置補償條件的124戶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養殖戶進行了補償。目前已兌付補償資金和處置資金共2952.5萬元,補償資金和處置資金兌現率為100%。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據了解,為了做好該項工作,北海市成立了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處置及維護穩定工作專班,先後召開多次工作專班會議研究推進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工作。市縣兩級制定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對全市124戶符合條件養殖戶的存欄野生動物進行處置。各縣區野生動物主管部門依法與符合資質的企業籤訂合作協議,綜合運用轉型藥用、展示觀賞、綜合利用以及無害化處理等方式,科學合理處置存欄野生動物。在處置補償過程中,北海市優先保障參與養殖的貧困戶利益。北海市參與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養殖的貧困戶共118戶515人,按照「優先調查、優先處置、優先補償」的原則,北海市優先處置參與養殖的貧困戶,對貧困戶做到應補盡補。通過轉養家畜家禽、發展水產或種植業、轉移就業、落實低保等多種形式,118戶貧困戶順利完成處置補償工作,經「雙認定」已全部達標脫貧。

    目前,北海市各縣區登記在冊的符合處置補償條件的124戶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養殖戶存欄動物綜合處置率為100%,共處置灰斑鳩110690隻,總重量14837公斤;處置竹鼠9704隻,總重量9983公斤;處置果子狸138隻,總重量276公斤;處置豪豬50頭,總重量750公斤;處置滑鼠蛇279073公斤,處置眼鏡蛇101779公斤。北海市已兌付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補償資金和處置資金共2952.5萬元,補償資金和處置資金兌現率為100%,其中:補償資金2927.3萬元,處置資金25.2萬元。

    據悉,北海市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重點推動養蛇戶轉型藥用養殖。依託廣西成熟的蛇養殖技術和規模養殖的產業基礎,積極推動蛇產業向大健康產業轉型升級。北海市工作專班和縣區工作專班引導和幫助有意願轉型藥用養殖的、符合轉型條件的養蛇戶,對接藥用養殖蛇產品生產企業,確保存欄蛇類及時處置和順利轉型。北海市共15戶養蛇戶與廣西某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籤訂了藥用蛇定點養殖合同與藥用成品蛇收購合同,總重量172497公斤的蛇轉型藥用,其中:滑鼠蛇101070公斤;眼鏡蛇71427公斤。(廣西法治日報記者陳家財)

相關焦點

  • 養了又不能賣 九江野生動物養殖戶遭遇尷尬境地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洪永林文/攝核心提示受疫情影響,我市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上市、交易,在相關政策細則未出臺之前,無論是持有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還是馴養繁殖許可證的養殖戶,都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不能賣到市場上去,又不能讓它們活活餓死,到底該怎麼辦?
  • 海口1000多家野生動物養殖戶 多數沒辦馴養證
    近年來,海口市人工養殖野生動物產業的年產值已超過5億元,但多數養殖戶沒有許可證,和養家禽一樣在房前屋後散養,什麼行情好養什麼,缺少防疫措施,也沒有市場引導。  從技術上看,無法分清野生動物是人工養殖還是非法捕獲,因此無證養殖、販賣,都以物種來源不清予以處罰。但目前多數養殖戶很難滿足許可養殖的基本條件。
  • 探訪野生動物養殖場:因為隔離,一個「養蛙聯盟」1700噸存欄蛙不能賣
    連日來,記者調查採訪了數十家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直擊它們的生存現狀,記錄養殖戶們的真實心聲。目前,全國各地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被封控隔離,養殖戶們一邊期待疫情儘快過去,一邊又很擔憂:「現在被封控隔離的動物不能銷售,如果以後不能養殖了又該怎麼辦?」
  • @江西養殖戶,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如何處置?省裡明確了!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王琴紅報導:公開數據顯示,經摸底發現,江西全省已辦理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的養殖企業2344家,其中2289家以養殖食用野生動物為主,現有存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價值16億元。這批動物是放生、繼續飼養還是宰殺?
  • 等待出路的養殖戶們
    其中廣西的養殖規模在全國排名第一,人工馴養繁殖竹鼠存欄量約3600萬隻,從業人員達18.2萬,貧困戶佔從業人數的18.7%,竹鼠養殖一度被認為是當地貧困地區的脫貧產業。也不是沒有希望,「如果竹鼠能像牛羊那樣被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或許竹鼠養殖業還有機會重獲新生。」
  • 數千萬斤田雞滯銷壓塘,讓養殖戶吃下「定心丸」!
    除了養殖戶,受影響的還有田雞經銷商和飼料生產企業,有飼料公司正面臨幾百萬資金無法回籠。以江門市為例,從2000年開始,江門市臺山市的蛙農就開始專業養殖泰國虎紋蛙子二代品種,如今已發展成為200多戶養蛙專業戶,養殖水面積達2300畝,70%的蛙農都是貸款養殖,現在不能賣,貸款也還不上。「養不能養 賣不能賣 吃不能吃」 請儘早明確,養殖戶等不起!
  • 蛇還能不能養?清遠蛇類養殖戶盼望能延續特種養殖產業的脫貧路
    廣東人吃蛇和養蛇的歷史很長久,從餐廳到肉菜市場都很常見,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蛇肉還能不能吃,蛇的養殖何去何從?這些都是一個問題。在今年1月底疫情爆發後就接到林業部門的通知,停止了銷售蛇類產品,但1個半月的封控期當中,羅瑞祥與兒子羅興偉繼續餵養家裡的蛇。
  • 溫州野生動物養殖戶超過100家 飼養品種多達46個
    但由於技術不盡成熟,娃娃魚養殖也事故頻出,從事多年養殖和銷售的施克建便見證了其中痛楚:永嘉橋頭一家養殖戶從今年7月份到9月份,1000多條養到一半的娃娃魚大部分夭折;樂清一家養殖戶幾百條幼苗存活率極低,全因為養殖技術和養殖條件不達標。「一條3釐米長的幼苗售價在600元至800元左右,一下子夭折幾百條的,損失該有多重呀。」施克建感嘆道。
  • 湖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發展調查
    與一般養殖戶不同,楊志華摸索的是一條集鱷魚養殖、加工銷售、休閒觀光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道路。2014年,楊志華在武漢東湖高新區生物城註冊成立湖北鱷寶生物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同時在廣州組建分部,從事鱷魚肉、油、骨、內臟加工技術的研發和鱷魚皮鞣皮工藝、皮具製品工藝的研發與銷售。
  • 疫情下的「野生動物禁食令」:鱷魚鴕鳥梅花鹿這些養殖動物,還能吃嗎?
    《決定》規定,凡《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 壹現場丨「鸚鵡案」頻發波及商丘養殖戶 養殖鸚鵡1塊5一隻沒人要
    新冠疫情爆發後,由於防疫需要,很多地方都無法順利通行,鸚鵡銷售也受到了影響,不過劉飛越等養殖戶很配合抗疫工作,在銷售量很小的情況下,仍堅持飼養鸚鵡,通過抗疫許可的渠道銷售。到了5月份,武漢解封,全國疫情基本進入穩控階段,商丘的鸚鵡養殖戶們覺得可算是盼到了這一天,他們便開始聯繫下家銷售。
  • 最嚴禁食令發布,竹鼠養殖戶:養不得,吃不得,放不得,殺不得
    今年對於野生動物養殖戶來說是不幸的一年,因為一場疫情讓大家都非常關注野生動物,如今一紙禁令讓很多野生動物都不能夠再養了。竹鼠就屬于禁養的行列之中,不少養殖戶就說以前靠此致富,今年卻因它返貧了。竹鼠現狀:養不得,吃不得,放不得,殺不得現在一紙禁令下,竹鼠的銷路基本上就是斷了,不能夠買也不能夠賣。就有養殖戶表示現在竹鼠就是養不得,吃不得,放不得,殺不得、1、養不得以前竹鼠大家搶著養殖,因為誰養誰發財。不過現在竹鼠是沒法養殖了,因為已經禁止養殖禁止銷售了。
  • 求解答,新疫情形勢下,養殖青蛙在禁養水生野生動物範疇內嗎?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病毒的來源一直是大眾猜疑的熱議話題,從蝙蝠、果子狸,再到各種野生動物,隨後幾天,人們從醫學專家的論文裡似乎「找到」一絲蛛絲馬跡,覺得蝙蝠雖毒,也不至於以「莫須有」的方式背病毒源頭這口黑鍋。
  • 上千萬特養戶如何尋找出路?行業...
    作為全國最大的特養動物消費市場,廣東的這一舉措加劇了特養戶的擔心。  我國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體量較大,涉及一千多萬從業人員及數千億元的產值。其中有不少是貧困戶或者幾年甚至幾十年以此為生的專業戶。在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推進野生動物保護事業上,需要考慮到這一問題,哪些人工繁育種類可以允許被食用或非食利用?如果必須被禁止人工養殖,那麼該如何減輕對這類特養戶的影響?又該怎樣引導他們轉型呢?
  • 瀏陽人工繁育物種27種年產值過億元,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行業漸成規模
    近年來,伴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瀏陽不少養殖戶看到機遇,紛紛搞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如今,在瀏陽,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發展迅速。其中,竹鼠、黑斑蛙等物種的人工繁育發展迅猛,經濟效益可觀。「目前,我市有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戶155戶,人工繁育物種有竹鼠、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海南虎紋蛙等27種,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已初步形成。」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管理科副科長徐增重告訴記者,目前,瀏陽已成為全省野生動物馴養規模最大縣(市)。
  • 禁養令來了,年底前45種野生動物停養!農民不要養,附禁養名單
    由於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受到人的捕捉,數量明顯降低。隨著野生動物保護規定實施,養殖戶開始嘗試人工養殖野生動物,比如竹鼠和野豬等動物。野生動物人工養殖在我國經歷了很長的發展時期,相關的程序基本能符合相關要求,流入市場的動物符合食用要求。因此,這些動物的養殖給當地經濟帶來了推動作用,幫助當地百姓脫貧致富。
  • 1800萬隻竹鼠被判死緩:10萬養殖戶的生計和20億元生意
    這位記者對他講,新冠肺炎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攜帶傳播的。謝富傑是個竹鼠養殖大戶,那幾天,他的養殖場存欄的最後一批商品鼠剛剛賣光,買完年貨的他回家寫了副春聯,「鼠年養鼠鼠富農,農民務農農興旺」,貼到了自家竹鼠養殖場的大門上。   第二天,林業局的人卻上了門,通知他竹鼠不能賣不能吃,除了工人,任何人不得進出養殖場。
  • 日媒:野生動物禁令困擾中國螞蚱養殖戶
    來源:環球網日本《東方新報》5月22日文章,原題為「野生動物禁令困擾螞蚱養殖戶」。今年2月下旬,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決定,禁止食用和非法販賣野生動物。4月,中國農業農村部公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其中除了豬、牛、羊等傳統禽畜外,其他一律被列為野生動物。
  • 竹鼠禁止食用,對養殖戶影響有多大?養殖戶:因它返貧
    正是由於養殖效率高,很多農村都推動竹鼠扶貧,不少地方更是直接送一些給貧困戶,指導他們養殖,一旦養大後銷售,貧困戶就基本達到脫貧的標準了,可以說很多農民都是靠養殖竹鼠脫貧了。竹鼠養殖利潤豐厚,不少人靠它脫貧竹鼠跟養牛都是扶貧的利器,不少農村都大力扶持這兩種養殖,因為這兩者養殖項目都不需要佔耕地,在土地資源匱乏的農村也能夠養殖,所以成為精準扶持的好幫手。
  • 禁野令下的蛙類養殖戶:牛蛙價格減半賣,20萬斤田雞或無害化處理
    自疫情發生後,非法撲殺和食用野生動物事件再次進入我們的視線。2月24日,全國禁食野生動物決定通過,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自此決定施行以來,很多相關養殖戶都是膽戰心驚,曾一度懷疑還能不能繼續飼養和銷售。3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文通知明確了,中華鱉,烏龜,甲魚、牛蛙等可以繼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