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指南針作為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其價值和功勞不言而喻。作為指引方向的重要器物,尤其是在航海上,其作用表現得尤為明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能指引方向的,更需要能定位的,因為現今是資訊時代,誰掌握第一手資料,誰就擁有了絕對話語權。但一直以來,我國在衛星定位事業上的發展一直處於探索階段,我們所使用的定位也是美國的GPS。可喜的是,隨著四川一聲巨響,我國有望在2020年實現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全球組網,從而打破美國GPS在全球的壟斷地位,美國表示:不信中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韓非子》中記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足以證明,我國古代在定位研究方面的起步較早,並有所成效。最早的司南就是用來辨別方向的,後來在此基礎上改造出了指南針,正式投入研究使用。有人說,指南針的發明為人類指引了方向,從此不再生活於迷茫混沌中,所以指南針的意義十分重大。
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後,各方面的發展都十分迅猛,為了快速找準定位方向,導航系統被人們研發出來。人們發現導航使用起來更加便利,可以安置在汽車上或者是手機裡用於定位,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人們已經徹底離不開這種導航設備,日常出行只需要打開地圖類的軟體,導航就會自動設置路線供使用者選擇。
不過,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導航系統,都與美國有緊密相連的關係,因為定位軟體GPS是美國發明的。他們在衛星定位和導航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如果長期使用美國的技術,那麼我們在相關方面的科研就會被打壓,所以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為了掌握衛星定位技術,我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著手研究衛星導航系統。於1994年開始北鬥系統相應的工程建設,起步較晚進程也緩慢。相比美國,我國的劣勢比較明顯。雖然美國起步早,早就研發出來了導航系統,但八十年代才起步的中國現在也有了部分成就,這說明我國的科研水平正在不斷進步。《禮記》中記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國的科技發展每天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我們知道,導航系統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圍繞地球的導航衛星,為了維護北鬥衛星系統的運轉。自從北鬥系統開始進入研究發展後,這二十多年以來我國共發射了40顆人造衛星,這些衛星的任務就是掃描信息進行傳輸。而在四川衛星發射中心的一聲巨響中,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安全發射!在所有的衛星中,目前為止最重要的就是第41顆。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人造衛星發射較少,與別國的差距較大,而第41顆衛星的發射,可以拉近我們與其他國家的差距,這一下子就震動了美國學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有望打破美國的壟斷地位,美國說:不信中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在汽車自動化運用日益廣泛的現在,汽車的安全駕駛也十分重要。所以,幫助汽車提供更準確的定位導航,能夠更大程度確定汽車的安全和定位,而第41顆衛星的發射正是為了完成相關任務,它則能夠有效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因為自動駕駛領域一旦出現任何的誤差,所帶來的損失都十分嚴重,而這顆衛星卻可以做到毫無誤差的定位。
這也就說明四川在發射衛星中心的一聲巨響,意味著我國科研技術有了重大突破,可能打破美國的壟斷地位,美國對此也感到十分驚訝,才會不相信中國會有如此大的成就。但不管如何,我們的第41顆衛星成功發射了,意味著我國在衛星定位系統相關方面的研究有了突破發展,是我國科技實力的重要展現,而科技強國美國看到之後,難免會驚訝。
參考文獻
《韓非子》
《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