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誤會了這本書,絕美之畫訴說地球脈動

2020-12-02 貝妮雙子

每次我把繪本帶回家,兒子都一下子搶去翻閱。匆匆翻完,他通常會得出一個大致結論,比如「快給我講!」就說明他對這本書很感興趣。

沒想到這次這本書,他翻完就說,這也沒什麼好看的嘛。

我有些奇怪,《動物有靈》這本書這些畫不是很美嗎,他一向對美美的畫沒有抵抗力的啊。於是我拿過來自己翻了一遍,才有些明白過來。

原來,這本書除了幾頁有字之外,其它都是圖畫,而有字的那幾頁又是很大段的文字,他也沒耐心看(一年級小朋友的水平弱了點),怪不得覺得沒意思了。

當我們看慣了一幅畫配一小段文字這種形式之後,才發現原來光有畫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也才發現,原來文字和繪畫其實是密不可分的。

等到我閒下來去細讀之後,我就被它吸引了。

出生於西班牙塞維亞的作者巴布洛·薩爾瓦赫,用他最拿手的油印版畫描繪了世間的動物

它們有豹子、犀牛、企鵝、斑馬、孔雀、鱷魚、蛇……

版畫簡單來說,就是用刀在木板或是石板等平板上刻上花紋,然後在這種板上塗上油彩或顏料,轉印到紙張上,就能出來相應的圖畫。

我家孩子上過的繪畫興趣班,就有這種形式。用厚厚的吹塑紙,輕輕刻上一些紋路,再塗上色彩,印到紙上,就是一幅好看的畫。

當你理解了這樣的作畫形式,再看看我兒子畫的這幅版畫,對比下書裡的這個畫,你就知道什麼叫做高手了(注意纖細的毛髮部位)。

但你或許會問,買這本書就只為了看這樣的畫功嗎?當然不是。

畫裡畫外,我們從中讀到世間生靈,那是與我們常住的城市農村截然不同的一個世界。

1.字畫分離,浸入式閱讀直擊心靈

當你還沒看那些文字的時候,除了讚嘆畫的絕美之外,可能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會看得一頭霧水:這些畫想表達什麼?這本書在說什麼?

當看過字再去看那些畫,字所帶來的空靈之感,在腦海中呈現,又沁入畫中,你便猛然明白,這些畫在講故事,在講動物之間的靈性他們有著自己的生命節奏,在世間努力生存,構築棲息之所,尋求一步步蛻變,也同樣跟人類一樣向子女、同類表達著愛

比如,下面這幅圖,讓我生平第一次,覺得蛇好美。我看到了兩條蛇交織、盤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蛇皮的花紋精美細緻,宛如精心設計的蕾絲飄帶。

然而,當我看完文字之後,我才知道,這是在講「蛻變」,這是蛇在蛻皮

書中用詩意的文字寫道:「蛻皮,儘管不會改變動物的顏色和結構,但仍然是生命辭舊迎新的標誌。大自然告訴我們,今天的我們不同於昨日,明天的我們會再次改變。而蘊藏在改變之中的魔力正是保持生命本質和自身身份的關鍵。」

看到這樣的文字,內心就會湧起某種力量,這種力量在對我們說,會好的,一切會越來越好的。這種力量經過內心的醞釀,再翻到蛇的圖案那一頁,就會給人一種衝擊,讓人更加振奮

就像獸獸老師常說的那樣,當你覺得一段視頻讓你非常喜歡、或是讓你驚豔或震撼時,不妨多看幾遍,可以關掉聲音先看畫面,然後再打開聲音閉上眼睛聽那個聲音,然後去感受一下,是否效果會很不一樣。

我想,文字和圖畫的配合也是同樣道理,當你不看文字,只看畫的時候,你的感受和你看完文字再看畫時候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2.七大主題,講述動物之靈

《動物有靈》描繪了一個富有韻律的大自然,提醒我們,人類並不是地球唯一的生物。

這本繪本並沒有普通書籍那樣有目錄,也沒有頁碼,所到之處都非常隨性

每隔幾頁畫,就會出來一段文字。第一段是「靈魂」,類似書的序言。

第二段「愛」,是本書第一個主題。從企鵝輪流孵蛋、覓食,全心全意撫養下一代開始,到孔雀發展出吸引異性的驚人美貌。愛以自由的形式,體現在所有物種身上。

第三段,「節奏」。大雁拍著人字形隊伍,時而變換隊長——頭鳥,它們有自己的遷徙節奏。樹懶和考拉與太陽一同甦醒,貓頭鷹和雕鴞在夜幕中活動,它們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不同的動物,都遵循著生命的節奏。

第四段,「生存」。所有生命都需要面臨生存的考驗。為了生存,所有生命都發展出了獨有的能力。鱷魚如果難以捕食到獵物,能夠忍受一整年不進食;北極熊進化出了厚厚的皮脂和毛皮;人類,創造了一個文明社會。然而,危機卻永遠存在,這就是生存的真諦。

第五段,「蛻變」。自然界的蛻變往往是有形而誇張的,比如蝌蚪變蛙、青蟲化蝶。人類的蛻變,看似無形,卻同樣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六段,「棲身之所」。當我們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裡時,是否會想起,還有很多小動物生活在你的周圍?是否會想起,地球上還有很多森林,那裡是動物們的棲身之所。

第七段,「水」。每種生命都需要水,但沒有什麼會比生活在水裡的動物更需要水。它們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神秘和廣大。

第八段,「珍寶」。動物是地球的珍寶,也是我們人類的珍寶,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

圍繞這些主題,展開逼真靈動的版畫,讓每個主題更生動,更有章法可循。

3.看懂繪本,看懂生命,生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動物有靈》的作者巴布洛·薩爾瓦赫,喜歡旅遊和研究,他的作品都從大自然中獲取靈感。他跟《永恆的時光之旅》的作者,日本國寶級攝影師星野道夫有些相像。他們兩人,一個把動物繪製下來,一個把動物拍攝下來。他們都敬畏自然、熱愛自然,作品中充滿了靈性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五顏六色華麗無比的孔雀,造就了天然輻射形狀精美的海星,造就了鸚鵡螺上完美過渡的旋轉螺紋……這些都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它們啟發人類靈感,繪製成各種藝術品,研究仿生學科技……

然而,喜歡走捷徑的人類,卻對大自然毫無節制地直接取用,於是,很多被人類嚴重影響到生存的動物在艱難地尋找著合適的家園,比如北極動物。

還有些動物加快了消逝的步伐,慢慢地只能存在於人類的那些藝術作品中

這既是人類的驕傲,也是人類的悲哀

如果我們能在給孩子講這本書的時候,讓孩子懂得這一點,懂得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我們的存在都是生命的奇蹟,他們會不會開始懂得敬畏生命

守衛生命,守衛地球,希望我們做大人的,能夠從中看出點什麼,為保住孩子們最初的良善,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孩子們能從中看出點什麼,真正長成對地球有幫助的大人們。

熱愛大自然和藝術的你們,別忘了給孩子們買下這本書,給他們一份特殊的六一禮物。

相關焦點

  • 酷我音樂上線BBC《地球脈動 生命禮讚》雲音樂交響會 呈現絕美視聽...
    在音樂中見證地球上每個生命瞬間,9月1日,BBC特別節目《地球脈動 生命禮讚》(Planet Earth: A Celebration) 雲交響音樂會上線酷我音樂,在記錄片內容+音樂作品的開創性結合下,為聽眾呈現了一次極致感官享受和別具風格的視聽盛宴,大眾紛紛打卡前排感受這份洗滌心靈之作
  • 零差評神級紀錄片《地球脈動》一起感受地球大自然之美
    《地球脈動》第二季在2006年播出時,首次全程採用高清攝像機拍攝的《地球脈動》是當時BBC攝製成本最高的一部紀錄片。《地球脈動2》將運用同樣的前瞻性思維,在三年中採用超高清4K攝影機拍攝,同時使用了無人機和遠程控制拍攝技術。
  • 《地球脈動》美到窒息的地球探險
    《地球脈動》空前絕後的地球禮讚《地球脈動》耗資800萬英鎊,製作歷時五年,用兩千多天進行實地調查,由130人攝製隊走遍62個國家,共動用四十位攝影師分別前往兩百個地點拍攝。攝製隊為了確保拍到人類未見過的動物們掙扎求存的鏡頭,冒險走到地球最遍遠和危險的地區去,同時BBC耗費巨資動用高畫質攝影,革命性的超高速攝影機,甚至採用了美國軍方發明的陽衡空中攝影機來拍攝自然生態,這種機器可以在一公裡外拍攝高清、穩定的特寫鏡頭,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美輪美奐的自然風光和壯觀的群狼捕獵鏡頭。
  • 英國紀錄片《地球脈動第二季》
    在2006年播出時,首次全程採用高清攝像機拍攝的《地球脈動》是當時BBC攝製成本最高的一部紀錄片。《地球脈動2》將運用同樣的前瞻性思維,在三年中採用超高清4K攝影機拍攝,同時使用了無人機和遠程控制拍攝技術。
  • 豆瓣9.9《地球脈動》|在紀錄片中看「生態」
    我們將持續盤點那些另人震撼的環保類紀錄片,讓我們在大自然面前重拾敬畏之心。《地球脈動》很想引用一段影評開頭:「大部分劇,如果你覺得好看,心裡會感到開心。《地球脈動》就屬於後者。」「因為看完《地球脈動》後,我真的感覺自己啥都見過了。什麼長假出行,什麼環遊世界,真的不如在一臺高清彩電上,把兩季《地球脈動》給看了。」
  • 一次對地球不可思議的探索 21:00【 地球脈動 1】
    《地球脈動》是BBC又一經典之作,由得過多項大獎的《藍色星球》原班人馬奉上。
  • BBC紀錄片《地球脈動》(1—3)
    從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從荒涼峰頂到深邃大海,難以數計的生物以極其絕美的身姿呈現在世人面前。當然還有地球各地的壯觀美景與奇特地貌。BBC曾經製作出《藍色星球》的紀錄片攝影團隊,費時五年時間製作,於2006年奉上了這部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紀錄片《地球脈動》。它分11集介紹地球各個角落的生態奇景:兩極之間、雄偉高山、淡水資源、洞穴迷宮、奇幻沙漠、冰封世界、遼闊平原、季節森林、富饒叢林、多樣淺海、無垠深海。每一集都是一場絕對的視覺盛宴。
  • 騰訊視頻與BBC同步上線《地球脈動II》
    如今,騰訊視頻與BBC聯合出品的自然類題材的頂級紀錄片《地球脈動Ⅱ》於11月7日雙平臺同步上線,並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VIP會員提前看。《地球脈動Ⅱ》再一次將地球這一美麗又危險、孕育一切的存在,一點一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向我們展示他的絕美絢麗和競爭殘酷。
  • 「地球脈動」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
    「地球脈動」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 來源:北京日報時間:2020-11-26 08:09:49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
  • 十年時光,終不負:《地球脈動2》!
    還記得十年前,《地球脈動1》帶給我們絕美的世間萬物,讓人類感到震撼與敬畏。
  • 《地球脈動 II》背後的生命之樂
    BBC 自然紀錄片《地球脈動》在十年前一經推出就被奉為經典,它用獨特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地球壯麗輝煌的景觀、鬼斧神工的地貌以及稀有罕見的驚奇生物。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等來了這部紀錄片的第二季:《地球脈動 II》。
  • BBC《地球脈動》第二季回歸 微鯨電視帶你探索奇妙世界
    時隔十年,這部史詩級紀錄片的第二季重磅回歸,再一次將地球這一美麗又危險、孕育一切的存在,一點一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現在,《地球脈動》第二季已登陸微鯨電視,超高清4K 屏幕真實呈現,觀眾們將在大屏上超近距離地感受大自然不可思議的奇妙與壯美,感受地球的絕美絢麗和殘酷競爭。
  • 【免費下載】BBC紀錄片《地球脈動Planet Earth》高清帶字幕!
  • 春季特別推薦:地球脈動第一季第二季
    ,再次集結奉上了這部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紀錄片《地球脈動》。單純的自然風光紀錄片,太美了,又好可怕,這就是我們生存的世界啊。如果沒有淡水,陸地上就不會有生命出現;而太陽則掌控了地球上的所有動物和植物並決定了它們的生存環境。太陽對生命的作用在北極的春天裡得到了最迷人的展現。第2集雄偉高山  從地質學和火山活動兩方面揭示了形成陸地和山脈的原因。從形成於地球低洼之地的山峰,到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地球脈動》將帶觀眾遊歷世界上眾多雄偉的山脈。
  • 《地球脈動》觀後感
    《地球脈動》觀後感吳奕冰地球脈動,第一集講的是兩極之間,兩極指的是南極和北極,這兩極都是非常寒冷的地方。講的主要是動物之間相互殘殺和一年四季的變化。《地球脈動》觀後感看完了《地球脈動》後,裡面的畫面一直在我的腦海裡跑來跑去。《地球脈動》共11集,講了從南極到北極、高山、淡水、洞穴、沙漠、冰封世界、大草原、叢林、淺海、季節森林、深海。每集長達48分鐘。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仍是未解之謎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  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1980年,美國地質學家使用地震儀,初步確定「地球脈動」源頭在南大西洋或赤道附近某個地方。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仍是未解之謎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來仍是未解之謎
    來源:北京日報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脈動》幾乎每一集都有你能記住的驚人場面
    《地球脈動》本片共計11集,每集講述不同的生物群落在地球上的棲息概況,對地球生物多元性做了一次權威性的觀察。這部對地球的禮讚之作,擴展了自然史電視的領域。從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從荒涼峰頂到深邃大海,難以數計的生物以極其絕美的身姿呈現在世人面前。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未解之謎原因仍撲朔迷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1980年,美國地質學家使用地震儀,初步確定「地球脈動」源頭在南大西洋或赤道附近某個地方。北半球的夏季,「地球脈動」微震強度會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