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個世紀冷戰時期,美國與前蘇聯就在航天航空領域展開了競爭探索,漸漸地,我們開始將航天航空領域的成就視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狀況的衡量因素,由於經濟與技術條件的落後,中國在該領域的起步明顯要晚於發達國家,好在這麼多年經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隨著轟隆一聲巨響帶來了航空領域的又一好消息,連美國都直呼:最終還是被中國攻克!
這聲巨響就是:中國第一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在秦嶺試車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因為這項技術的成熟,意味著中國是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泵後擺的火箭技術的國家,這項技術的成熟,打破了俄羅斯和美國的壟斷,讓無數中國人為之歡呼,搭載這種技術的火箭,它運行的時候,轉速可以達到十分高的兩萬轉,它能承受的溫度,竟然高高達到了的3000攝氏度!
這次火箭發動機試車試驗,其最大承載能力為500噸,多項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隨著點火的命令,山谷中傳來了火箭發動機的巨大轟鳴和山谷內騰起的水霧,場面蔚為壯觀,在這次試車的視頻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柔性連接的高壓搖擺軟管,承受住了渦輪泵排出的高溫高壓富氧燃氣多重考驗,在試驗過程中活動自如,結構可靠。
據介紹,此次試車的首臺泵後擺發動機,是在已經進入工程應用階段的120噸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基礎上,通過局部調整對液體火箭發動機泵後擺技術的有效驗證,該發動機採用了全新研製的多種零部組件產品,尤其是多層波紋管柔性連接的高壓搖擺軟管,承受住了渦輪泵排出的高溫高壓富氧燃氣多重考驗,在試驗過程中活動自如,結構可靠。
泵後擺火箭發動機大家還是聽的很少吧,顧名思義,一定和火箭有著密切的聯繫,根據消息,我國的長徵系列火箭大部分都使用了這項技術來試驗,火箭建造可不是說幹就幹,畢竟它也是一個金貴物,容不得一點馬虎,在取得了這項技術的突破後,我國也讓世界為之震驚,可以說是登上了世界熱搜榜,一時之間名聲大噪,我國現在實力和影響力在世界上舉足輕重受到如此關注也在情理之中。
火箭發動機成為這中間的重中之重,我們國家在技術應用方面的缺陷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遺憾,就是發動機明顯跟不上現實裝備的應用,因此在設計生產之初不得不為動力系統的不足而犧牲買單,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世界都在謀求更精尖的技術時,我們因為底子差、起步晚還沒有實力參與其中,而等到具備一定的基礎時,西方國家又對中國實施技術層面的封鎖。
總之,中國能夠成為擁有泵後擺核心技術的第三位國家,背後肯定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這樣的成果也讓世界紛紛驚嘆,連美國也直呼不敢相信,那麼朋友們,你們對這項技術又有多少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