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把繪本帶回家,兒子都一下子搶去翻閱。匆匆翻完,他通常會得出一個大致結論,比如「快給我講!」就說明他對這本書很感興趣。
沒想到這次這本書,他翻完就說,這也沒什麼好看的嘛。
我有些奇怪,《動物有靈》這本書這些畫不是很美嗎,他一向對美美的畫沒有抵抗力的啊。於是我拿過來自己翻了一遍,才有些明白過來。
原來,這本書除了幾頁有字之外,其它都是圖畫,而有字的那幾頁又是很大段的文字,他也沒耐心看(一年級小朋友的水平弱了點),怪不得覺得沒意思了。
當我們看慣了一幅畫配一小段文字這種形式之後,才發現原來光有畫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也才發現,原來文字和繪畫其實是密不可分的。
等到我閒下來去細讀之後,我就被它吸引了。
出生於西班牙塞維亞的作者巴布洛·薩爾瓦赫,用他最拿手的油印版畫描繪了世間的動物。
它們有豹子、犀牛、企鵝、斑馬、孔雀、鱷魚、蛇……
版畫簡單來說,就是用刀在木板或是石板等平板上刻上花紋,然後在這種板上塗上油彩或顏料,轉印到紙張上,就能出來相應的圖畫。
我家孩子上過的繪畫興趣班,就有這種形式。用厚厚的吹塑紙,輕輕刻上一些紋路,再塗上色彩,印到紙上,就是一幅好看的畫。
當你理解了這樣的作畫形式,再看看我兒子畫的這幅版畫,對比下書裡的這個畫,你就知道什麼叫做高手了(注意纖細的毛髮部位)。
但你或許會問,買這本書就只為了看這樣的畫功嗎?當然不是。
畫裡畫外,我們從中讀到世間生靈,那是與我們常住的城市農村截然不同的一個世界。
1.字畫分離,浸入式閱讀直擊心靈
當你還沒看那些文字的時候,除了讚嘆畫的絕美之外,可能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會看得一頭霧水:這些畫想表達什麼?這本書在說什麼?
當看過字再去看那些畫,字所帶來的空靈之感,在腦海中呈現,又沁入畫中,你便猛然明白,這些畫在講故事,在講動物之間的靈性,他們有著自己的生命節奏,在世間努力生存,構築棲息之所,尋求一步步蛻變,也同樣跟人類一樣向子女、同類表達著愛。
比如,下面這幅圖,讓我生平第一次,覺得蛇好美。我看到了兩條蛇交織、盤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蛇皮的花紋精美細緻,宛如精心設計的蕾絲飄帶。
然而,當我看完文字之後,我才知道,這是在講「蛻變」,這是蛇在蛻皮。
書中用詩意的文字寫道:「蛻皮,儘管不會改變動物的顏色和結構,但仍然是生命辭舊迎新的標誌。大自然告訴我們,今天的我們不同於昨日,明天的我們會再次改變。而蘊藏在改變之中的魔力正是保持生命本質和自身身份的關鍵。」
看到這樣的文字,內心就會湧起某種力量,這種力量在對我們說,會好的,一切會越來越好的。這種力量經過內心的醞釀,再翻到蛇的圖案那一頁,就會給人一種衝擊,讓人更加振奮。
就像獸獸老師常說的那樣,當你覺得一段視頻讓你非常喜歡、或是讓你驚豔或震撼時,不妨多看幾遍,可以關掉聲音先看畫面,然後再打開聲音閉上眼睛聽那個聲音,然後去感受一下,是否效果會很不一樣。
我想,文字和圖畫的配合也是同樣道理,當你不看文字,只看畫的時候,你的感受和你看完文字再看畫時候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2.七大主題,講述動物之靈
《動物有靈》描繪了一個富有韻律的大自然,提醒我們,人類並不是地球唯一的生物。
這本繪本並沒有普通書籍那樣有目錄,也沒有頁碼,所到之處都非常隨性。
每隔幾頁畫,就會出來一段文字。第一段是「靈魂」,類似書的序言。
第二段「愛」,是本書第一個主題。從企鵝輪流孵蛋、覓食,全心全意撫養下一代開始,到孔雀發展出吸引異性的驚人美貌。愛以自由的形式,體現在所有物種身上。
第三段,「節奏」。大雁拍著人字形隊伍,時而變換隊長——頭鳥,它們有自己的遷徙節奏。樹懶和考拉與太陽一同甦醒,貓頭鷹和雕鴞在夜幕中活動,它們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不同的動物,都遵循著生命的節奏。
第四段,「生存」。所有生命都需要面臨生存的考驗。為了生存,所有生命都發展出了獨有的能力。鱷魚如果難以捕食到獵物,能夠忍受一整年不進食;北極熊進化出了厚厚的皮脂和毛皮;人類,創造了一個文明社會。然而,危機卻永遠存在,這就是生存的真諦。
第五段,「蛻變」。自然界的蛻變往往是有形而誇張的,比如蝌蚪變蛙、青蟲化蝶。人類的蛻變,看似無形,卻同樣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六段,「棲身之所」。當我們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裡時,是否會想起,還有很多小動物生活在你的周圍?是否會想起,地球上還有很多森林,那裡是動物們的棲身之所。
第七段,「水」。每種生命都需要水,但沒有什麼會比生活在水裡的動物更需要水。它們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神秘和廣大。
第八段,「珍寶」。動物是地球的珍寶,也是我們人類的珍寶,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
圍繞這些主題,展開逼真靈動的版畫,讓每個主題更生動,更有章法可循。
3.看懂繪本,看懂生命,生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動物有靈》的作者巴布洛·薩爾瓦赫,喜歡旅遊和研究,他的作品都從大自然中獲取靈感。他跟《永恆的時光之旅》的作者,日本國寶級攝影師星野道夫有些相像。他們兩人,一個把動物繪製下來,一個把動物拍攝下來。他們都敬畏自然、熱愛自然,作品中充滿了靈性。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五顏六色華麗無比的孔雀,造就了天然輻射形狀精美的海星,造就了鸚鵡螺上完美過渡的旋轉螺紋……這些都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它們啟發人類靈感,繪製成各種藝術品,研究仿生學科技……
然而,喜歡走捷徑的人類,卻對大自然毫無節制地直接取用,於是,很多被人類嚴重影響到生存的動物在艱難地尋找著合適的家園,比如北極動物。
還有些動物加快了消逝的步伐,慢慢地只能存在於人類的那些藝術作品中。
這既是人類的驕傲,也是人類的悲哀。
如果我們能在給孩子講這本書的時候,讓孩子懂得這一點,懂得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我們的存在都是生命的奇蹟,他們會不會開始懂得敬畏生命?
守衛生命,守衛地球,希望我們做大人的,能夠從中看出點什麼,為保住孩子們最初的良善,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孩子們能從中看出點什麼,真正長成對地球有幫助的大人們。
熱愛大自然和藝術的你們,別忘了給孩子們買下這本書,給他們一份特殊的六一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