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吃蛇和養蛇的歷史很長久,從餐廳到肉菜市場都很常見,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蛇肉還能不能吃,蛇的養殖何去何從?這些都是一個問題。
在今年1月底疫情爆發後就接到林業部門的通知,停止了銷售蛇類產品,但1個半月的封控期當中,羅瑞祥與兒子羅興偉繼續餵養家裡的蛇。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簡稱「《決定》」)。
3月9日,《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簡稱「《條例》」)掛上了廣東省人大的官網。
3月11日,廣東省人民檢察院聯合省公安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省林業局,制定下發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依法嚴厲懲治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的通知》。
連續的重磅消息除直接針對野外野生動物的非法捕獵、販賣、運輸、食用等違法行為外,也進一步收緊了對現行合法飼養、食用、製藥功能的野生動物管理。其中《條例》還明確表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對違法食用行為,條例新設處罰規定,要求包括對食用者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組織食用者處一萬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這些新規直接影響到了現存的特種養殖行業。
清遠的蛇戶仍被「封場」中
蛙類養殖和蛇類養殖均屬於特種養殖行業,疫情大背景下新規陸續出臺後受影響的「重災區」。水律蛇,學名滑鼠蛇(Pt yas mucous);屬於國家保護的「三有陸生動物」(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其在2000年8月1日頒布的《國家林業局令第7號文》中,附表目錄可見,水律蛇屬於遊蛇科,序號323。水律蛇與大部分的蛙類、鼠類、龜類同在該目錄序列中。
2020年3月11日,在羅瑞祥的蛇場門口,林業部門的告示嚴禁外來人員和任何野生動物及製品進出。
2月26日一早,在廣東清遠清新區白鶴頭村羅興偉一家的蛇場來了林業局的人,一張「疫情期間 封控隔離」的標示貼在了家旁邊蛇場鐵閘門旁邊,明確寫著「嚴禁外來人員和任何野生動物及製品進出」。這正是2月24日全國人大通過《決定》後,職能部門直接對養殖戶落實法規的舉動。
3月中旬,正是今年第一批蛇蛋陸續誕下的時候,南都記者來到羅興偉家中。工商營業執照、馴養繁殖許可證、經營利用許可決定書等合法文件一一展示,在採訪的當天,羅興偉和爸爸羅瑞祥很希望記者能了解自己合法經營多年的事實。羅瑞祥則是這十裡八村出了名的第一代「蛇佬」。羅興偉一家雖然在今年1月底疫情爆發後就接到林業部門的通知,停止了銷售蛇類產品,但1個半月的封控期當中,家裡的蛇還需要繼續餵養。當下是水律蛇產蛋旺季,家人們與平日一樣忙著工作。他家蛇場現在有5000多條水律蛇和少部分眼鏡蛇,每天投料,300多元的成本。還沒有算上要維持蛇生存的鍋爐燃料、水、電的花銷。
2020年3月11日,羅瑞祥蛇場養殖的水律蛇。
羅瑞祥的兒子羅興偉在查看蛇蛋。
羅瑞祥從2000年開始慢慢摸索著如何養殖蛇,是清遠中部山區地帶蛇場的養殖戶的「眾人師父」,他10年前開始把養殖場開在家中,前來學習的徒弟由幾個到幾十個,然後幾年間再有徒孫。
羅瑞祥的兒子羅興偉在查看蛇蛋。
羅興偉在查看冰庫存放的餵蛇飼料。
在清遠市的中部山區幾個相鄰的鎮,數百家特種養殖戶和大家公認的祖師爺羅興偉一家一樣,以飼養水律蛇和眼鏡蛇為主業,少則幾千條,多則幾萬條的規模。春天雨水季節看著馬上要到來,這段時間正好事第一批蛇蛋產出的日子。去年的這個時候,蛇戶門忙得很,一邊育種孵化,一邊冬天褪去的蛇皮要打包,一邊大量採購飼料……而今年,對於蛇戶的冬天還沒過去,並可能還要延續一段時間。
業戶望生計延續,期待政策的明晰
3月9日下午,《條例》掛網,這在全國人大的《決定》後出臺「徵求意見稿」,成為全國第一個制定相應落地政策的省。廣東不但是野生動物養殖大省、消費大省,也是做出舉動最快的省份。
《條例》明確禁食四類野生動物,一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有關法律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二是三有保護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三是所有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四是禁止生產、經營使用上述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或者使用非食用性利用目的獵捕、人工繁育、購買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
同時,《條例》第十七條:【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對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經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評估、廣泛徵求意見後,納入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實行與野外種群不同的管理措施。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調整,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對列入前款規定名錄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可以憑合法來源證明,按照縣級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核驗的年度生產數量取得專用標識,憑專用標識出售和利用,保證可追溯。
羅興偉來到蔡紹鵬的蛇場,一起查看水律蛇的養殖情況。
蔡紹鵬,從2018年開始回老家養蛇,師從羅興偉,第一批的蛇種和部分建造資金都是羅興偉一家賒借而來,本到了收成的時節可以還清債務,如今在疫情影響下是進退兩難。
蔡紹鵬在檢查水律蛇。
蔡紹鵬在清理蛇皮。
蔡紹鵬在查看冰庫的餵蛇飼料。
蔡紹鵬在查看蛇蛋的受精情況。
《條例》讓業戶們的心還吊在半空。「新《條例》現在看來,還是對野生的蛇和養殖的蛇有區別對待的。我們合法合規的繼續養,看來還是可以的。但現在不能賣,也不能食用,我們只能繼續投入,養著,耗著,看情況吧!」說話的是蔡紹鵬,他和羅興偉是高中同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的他2018年入行,跟著同學羅興偉一家學著養蛇,在新洲鎮開闢了新的農場,規模比羅家還要大一些,更現代化一些,但卻背了一屁股的債,其中就包括他向老同學家裡賒借的種蛇和部分資金。他說,按照養蛇的周期規律,辛苦了兩年,第三年是開始豐收的時候,本來預計可以還掉一大部分的債。
另一個養殖戶王志通,他和蔡紹鵬一樣,向羅家取經,2019年開始投入超過150萬元的資金開蛇場,規模是臨鎮裡面最大的幾個之一。阿通表示,之所以有信心投入,一方面看到是目前大家共用的養殖技術都很成熟,試錯成本不高,另外,在疫情之前,蛇的銷售可謂是供不應求,「只要的有貨,就有人要,沒有滯銷這一說。價格有時候有波動,但很少虧本。」
據業戶們向記者透露,全國的特種行業養殖戶門在社交軟體上一個多月來開出了好多大群,其中各地養蛇的行家們500人的大群就已經開了四五個。「以前都是一百幾十人的小群,主要溝通技術、貨源等信息,現在,一片哀嚎,大家都關心的是手頭上少則幾千,多則數萬的蛇,到底還養不養?怎麼辦?有些悲觀的情緒的人,也有積極主動的人;我是比較樂觀的,但說實在的,我也有悲觀的時候,掉過眼淚。不開心的時候,彈下吉他,默默等待。」蔡紹鵬說。
蔡紹鵬邊彈邊唱打發如今的閒暇。
紹鵬說,自己三十出頭,還算年輕,就算一身債,如果產業完全沒有了,出去重新打工,熬幾年還是可以還清的。但很多四五十歲以上的老行家,就更難了。
歸集業戶們的共識,更希望落地法規能明晰水律蛇和眼鏡蛇這些成熟飼養的品種可以得到養殖和食用、藥用的合法性。而合法性的前提則是加強檢驗檢疫的技術規範,讓放心的蛇產品能安全地上餐桌。退一步,如果「一刀切」不允許再養蛇、吃蛇,那麼現在全國、全省、全市,數以萬計,甚至過億現存的養殖蛇該怎麼處理,集中銷毀的話怎麼補貼;蛇場設施怎麼處理,如何引導轉產轉業,這筆帳能否算得民生一些。
攝影:南都記者 黎湛均
文字:南都記者 任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