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1000多家野生動物養殖戶 多數沒辦馴養證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近年來,海口市人工養殖野生動物產業的年產值已超過5億元,但多數養殖戶沒有許可證,和養家禽一樣在房前屋後散養,什麼行情好養什麼,缺少防疫措施,也沒有市場引導。

  從技術上看,無法分清野生動物是人工養殖還是非法捕獲,因此無證養殖、販賣,都以物種來源不清予以處罰。但目前多數養殖戶很難滿足許可養殖的基本條件。他們缺乏資金支持,又看不清市場前景,沒有辦許可證的動力。目前監管主要靠舉報,很難控制無證養殖泛濫的現狀。

  怎麼改變這個行業法不責眾、自發發展的現狀?如何既捍衛公共安全,又保障養殖戶利益?

——編者

  虎紋蛙、眼鏡蛇、果子狸……近年來,海口市的野生動物人工馴養繁殖種類越來越豐富,產業發展迅猛,年產值已達5億多元。但據了解,海南全省持有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的僅130多個養殖戶(含養殖企業)。因此,目前海口的1000多家養殖戶,大多數屬無證養殖。其中,有些農戶在自家的房前屋後散養水律蛇、眼鏡蛇,籠舍和防逃逸設施十分簡陋,不僅威脅人身安全,還容易引發疫情傳播。

  他們為什麼選擇無證散養?辦理馴養繁殖許可證要經過哪些程序?近日,記者走訪了海口市周邊鄉村的野生動物養殖戶。

  為啥多在房前屋後散養?

  養殖不夠專業,農戶像養家禽那樣來回換養

  昏暗、狹小、低矮的瓦房裡,90多個長方形的木箱靠著磚牆摞在一起,每個木箱裡都靜靜地躺著1—2條水律蛇或眼鏡蛇。走進這間養殖室,立即聞到一股刺鼻的動物糞便氣味……5月14日,記者跟隨湖北來瓊打工的小梁,來到她在海口市演豐鎮茂山村一塊坡地上的養殖場。小梁擰開一個木箱的閥門,用手電筒照射進去,木箱裡一條原本蜷作一團的眼鏡蛇,先是警覺地向後退縮,隨後舉起它扁平的頭,頸部迅速鼓起,做出威嚇狀。

  記者嚇得往後退,小梁卻不慌不忙地合上閥門說:「沒事的,蛇怕人,不會輕易攻擊。」她一開始也很怕這些蛇,現在給丈夫打下手,每天為蛇添水和食物。他倆,就住在養殖室隔壁。

  小梁養殖國家二級動物虎紋蛙已有8年,一家持有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的養殖公司為小梁提供飼料配送、養殖技術指導、定期消毒、成品收購等一條龍服務。因此,小梁從未辦理過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現在養蛇,小梁也沒想過要辦什麼證。當記者問起疫情防控、死蛇處理等問題時,她尷尬地笑了笑。

  海南是全國最大的虎紋蛙基地。在其他地區一年只能養殖一季的虎紋蛙,而海南適宜的氣候條件可養殖兩季。2012年,一直很少虧損的虎紋蛙養殖產業出現了滑坡,每斤活蛙的收購價格從5—6元跌至3元多。而每斤水律蛇能賣160元,扣除成本,一條蛇至少能賺200元。由於虎紋蛙能作為蛇的主要食物,海口很多原本養蛙的農戶便紛紛養起了蛇,在價格低迷時互相貼補。去年5月,小梁夫婦投資1萬多元,從三亞一個養殖戶買來種苗開始養蛇。

  小梁說,私下交易種苗、無證養殖的情況很普遍。如果說海南的虎紋蛙養殖已形成「公司+農戶」的模式,那麼養蛇還處於農戶散養的狀態。由於缺乏技術,管理不善,小梁的養殖室已損失了幾十條蛇,至今沒從養蛇中獲得任何收益。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按照林業部門規定,在引種來源、養殖場所、防逃逸設施、飼養人員資質、疫源疫病防治等諸多方面都有嚴格要求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目前在海南卻是散落於房前屋後的居家飼養。在很多養殖戶看來,野生動物養殖和養家禽沒有太大差別。

  罰沒為何難有震懾力?

  看不清市場,投入少,多數散養戶難達標

  相比已經發展了10多年的虎紋蛙養殖產業,養蛇產業在海南近兩年才開始走俏。海口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朱紅雲說,大多數養蛇場的飼養量在500條以下,且90%都是散戶。

  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技術上無法分辨珍稀保護動物是人工馴養繁殖的還是野外捕獲的。因此,在養殖、販賣時,凡不能提供許可證的,均按物種來源不清罰處。

  既然存在可能被查處、罰沒的風險,為什麼養殖戶選擇不辦證?辦證是否很困難?

  海南省林業局審批辦副主任劉俏敏告訴記者,辦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或經營利用許可證,養殖戶須按要求向屬地的林業主管部門提交材料,林業部門現場勘查、初審通過後,提交省林業局審批,10個工作日內就可批覆辦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馴養繁殖許可則由省林業局審查後上交國家林業部門審批。

  去年,海南省林業廳審批辦共核發馴養繁殖許可證33宗,陸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經營許可證9宗。「野生動物養殖畢竟不同於普通的家畜養殖,不能因為養的人多了,就降低審批的門檻。如果不具備一定的養殖條件,發生疫情怎麼辦?動物逃逸傷人怎麼辦?」劉俏敏強調。

  「辦證不難,只要符合馴養繁殖的條件,林業部門都會辦。現在的問題是大多數散戶的養殖條件根本達不到發證的要求。」朱紅雲認為,很多農民想靠野生動物養殖致富,但他們通常資金短缺、養殖規模小。要求每個農戶都持證養殖,很難辦到。由於養殖點多、分散,目前主要靠群眾舉報等辦法來查處無證養殖戶。

  文昌市東路鎮名人山村農戶邢益虎養蛇近4年。兩年前,他用木箱養,後來出於安全考慮建起了磚瓦結構的屋舍,裝上了鐵門。屋舍內砌起一個個養殖池,池子上方加蓋了鐵絲網。有了這些設施,他的養殖場順利地拿到了馴養繁殖許可證。

  根據邢益虎的養殖經驗,修建養殖池和使用木箱養殖的成本相差無幾。木箱空間狹小,一個木箱通常只能放1—2條蛇,餵食時只能從一側打開,飼養員容易受到毒蛇的攻擊。而一個養殖池裡能放十幾條蛇,且餵食時從池頂打開,安全性大大提高。此外,養殖池在通風、衛生、溫度控制等方面都明顯優於木箱,蛇在養殖池裡不容易患病死亡。

  「很多養殖戶還看不準養蛇能不能賺錢,都抱著養養看的心態,所以還不想改善養殖條件、辦證。」邢益虎說。

  如何規範並消除隱患?

  劃分養殖片區,給予一定扶持,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面對現在養殖分散的狀況和存在的安全隱患,應該如何規範管理呢?

  朱紅雲建議,林業部門應進行引導,劃分出養殖片區,按照養殖片區或養殖戶合作社辦理馴養繁殖許可證,再由片區或合作社對區域內的養殖戶進行規範管理。政府可以出臺向養殖戶提供貼息貸款等扶持政策,有利於解決部分養殖戶因資金短缺無法建設合規的養殖場等問題。

  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局的相關負責人也贊同「政府對野生動物人工馴養繁殖進行一定的資金補貼」的建議。「利用野生動物的需求始終存在,人工養殖能減輕野外資源的壓力,應當扶持鼓勵。養豬、養雞都能得到補貼,野生動物養殖為什麼沒有呢?」該負責人說。

  據了解,海南省林業部門近年來鼓勵農民發展「林下經濟」,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鼓勵一批競爭力強、能帶動就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同時將林下馴養繁殖納入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範疇,多渠道爭取扶持政策和資金。

  劉俏敏說,馴養繁殖許可證目前還是長期有效的,以後會增加期限。通過監管部門定期檢查馴養繁殖場的狀況,發現非法獵捕、超範圍馴養等情況註銷一些養殖場的資質。據悉,海南曾在2009年註銷過一批馴養繁殖許可證。

  同時,民間力量也開始發揮作用。今年4月,海口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立,目的就是引導、幫助養殖戶轉向正規化養殖。目前該協會已吸納會員近400人。

  「政府承擔的一些管理事宜,可以由行業協會分擔,協會聯繫專家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有計劃地進行養殖,防止過濫過多以及惡意競爭。」朱紅雲說。

相關焦點

  • 溫州野生動物養殖戶超過100家 飼養品種多達46個
    ◎我市現有野生動物養殖戶超100家,獲批飼養的國家和省級野生動物46種  ◎該產業成為新的致富風景線,卻也令少數人坑害純正野生動物找到藉口  溫州網訊 前不久,溫州一批工商企業熱衷跨界務農的新聞成了大家議論紛紛的話題。
  • 湖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發展調查
    據省林業廳統計,目前我省從事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的企業以及個人達500家,種類涉及60多個,年產值3億元。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調查,記錄他們的果敢和智慧,傾聽他們的心聲和期盼。2013年,王文教徹底放棄在廣州經營多年的包裝材料生意,帶著1000多萬元資金,回到老家通山縣大路鄉犀港村,辦起藍孔雀養殖場。他給養殖場取名為「雀寨」。在我國,孔雀主要有兩種:藍孔雀和綠孔雀。綠孔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做觀賞,不允許人工飼養。目前國內允許飼養的孔雀為藍孔雀,人工養殖的藍孔雀可供食用,觀賞,還可製作工藝品或標本。
  • 養了又不能賣 九江野生動物養殖戶遭遇尷尬境地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洪永林文/攝核心提示受疫情影響,我市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上市、交易,在相關政策細則未出臺之前,無論是持有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還是馴養繁殖許可證的養殖戶,都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不能賣到市場上去,又不能讓它們活活餓死,到底該怎麼辦?
  • 商丘三鸚鵡賣家被追刑責 養殖戶稱數十年市場幾近中斷 上千鸚鵡白...
    這是河南省商丘市鸚鵡養殖戶眼下面臨的困境。近日,紅星新聞接到網友反映,稱河南商丘近1000家養殖戶飼養的費氏牡丹鸚鵡,因無法出售造成大量死亡的情況。據了解,費氏牡丹鸚鵡屬於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將面臨刑罰。當地養殖戶告訴紅星新聞,商丘當地養殖費氏牡丹鸚鵡已有30年時間,由於歷史原因,多數養殖戶存在證件不全的情況。
  • 瀏陽人工繁育物種27種年產值過億元,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行業漸成規模
    近年來,伴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瀏陽不少養殖戶看到機遇,紛紛搞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如今,在瀏陽,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發展迅速。其中,竹鼠、黑斑蛙等物種的人工繁育發展迅猛,經濟效益可觀。「目前,我市有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戶155戶,人工繁育物種有竹鼠、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海南虎紋蛙等27種,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已初步形成。」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管理科副科長徐增重告訴記者,目前,瀏陽已成為全省野生動物馴養規模最大縣(市)。
  • 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本報記者 文波 攝本報訊 為進一步加強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規範馴養繁殖秩序,加快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資源,11月16日至12月11日,廣東省漁政總隊中山支隊以「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開展新一輪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執法。11月24日上午,記者隨執法人員先後來到港口鎮西九龍龜業養殖場及石岐區碧湖西街的一個家庭養龜場。
  • 家庭飼養大型鸚鵡,養殖戶籤寄養協議行?
    那麼有些人會說弄個寄養證不就行了,那麼寄養證靠譜嗎?下面跟我一起了解一下吧。寄養協議寄養協議最開始是一些飼養大型鸚鵡的養殖場弄出來的,很多鳥友想飼養鸚鵡,證比較難辦,那麼養殖戶就會給開了寄養協議。有了這個寄養協議,養殖戶讓你在家放心的飼養鸚鵡,個人低調沒人舉報的話,沒人查也就相安無事。有些專門賣鸚鵡的中間商,還會賣寄養證以此獲利。
  • 最長的冬眠: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下,四川7000萬隻養殖蛙「不敢醒來」
    「當時辦證交了幾百頁資料,跑了半年拿到《四川省陸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拿到證的興奮他現在還記得,「有了證就可以踏實開幹」。每年2月中旬氣溫逐漸升高,黑斑蛙結束冬眠。他便向池裡注水,蛙出洞開始產卵。隨後卵子被撈起轉移到育苗池進行孵化,大概四月中旬,小蝌蚪逐漸長大為黑斑蛙,開始上岸。
  • 娃娃魚是保護動物能吃嗎?專家:人工馴養的大鯢可以吃
    專家介紹,對於野生動物、野生保護動物和馴養動物這三個概念要加以區別,一般人很容易混淆。所謂野生動物,指存在於自然界未經馴養的動物。國家依據野生動物的資源稀缺、受威脅程度及科學價值,劃定了一批保護對象稱之為野生保護動物,大鯢就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馴養動物是將野生動物加以人工養殖,現在人類所利用的動物品種都是家養馴化所得。大鯢的人工馴養是近40年的事情,其經營利用仍受到法律法規的約束。
  • 疫情下的「野生動物禁食令」:鱷魚鴕鳥梅花鹿這些養殖動物,還能吃嗎?
    對於梅花鹿究竟能否食用,各地的養殖戶還在等待明確的政策。而類似長期馴養的野生動物能否食用問題,一直有爭議。野生和馴養的邊界到底在哪?也引發很多討論。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鳳凰星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江西養殖戶,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如何處置?省裡明確了!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王琴紅報導:公開數據顯示,經摸底發現,江西全省已辦理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的養殖企業2344家,其中2289家以養殖食用野生動物為主,現有存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價值16億元。這批動物是放生、繼續飼養還是宰殺?
  • 雨城區觀賞鳥馴養產業助農增收
    四川新聞網雅安9月24日訊(蔡強)野生動物馴養,是雨城區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的新興產業,經多年發展,馴養產業已初具規模,並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觀賞鳥類馴養繁殖產業,是野生動物馴養產業發展比較突出的一例。
  • 壹現場丨「鸚鵡案」頻發波及商丘養殖戶 養殖鸚鵡1塊5一隻沒人要
    養殖戶們一打聽才知道,是因為有花鳥市場的商戶因為賣費氏牡丹鸚鵡被森林公安給抓了。售賣運輸鸚鵡違法 商丘涉案養殖戶也被抓2020年9月8日,50歲的閔氏夫婦被森林公安帶走,原因是森林公安在其位於江西南昌某花鳥魚蟲市場開設的店鋪內收繳了70餘只被列為「野生保護動物」的費氏牡丹鸚鵡,閔氏夫婦的這些鸚鵡恰好是從商丘的養殖基地進的貨,養殖這批涉案鸚鵡的就是史玉領家。
  • 養殖戶注意啦!賀州這個縣發布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處置實施方案
    為妥善做好以食用為目的的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處置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和生態環境安全,近日,昭平縣印發了《昭平縣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處置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昭平縣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補償處置標準及處置方式以下是實施方案詳情昭平縣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處置實施方案
  • 等待出路的養殖戶們
    自然科普作者、動物保護專家任輝在接受《中國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新規發布之前,《野生動物保護法》中也有對禁食野生動物的明確規定,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沒有合法來源、未經檢疫合格的其他保護類野生動物」不可食用。「這種界限更科學,也更合理。野生動物作為自然資源的一種,人類不過度食用,威脅到一些物種的生存,食用本身一般是沒有問題的。」
  • 禁食陸生野生動物,漢壽這名養殖戶放飛兩萬多隻斑嘴鴨、鴻雁等
    至此,漢壽縣已全面完成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轉型退出工作。養殖戶 蔡見華:積極轉型,爭取養甲魚、烏龜去。這個陋習要改變,不能夠吃野生動物了,響應國家號召,我放飛了兩萬多隻。在保護區、息風湖、竹海公園,這幾個地方進行放飛,今天是最後一次放完。今年,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漢壽縣採取有力措施,紮實推進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轉型退出工作。
  • 探訪野生動物養殖場:因為隔離,一個「養蛙聯盟」1700噸存欄蛙不能賣
    連日來,記者調查採訪了數十家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直擊它們的生存現狀,記錄養殖戶們的真實心聲。目前,全國各地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被封控隔離,養殖戶們一邊期待疫情儘快過去,一邊又很擔憂:「現在被封控隔離的動物不能銷售,如果以後不能養殖了又該怎麼辦?」
  • 青蛙是保護動物為啥養殖的能賣能吃
    國內青蛙養殖戶越來越多,主要分布在四川、重慶、湖北和湖南等地,目前徐州市場被允許養殖的品種只有黑斑蛙。 銅山、豐縣、睢寧等縣區也有多家相似的青蛙養殖基地,它們的規模在20-100畝之間。養殖戶劉先生說,其實養殖青蛙在國內有十年左右的歷史了。目前,多家基地在徐州市場上的投放量還不大,主要是向大中型餐廳、酒店供貨,每家基地的日供貨量在300斤左右。
  • 日媒:野生動物禁令困擾中國螞蚱養殖戶
    來源:環球網日本《東方新報》5月22日文章,原題為「野生動物禁令困擾螞蚱養殖戶」。今年2月下旬,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決定,禁止食用和非法販賣野生動物。4月,中國農業農村部公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其中除了豬、牛、羊等傳統禽畜外,其他一律被列為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