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布十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表現形式 提高民眾辨識能力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30日召開「依法打擊電信網絡新型犯罪」新聞發布會。 劉小紅 攝

中新網太原12月30日電 (劉小紅)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30日召開「依法打擊電信網絡新型犯罪」新聞發布會,公開發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人群分布特點、犯罪表現形式以及9起典型案例,意在促進社會各界和民眾提高辨識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陷阱的意識和能力,統一全省法院裁判尺度,在全社會營造嚴厲打擊電信網絡犯罪的氛圍。

近年來,山西各級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從嚴、從快審理電信網絡犯罪案件682件,其中網絡詐騙類犯罪案件274件,涉被告人512人,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56人,佔比10.93%;判處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85人,佔比16.60%;判處3年以上、不滿5年有期徒刑131人,佔比25.58%;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單處罰金刑罰234人,佔比45.70%,有效懲治了網絡詐騙犯罪。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30日召開「依法打擊電信網絡新型犯罪」新聞發布會。 劉小紅 攝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山西全省法院依法從嚴從快打擊涉疫情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妥善審理了一批在疫情防控期間利用防疫物資網絡詐騙案件,有力維護民眾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以及疫情防控秩序。在此基礎上,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總結梳理該省近年來網絡犯罪案例,形成了《關於我省2019年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審判情況的分析報告》《山西省近年跨境賭博案件情況分析》,為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和重要參考,促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犯罪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楊宏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部分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為群體性犯罪,犯罪人群主要分布特點表現為被告人年齡集中在18周歲至40周歲,文化程度總體偏低,籍貫多為外省、市、自治區。

楊宏介紹稱,通過對全省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表現形式進行分析,突出表現在十個方面:一是通過與被害人網絡聊天,謊稱要買其遊戲帳號,並要求通過指定的「網站」進行交易,再以被害人帳戶需要激活、沒有安全證書、繳納保證金等方式,讓被害人掃碼轉帳實施詐騙;二是冒充網絡購物平臺客服人員,以被害人所購買商品質量有問題要退款為由騙取信任,通過向被害人發送「釣魚網站」連結非法獲取被害人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通過網上無卡取款業務直接提現或網絡消費等方式騙取錢財。

三是以辦理信用卡、辦理貸款等名義,大量向客戶收購銀行卡,並將收購的銀行卡驗證後提供給境外賭博網站實施詐騙;四是通過後臺操縱賭博網站,騙取被害人錢財;五是在網際網路上發布辦理信用卡虛假信息,獲取他人身份信息,冒充代辦公司或銀行工作人員,謊稱需要資料費、手續費等,誘騙被害人將資金匯入指定帳戶實施詐騙;六是冒充貸款公司工作人員聯繫被害人,謊稱辦理小額貸款騙取信任,以需要繳納保證金、驗資流水等為由騙取被害人錢財。

七是冒充網紅美女網絡交友,以給親屬看病、幫朋友打官司、開店用錢等藉口,騙取被害人錢財;八是在網絡上散布色情服務信息,冒充「客服」「按摩小姐」等角色,以繳納服務費、健康費、安全費等為由騙取被害人錢款;九是通過在網上宣傳推廣、發布虛假的期貨經營許可信息,以及虛假手機App期貨交易軟體,騙取被害人錢財;十是以被害人Q幣充值未成功或訂單交易未成功,需退款為由,向被害人提供付款二維碼,誘騙被害人將錢款轉入帳戶。

楊宏說,此次向社會公開發布山西全省法院依法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成果,向全社會傳遞人民法院依法嚴厲打擊電信網絡新型犯罪的決心和行動,努力增強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

相關焦點

  • 山西公安發布「警方提示」 48種電信網絡詐騙要當心_資訊速覽_山西...
    山西新聞網1月15日訊(記者 馮耿姝)今日,記者從省公安廳獲悉,近日,我省公安機關正在組織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百日會戰」。針對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出現的新特點、新規律,警方特向廣大民眾發出安全提示,溫馨提醒廣大民眾,務必警惕電信網絡詐騙的以下48種手段。
  • 批捕數超「非典」十倍 網絡詐騙犯罪多發
    記者注意到,從兩次疫情防控期間辦案實際看,司法機關重點打擊的犯罪行為所涉罪名有很大範圍的重合,都涉及傳播病毒、制假售假、哄抬物價、造謠傳謠等犯罪。最高檢目前發布的十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中所涉及的罪名,大都在「非典」期間發生過。
  •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十問
    01什麼是電信網絡詐騙?電信網絡詐騙簡稱電詐,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簡訊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帳的犯罪行為。02電信網絡詐騙是通過哪三種方式實施詐騙?
  • ...影響疫情防控,電信詐騙升七成,最高檢總結:詐騙犯罪有這4個特點
    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第四批涉疫典型案例,集中公布了一批製售假冒偽劣防疫物資的犯罪案件,震懾不法企業商家,引導人民群眾提升防範意識,維護自身權益。最高檢還聯合最高法院等發布指導意見,明確將制假售假等9類犯罪作為打擊重點,維護疫情防控社會秩序。二是虛假銷售防疫物資的詐騙犯罪。上半年,詐騙犯罪高發多發。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涉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詐騙犯罪2417人。
  • 晉中微提醒: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新」在何處?
    隨著網際網路的廣泛普及和信息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近年來,詐騙分子開始將「黑手」伸向網絡,電信網絡詐騙「套路」不斷翻新,花樣防不勝防。2020年,晉中市共破獲網絡電信詐騙案件285件,抓獲犯罪嫌疑人427名。
  • 提高防範意識 謹防電信詐騙
    一、 什麼是電信網絡詐騙?電信網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簡訊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帳的犯罪行為。
  • 如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這段順口溜了解下
    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李國忠23日以一段順口溜提醒廣大群眾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圖片來源:公安部網站據李國忠介紹,對於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電信網絡詐騙,公安部統一部署開展「雲劍—2020」專項行動,以網絡貸款、網絡刷單、殺豬盤、冒充客服等高發犯罪為重點,集中組織大案攻堅,全力剷除詐騙窩點,重拳整治黑灰產業,全力加強預警勸阻,取得了顯著成效。
  • 對電信網絡詐騙予以「全鏈條打擊」
    自7月全市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行動以來,宜昌市公安局建立起了專業化的反詐隊伍,並且進入了偵辦能力不斷提升的良性循環,共搗毀電詐窩點79個,打掉團夥100個。,發現該案件跟以往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很不同。
  •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九頭蛇」,如何實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2019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78.2萬起,日均發案2100多起;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0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3萬。2014年至2019年,全國各地電信網絡詐騙受害者年均被騙額達上百億元,不少地區人均損失呈現逐年上升態勢。
  •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湖北一地實現窩點清零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令群眾深惡痛絕刮骨療毒式打擊治理勢在必行 今年以來,孝感聚合各方資源,升級打擊手段,探索協同機制,建立懲戒體系,全力開展反詐攻堅。截至目前,破獲本地案件47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18人,止付涉案資金2.88億元,凍結涉案資金1.86億元,實現破案止損同比翻番,本地窩點基本清零。為破解專業化運作的詐騙組織難以打深、打透的難題,孝感高位推動各職能部門緊密聯動、協力破局。10月20日,孝感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關於全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的決定》,以立法形式支持相關部門開展反詐工作。
  • 學習反電信詐騙知識,讓不法分子無從下手
    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為加強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習近平主席在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資訊時代發展不斷更新換代的電信網絡技術為市民提供「網際網路+」新生活的同時,也難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衍生出新型犯罪活動。
  •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我們在行動!
    為有效遏制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多發高發的勢頭,嶽麓分局黨委多次研究對策,決定開展防範、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新型犯罪「百日行動」。分局黨委班子成員下到聯點派出所高發案社區,機關民警分批下沉基層配合各社區民警,全局合力織好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宣傳網。
  • 以案說法:勿當網絡黑灰產犯罪的「工具人」
    犯罪分子隱蔽得越來越深,更多浮出水面的只是幕後「幫兇」,這些「幫兇」並未直接參與詐騙、傳銷、賭博等犯罪,卻游離在犯罪的灰色地帶,為犯罪分子提供通信、資金結算等各方面的幫助,充當黑灰產犯罪的「工具人」。【實際案例】2020年9月,修水縣公安局網安大隊民警在梳理案件中發現已抓獲嫌疑人的上線劉某,劉某在貼吧、QQ等各社交平臺發布出售進行違法犯罪的網絡虛擬帳號信息。
  • 【電信反詐】農民工和大學生淪為詐騙分子的「工具人」
    記者了解到,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分工日益精細化,出現了大量「工具人」,如有人周旋於各大兼職網站,發布模稜兩可的「兼職」消息,實則是盯上了「應聘者」的「偽實名」電話卡,為電信網絡詐騙提供通信支持;有人對公司運作「情有獨鍾」,頻頻組織「偽法人」註冊公司、開辦對公帳戶,為詐騙提供資金結算渠道;有人奔波於各大銀行,作為「偽持卡人」進行職業代開戶,用他人銀行卡來流轉洗錢。
  • 嘆為觀止:臺灣詐騙分子世界地圖
    當時,據肯亞媒體報導,他們認為這個團夥所擁有的設備完全有能力侵入肯亞甚至東非國家的銀行網絡,竊取居民的儲蓄財產。這在當時引起肯亞民眾對當地華人的不滿情緒。  《環球時報》記者跟蹤該案庭審了解到,兩個團夥數十人分別持有中國大陸、臺灣和泰國護照。其中不少人不會說英語,中文書寫能力很差。
  • 通訊信息詐騙犯罪愈演愈烈 監管部門怠懈是根源
    公安機關調查發現,詐騙分子使用網絡改號電話,模擬黃埔區公安和檢察機關電話號碼給老楊打的電話。  為此,楊先生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廣州電信公司。  天河區法院審理認為,來電顯示號碼是楊先生判斷犯罪嫌疑人陳述內容真偽的客觀依據之一,利用錯誤的來電顯示號碼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的重要手段,廣州電信公司的違約行為,是造成楊先生財產損失結果的次要原因,應承擔相應責任,判決廣州電信公司賠償楊某損失1萬元。
  • 北京公安局反電信詐騙中心曝光,追回十位數損失
    事主還沒報警,北京警方的反電信詐騙的工作已經啟動,僅去年一年內,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電信詐騙中心與騙子們「鬥智鬥勇」,為受害群眾挽回損失達20億元。這是怎麼做到的?記者走進了刑偵總隊反詐中心一探究竟。騙子正行騙 攔截電話已打來在反詐中心「攔截處置響應室」,20多名警員正在電腦前嚴陣以待。
  •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安全知識講座走進視光中心
    我國社會已步入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各種移動通訊設備和網際網路應用平臺的廣泛普及使用,在為全民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違法犯罪分子也利用通訊網絡平臺挖空心思進行詐騙活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些不法分子大肆借疫情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嚴重侵害各行各業合法權益,影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 手機突然沒信號小心是電信詐騙
    原標題:手機突然沒信號小心是電信詐騙身處鬧市,手機突然失去信號或是無法正常使用,在十幾秒的短暫脫網後,手機剛一恢復正常就收到了「運營商」發來的「充值100送200,充值200送500」簡訊。這時,你可要提高警惕了,因為你很可能收到了附近偽基站群發的詐騙簡訊。
  • 緊盯涉企網絡電信詐騙 開展專題講座
    18日,鞍山市公安局經開分局圍繞轄區特點,緊盯涉企「網絡電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組織開展了防範涉企網絡電信詐騙專題講座。當天下午,經開公安分局邀請市局反信息詐騙支隊反詐專家,為轄區20家企業40餘名財務人員做了一場深入淺出的防範涉企網絡電信詐騙專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