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哲學家周敦頤先生寫的《愛蓮說》散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對蓮有了深刻的印相。
人生就是一場追求,一場領悟。我們在生活的曼妙風景線上,只有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才能把一場複雜的修行,簡單化了。世上沒有不彎的路,人間沒有不謝的花。請將心歸零,驅散陰霾,心有陽光,那麼,漫漫人生,就會收穫美好,一路芬芳。有一顆灑脫的心,你會更快樂,有一顆修行的心,你會更智慧。靜品歲月風雨,淡讀時光蒼茫。心如蓮花香,一路才芬芳。
蓮,為什麼生於汙濁的環境卻不受汙染,依然保持純潔的品格?當時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找了很多有關蓮的文章看,才知道這背後隱藏著科學道理:
德國有一位植物學家對荷葉的這一特性進行了研究。他用顯微鏡仔細觀察後發現,荷葉表面的構造與其他葉子不同,它的表面覆蓋有一層絨毛狀蠟絲,可以起到保護葉面氣孔的作用。
當雨水滴在葉面上時,由於細小絨毛的推動,會形成滾來滾去的水珠;當汙物或灰塵掉落在葉面上時,也由於葉面上細小絨毛的作用不易黏附,而極易被風吹走或被水衝淨。荷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特殊功能,才有了「出汙泥而不染」的美譽。
一個能成大事的人,都是經歷過人生坎坷的人。出生在淤泥裡能生長得如此潔白,比如說「蓮藕」。他必須做人要安靜,不焦不燥,穩穩妥妥,一舉得勝。
近代 魯迅《狂人日記》,」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從某種意義上說追求完美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品質,但是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盡善盡美的事情,當然也不存在完美的人。就是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在顯微鏡下面都會有瑕疵,更不要說人了。所以,如果一個人對周圍的人或事物要求盡善盡美的話,就很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但凡能成大事的人,都是人生有收穫的人,不是做好看不中用的「花瓶」。一個成熟、有收穫的人,就好像「蓮藕」一樣,毫不起眼,深埋在淤泥裡,你不發掘,都看不到。真正成大事的人,是不會炫耀自己的,都很低調。話語不多,從來不抱怨,也不在乎生活的環境有多麼糟糕。他靜靜熬過了人生的成長期,熬過了人生的「酷暑」,迎來了人生的秋天,進入了收穫的季節。
不急不慢,穩穩妥妥,做什麼都有章法,體現了「寧靜致遠」的大道理。那些浮躁的人,到處宣傳自己的成績,反而是「驕兵必敗」的結局。
一個成熟、有收穫的人,一個令人賞心悅目和出其不意的人。就好像「蓮藕」一樣,毫不起眼,深埋在淤泥裡,你不發掘,都看不到。安靜的猶如一朵「睡蓮」,也是乾乾淨淨的「觀賞蓮」。
我們從來都是在生存中把握,為了得到這「一半」,你必須放棄另外「一半」。若過多地權衡,患得患失,到頭來將兩手空空,一無所得。做人,要學會安靜,如一朵睡蓮,風風雨雨都不怕,不做「牆頭草」一樣的人。安靜的時候,是在蓄力,如蓮和水融合在一起,彼此溫柔依靠,但充滿了力量。
最堅強的人,從來不是「以惡制惡,以暴制暴」,而是以柔克剛。一個人的心越強大,也懂得包容,越顯得溫柔,即便人生最困難的時候,也能好好說話,不抱怨,不悲觀。
做一朵觀賞蓮,還闡釋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還體現了「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本性。別人可以羨慕蓮花,但不可隨意玩弄。蓮,也是有「脾氣」的,它只是在荷塘之中,讓一般的人靠近不得,如果你一定要採一朵蓮,反而要被陷入淤泥之中。
總之,懂得拒絕那些心靈灰暗的人吧!乾乾淨淨的做人吧!交友也要選擇乾淨的朋友,純粹的感情,沒有利益交集,不會彼此嫉恨,恰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寫照。
人生並不是事事如意,不是人人都會說你是好的。但是,只要我們做人做事問心無愧,就不必執著於他人的評判。不要在意別人對自己施不敬的言語,更不必煩惱任何事。事實就是事實,改變不了,也不要擾亂你的心,心如果亂了,一切就都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