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leyball
排球規則介紹
排球場地
排球比賽場地為18米×9米的長方形 ,四周至少有3米空地,場地上空至少高7米內不得有障礙物。場中間橫劃一條線把球場分為相等的兩個場區。所有線寬均為5釐米。
排球的網高:女子網高2.24米,男子網高2.43米。
球網兩端外側各連接一根長1.80米的標誌杆。
球員位置
位置
排球主要有六項技術:發球、墊球、傳球、扣球、攔網、防守,而通常根據球隊的戰術,每一個位置上的隊員都有其專長。最常見的位置分配包含三種位置:攻手(分為主攻手、副攻手和接應)、二傳手和自由人。
自由人
自由人是專職防守的球員,主要負責一傳和防守。通常自由人具有全隊反應速度最快和一傳技術最好的隊員。由於自由人不需要在網前進攻,所以對自由人的身高沒有特別的要求。在比賽中,自由人穿著和其他隊員不同顏色的球衣。特別的,自由人同一局比賽中可以隨意替換不同的球員,不佔用換人名額。
二傳
二傳手的職責在於組織全隊的進攻,他們負責在二傳時將球送至攻手最適宜扣球的位置。移動快速、傳球精準是一個二傳手的必備素質。一位好的二傳手可以利用每一位攻手的特點,組織快速多變的戰術,所以二傳必須相當了解隊伍各位置攻手的特性與習慣,在比賽中更要保持清楚的頭腦與思維。
主攻、接應
主攻手是在靠近標誌杆進攻的球員。慣用右手的主攻手最適合在4號位(主攻手)進攻,相對的,慣用左手的主攻手最適合在2號位(接應)進攻。由於二傳傳向主攻位置的球大多都是高球,因此主攻手往往採用很長的助跑,有充分的時間助跑起跳。在進攻中主攻手通常依靠強力扣殺得分。主攻手還需要掌握一傳技術,因為在對方發球時他們通常作為自由人以外的第二一傳點。隨著排球的發展,後排主攻不僅需要接一傳,還有進攻的任務,所以在比賽中,通常會有四個進攻點。
副攻
副攻手是經常在靠近二傳手打快攻的球員。副攻手專職攔網,因為他們必須阻擋來自對方副攻手的快攻,並且需要從中間向兩邊快速移動以組織雙人攔網。通常副攻手是隊中最高的球員,且要求有很好的防守技術。
賽制規則
排球比賽採用5局3勝制,前4局比賽採用25分制,每個隊只有贏得至少25分,並同時超過對方2分時 ,才勝1局。
決勝局的比賽採用15分制,一隊先得8分後,兩隊交換場區,按原位置順序繼續比賽到結束,先獲15分並領先對隊2分為勝。
排球賽制發展史
1896年,第一部排球規則在美國產生,1916年美國出版發行第一部排球規則書,其主要內容是採用發球得分制,確定每局21分,三局兩勝。
發球得分制:比賽中,得分的一方具有發球權,只有獲得發球權的一方獲勝,才能得分。如果是接發球的一方取得這一球勝利,那麼就只是換發球。在發球得分制的規則下,比賽時間往往很長,難以控制,對運動員的體能消耗也很大。
1998-1999年賽季,我國排球聯賽最早採用每球得分制
每球得分制:不論哪一方發球,只要取得一球的勝利,即可得分。
文字/楊煜瑤
圖片/徐峰
編輯/楊煜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