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蚱,安全綠色食品和可怕的蝗災集一體的昆蟲

2021-01-08 年輕的牧羊人

螞蚱,學名蝗蟲,屬直翅目,種類繁多,全世界已知的種類超過10000種;分布廣泛,主要活動於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

不知為何,提起螞蚱腦海中就是小時候捉螞蚱,烤螞蚱的場景;但是一說起蝗蟲,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蝗災。

關於蝗蟲的記載最早在詩經《螽斯》中有言:螽(zhōng)斯羽,詵(shēn)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hōng)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jí)揖兮。宜爾子孫,蟄(zhé)蟄兮。這裡螽斯就是我們所說的蝗蟲,這篇風僅用39字就生動形象地闡述了古代勞動人民對蝗蟲的直觀感受。他們認為蝗蟲是糧食的一大害,專門啃食包括莊稼在內的綠葉類植物,造成災荒;薨薨的是指蝗蟲前翅的發生器在飛行的時候產生的聲音。

同時,這首風語句重複很多,著重強調了蝗蟲繁殖能力強,數量多,極易聚集在一起的特點,在擔憂的同時也暗含了古人對蝗蟲繁殖力的羨慕。畢竟那時候生產力低下,醫療水平也剛開始起步,人口匱乏一直都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國對螞蚱的食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貞觀年間,古書有云:「貞觀二年,畿內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見蝗,掇數枚,祝之曰:「民以谷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舉手欲吞之,左右諫曰:「惡物或成疾。」上曰:「朕為民受災,何疾之避!」遂吞之。是歲,蝗不為災。」這段話簡而言之就是唐代開始食用蝗蟲以後,蝗災就很少見了,可見「中國吃貨」的一脈相承,神通廣大。

據現代科學研究,蝗蟲具有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的特點並在香港等地具有「飛蝦」的美稱,是各國人民的喜食佳品。如美國曾舉行「昆蟲宴」招待貴賓,其中就有蝗蟲的身影;泰國的「油炸飛蝦」的大名更是無人不知,浪漫的法國人把蝗蟲作為消閒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蝗蟲的藥用價值亦是非常高的,它有止咳平喘.解毒透疹等功能,對降「三高」、降低膽固醇有輔助治療作用。藥典《救生苦海》就有用酒送服蝗蟲製品,治療破傷風記載,《本草綱目拾遺》也有用砂糖和服蝗蟲,治小兒驚風的言論。(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請勿私自吞服)。

昆蟲譽為「上帝留給人類的最後一塊蛋糕」,因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日益成為人們非常喜愛的、餐桌上越來越常見的菜餚。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相應的興起昆蟲食品,如用昆蟲做菜,或製成罐頭、餅乾、雪糕等食品,十分暢銷。 其中,東亞飛蝗因可食用和提取蛋白質的資源極為豐富,更被列為「21世紀安全綠色食品」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您會食用蝗蟲這類昆蟲嗎?

相關焦點

  • 蝗蟲和螞蚱是同一個東西嗎?為什麼東非會突然暴發沙漠蝗災呢?
    從去年11月份開始,東非遭遇了70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害,FAO(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預警,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等國家的沙漠蝗災正在迅速蔓延,目前推算僅三國境內的蝗災以超過3600億隻,或對非洲糧食安全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
  • 螞蚱和蝗蟲是一種昆蟲嗎?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螞蚱和蝗蟲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兩個詞,一般情況下,大多數都認為螞蚱就是蝗蟲,蝗蟲也是螞蚱。不過,嚴格意義上說,螞蚱和蝗蟲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蝗蟲只能代表一部分螞蚱,簡單的說就是蝗蟲是螞蚱的一類。那麼,蝗蟲和螞蚱是如何區分的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上圖為棉蝗,我們這俗稱「蹬倒山」,你們那叫什麼?
  • 自然科普:蟈蟈、蛐蛐、螞蚱,傻傻分不清
    最常見的昆蟲,除了我們最常見的蝴蝶、蟬、蜻蜓等,應該就是蛐蛐、蟈蟈、螞蚱之類的,可是,這些叫法一點兒都不專業,今天我們就來認認這些蟲子到底是誰。螽斯的體型較大,較為兇猛,身體多為草綠色,也有灰色或深灰色。螽斯用翅膀摩擦發聲,後足擅長彈跳,雜食性,葷素都吃。螞蚱=蚱、蜢、蝗螞蚱之一蚱:也稱菱蝗,因其從背面看呈菱形,所以叫這個名字。它們體小型,會跳卻不會飛,而且沒有發音器和聽器。
  • 我們該如何應對頻發的蝗災?
    2020年初,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正在東非蔓延,對肯亞、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等國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都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一、非洲蝗災的蔓延報導稱,在東非的一些國家,大面積的蝗蟲群鋪天蓋地而來,成千上萬隻蝗蟲聚集在一起四處飛行,瘋狂地吞噬著莊稼和植被。
  • 昆蟲記憶—螞蚱篇
    體型修長的螞蚱小時候我對螞蚱格外的痴迷,經過我手的螞蚱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因為小時候玩伴們出於對擁有好昆蟲的攀比心理,所以我對好的昆蟲格外挑剔。我力求找到最漂亮最酷炫的昆蟲。螞蚱的雙腿是力量的核心所在,短小的前肢和粗壯有力的後腿形成鮮明對比,每一隻強壯的螞蚱都能讓我從視覺上感受到力量的迸發,所以螞蚱是最讓我能感悟到自然界美感和力量的美妙結合。螞蚱的雙腿既能保命也能攻擊,後腿的z字型結構將每一次的力量釋放最大化,當危險降臨時瞬間發力將身體彈射出去,躍起在空中再展出摺疊在背部的翅膀扇動調整方向和滯空的時間以此來逃脫危險。
  • 蝗蟲災害來了,它和螞蚱一樣嗎,能吃嗎?
    近日,一場可怕的蝗蟲災難席捲了衣索比亞、肯亞、索馬利亞等非洲國家,甚至跨越紅海進入西亞地區。在人們還在擔心蝗蟲能否飛躍喜馬拉雅山到達我國境內時,一群吃貨已經在摩拳擦掌,準備帶著自家的雞、鴨、鵝部隊共赴前線,打開胃口大吃一頓了。
  • 盤點農村山上的野生動物和昆蟲,有螞蚱、蠍子,這也是一道道美食
    本文章由溫柔的小米原創,熱烈歡迎來領略我的文章~農村的小山上一片綠油油,山上有這各種的樹,山腰下有著農田,農田邊上有著泉水,泉水清甜可口 ,而山上樹上的果子也是非常的甜脆,山上的泥土小路也不知道走了多少遍了,那時候山上是那麼的漂亮,但是現在這種綠油油的原生態的小山已經不常見了,而且山上以前我們經常捉的一些小昆蟲
  • 蝗蟲危害很大,如果發生蝗災,要如何防治?
    蝗蟲俗稱螞蚱,是農田中常見的一種昆蟲,蝗蟲主要發生在熱帶、溫帶草原和沙漠地區,蝗蟲的食性雜、食量大,喜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蔬菜的農作物,食物匱乏時豆類、菸草、蘆葦、果樹、林木及雜草的葉子、嫩莖、花蕾和嫩果等等植物都會受到蝗蟲的危害,蝗蟲每天都要吃掉和自己的體重相當的食物,一旦成災,有可能導致糧食顆粒無收
  • 吃油炸螞蚱險丟命 螞蚱的營養價值有多大為何如此饞人
    接診的兩名醫生曹華和潘慧介紹,送到醫院急診科時,患者的血壓已下降到62/47mmHg,神志不清,情況非常危急。結合患者的主訴和症狀,以及朋友們帶來的一包螞蚱,診斷其為過敏性休克。萬先生很困惑,自己40多歲,身體很棒,平時也不是過敏體質,飲食也沒有忌口,怎麼會吃了一口螞蚱,就出現這種情況呢?接診的急診科潘慧醫生解釋,容易引起過敏的蛋白質常見食物為牛奶、黃豆、花生、蛋、魚以及甲殼類、海鮮等。螞蚱、知了等昆蟲也富含高蛋白,但是由於蟲類的食用人群較少,病例也比較少。
  • 蝗蟲,蝗災與人類
    01 蝗蟲(Locust)的歷史 蝗蟲,俗稱「螞蚱」,屬於蝗科,直翅目昆蟲。全世界範圍內有超過10000個不同的種類,在全球廣泛分布,對環境氣候的適應性也非常強,可以在熱帶、溫帶的草地與沙漠地區快樂地繁衍。
  • 吃油炸螞蚱險丟命 過敏體質少吃昆蟲
    螞蚱在我們的眼中是害蟲,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螞蚱也是一道高蛋白的美味食物。螞蚱的功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的。醫生表示,過敏體質的要謹慎。圖片來源:網易新聞  男子吃油炸螞蚱 嚴重過敏嘔吐險丟命  11月4日晚上,恰逢周末,萬先生和三五好友在上海靜安區中華新路的一家餐館聚餐
  • 印巴蝗災有多恐怖?蝗蟲聚集後變「喪屍」,「戰鬥雞」也束手無策
    文/一刀劈碎美利堅近日,在亞非國家泛濫的蝗災讓人們見識到了它們的可怕。之前不久,「沙漠蝗蟲」戰鬥群聯合「伊朗蝗蟲」,大舉入侵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對兩國部分地區農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印度此次蝗災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導致40萬公頃面積農作物減產或絕收。中國農科院專家稱,沙漠蝗災通常每年5、6月份才會在印巴等國爆發,今年提前了好幾個月,是因為去年較嚴重的蝗災使很多蝗蟲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處留下了蟲卵,目前發生的沙漠蝗災是由當地留下的蟲卵孵化形成的。按照專家的意思,很多蝗蟲還處於「幼年階段」,還沒發育成完全體,所以危害沒有達到極值。
  • 中國科學家揭示蝗災的奧秘
    【背景:】 蝗災與旱災、洪災並稱我國歷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曾造成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飛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蝗蟲,據我國近2000多年的歷史記載顯示,大規模的蝗災發生過800多次。沙漠蝗雖然僅僅分布在非洲、中東、南歐和南亞地區,但危害的記載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這兩種蝗蟲災害一直被認為是人類主要的瘟疫之一。 儘管蝗災與人類發展歷史長期相伴,但是真正在科學上對蝗災成因的認識不足百年。近80年來,對蝗群如何形成有許多的假說,分別有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氣候等假說,但是究竟是哪一個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其中的奧秘和機理並沒有在科學上被揭示。
  • 昆蟲或將成人類新食物?雲南人:我們早已贏在起跑線
    作者:繆超  據外媒報導,由於全球食物短缺和尋找更營養、更生態食物的目標,科學家們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昆蟲。  繆超 攝  為了讓親們在全球食物短缺中活下來,我們製作了一個「吃蟲蟲挑戰」,供親們嘗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一道昆蟲菜:  入門級趣味挑戰  剛開始,為了不嚇跑小夥伴們,我們先嘗試入門級的炸螞蚱、炸竹蟲、炸蜂蛹,它們大家或多或少都見過,外形不算可怕,味道上佳,挑戰難度低,青銅級吃貨表示壓力不大。
  • 廣東辦安全食用昆蟲研討會 專家:吃蠅蛆沒問題
    很多人愛吃螞蚱竹蛆水蟑螂等昆蟲,這些蟲子也進入了粵菜菜譜。不少愛生吃蠅蛆的老廣大嘆蛆「很甜很靚」。在環境汙染嚴重的今天,吃這些昆蟲到底安全否?    近日,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組織了安全食用昆蟲研討會。有廣東昆蟲專家表示,市民食用野生昆蟲要小心,因為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化學農藥。
  • 夫妻養螞蚱 刷爆朋友圈
    我想,養殖一些無任何汙染的健康綠色食品肯定備受青睞!」2014年,張樹春自掏腰包去山東的一個螞蚱養殖基地學技術。學習了半個月後,他帶著30多斤北方螞蚱的卵子回到了家鄉。轉眼4年多的時間過去,張樹春夫婦倆的螞蚱養殖基地,在當地逐漸出了名,這幾年吸引了很多本地人乃至外地遊客的眼球。很多人前來參觀、品嘗綠色螞蚱美食後,紛紛在微信朋友圈曬照片、曬體驗。
  • 蝗災愈發猖狂,俄羅斯已守不住,被蝗蟲啃食60000公頃的牧場
    自今年2月以來,世界多地都遭遇蝗災,此前聯合國糧食以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發布「威脅」預警,是次高等級的預警信號。可見,蝗災已然嚴重影響多地正常生活。所到之地即刻荒蕪蝗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螞蚱或者草蜢。它們的腿部受到刺激之後就會聚集在一起形成蝗群,當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便會朝著一個方向前行,持續時間可達8個小時。
  • 螞蚱都知道是啥,農村的「山螞蚱」你未必了解,叫螞蚱又不是螞蚱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螞蚱都知道是啥,農村的「山螞蚱」你未必了解,叫螞蚱又不是螞蚱。說到螞蚱想必大家都應該知道是啥,它另外的一個稱呼叫做蝗蟲,是農業種植中的一大害蟲,是莊稼的天敵,也是農民朋友比較痛恨的昆蟲之一。但是近些年來,螞蚱還成為了人們飯桌上的美食,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常能吃到螞蚱製作的食品。因此來說,螞蚱是人們都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昆蟲類。
  • 舌尖上的平民美食——油炸螞蚱
    說起油炸螞蚱,那是農村特有的一道風味小吃,也是農村孩子的至愛。特別是在那個缺肉少食的年代,可謂是童年的味蕾記憶,至今意猶未盡……螞蚱,學名蝗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蝗災襲來,片刻工夫,遮天蓋地的螞炸會把地裡的莊稼吃得淨光。
  • 螞蚱?油葫蘆?
    臉盲不只局限於人臉,同樣還包括昆蟲!蟈蟈、螞蚱、蛐蛐這幾種你都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