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財經銳眼
一家從成立時就定位於「憑藉科技,一路向前飛」的「科技」公司,20多年來一直憑著別人的技術授權,靠在央視、地方衛視等主流電視頻道的強勢廣告宣傳,成為中國個人護理電器領域佔據半壁江山的「剃鬚刀之王」。
從「憑藉科技,一路向前飛」的定位,以及中國個人護理領域佔據半壁江山的信息,相信很多人都能夠猜出這是哪家公司。沒錯,今天銳眼哥要跟大家說的就是飛科電器(603868.SH)這家公司。
說起飛科,大家應該是非常熟悉的,或許很多人也正在用著飛科的剃鬚刀、電吹風產品,質量如何大家自有評判。
但它作為國內個人護理領域的「一霸」自2016年上市之後,其收入、利潤等關鍵財務指標持續下滑,至今年上半年,飛科的營收已經連續7個季度下滑,難道中國的男人們都不刮鬍子了嗎?
仔細想來,飛科電器營收、利潤的持續下滑還是有一定必然性的。比如,輕研發、沒自己的核心技術,在線上流量紅利正在消失的當下卻大舉布局電商渠道等等。
飛科電器的最新定位是一家集剃鬚刀等個人護理電器、家居生活電器及電工電器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企業,主要產品包括剃鬚刀、電吹風、女士剃毛器、電熨鬥、加溼器、延長線插座等,目前還在積極向廚電領域拓展,與小米生態鏈企業純米科技合作。
從飛科最新一大堆戰略定位來看,銳眼哥感覺,飛科電器已經有點病急亂投醫了,主打產品剃鬚刀、電吹風賣不動了,就開始大筆研發各種新品,甚至脫離個人護理電器領域,貿然進入電工電器、廚房電器領域,結果是越研發利潤被擠壓的越嚴重!
2019年,飛科電器實現營收37.59億,同比下滑5.45%。其中,電動剃鬚刀營收24.29億,同比下滑11.12%,佔總營收的64.73%;電吹風營收6.62億,同比增長8.52%,佔總營收的17.56%。
產銷量及庫存來看,2019年,電動剃鬚刀產量6057.59萬隻,同比下滑12.49%,銷量5585.58萬隻,同比下滑15.06%,庫存1227.79萬隻,同比增長62.47%,產銷率92.20%;電吹風產量1814.68萬隻,同比下滑3.65%,銷量1794.40萬隻, 同比增長2.76%,庫存374.78萬隻,同比增長5.72%,產銷率98.88%。
(數據來源:銳眼哥整理)
從飛科兩款主打產品的產銷量變化來看,自2016年之後產銷率就持續下滑,說明市場需求逐漸減弱。雖然近三年的產銷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兩款產品的產量連續數年滯漲的瓶頸。
上市之前,2015年電動剃鬚刀產量就達到5523.03萬隻,2016年上市融資擴產後,到2019年電動剃鬚刀產量才6057.59萬隻,4年產量擴張不足10%。
由於兩款主打產品產量的緩慢擴張以及逐漸下降的產銷率,飛科電器的整體營收增速也隨著放緩,至今上半年已出現連續7個單季度營收下滑的情況,第三季度微增2.16%。
(數據來源:同花順)
今年三季度雖然終結了營收7連降的「窘境」,但利潤方面卻還是坐實了8連降,連續八個單季度淨利潤下滑。
(數據來源:同花順)
飛科今年第三季度出現了明顯的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原因在於,在電動剃鬚刀和電吹風兩款主打產品銷量越來越不行的情況下,公司開始發力研發投入,試圖通過對新品的研發來改變目前的困境!
作為國內「剃鬚刀之王」,飛科電器一直採用的「自產+外包」的輕資產生產模式,自產主要用於新品研發後的試產及標準化,標準化後再委託給外包企業生產。
這種模式應該說還是非常有優勢的,企業可以牢牢將製造業微笑曲線的兩端研發和營銷掌握在自己手上,而將低端的製造環節委託外部加工,採取這種模式的典型企業就是蘋果。
然而,為何飛科卻不能像蘋果一樣,成為一家立足世界的偉大企業呢?問題就在於,飛科從成立之初就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之後也一直不重視研發,直到最近兩年才一下子明白過來,要自己搞研發。
飛科上市之前每年的研發投入佔比都在1%,2012年-2014年的研發投入佔比分別為0.75%、0.76%、0.79%,遠低於蘇泊爾、九陽、老闆等小家電同行。直到上市前夕才將研發投入佔比提升到1%以上,2019年是上市之後研發投入最高的年,佔比達到2.26%。
(數據來源:銳眼哥整理)
與持續的低研發相反的是,飛科電器每年的銷售費用率都在10%左右,上市前的2012年-2015年則更高,分別為14.43%、13.03%、12.44%、10.23%,上市之後只有2017年和2018年的銷售費用率低於10%。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公司自己也說,多年來持續在央視五套、東方衛視等全國性主流電視頻道通過硬廣投放、電視欄目冠名等方式進行強勢廣告宣傳,近年來有全面擁抱網際網路新媒體,幾乎包括所有大型網際網路平臺都有廣告投放。
那麼,問題是,在長期「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下,飛科如何成為佔據國內個人護理電器領域半壁江山的「剃鬚刀之王」呢?答案是直接使用別人的技術!
根據公司招股書顯示,2013年6月3日,公司與日本株式會社泉精器製作籤署《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專利實施的許可為非獨佔性且非可轉讓的,僅限於公司生產銷售有關產品,許可範圍為中國,且每項專利將支付126萬的對價。
(飛科電器招股書截圖)
根據合同,電動旋轉剃鬚刀的有效期將在明年11月到期,其餘幾項專利也將分別在2022年5月、2026年8月、2030年4月到期。
正是這樣的一份專利授權許可,讓飛科剃鬚刀在過去幾年裡以極低的研發投入獲得了超過40%的毛利率。2013年剃鬚刀毛利率為30.94%、2014年為34.59%,2015年-2019年分別為41.96%、43.29%、45.35%、45.71%、44.95%。而公司自己的專利則主要集中於外觀設計方面,招股書披露的122項專利中,有88項為外觀設計型專利。
(飛科電器招股書截圖)
當然,公司自己也有一些自己的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比如電熨鬥、掛燙機、加溼器、延長線插座等產品,但這些產品的毛利率都在個位數,比如電熨鬥和掛燙機2019年的毛利率還是負數,加溼器的毛利率僅為1.2%。
主打產品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只有外觀設計專利,雖然有較高的毛利率,但等到專利授權到期時候又該怎麼辦呢?自己雖然也在搞一些研發,但自己研發的產品毛利率又太低,飛科電器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呢?
飛科的銷售模式主要為經銷商銷售,2013年-2015年公司來自經銷商的收入佔比分別為97.32%、99.22%、98.98%,截至2015年底共有520家經銷商,到2019年末經銷商數量雖然擴大到749家,今年上半年已降至701家。
另一方面,公司電商收入的佔比從2015年的37.07%提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55.80%,但是電商收入的絕對值卻從2018年上半年的9.68億降至9.60億,降幅0.83%。
(數據來源:銳眼哥整理)
值得說明一下的是,公司除了在招股書中披露過年度電商渠道的收入,上市之後就只在半年報中披露電商渠道的收入,而在2019年半年報電商渠道收入下滑後,在今年的半年報中也未披露電商渠道的收入。這一點還是很難理解的,難不成是因為半年報不需要審計的原因才在半年報中披露電商渠道的收入?但為啥今年又不披露了?不理解!
不過,在來自電商渠道的收入增速放緩並出現下滑後,在2019年年報中,公司還高喊「積極擁抱網際網路新媒體」,包括在淘寶天貓、京東商城等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在微信、微博、百度、喜馬拉雅等線上渠道發布定製圖文、視頻或音頻等內容,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
(飛科電器2019年財報截圖)
同時,公司還稱,要加強與新興電商平臺的合作,開展短視頻、直播等社交電商銷售模式。
飛科電器在營收和利潤雙降後「病急亂投醫」,在電商渠道收入下滑後卻宣布全面擁抱網際網路新媒體,在直播帶貨參差不齊的當下又匆忙加入直播帶貨的行列。
看來公司只在反思自己渠道不夠好,沒有抓住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卻從來不反思自己產品的質量問題!
飛科雖然佔據國內個人護理電器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但是卻一直做的是中低端產品。近年來,隨著國內的消費升級,對於小家電來說,消費者更願意去消費品牌更強、形象更高端、質量更好的產品,就剃鬚刀而言國內消費者開始逐漸從飛科轉向飛利浦。
為什麼消費者會逐漸放棄價格更便宜的飛科呢?因為飛科的質量比不了飛利浦,就銳眼哥自己的感覺來說,飛科的剃鬚刀電池很快就不行了,而且它的刀頭也容易脫落,基本用一兩年就不能用了!
因此,銳眼哥認為,飛科的問題其實並不在渠道,而是在產品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