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九頭蛇」,如何實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一旦詐騙得手,就迅速將贓款拆分到數個乃至數十上百個二級、三級帳戶,層層轉帳,逃避打擊

在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團夥間,有一個形象的說法:誰掌握的對公帳戶最多,誰的資金就最安全

層層轉賣,實名制形同虛設,通信安全監管漏洞給了詐騙分子可乘之機

上遊,有成熟的個人信息售賣產業鏈;下遊,有分工明確、組織嚴密的黑灰產業鏈條

虛擬化、智能化、集團化、國際化,電信詐騙如同「九頭蛇」,「砍掉一個頭」後,又不斷冒出新「頭」,有關部門需「見招拆招」,從源頭加強監管,持續加大聯動打擊力度,對放任、失職嚴肅追責

一通電話、一條簡訊,一不小心,錢可能就沒了;欠費了、中獎了、退稅了……騙術五花八門,你是否分得清、躲得過?

2019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78.2萬起,日均發案2100多起;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0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3萬。2014年至2019年,全國各地電信網絡詐騙受害者年均被騙額達上百億元,不少地區人均損失呈現逐年上升態勢。

電信網絡詐騙是一種遠程非接觸性犯罪,其作案手段頻繁更新、新技術加速迭代、詐騙劇本花樣百出,如同「九頭蛇」,「砍掉一個頭」後,又不斷冒出新「頭」,屢打不絕。近年更是呈現虛擬化、智能化、集團化、國際化特點,上下遊形成分工明確、組織嚴密的黑灰產業鏈和犯罪利益鏈。

今年以來,傳統刑事犯罪大幅下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仍持續高發,發案數、被騙金額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單筆被騙百萬元以上案件多發。這對全方位提升打擊治理能力,破解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更高要求。

「資金流」三次升級

詐騙分子通過各種理由誘騙、威脅受害者向指定帳戶轉帳,並千方百計將贓款轉移取現,這一所謂「資金流」是電信網絡詐騙的關鍵。多年來,詐騙資金流經歷了ATM取款、銀行卡轉移,到現在的對公帳戶轉移三次升級。

多名在一線戰鬥了十餘年的民警表示,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很大程度是和詐騙資金流賽跑:趕在詐騙分子轉移贓款之前查明資金流向,凍結涉案帳戶,才能挽回受害者損失。

詐騙資金流幾經「進化」。

最早是ATM。閩南安溪是中國大陸最早出現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地區之一。初期,一些重點鄉鎮出現詐騙分子排隊在ATM取錢的景象。為切斷詐騙資金流,該縣一度關閉了全縣ATM。

隨著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蔓延,出現專門為詐騙團夥取款的「車手」群體,他們在ATM上將贓款取現後交給詐騙團夥,並獲得抽成。直到2017年,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等6部門出臺規定,個人通過ATM向非同名帳戶轉帳,資金24小時後到帳,詐騙團夥通過ATM轉移資金的渠道才基本被切斷。

隨後,更艱巨的「戰場」出現在對銀行卡的管控。

福建多地公安民警介紹,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業務普及後,詐騙分子轉移贓款更多挪到「線上」。他們誘騙受害者轉帳後,只要敲擊電腦鍵盤或手機輸入數據,就能快速實現轉帳。

「一旦詐騙得手,就迅速將贓款拆分到數個乃至數十上百個二級、三級帳戶,層層轉帳,逃避打擊。」漳州市反詐騙中心主任陳捷忠說。

這麼多帳戶從哪裡來?記者採訪了解到,有專門的開卡、收卡、售卡犯罪團夥,「初期是用收購的他人身份證去批量辦理銀行卡。隨著銀行卡實名制審核日漸嚴格,且個人在一個銀行開卡數量有限制,又出現僱用無業人員、學生等群體持自己身份證到銀行開設帳戶,開通網上銀行後,將這些帳戶資料整套出售給犯罪團夥牟利現象。」多地公安民警告訴記者。

近年來,公安、銀行等部門加強協作,公安部設立「電信詐騙案件偵辦平臺」,對全國電信詐騙涉案帳戶實行快速接警止付;在公安部指導下,全國建立省、市、縣區三級反詐騙中心數百個,公安、銀行、通信部門進駐反詐騙中心,初步形成上下聯動、區域配合、內外互補的立體化打擊防範新模式。

「不少詐騙資金還沒來得及轉走就被公安機關凍結。」福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饒露明說。

據公安部發布的消息,僅2019年,公安、銀行就通過涉案資金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機制,7×24小時不間斷運行,止付凍結涉案銀行帳戶55.5萬個,攔截涉案資金373.8億元。

然而,「九頭蛇」長出新「頭」的實力不容小覷。去年以來,又出現通過對公帳戶轉移贓款新動向。

今年4月,福建泉州公安機關破獲一起特大跨國買賣對公帳戶和個人銀行卡案件,抓獲17名犯罪嫌疑人,查獲涉案對公和個人銀行帳戶2000多個。

在這些販賣的帳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對公帳戶。辦案民警介紹,包括營業執照、對公帳戶、開戶手機卡、法定代表人身份證、企業公章、法定代表人私章、銀行帳戶U盾等一整套資料,售價在1萬元左右。

這並非個案。去年以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夥開始大量使用對公帳戶轉移贓款,逃避打擊。「幾乎每一起案件都涉及對公帳戶。」多地辦案民警告訴記者,在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團夥間,有一個形象的說法:誰掌握的對公帳戶最多,誰的資金就最安全。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夥為何「青睞」對公帳戶?記者採訪多地公安民警了解到,電信詐騙涉案對公帳戶往往分散在全國各地,查詢周期長,經常是查清資金流向後,資金已被轉走取現。

對此,去年以來,公安部組織部署各地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買賣銀行卡和企業對公帳戶違法犯罪活動。

「通信流」無孔不入

5月7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北京、上海等15個省市公安機關同步集中收網,搗毀為貸款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夥提供服務的違法1069簡訊平臺57個,抓獲犯罪嫌疑人798名,扣押手機、銀行卡、電腦等一大批涉案工具。

詐騙分子通過發送簡訊、撥打電話或網絡聊天等通信手段和受害者溝通,實施詐騙,這是電信網絡詐騙最鮮明的特點。記者調查發現,多年來,詐騙「通信流」花樣翻新,屢禁不絕。

最初,詐騙團夥躲在閩南深山用簡訊群發器發送詐騙信息,用收購的手機卡撥打電話,安溪部分偏遠鄉鎮一度成為「亞洲最繁忙的基站」。在公安機關持續嚴打之下,詐騙分子將窩點轉移到全國各地乃至境外,利用可模擬任意號碼的網絡電話實施詐騙。近年來,170等虛擬運營商號段、物聯卡、95號段號碼等通信手段被詐騙分子廣泛運用。

「這些通信手段背後的共性問題是層層轉賣,實名制形同虛設,或是沒有登記購買者,更多是登記的購買者和實際使用者不一致,實名不實人。」多地公安民警告訴記者。

有關部門監管缺位,為「九頭蛇」長出新「頭」提供了可乘之機。

以近年被詐騙分子廣泛使用的95號段號碼為例,該號段號碼原本規劃用於跨省/全國範圍內統一使用的客戶服務短號碼、電信業務接入號碼等,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規劃、分配和管理,企業實名申領後,與通信運營商籤訂合同,由運營商管理號段使用。

但記者調查發現,通信運營商的監管存在較大漏洞。實踐中出現大量代辦公司專門從事95號段申領業務,申領一個5位或6位95號段號碼後,可申請拓展到8位數。這樣申請一個號碼後,實際可以用的號碼成百上千地拓展,這些號碼被層層轉賣,甚至在網上公開售賣,其中一些就流入詐騙團夥。

層出不窮的通信「黑科技」為「九頭蛇」不斷「續命」。

例如,可以模擬任意號碼的網絡改號電話;將傳統電話信號轉化為網絡信號、同時支持128個手機通話,具備遠程控制、機卡分離等特點的「多卡寶」、GOIP(無線語音網關)等設備。

「詐騙分子用改號軟體,模擬公檢法機關辦公電話,冒充辦案人員,以受害者『涉嫌洗錢』等為由,要求將存款帳戶資金轉入辦案單位『安全帳戶』;有的利用『多卡寶』設備,在境外遠程遙控設立在境內窩點的通信設施進行詐騙,增加了詐騙的迷惑性,給公安機關打擊帶來困難。」多地公安民警說。

有利可圖 朱慧卿圖/本刊

源頭防範聯動打擊

受利益驅動,圍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一條分工明確、組織嚴密的黑灰產業鏈條已經形成。

上遊,有成熟的個人信息售賣產業鏈。

「專門團隊收集公民個人信息並提供給詐騙團夥,詐騙分子針對不同群體,精準設計騙局,迷惑性更強。」多地公安民警告訴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個人信息在網上公開售賣。在百度搜索「出售一手實時數據」之後,彈出近300萬條結果,隨機聯繫一賣家後,對方告知,貸款網站註冊信息售價5元一條,含身份證、手機、銀行等信息,其手上有上萬條信息。

在QQ群中,大量工商企業數據、高校在校生數據、淘寶訂單數據被明碼標價。一賣家稱,其手上有母嬰、童鞋、服裝、汽車等一系列電商客戶數據,一條母嬰用品客戶數據包含姓名、地址、電話、下單時間等信息,售價僅為1.4元。

下遊,圍繞詐騙「資金流」「通信流」,也存在大量黑灰產業鏈。

以近年來高發的「殺豬盤」(網絡交友詐騙)為例,詐騙團夥通過在「珍愛網」「世紀佳緣」等婚戀交友網站註冊會員,以交友為名,誘騙受害者參加網絡賭博或投資推薦的股票、基金等。

而這些博彩、投資網站,均是詐騙分子找專業團夥建立的,偽裝成境外知名博彩、投資網站頁面,受害者能在網上搜索到這些知名網站信息,很容易被迷惑。詐騙分子在後臺操控,受害者一旦投入資金,其帳戶本金及「收益」就只是顯示在平臺上的一個數字,資金早已被詐騙分子通過銀行帳戶、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走。

近年來,針對電信網絡詐騙及上下遊黑灰產業鏈,公安、銀行、工信、網信等部門聯手多次開展專項打擊行動,查處一大批違法違規行為,起到有效震懾作用。

制度的籠子也越扎越緊。手機卡、銀行卡實名開卡得到落實,此前長期存在的持他人丟失身份證也能辦理等亂象得到遏制。出租、出借、出售個人銀行帳戶或企業對公帳戶納入金融信用基礎資料庫管理。

有關部門「見招拆招」,持續加大聯動打擊力度,但記者採訪發現,這些措施存在一定的滯後性。不少基層辦案民警坦言,在管控詐騙「資金流」「通信流」及黑灰產業鏈源頭上存在漏洞。

以對公帳戶為例,出現同一人以同一個虛構的經營地址,註冊數十家乃至上百家經營主體,再申領上百個對公帳戶出售牟利現象;有的地方出現不法分子組織大量人員到銀行櫃檯辦理對公帳戶,申請資料存在明顯疑點,銀行也一路綠燈。

又如,95號段號碼、170等虛擬運營商號碼、物聯卡等通信手段,原本是通信部門開發、拓展的便民新業務,但因為配套安全監管沒有跟上,被犯罪團夥利用用於實施犯罪、逃避打擊。

因此,多地公安、通信、銀行等部門工作人員提出,捏住電信網絡詐騙「九頭蛇」的「七寸」,除持續嚴打犯罪鏈條外,還須加強源頭防範、推進聯動打擊、完善工作機制,實現標本兼治。

例如針對長期存在的電話卡「實名不實人」和虛擬運營商治理難題,一些地方通信運營商採取的治理措施,具有一定借鑑意義。中國聯通泉州分公司信息安全部負責人艾聖憲說,「凡是營業員違規開卡涉嫌被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利用的,每張罰款2000元;出現兩張就扣罰全部績效,同時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以重拳整治個別營業員與不法分子勾結售卡亂象。」

同時,中國聯通泉州分公司今年4月成立專項工作組,運用大數據手段,研判涉電信詐騙犯罪電話卡特點,對詐騙號卡進行精準畫像,建立反詐模型。「被系統研判為潛在詐騙號卡的,只要進入泉州就會變成廢卡,將詐騙行為終止在事前。」艾聖憲表示。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關鍵在於各有關部門切實履行安全監管主體責任,堵住漏洞,不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受訪人員建議,完善法治手段,強化責任追究機制,落實源頭防範責任。對個別部門和人員因放任、失職,履行部門責任不到位甚至內外勾結,導致所開展業務被犯罪團夥利用的,嚴肅追責。(記者鄭良王成吳劍鋒)

相關焦點

  • 如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這段順口溜了解下
    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李國忠23日以一段順口溜提醒廣大群眾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圖片來源:公安部網站據李國忠介紹,對於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電信網絡詐騙,公安部統一部署開展「雲劍—2020」專項行動,以網絡貸款、網絡刷單、殺豬盤、冒充客服等高發犯罪為重點,集中組織大案攻堅,全力剷除詐騙窩點,重拳整治黑灰產業,全力加強預警勸阻,取得了顯著成效。
  •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湖北一地實現窩點清零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湖北一地實現窩點清零 2020-12-01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對電信網絡詐騙予以「全鏈條打擊」
    自7月全市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行動以來,宜昌市公安局建立起了專業化的反詐隊伍,並且進入了偵辦能力不斷提升的良性循環,共搗毀電詐窩點79個,打掉團夥100個。,發現該案件跟以往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很不同。
  • 劉煜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時間已滑向中國這邊
    大家看題目,從中文講兩種說法都有,有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但意境是不一樣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立意在艱難困苦。我們這個題目「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立意在邪不壓正。 時間已滑向有利於中國的這邊 當前的局面,中央定位為百年未有之變局。
  •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我們在行動!
    為有效遏制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多發高發的勢頭,嶽麓分局黨委多次研究對策,決定開展防範、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新型犯罪「百日行動」。分局黨委班子成員下到聯點派出所高發案社區,機關民警分批下沉基層配合各社區民警,全局合力織好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宣傳網。
  •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十問
    01什麼是電信網絡詐騙?電信網絡詐騙簡稱電詐,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簡訊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帳的犯罪行為。02電信網絡詐騙是通過哪三種方式實施詐騙?
  • 山西發布十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表現形式 提高民眾辨識能力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30日召開「依法打擊電信網絡新型犯罪」新聞發布會。 劉小紅 攝中新網太原12月30日電 (劉小紅)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30日召開「依法打擊電信網絡新型犯罪」新聞發布會,公開發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人群分布特點、犯罪表現形式以及9起典型案例,意在促進社會各界和民眾提高辨識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陷阱的意識和能力,統一全省法院裁判尺度,在全社會營造嚴厲打擊電信網絡犯罪的氛圍。
  • 他們用情景劇教你怎麼防範電信詐騙
    這裡,一場觀山湖區委政法委、貴陽市公安局觀山湖分局主辦、貴陽廣播電視臺法制頻道和觀山湖世紀城社區承辦的反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正在舉行,與往日不同的是,此次宣傳活動不是單純發傳單,而是一個個根據真實案例編排的情景劇演出,讓在場的市民零距離感受電信詐騙的隱蔽性、欺詐性和危害性,加上現場民警的解讀,讓觀眾大飽眼福。
  • 【電信反詐】農民工和大學生淪為詐騙分子的「工具人」
    近日,一些來自基層一線的辦案人員談到,這些幕後「幫兇」並未直接參與詐騙,卻游離在犯罪的灰色地帶,為詐騙分子提供通信、資金結算等各方面的幫助,常常直接暴露在偵查人員的視線中,被詐騙分子利用後又作為「棄子」來擋箭。他們都是什麼人?又是如何走上犯罪的歧途?
  • 手機突然沒信號小心是電信詐騙
    劉某等人則在湖南遠程操控,利用架設好的偽基站群發詐騙簡訊,通過網頁後臺盜取受害人的銀行卡帳號、密碼等個人信息,再通過在遊戲平臺充值等方式盜刷卡內存款。至此,一個在全國範圍內利用偽基站群發簡訊,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特大詐騙團夥浮出水面。
  • 緊盯涉企網絡電信詐騙 開展專題講座
    18日,鞍山市公安局經開分局圍繞轄區特點,緊盯涉企「網絡電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組織開展了防範涉企網絡電信詐騙專題講座。當天下午,經開公安分局邀請市局反信息詐騙支隊反詐專家,為轄區20家企業40餘名財務人員做了一場深入淺出的防範涉企網絡電信詐騙專題講座。
  • 新區公安局連續阻斷3起電信網絡詐騙
    自「斷卡」專項行動部署開展以來,蘭州新區公安立足轄區實際,持續加大電信詐騙宣傳力度。近日,蘭州新區公安局中川東區派出所連續阻斷3起電信網絡詐騙,有效避免了群眾經濟損失。
  • 工信部進一步加快推進防範 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各項工作
    本報訊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防範打擊通訊信息詐騙領導小組辦公室
  • 獵網聯手58同城打擊網絡虛假兼職
    4月12日,警民聯合網絡詐騙舉報平臺獵網平臺宣布,將聯手58同城共同打擊網絡虛假兼職詐騙,共享大數據資源。這是繼此前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打擊電信詐騙後,獵網平臺首次與網際網路公司聯手反詐騙。  網絡虛假兼職連續三年成詐騙首惡  網絡詐騙如今已成為侵犯網民上網安全的一大毒瘤。
  • 四川公開曝光首批涉嫌電信網絡詐騙電話用戶...
    川觀新聞消息,按照「斷卡」行動部署,為嚴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和違法開辦、出租、出借、販賣、倒賣電話卡等違法違規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根據《四川省涉嫌電信網絡詐騙電話用戶黑名單管理意見(試行)》,四川省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四川省通信管理局聯合公布首批437
  • 學習反電信詐騙知識,讓不法分子無從下手
    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為加強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習近平主席在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資訊時代發展不斷更新換代的電信網絡技術為市民提供「網際網路+」新生活的同時,也難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衍生出新型犯罪活動。
  •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安全知識講座走進視光中心
    我國社會已步入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各種移動通訊設備和網際網路應用平臺的廣泛普及使用,在為全民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違法犯罪分子也利用通訊網絡平臺挖空心思進行詐騙活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些不法分子大肆借疫情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嚴重侵害各行各業合法權益,影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 鶴龍民警進社區,以真實案例提醒街坊提防電信詐騙
    >為切實做好人民群眾消防安全防範教育及預防和減少電信詐騙案件的發生,8月19日下午鶴龍派出所彭上社區專區民警聯同鶴龍街道流管辦、彭上社區居委、社區網格員、彭上出租屋管理工作人員,在彭上星光老人之家組織彭上社區出租屋房東、二手房東居民群眾共160餘人開展消防安全及防範和打擊電信詐騙壓減警情工作宣傳會議。
  • 颶風8號收網螞蟻神盾局助警方斬斷電信網絡詐騙案
    在近日,在公安部的協調下,廣東省公安廳組織江門、深圳、惠州等地公安機關赴湖南、福建等省,對「颶風8號」「颶風9號」兩起特大電信網絡詐騙專案開展收網行動,成功摧毀多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夥,偵破利用虛假私彩網站實施電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多起案件,搗毀犯罪窩點80餘個,查獲公民個人信息1600
  • 晉中微提醒: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新」在何處?
    隨著網際網路的廣泛普及和信息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近年來,詐騙分子開始將「黑手」伸向網絡,電信網絡詐騙「套路」不斷翻新,花樣防不勝防。2020年,晉中市共破獲網絡電信詐騙案件285件,抓獲犯罪嫌疑人42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