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了一年多的新冠大流行,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於將生活、工作和消費等線下活動逐漸轉移到線上。而那些搭上疫情「順風車」,主打線上服務的公司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其中亦包括高盛旗下知名網上銀行Marcus。
據路透社1月15日獨家報導,有三位銀行消息人士稱,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正在考慮進行大舉收購,以提升其消費者銀行業務Marcus的行業地位。因為此前新冠大流行,公司去年貸款和存款業務增速都有所放緩,管理層擔心若繼續坐以待斃下去,恐將失去行業地位。
在經歷了4年的蟄伏後,高盛的數字銀行布局已初見雛形。
一、瞄準數字銀行「香餑餑」
作為華爾街最負盛名的投行之一,高盛早在2016年就瞄準了數字銀行這個「香餑餑」,並在同年創立了主打消費者銀行業務的網上銀行Marcus,旨在通過向零售客戶提供儲蓄帳戶、存款和個人貸款,使高盛的收入和資金來源多樣化。
而Marcus這個名字則取自高盛早期創始人,美國知名銀行家馬庫斯·戈德曼(Marcus Goldman)。由此,足以見得高盛對Marcus銀行寄予厚望。
事實上自4年前Marcus進入在線銀行領域以來,業績表現雖不算出眾,在業內也曾被譽為最佳的在線儲蓄帳戶之一,其個人貸款業務在2019年被JD Power認可為年度個人貸款客戶滿意度第一名。截至2020年9月,高盛通過馬庫斯積累了超過960億美元的消費者存款。
可這些成績並不讓高盛十分滿意。上述銀行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說,高盛管理層對任何交易都設定了一個「極高」的標準,即交易規模要大,要實現轉型。
數字銀行一直是人們感興趣的領域之一,全球市場洞察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Inc.)2020年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的日益普及,以及網際網路連接的迅速擴展,使以高效和便捷著稱的數字銀行交易需求不斷增長,預計到2026年數字銀行市場規模將超過12萬億美元。
而這場流行病無疑再次讓高盛管理層認識到,在線活動將是該行未來增長的核心,這也進一步強化了高盛加強在線銀行布局的決心。即使由此帶來的後果是,銀行分支機構的作用將繼續減弱,高管們不再優先考慮任何涉及分支機構收購的交易。
消息人士還稱,可以幫助引進新客戶或獨特技術的數字業務,將對高盛具有吸引力。這也是該行未來投資擴張的方向。不過對上述說法,高盛方面拒絕置評。
二、疫情期間Marcus銀行業績承壓
而高盛之所以考慮通過大舉併購,提高Marcus的行業地位,其背後還有一個推動因素在於疫情期間公司在線銀行業務表現不及預期。
對於高盛而言,當初建立Marcus不只是看好數字銀行市場這麼簡單,也是執行長大衛·索羅門(David Solomon)減少高盛對波動性交易和投資銀行業務收入依賴的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此,索羅門希望建立收入可預測的業務,例如消費者銀行業務和大眾市場財富管理,這是其大多數主要競爭對手現在擁有的業務。
去年1月,索羅門為Marcus設定了三年到五年財務目標以及該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的要求。上述三位銀行消息人士表示,在大流行期間蓬勃發展的投資銀行和貿易業務,以及通過遠程工作來削減成本,可以幫助高盛在其盈利能力和削減成本目標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但是,由於擔心經濟衰退期間的貸款質量,高盛在2020年下半年大幅降低美國儲蓄帳戶的利率,從而顯著放緩了Marcus的貸款和存款增速。該銀行在上半年增加了320億美元之後,第三季度僅增加了40億美元的存款。
他們還稱,高盛周二公布其第四季度業績時,預計將表明其消費者業務的貸款增速低於預期,其中包括Marcus和與蘋果公司的信用卡合資企業。
另外高盛還可能會發出警告,如果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其設定的五年內將消費貸款和信用卡餘額從2020年1月的70億美元增至200億美元以上的目標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實現。不過由於市場狀況將會改善,因此預計仍將維持同期實現1,250億美元存款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高盛長期以來的競爭對手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去年斥資逾200億美元收購了折扣券商E * Trade和投資管理公司伊頓萬斯(Eaton Vance)。
分析師和業內人士長期以來一直期望高盛試圖通過收購來發展其消費業務,他們認為現在是高盛該這麼做的時候了。
三、為擴張勢力,高盛苦心布局
事實上,近4年以來高盛一直在為擴張數字銀行消費業務,提升行業地位苦心布局。在2016年Marcus創立之前,高盛主要以投資銀行和交易行的形式運營,依靠大規模市場的資金,為投資銀行和貿易公司運作。但現在,高盛正在零售業務上加大投資。
2018年,高盛購買了一款個人理財應用,以推動自動化投資業務的發展。2019年高盛與蘋果公司合作推出了一張信用卡,並提供豐厚的儲蓄利率吸引客戶。之後,Marcus又推出應用程式,以滿足手機客戶端用戶的需求,以便他們通過網上銀行查詢帳戶信息,進行貸款支付或轉帳。
去年8月,寄望於未來人們將不需要離開駕駛座就能為汽油、外賣和雜貨買單,高盛傳出消息正尋求競購通用汽車的信用卡業務,加大對消費銀行業務的賭注。
本周四,據路透社、CNBC等多家外媒報導,高盛已經與發卡初創公司Marqeta合作,建立Marcus將於今年推出的Marcus支票帳戶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總部位於加州的Marqeta是一家頗受年輕金融公司歡迎的金融科技公司。其現有客戶包括Square Inc和Klarna等多家知名數字支付公司。就連萬事達卡公司(Mastercard Inc)和維薩(Visa)也是該公司的支持者。作為Marqeta的幕後投資人,高盛希望通過此次合作,能夠為Marcus創造更個性化、功能更豐富的數字銀行服務。
自動化投資對富裕消費者來說是一種增值,也是高盛數字銀行布局的一部分,隨著Marcus存款和消費貸款業務逐漸成熟,高盛最終是可能會從其消費者銀行業務中獲利的(自2016年推出Marcus以來,高盛在該公司上已損失了數十億美元,主要來自不良貸款。),但眼下高盛在自動化投資領域仍面臨雙重挑戰。
一方面,重量級對手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已經搶佔了最大的消費者存款市場份額,而顯然Marcus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力還遠遠不夠。另一方面,Marcus還必須在儲蓄帳戶利率上與Ally等在線銀行競爭。
四、殺入零售財富管理領域,和摩根、貝德萊一較高下
而殺入零售數字財富管理領域,對於高盛而言或許是個逆風翻盤的機會。即使這意味著高盛將面臨的不只有經紀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獨立機器人顧問公司,還包括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這樣的強勁對手,但財富管理對高盛來說仍可能是一場盈利遊戲。
據CNBC報導,高盛計劃於2021年第一季度公開推出之前與員工一起測試的數字諮詢平臺——Marcus Invest,也就是俗稱的機器人顧問。這項計劃可以幫助Marcus從一家主要為超級富豪服務的精英銀行轉變為可以為更多消費者服務的數字平臺,以迎合大街上的那些普通投資者們。
傳統上,高盛只向「超級富豪」提供建議,即那些擁有超過10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的投資者。但現在高盛想通過Marcus吸引更多年輕且富裕的消費者。而且通過進軍零售財富管理領域,可以讓高盛擁有相對穩定的收費業務,而該業務此前僅通過其私人銀行接觸。
隨著零售資產的流入,這一舉措也將為其自營共同基金和ETF帶來了更多收益的機會。Marcus Invest可以根據高盛投資策略集團設計的模型來管理交易所買賣基金的投資組合,並在精選的投資組合中包含高盛資產管理公司的ActiveBeta和Access ETF。
如此一來,在小範圍內,高盛就可以在零售資產管理領域與貝萊德和先鋒的基金經理展開競爭。
為了這一步棋,高盛早已提前做好了準備,在去年以7.5億美元現金收購了聯合資本(United Capital),作為其轉型的一部分。當時,聯合資本的資產管理規模約為250億美元,收入為2.3億美元,在全國有近100個辦事處。該公司的FinLife CX數字平臺和財務規劃軟體也參與了交易。
不過,未來的市場環境是否有利於高盛在數字銀行領域大展拳腳,仍有待觀察。
雖說去年,高盛解決了涉及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1MDB的長期腐敗調查,解除了通常可以阻止監管機構批准大型收購的陰雲,但監管人士稱,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在允許銀行交易方面可能採取比川普政府更嚴格的立場,這意味著進行大型銀行交易的窗口可能有限。
(加美財經)
#高盛#、#數字銀行#、#摩根#、#貝萊德#
作者:程雨非
責編:Fa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