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衛星產業報告》:衛星產業以創紀錄速度增長

2020-12-06 哈工創投

2020 年7 月,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發布《2020年衛星產業狀況報告》,對全球衛星產業進行了總結分析,這是SIA第23次發布該系列年度報告。報告稱,2019年全球航天產業總體表現尚佳,火箭發射數量創歷史新高,寬帶和遙感技術創新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此外,報告對新冠疫情影響下的未來產業發展保持適當樂觀。

該報告具體由美國布萊斯空間技術公司(Bryce Space and Technology)完成,數據主要來自專有調查、公共信息和獨立分析,對衛星服務、衛星製造、地面設備和發射服務等衛星產業的關鍵行業進行了評估。

報告主要結論如下:

1)2019年全年發射了386顆商業衛星。截止2019年底,在軌運行衛星總數達到2460顆,比前年增長17%;

2)2019年全球航天經濟總量增長1.7%,達到3660億美元。其中,商業衛星產業佔比達約75%,總量約為2710億美元;

3)衛星寬帶收入增長了19%,達到28億美元;

4)衛星遙感收入增長11%,達到23億美元;

5)2019年,美國在衛星製造和發射服務兩個領域的市場份額穩居世界第一;

6)全球衛星地面設備收入增長4%,達到1300億美元。這主要是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中的應用拉動的。

衛星產業領域劃分

SIA 將衛星產業劃分為衛星製造業、發射服務業、衛星服務業和地面設備製造業四大領域。

■ 衛星製造業

衛星製造業包括衛星製造以及部組件和分系統製造。

■ 發射服務業

發射服務業包括發射服務和運載火箭服務。

■ 衛星服務業

衛星服務業包括大眾通信消費服務、衛星固定通信服務、衛星移動通信服務和對地觀測服務。其中,大眾通信消費服務包括衛星電視、衛星廣播、衛星寬帶業務;衛星固定通信服務包括轉發器租賃協議、網絡管理服務(包括機載服務)。

■ 地面設備製造業

地面設備製造業包括網絡設備和大眾消費設備。其中,網絡設備主要包括衛星信關站、網絡運營中心(NOCs)、衛星新聞採集(SNG)、甚小孔徑終端(VSAT);大眾消費設備主要包括衛星電視天線、衛星無線電設備、衛星寬帶天線、衛星電話和移動衛星終端、衛星導航單機硬體等。

全球太空經濟概況

《2020衛星產業狀況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整體太空經濟增至3660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1.7%;其中全球衛星產業總收入約為2710億美元,佔全球航天產業收入的74%。

▲2019年全球航天產業收入概況

2019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較2018年略微下降了2.3%,報告將2019年衛星產業收入略微下滑歸因於「較低的製造和發射收入」。發射服務業的收入為49億美元,較2018年全球62億美元的收入下降了21%。

▲2015~2019年全球衛星總收入(億美元)

截至2019年底,在軌活躍衛星數量同比去年增長17%,達到2460顆,其中大多數是商業衛星,由75個國家運營。按功能劃分,商業通信及公益通信衛星數量佔比為28%;政府通信衛星數量佔比為8%;對地觀測衛星數量佔比為27%;導航衛星數量佔比為6%;軍事偵察衛星數量佔比為7%;科學衛星佔比為5%;技術實驗及其他衛星數量佔比為19%。

▲2019年全球在軌衛星佔比-按功能劃分

衛星產業詳細分析

《2020衛星產業狀況報告》顯示,2019年衛星服務業總收入為1230億美元,其中,大眾通信消費業務收入為1010億美元,仍然是整個衛星產業的主要驅動力;衛星固定通信業務收入為177億美元;衛星移動通信業務收入為20億美元;對地觀測業務收入為23億美元。

報告指出,光學、雷達和射頻測繪的新能力使遙感業務收入增長了11%,達到23億美元;技術創新推動了更快的吞吐量和數據容量,幫助寬帶行業的收入較2018年增長了19%,達到28億美元。低地軌道(LEO)越來越受到寬帶業務板塊新進入者(如美國的SpaceX和亞馬遜公司)的關注,它們希望提供全球連接能力,以支持和擴展物聯網。

在衛星製造業,2019年總收入為125億美元,其中美國收入為78億美元,佔比62.4%。根據該報告,這386顆衛星中有2%由軍方採購,用於監視用途;另外3%由政府採購,用於民用/軍事通信。

在發射服務業,2019年總收入為49億美元,其中美國收入為17億美元,佔比62.4%。根據該報告,2019年的102次發射中,78次由商業發射公司發射;共發射了再創記錄的386顆「商業採購」衛星,較2018年增長了17%。發射選項日益多樣化,比如可重複使用火箭、拼車發射等。

在地面設備製造業,2019年收入同比增長4%,達到1303億美元,部分原因是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終端在全球範圍內的持續銷售。其中,衛星導航設備收入為974億美元,衛星電視等設備收入為150億美元,網絡設備收入為179億美元。

新冠疫情對未來衛星產業的影響

展望未來,SIA認為新冠疫情對衛星產業的影響較為有限,主要是由於航天工業的「已被政府認為必不可少」。報告發現,大多數公司都在「維持運營」,而美國國土安全局將衛星產業標記為「關鍵基礎設施」。

SIA還發現,由於新冠疫情大流行,寬帶需求正在增長。此外,隨著對疫情相關圖像、地理空間數據、衛星數據分析等需求的增長,獨特的衛星能力還可服務於流行病管理等。

相關焦點

  • 空天信息產業深度報告: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呼之欲出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空天信息產業是指運用空間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收集、存儲、處理和分析來自空天領域的信息並提供多樣化服務的新興產業,主要由衛星製造、天基運營、地面平臺和下遊終端應用等環節組成。空天信息產業的主要基礎設施是衛星。隨著衛星製造技術、火箭發射、衛星通信、衛星終端製造等技術的快速進步,低軌道、高帶寬衛星星座的建設已經成為可能。
  • 衛星通信行業深度報告:從高軌到低軌,新起點上的衛星通信產業
    (3) 星下點移動速度: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運動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相同,衛星 24 時繞地球一周,相對地面靜止;低軌衛星運動速度約為 7.5 千米/秒,衛 星 85~115 分鐘繞地球一周,相對地球表面高速運動,從而帶來都卜勒頻移、 地面終端天線指向跟蹤、波束間切換等技術問題。
  • 低軌道衛星產業
    如果做個Startlink,12000顆衛星組網,大約需要100億美金。衛星有一個天然的全球服務屬性,一旦組網完成,必定要向全球提供服務。目前還存在龐大的網際網路接入需求。據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2014年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由於基礎設施缺乏等原因,地球上仍有43億人無法聯網。
  • 自然資源部初步建立衛星遙感監測體系 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發展如何...
    近年來,我國衛星導航產業應用不斷加深,衛星遙感監測體系在多個領域設有,衛星導航市場不斷擴大。從產業鏈來看,衛星產業自上而下的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以及衛星應用和服務四個環節。衛星產業鏈基於衛星系統和衛星技術,將各類信息產品與服務分發至各級用戶,從而構成價值傳遞的產業鏈。
  • 十張圖看懂2019年全球衛星產業發展現狀 產業規模穩步提升
    21世紀以來,全球範圍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迅速,呈現持續快速增長態勢。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航天產業規模為3600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總收入達到2774億美元,佔全球航天產業規模的77%,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小衛星有大作為!福建省衛星應用產業初具規模
    經過多年發展,我省衛星應用產業初具規模,有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小衛星有大作為臺海網9月1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在軌運行應用衛星超過200顆,目前已形成了氣象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導航衛星星座等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
  • 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行業研究報告
    2000年年底,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北鬥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以導航衛星為基礎的空間服務基礎設施的搭建和下遊產業的深度推廣二者結合之上的。
  • 福建省衛星應用產業初具規模 小衛星有大作為
    經過多年發展,我省衛星應用產業初具規模,有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小衛星有大作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在軌運行應用衛星超過200顆,目前已形成了氣象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導航衛星星座等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 福建衛星應用產業初具規模 小衛星有大作為
    東南網9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何祖謀)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在軌運行應用衛星超過200顆,目前已形成了氣象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導航衛星星座等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 2020年衛星行業研究報告
    ,表明了全球衛星製造市場有向頭部集中的趨勢,我們預計,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部分航天產業不發大的國家對衛星應用的需求有所增長,但受限於自身技術原因,而更多的向航天產業發達的國家訂製衛星所致。  具體對比中美在軌衛星種類分布(見圖 50),可以看出,截至 2020 年 4 月 1 日,中國在軌正常工作的遙感衛星數量最多,通信衛星數量佔比低於美國,這與我國在政策上對商業通信衛星管制較嚴格有關,同時我國科學實驗衛星數量佔比較低,表明了在當前我國航天產業體系整體落後美國背景下,加大衛星空間基礎設施的建設仍將是中短期的主要工作,因此衛星發射及製造數量未來均有望保持增長。
  • 國辦印發衛星導航產業規劃
    早報記者 閆鵬飛  在衛星導航產業競爭中,國產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下稱「北鬥系統」)再獲助力。  10月9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 2020年全球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市場規模與前景分析 市場規模...
    原標題:2020年全球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市場規模與前景分析 市場規模未來十年將翻倍   1、全球不同軌道通信衛星在軌數量佔比
  • 預見2021:《2021年中國衛星產業全景圖譜》(附發展現狀、競爭狀況...
    全球衛星產業:衛星通信應用落地早,規模大——行業規模:整體規模增速下滑21世紀以來,全球範圍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迅速,呈現持續快速增長態勢。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統計數據顯示,2019 年全球航天產業規模為3660 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7%。其中衛星產業總收入2710 億美元,衛星產業總收入佔全球航天產業規模的74%,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2019-2023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規模分析
    全球衛星產業收入規模分析  2018年衛星產業總收入為其中,衛星製造收入增長26%;美國和國外發射的多顆高價值情報和軍事衛星(發射當年確認的衛星製造收入)。衛星服務收入仍然佔據2018年衛星產業最大份額;增值市場增長(寬帶12%;無線電7%;有管理網絡7%;移動3%);整體下降1.7%,主要是在衛星電視和轉發器租賃市場。地面設備收入增長5%;網絡設備和GNSS市場增長,消費設備收入持平或略有減少。衛星發射服務收入增長34%。
  • 中國衛星導航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一旦相關技術成熟應用,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將進入井噴期,年增長將遠遠高於截至**50%,**年中國導航市場產值將遠遠超過4000 億。北鬥多模導航系統政策扶持前途光明。  《中國衛星導航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主要研究分析了衛星導航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衛星導航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 中國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衛星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諮詢建議報告》指出,2015年我國通信衛星數量34顆,低於美國、俄羅斯,我國通信衛星佔比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截至2015年12月31日,儘管我國衛星總量居前,但通信衛星數量僅為俄羅斯的44%、美國的15%。
  • 2020年版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市場容量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受北鬥優惠政策及產業示範工程密集出臺的影響,**年全國北鬥產業園、基地的數量激增,達18家之多(不完全統計),區域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集中度比**年略有提升。
  • 衛星將批量化生產?首個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開工
    唐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表示:「九天微星唐山衛星工廠正式開工,是衛星互聯『新基建』政策公布後產業落地的重大項目進展,體現了唐山市響應國家新基建的速度和效率。唐山市將持續為新基建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落地環境,培育以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智慧經濟核心產業,以新基建帶動新業態集聚,加速經濟轉型升級。」
  • 微納星空受邀出席第十一屆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研討會
    2020年11月25日,「第十一屆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研討會」2019年全球整體太空經濟增至3660 億美元,較 2018 年增長了 1.7%。商業部門主導了該市場,幾乎佔全球航天業務的75%。從衛星設計、製造、在軌交付到衛星地面應用終端,致力於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衛星系統技術解決方案。
  • 運載火箭產業深度研究報告
    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 發布的統計數據(見圖 32),全球當前衛星發射市場在每年 45-65 億美元之間波動,僅佔衛星產業總市場的 2%左右,主要原因為儘管當前衛星市場受到組網、星座化的影響而快速增長(詳見 4.2 節),部分衛星星座甚至擁有上萬顆衛星的高密度部署計劃,但受到微小衛星或小衛星佔比的提高,運載火箭也同時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