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些年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人們開始追求質量生活,中國的發展速度更是讓西方國家震驚,為此這些國家一直針對我國,限制我們的發展,但是隨著我國秦嶺轟隆一聲,再次迎來好消息,美國才意識到:中國居然成功了!
隨著秦嶺深處的一聲巨響,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突破又多了一次。中國的航天事業從1956年開始起步,到2003年,中國最值得驕傲的長徵系列火箭一共進行了61次發射,一共向空間軌道發射了60多顆不同的人造衛星,而成功率達到90%,這對於世界航空航天事業來說,都是一個奇蹟,而所謂非常先進的西方國家,自詡比中國先進幾百年,中國每一步的前進,都是讓世界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中國。
此次我國最新泵後擺火箭發動機完成測試階段,由於在秦嶺的深山地區隱藏著一個亞洲最大的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臺,而且我國很多的火箭都是在這裡實驗的,此次崩後火箭發動機的成功測試,意味著我們國家是除了俄羅斯以外,第二個擁有該項技術的國家,據了解,這項技術可能連美國都搞不定,該發動機的轉速能夠達到20000轉,承受的高溫達到3000度也不在話下。
更令人欣喜的是,秦嶺的研發成功震驚了世界,讓各國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的航空業。國家選擇了秦嶺深山之處作為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試車臺,而秦嶺又在古文化中,被視為左右國運的龍脈,這裡的裝配系統有多強呢?根據信息顯示,一臺發動機只需要兩天就能完全裝配完畢,所以這裡承擔了我國大部分火箭的發動機生產任務。另外,這裡更研發出了泵後擺火箭發動機。
產生的壓力可以將水衝到5000米高度,它的推力和載燃料的能力很強大,因為它利用泵後擺技術將搖擺裝置後置,用最小的擺動實現了最大的推力並使發動機結構更加緊湊,以前我們一直受限於推力和燃料的問題,如今推力和燃料問題可以解決了。
而且目前掌握這一技術的只有俄羅斯和中國。沒錯,我國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完美,目前這只是中國的一小步,往後還會有一大步,難怪美國驚呼:中國居然真的做到了。
我國也是繼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泵後擺核心技術的國家,據悉,該發動機最高轉速可達2萬轉,最高可承受3500度的高溫,點火時,其推力可達130噸,這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從論證到試車成功,只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它的成功試車也多虧中國兢兢業業的科學家們,是他們讓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能一直屹立於世界之最。
要知道,想要擁有這項技術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除了俄羅斯,我國是唯一擁有這項技術的國家,這項技術解決了我國推力問題和可攜帶燃料不足這兩大難題。這個技術的重要性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