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5年的時候,絕大多數的人還沒有見過液晶顯示器,那時CRT顯示器仍舊是主流,作為個人電腦最初的顯示伴侶,CRT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在當時的節點上也已經有了很多的變化。產品尺寸增大,打造純平顯示以及價格的下滑等等,都給個人電腦打入家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那個時候,很多學校開展的微機課程,都是採購這樣的顯示器來教學。就在學生們仍舊懵懂的理解什麼是計算機的時候,液晶顯示器開始悄悄的開啟改朝換代的步伐。
液晶能撐多久 盤點顯示器20年變革之路
液晶顯示器最大的優勢就是具有輕薄的效果,即便1995年時候的液晶顯示器遠遠沒有今天的設計感,但是相比於CRT顯示器來說,其依然讓顯示器真正實現了平板化的顯示效果。而CRT顯示器雖然在色彩以及價格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仍舊在之後的歲月中被淘汰了。
早期的CRT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的核心器件是面板,當時的面板顯示效果還不是很好。色彩比較的單薄,加上響應時間速度不快,以及可視角度,以及對比度等諸多元素都處於初步的狀態,所以可以說那時的液晶顯示器並非在顯示效果上有多麼長足的進步,甚至直到今天,液晶顯示器的色彩也說不上比CRT設備有太多的進步。這主要是技術原理所導致的,液晶面板需要背光系統,而背光系統的色域效果一直有很大的局限性。
當時的液晶顯示器價格也非常貴,一款15英寸的產品,即便是2000年的時候價格也要4000多元,可以想像4000多元對於當時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麼。那是的液晶顯示器絕對是高帥富的玩物,一般的家庭難以支付如此大筆的費用。在個人電腦剛剛發展起來的時代,顯示器是電腦的必需品。而液晶面板完全由國外企業壟斷,因此高利潤也成為那個時代液晶顯示器的主要特點。
歡迎關注微信號:ZOL顯示投影專家
經過五年的發展,液晶顯示器開始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其在產品技術上發展顯得尤其的明顯。此時的液晶顯示器尺寸更大,15英寸的產品成為了主流,並且此時的液晶面板有了全面的升級,解析度上升,畫面的可視角度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儘管和如今178度的廣視角效果還有差距,但是已經基本可以滿足日常的使用。並且液晶面板的響應時間也是得到了提升,50ms的響應時間,雖然在高速畫面中仍舊可以看到拖影,但是相比於5年前已經由了長足的進步。
液晶面板曾經拖影嚴重
不過此次仍舊是CRT顯示器的天下,尤其在中國,由於個人電腦的市場剛剛被打開,人們對於顯示器的要求還沒有被刺激出來,輕薄的顯示器固然好,但是價格的高昂也是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可以說此次的液晶顯示器仍舊是一些極客才會選擇的產品,但是其代替CRT顯示器的能量已經展現了出來。在歐美,一些有見識的廠商已經開始大力推廣液晶顯示器。
2000年的Apple Cinema Display液晶顯示器
2000年的Apple Cinema Display就是一款液晶顯示器,這款顯示器的外觀設計使用大膽的透明元素,透明的亞力克邊框,一體機式的支架,如今看來可謂是較為前衛的設計。這款顯示器也是蘋果的經典產品。
可見在2000年的時候,液晶顯示器的性能以及外觀設計都開始了有意識的升級,而此時的CRT顯示器則是到了命運的末期,沒有較為明顯的升級,不過價格倒是越來越優惠了。
2005年是液晶顯示器爆發的一年。技術的革新、產能的擴大以及價格的持續下滑,使得液晶顯示器市場規模快速膨脹,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液晶普及年」。在2005年度,15英寸液晶顯示器產品徹底告別了主流市場,17英寸產品為液晶顯示器的主導尺寸,而持續的降價行為也拉動了19英寸大屏顯示器的市場增長。
2005年是液晶顯示器爆發的一年
2005年的顯示器的技術變革也是非常之快,僅僅是響應時間的變化,這一年的顯示器新品的響應時間就擁有16ms、12ms,8ms、5ms、4ms、2ms等多種選擇,從16ms過渡到2ms,速度之快令人乍舌。可以說液晶顯示器的技術發展速度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年。
賣場此時是液晶顯示器的主要銷售地
中國液晶顯示器市場也異常的活躍,參與競爭的廠商比較的多。三星、飛利浦、優派、明基、AOC(冠捷)和LG是主流的品牌,此外還有瑪雅、Acer、美格和索尼四家品牌,如今索尼已經不做消費顯示器,瑪雅和美格也是銷聲匿跡,不過從這些品牌的數量仍舊可以看出,2005年的顯示器市場是非常的活躍的。
2010的液晶顯示器市場,液晶面板的技術升級已經開始減慢,在廣視角、響應時間以及對比度等參數上,2010年的產品相比2015年的顯示器並沒有長足的進步。比如響應時間的優化,其實直到如今的2015年,主流的面板也就是5ms的響應時間,TN面板則是可以優化到1ms的水平,但是TN面板的色彩效果以及可視角度都有問題,因此這種面板的響應時間是個較為極端的例子。
16:9開始成為主流的比例
因此顯示器的發展開始尋找其它的辦法。那就是比例以及背光系統的變革。比例上在2010年之前,4:3顯示器是市場的主流,過渡到2010年之後,16:9的顯示器開始興起。這種變革是面板廠商所主導的,但是也符合時代發展需求。新的比例有利於提升畫面的解析度,並且可以有更多的顯示面積,讓用戶可以擁有更多的使用自由。
顯示器背光使用LED固態光源
背光系統的改變,則是將過去液晶顯示器使用的CCFL背光,逐漸升級為LED背光。LED背光有著節能,壽命長以及體積小巧的特點,應用在背光中,可以讓顯示器的設計更加的輕薄。如今顯示器之所以可以擁有時尚的設計感,要多虧了LED背光的出現。雖然這種背光也帶來一些不積極因素,比如色域效果仍舊沒有進步,以及藍光傷眼的元素等等。
擁有這些改變的新品,逐漸開始向大尺寸進軍,在2010年的是時候。21.5英寸的顯示器成為人們青睞的對象,這種產品具有LED背光,並且採用了16:9的屏幕比例,加上全高清的解析度,這些熟悉的元素就是我們如今仍在熱的銷顯示器的配置基礎。
2015年的顯示器行業在技術上依舊沒有太大的突破,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液晶面板的優化水平,早在五年前就已經基本實現,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液晶面板的升級也是遭遇瓶頸。對此,液晶面板廠商的辦法仍舊是老一套,仍舊面板比例以及背光上入手,因此市場上出現了21:9的液晶顯示器,以及採用量子點背光系統的顯示器。但是新的比例和16:9不同,這種比例沒有得到大部分消費者認可,而量子點背光目前還沒有普及。
電競顯示器尋找新市場
為此面板廠就繼續提升面板解析度,以求刺激用戶的購買慾望,但是4K顯示器顯得太過超前,其對硬體的壓力很大,本身的成本也很貴,加上應用效果不佳,因此雖然價格急速下滑,但是市場的認可程度並不高,因此對於液晶顯示市場來說,面板企業顯得有些束手無策。這個任務就落到了顯示器廠商的頭上。
護眼顯示器概念並非來自面板廠商
但是顯示器廠商是被面板企業牽著鼻子走的,他們沒有能力在面板上做什麼創新,只能將希望寄托在概念的炒作上。因此護眼顯示器,電競顯示器,以及攝影製圖顯示器開始出現,這樣的分類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因此可以提升一定的利潤率。目前的顯示器市場在電商的強勢壓力下,價格很透明,普通的走量產品利潤很低,價格戰讓顯示器廠商很苦惱,因此各大顯示器廠商都在尋找新的定位。
全文總結:
20年來顯示器從一個高利潤的行業,轉變成如今價格戰的紅海,按照歷史規律來看,這樣的一個弧線其實預示著液晶顯示器即將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因為CRT顯示器的軌跡幾乎也是如此,不過幸運的是,液晶顯示器不斷有救命稻草出現,新的背光技術,超高的解析度等等,讓液晶顯示器可以繼續自己的前進道路。不過OLED面板的出現,也是逐漸昭示出液晶面板的命運,未來隨著OLED面板技術的升級,成本下降,液晶顯示器將有很大的壓力。不過值得思考的是,未來的人們對於桌面顯示器的需求到底會有什麼新變化?這也許比思考技術的變革更重要。
20年來顯示器從一個高利潤的行業,轉變成如今價格戰的紅海,按照歷史規律來看,這樣的一個弧線其實預示著液晶顯示器即將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蘆杉